2020-10-15 17:21:43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依旧严峻,除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风险日益增加外,信用卡欺诈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隐蔽,手法不断翻新,且欺诈风险逐渐向业务申请环节前移。
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尤其申请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较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
信用卡申请欺诈常见类型
申请欺诈,通常指犯罪分子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信用卡的申请,为获得信用额度伪造申请信息、冒用他人信息申请信用贷款,或申请人信息真实但恶意骗取信用额度不还。
常见类型包括:
伪造信息欺诈:恶意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身份、账单财力、营业执照等信息,绕过银行授予额度的策略,获取大额资金。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信息骗取平台资金,给平台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假冒他人信息:欺诈者经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的身份信息、银行信息等(如盗取他人的话费交款账单、水、电、煤气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非法获取他人身份信息),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本人申领信用卡,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办理相关信用卡业务,获取巨额利益。
团伙/不良中介欺诈:中介可以利用其相关资源帮助目标客户进行伪造包装,包装过的客户便于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进行贷款申请,会给平台带来大量违约数据。不良中介的存在,会大大加剧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欺诈风险。
本人欺诈:恶意办理信用卡业务申请人存在着逾期不还的信用风险,给平台内带来资金损失,给平台带来巨大的声誉影响。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分析
在消费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争占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以信用卡业务为依托的传统消费金融领域成为拓展的方向之一,许多不法信用卡代办机构以不具备申请信用卡的客户需求为商机,通过为其提供虚假证明资料,骗办、转卖信用卡以谋取中间利益。
为了拓展信用卡业务,部分银行不惜降低信用卡准入门槛,导致在客户资质审查方面放松标准,甚至为了提高发卡数量、激活数量,将其与员工绩效关联,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办卡业务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将不具备申请信用卡资质的客户引入信贷业务,将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而造成损失。
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冒名骗办信用卡案件时有发生,虽银行要求必须使用本人证件办理信用卡开户业务,但由于部分银行信用卡申请审核技术滞后,导致不法分子冒名骗办信用卡,最终导致银行不良信贷的产生和被冒名当事人的损失。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防范建议
通过以上申请欺诈风险分析,面对信用卡团伙/不良中介欺诈、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假冒他人、伪造信息或本人恶意欺诈等风险,邦盛科技信贷风控专家团有如下防范建议:
引入信用卡智能申请反欺诈防控思路
鉴于银行业务人员在信用卡申请办理环节,只依靠简单的人脸识别易产生较大的信息审核误差,银行可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反欺诈体系建设思路,构建结合大数据平台、反欺诈产品、外部信息数据、反欺诈规则模型和反欺诈技术的申请反欺诈体系。
同时可根据业务发展阶段采取关联图谱、机器学习等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由单纯的专家经验防控逐步过渡至数据驱动决策体系。
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反欺诈管理
在信用卡申请反欺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强申请欺诈风险管控。如,利用AI机器学习系统,对申请信用卡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建立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通过对评分系统的预测,推测存在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而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功能进行反欺诈管理。
同时,建立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对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行为和欺诈操作数据,及嫌疑欺诈者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及申请表填写的信息是否与征信记录信息存在差异,通过这些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进而计算发生申请欺诈风险的概率。
推进信用卡申请欺诈监测机制建立
各银行可依据本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推进信用卡申请反欺诈监测系统。
首先要拓展用户数据采集渠道,可采用客户信息采集、申请账户采集等静态采集与联机交易信息动态采集融合的方式,对于申请填写的信息及查询到的采集信息进行实时交叉比较,按照信息比较后的匹配度,设置具有不同风险阈值的风险警报等级。
对于重要申请信息,可赋予较大的风险权重,最后根据风险评判等级,进行人工最终审核,并通过综合方式排查审核风险。一旦被判断为欺诈申请的信用卡业务信息,将实时录入监测黑名单系统,其黑名单系统可细化为身份证黑名单、电话黑名单、公司黑名单、公司地址黑名单等。
通过推进银行信用卡申请欺诈监测机制,可有效实现大数据融合人工审核的运作机制,降低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
优化员工培训考核体系与追究责任制度
各银行应根据监管要求,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业绩考核制度和严格的问责制,保障信用卡的审核管理机制顺畅传导。
首先,要合理确定本银行发展战略和利润目标,切记产生盲目市场竞争、强迫超量业务挂钩的状态,加快建立风险和收益平衡兼顾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改革转型和风险防控等因素比重,降低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权重,突出和细化发展战略、风险合规、资本节约、价值创造等指标,避免单纯追求利润、盲目追求规模的短期行为。
其次,强化银行员工参与骗办信用卡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未严格履行职责,违规操作造成重大风险事件的人员应强化责任追究落实,严肃追究各级岗位负责人的责任,不仅实行处罚措施,还应按照其违规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额度追究其对银行的赔偿。
同时,在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过程中,要对出现的欺诈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加大调查力度,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对信用卡欺诈行为的调查能力,建设一支具备高效的信用卡专业管理团队,提升团体的业务素质,进而最大限度的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出现。
