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14:10:50
本报记者 赵蝶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世纪疫情影响,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提质增效,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4.99亿元、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5%、8.0%、3.1%、22.2%。
推进建圈强链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新产业图谱,梳理20个重点产业链“八个清”,瞄准链主企业靶向招商引智,攻坚产业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五大产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7.0%、4.2%。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围绕“链主”企业,制订实施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供应链畅通的措施,1月-3月 “30+5”龙头企业产值增长19.6%,其中巴莫科技、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增长一倍以上。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3个月稳定在景气区间;工业用电量84.59亿千瓦时、增长10.6%。
营建“五大生态”集聚先进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链长”带队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引,遴选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等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双招双引”,撬动产业基金推行“资本招商”,加快“链属企业”集聚,一季度新签约110个高能级项目,空客等“链主”企业吸引“链属”企业65家,3月591家新上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倍、56家新投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1月-3月,全市供应工业及仓储用地58宗、3272.6亩,同比增加34.6%。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生产性专业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42.2%、30.1%。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一三产业融合,扎实抓好耕地保护、春耕生产和生猪出栏,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工程进度达84.6%,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5万亩、同比增加4.7万亩,生猪出栏、存栏分别增长7.84%、1.74%,在地蔬菜面积89万亩。
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的带动效应。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准服务成飞、滕盾无人机、东方电气等制造业链主企业,有力支撑制造环节数字化模拟进程,提升精密装备生产质效。推动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平台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医用同位素等细分领域,区县间协同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共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融结合”全生命周期科创生态,已集聚链属企业50余家。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创新成果研发与转化,以平台利益共同体,引聚深圳华大基因、江苏恒瑞医药、中航技进出口等链上知名企业,为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创造条件。1月-3月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1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数达到7821家、增长27.8%。
扩大有效需求
筑牢稳增长基础
聚焦构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发挥双机场和铁路港枢纽平台优势,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等战略通道,促进投资、外贸、消费增长。
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机遇期,全力争取成都市工程项目“进盘子”“入笼子”,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53个项目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国家专项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攻坚、促建攻坚,坚持做好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行业+综合”服务调度,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1月-3月,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7.5%。其中,1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6%;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工业投资增长1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3%,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促消费政策。优化提升春熙路等重点商圈、太古里等特色商业街区,新落户首店136家。加快发展网络消费、乡村消费、假日经济。1月-3月,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1.9%,高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53.2%。30强企业零售额合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9.2%,增长12.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农业+”系列行动,着力培育乡村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全市休闲农业接待量3152.3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56.6亿元。
保持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实施外贸“开门红”攻坚行动,提升通关、结汇、退税等便利度。1月-3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增长22.2%,其中出口总额1274.6亿元、增长32.6%,进口总额851.1亿元、增长9.3%,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76.04亿元、增长71%,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货运航线2条,顺丰航空西部总部、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政策靠前发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接落实中央七大“政策包”,聚焦稳市场主体、促经济增长,着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成本,出台实施“助企30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市场主体好评。1月-3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增长21.29%。
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下达首批支持成都市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59.7亿元。1月-3月落实退税、减税、缓税惠及超100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深入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普惠信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推出专项支持产品。3月末成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万亿(5.08亿元),贷款余额4.87万亿元,均居中西部首位,分别增长10.8%、12.4%。1月-3月,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133家(A股105家),新增“蓉易贷”惠及中小微企业8500余户。
加大惠企助企服务力度。因地制宜加大工业稳产激励、服务业纾困解难等措施力度,保障企业用工、用能、用地,调查中超过80%的企业对稳岗就业、房租减免等助企政策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突出兜底保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稳就业、惠民生,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推进9个重点领域364个重点项目。
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对接组织优质粮源,发挥三大批发市场主体储备功能,强化商超、零售网店保供统筹,粮食、食用油均价分别低于全国4.4、9.2个百分点,目前粮油、冻肉储备充足。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6%,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着力稳住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月-3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
据悉,围绕做好二季度全市经济工作,成都市将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深入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攻坚等重点任务,强化政策落实,狠抓运行调度,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全力以赴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2022-04-27 14:10:50