为了能够彻底控制风险的发生,要不断培养员工对欺诈行为识别的能力,加强一线信用卡管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促进信用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0-10-15 17:21:43
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面临的风险形势依旧严峻,除信用卡套现、伪卡欺诈、支付资金诈骗风险日益增加外,信用卡欺诈手段不断向高科技、集团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案件实施过程更隐蔽,手法不断翻新,且欺诈风险逐渐向业务申请环节前移。
这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制约信用卡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欺诈风险构成信用卡的主要风险。相比前两种风险,欺诈,尤其申请欺诈风险的追索难度较大,隐蔽性最强,更易造成巨大损失。
信用卡申请欺诈常见类型
申请欺诈,通常指犯罪分子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信用卡的申请,为获得信用额度伪造申请信息、冒用他人信息申请信用贷款,或申请人信息真实但恶意骗取信用额度不还。
常见类型包括:
伪造信息欺诈:恶意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身份、账单财力、营业执照等信息,绕过银行授予额度的策略,获取大额资金。贷款申请人通过伪造信息骗取平台资金,给平台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假冒他人信息:欺诈者经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的身份信息、银行信息等(如盗取他人的话费交款账单、水、电、煤气费账单、银行对账单等途径非法获取他人身份信息),利用他人的身份信息冒充本人申领信用卡,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办理相关信用卡业务,获取巨额利益。
团伙/不良中介欺诈:中介可以利用其相关资源帮助目标客户进行伪造包装,包装过的客户便于在银行信用卡平台内进行贷款申请,会给平台带来大量违约数据。不良中介的存在,会大大加剧银行信用卡业务存在的欺诈风险。
本人欺诈:恶意办理信用卡业务申请人存在着逾期不还的信用风险,给平台内带来资金损失,给平台带来巨大的声誉影响。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分析
在消费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家银行争占个人消费金融领域市场份额,以信用卡业务为依托的传统消费金融领域成为拓展的方向之一,许多不法信用卡代办机构以不具备申请信用卡的客户需求为商机,通过为其提供虚假证明资料,骗办、转卖信用卡以谋取中间利益。
为了拓展信用卡业务,部分银行不惜降低信用卡准入门槛,导致在客户资质审查方面放松标准,甚至为了提高发卡数量、激活数量,将其与员工绩效关联,为了完成考核目标,办卡业务人员出现道德风险,将不具备申请信用卡资质的客户引入信贷业务,将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而造成损失。
互联网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严重,冒名骗办信用卡案件时有发生,虽银行要求必须使用本人证件办理信用卡开户业务,但由于部分银行信用卡申请审核技术滞后,导致不法分子冒名骗办信用卡,最终导致银行不良信贷的产生和被冒名当事人的损失。
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防范建议
通过以上申请欺诈风险分析,面对信用卡团伙/不良中介欺诈、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假冒他人、伪造信息或本人恶意欺诈等风险,邦盛科技信贷风控专家团有如下防范建议:
引入信用卡智能申请反欺诈防控思路
鉴于银行业务人员在信用卡申请办理环节,只依靠简单的人脸识别易产生较大的信息审核误差,银行可采用金融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反欺诈体系建设思路,构建结合大数据平台、反欺诈产品、外部信息数据、反欺诈规则模型和反欺诈技术的申请反欺诈体系。
同时可根据业务发展阶段采取关联图谱、机器学习等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由单纯的专家经验防控逐步过渡至数据驱动决策体系。
以欺诈侦测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反欺诈管理
在信用卡申请反欺诈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加强申请欺诈风险管控。如,利用AI机器学习系统,对申请信用卡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建立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通过对评分系统的预测,推测存在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出现的概率,进而通过机器学习的智能预测功能进行反欺诈管理。
同时,建立以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为基础的反欺诈策略,对申请欺诈风险评分系统中保存的欺诈行为和欺诈操作数据,及嫌疑欺诈者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及申请表填写的信息是否与征信记录信息存在差异,通过这些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进而计算发生申请欺诈风险的概率。
推进信用卡申请欺诈监测机制建立
各银行可依据本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推进信用卡申请反欺诈监测系统。
首先要拓展用户数据采集渠道,可采用客户信息采集、申请账户采集等静态采集与联机交易信息动态采集融合的方式,对于申请填写的信息及查询到的采集信息进行实时交叉比较,按照信息比较后的匹配度,设置具有不同风险阈值的风险警报等级。
对于重要申请信息,可赋予较大的风险权重,最后根据风险评判等级,进行人工最终审核,并通过综合方式排查审核风险。一旦被判断为欺诈申请的信用卡业务信息,将实时录入监测黑名单系统,其黑名单系统可细化为身份证黑名单、电话黑名单、公司黑名单、公司地址黑名单等。
通过推进银行信用卡申请欺诈监测机制,可有效实现大数据融合人工审核的运作机制,降低信用卡申请欺诈风险。
优化员工培训考核体系与追究责任制度
各银行应根据监管要求,建立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业绩考核制度和严格的问责制,保障信用卡的审核管理机制顺畅传导。
首先,要合理确定本银行发展战略和利润目标,切记产生盲目市场竞争、强迫超量业务挂钩的状态,加快建立风险和收益平衡兼顾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改革转型和风险防控等因素比重,降低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的权重,突出和细化发展战略、风险合规、资本节约、价值创造等指标,避免单纯追求利润、盲目追求规模的短期行为。
其次,强化银行员工参与骗办信用卡的责任追究制度。对未严格履行职责,违规操作造成重大风险事件的人员应强化责任追究落实,严肃追究各级岗位负责人的责任,不仅实行处罚措施,还应按照其违规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额度追究其对银行的赔偿。
同时,在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过程中,要对出现的欺诈行为进行正确判断、加大调查力度,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对信用卡欺诈行为的调查能力,建设一支具备高效的信用卡专业管理团队,提升团体的业务素质,进而最大限度的遏制信用卡欺诈行为的出现。
为了能够彻底控制风险的发生,要不断培养员工对欺诈行为识别的能力,加强一线信用卡管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这对促进信用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