本报记者 赵蝶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和世纪疫情影响,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提质增效,坚持抓项目促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市场主体需求出台政策措施,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4.99亿元、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8.5%、8.0%、3.1%、22.2%。
推进建圈强链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新产业图谱,梳理20个重点产业链“八个清”,瞄准链主企业靶向招商引智,攻坚产业项目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五大产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7.0%、4.2%。
发挥“链主”企业作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围绕“链主”企业,制订实施应对疫情冲击确保供应链畅通的措施,1月-3月 “30+5”龙头企业产值增长19.6%,其中巴莫科技、一汽丰田、神龙汽车增长一倍以上。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指数连续13个月稳定在景气区间;工业用电量84.59亿千瓦时、增长10.6%。
营建“五大生态”集聚先进资源要素,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产业基金+领军人才+中介机构”产业生态,“链长”带队围绕重点产业链实施靶向招引,遴选培育集成电路、创新药等产业领军人才实施“双招双引”,撬动产业基金推行“资本招商”,加快“链属企业”集聚,一季度新签约110个高能级项目,空客等“链主”企业吸引“链属”企业65家,3月591家新上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倍、56家新投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1月-3月,全市供应工业及仓储用地58宗、3272.6亩,同比增加34.6%。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规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其中研发与设计服务、生产性专业技术服务营业收入增长42.2%、30.1%。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促进一三产业融合,扎实抓好耕地保护、春耕生产和生猪出栏,建成高标准农田26万亩、工程进度达84.6%,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05万亩、同比增加4.7万亩,生猪出栏、存栏分别增长7.84%、1.74%,在地蔬菜面积89万亩。
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创新平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招才引智的带动效应。推动成都超算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准服务成飞、滕盾无人机、东方电气等制造业链主企业,有力支撑制造环节数字化模拟进程,提升精密装备生产质效。推动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平台建设,围绕轨道交通、医用同位素等细分领域,区县间协同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共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融结合”全生命周期科创生态,已集聚链属企业50余家。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省无人机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推动创新成果研发与转化,以平台利益共同体,引聚深圳华大基因、江苏恒瑞医药、中航技进出口等链上知名企业,为产学研融合发展创新方式,为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创造条件。1月-3月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1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数达到7821家、增长27.8%。
扩大有效需求
筑牢稳增长基础
聚焦构建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发挥双机场和铁路港枢纽平台优势,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等战略通道,促进投资、外贸、消费增长。
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机遇期,全力争取成都市工程项目“进盘子”“入笼子”,推动成渝中线高铁等53个项目列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等国家专项规划。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攻坚、促建攻坚,坚持做好重点项目“线上+线下”“行业+综合”服务调度,推动38个项目提前开工。1月-3月,全市9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4.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7.5%。其中,133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1.6%;100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完成投资32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9.1%。工业投资增长1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3.3%,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促消费政策。优化提升春熙路等重点商圈、太古里等特色商业街区,新落户首店136家。加快发展网络消费、乡村消费、假日经济。1月-3月,限上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1.9%,高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5个百分点,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分别增长129.3%、53.2%。30强企业零售额合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49.2%,增长12.8%,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9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农业+”系列行动,着力培育乡村消费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全市休闲农业接待量3152.3万人次,休闲农业营业收入56.6亿元。
保持对外贸易增长势头。实施外贸“开门红”攻坚行动,提升通关、结汇、退税等便利度。1月-3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125.7亿元、增长22.2%,其中出口总额1274.6亿元、增长32.6%,进口总额851.1亿元、增长9.3%,跨境电商交易规模176.04亿元、增长71%,新开通国际定期直飞货运航线2条,顺丰航空西部总部、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政策靠前发力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对接落实中央七大“政策包”,聚焦稳市场主体、促经济增长,着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降成本,出台实施“助企30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市场主体好评。1月-3月新登记市场主体14.8万户、增长21.29%。
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下达首批支持成都市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59.7亿元。1月-3月落实退税、减税、缓税惠及超100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深入实施“交子之星”经济证券化倍增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普惠信贷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及细分领域推出专项支持产品。3月末成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万亿(5.08亿元),贷款余额4.87万亿元,均居中西部首位,分别增长10.8%、12.4%。1月-3月,新增上市公司5家、总数达133家(A股105家),新增“蓉易贷”惠及中小微企业8500余户。
加大惠企助企服务力度。因地制宜加大工业稳产激励、服务业纾困解难等措施力度,保障企业用工、用能、用地,调查中超过80%的企业对稳岗就业、房租减免等助企政策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突出兜底保障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稳就业、惠民生,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加快推进9个重点领域364个重点项目。
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对接组织优质粮源,发挥三大批发市场主体储备功能,强化商超、零售网店保供统筹,粮食、食用油均价分别低于全国4.4、9.2个百分点,目前粮油、冻肉储备充足。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1.6%,处于温和上涨区间。
着力稳住就业。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1月-3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
据悉,围绕做好二季度全市经济工作,成都市将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变化,深入落实“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调整、产业建圈强链、重大项目攻坚等重点任务,强化政策落实,狠抓运行调度,统筹推进稳增长、提质量、惠民生、防风险,全力以赴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