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与高产稻区还有差距,四川水稻单产水平如何再提升?

    2024-08-12 13:47:25 来源:川观新闻

    “今天全部开镰!”8月11日,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承包了1400多亩稻田的种粮大户刘邓迎来了今年的收获季。去年,刘邓收获了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981公斤的种植成绩单。“今年单产一定要再提升,争取实现‘吨粮田’。”

    提高单产,刘邓的计划与四川今年定下的水稻生产任务不谋而合。水稻是四川三大主粮之首,面积总产分别占全省粮食面积总产的30%和42%。在耕地面积提升潜力有限的现状下,提升单产成为四川实现“天府粮仓”多装粮的关键路径。

    近日,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交流培训会在宜宾市翠屏区召开。四川水稻单产水平如何?与高产省份相比还差距多少?如何大面积提高全省单产水平?问题在这场会议上得到了解答。

    今年,提升单产水平是四川水稻生产主要任务。

    单产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与高产稻区比仍有差距

    “8年。”分管水稻生产多年,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代银对这个时间印象深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仅用了8年时间,推广面积就从30万亩发展到2744万亩,平均亩产也从原来的350多公斤,上升到400多公斤甚至500公斤。到1989年,四川基本普及杂交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均亩产比1976年增加126.5公斤。

    2023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5公斤,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高于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但我们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比,仍有差距。”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基敏坦言,四川水稻平均亩产比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低60公斤左右,比近年四川创造的高产典型低300公斤左右。

    制约四川水稻单产水平提升的因素在哪里?刘代银从基础设施条件、机械化水平、科技示范推广能力、种植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四川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低产田土占比较大。另外水利灌溉设施依然薄弱,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约28%的提灌站存在病险或无法运行的情况。”刘代银说,总体来看,农业“靠天吃饭”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其次,由于丘陵山地占据全省耕地面积8成以上等客观条件,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除平坝地区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低。

    此外,科技示范推广能力较弱,种植效益较低,水稻生产整体规模化程度较低,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水稻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品种配套技术,实现单产水平再提升

    差距就是潜力。如何赶上高水平稻区?今年,四川首次启动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通过科技支撑,资源要素优化匹配,以及种植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

    在刘邓看来,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实现“吨粮田”的关键一招。他种植的是由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团队选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就在去年,这一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

    刘邓种植的水稻。

    “从2021年品种审定至今,‘品香优秱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150万亩左右,其中50%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介绍。目前,这一品种在四川的推广面积排名所有推广品种第二。

    好品种要和先进技术配套。“有了品种支撑,还要强化工厂化集中育秧、农艺农机融合、北斗导航辅助机插秧等技术模式的研究攻关,加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规模化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和省级水稻产业集群等项目实施力度。探索种粮补贴政策与良种良法挂钩试点,稳定和壮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到位水平。”刘代银说,“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会上,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花中花)的采购负责人郭楷透露了今年的计划。“花中花每年在全国采购20万吨左右大米,以前都说‘蜀中无好米’,因此在四川采购量不到1万吨。这两年我们明显感受到四川大米的品质产量都提升了不少,今年我们计划在四川采购4万吨。”

    花中花增加采购量的计划让大家提振了不少信心。“大米卖得好,我们大户更有信心把单产水平提上去,种粮有奔头!”刘邓说。(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文/图)

    阅读原文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与高产稻区还有差距,四川水稻单产水平如何再提升?

    2024-08-12 13:47:25 来源:川观新闻

    “今天全部开镰!”8月11日,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承包了1400多亩稻田的种粮大户刘邓迎来了今年的收获季。去年,刘邓收获了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981公斤的种植成绩单。“今年单产一定要再提升,争取实现‘吨粮田’。”

    提高单产,刘邓的计划与四川今年定下的水稻生产任务不谋而合。水稻是四川三大主粮之首,面积总产分别占全省粮食面积总产的30%和42%。在耕地面积提升潜力有限的现状下,提升单产成为四川实现“天府粮仓”多装粮的关键路径。

    近日,四川省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交流培训会在宜宾市翠屏区召开。四川水稻单产水平如何?与高产省份相比还差距多少?如何大面积提高全省单产水平?问题在这场会议上得到了解答。

    今年,提升单产水平是四川水稻生产主要任务。

    单产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与高产稻区比仍有差距

    “8年。”分管水稻生产多年,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代银对这个时间印象深刻。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川开始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仅用了8年时间,推广面积就从30万亩发展到2744万亩,平均亩产也从原来的350多公斤,上升到400多公斤甚至500公斤。到1989年,四川基本普及杂交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平均亩产比1976年增加126.5公斤。

    2023年,四川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35公斤,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高于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但我们和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比,仍有差距。”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刘基敏坦言,四川水稻平均亩产比水平较高的江苏省低60公斤左右,比近年四川创造的高产典型低300公斤左右。

    制约四川水稻单产水平提升的因素在哪里?刘代银从基础设施条件、机械化水平、科技示范推广能力、种植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

    “四川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低产田土占比较大。另外水利灌溉设施依然薄弱,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约28%的提灌站存在病险或无法运行的情况。”刘代银说,总体来看,农业“靠天吃饭”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其次,由于丘陵山地占据全省耕地面积8成以上等客观条件,四川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凸显,除平坝地区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低。

    此外,科技示范推广能力较弱,种植效益较低,水稻生产整体规模化程度较低,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水稻单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品种配套技术,实现单产水平再提升

    差距就是潜力。如何赶上高水平稻区?今年,四川首次启动实施“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通过科技支撑,资源要素优化匹配,以及种植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全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水平提升。

    在刘邓看来,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是实现“吨粮田”的关键一招。他种植的是由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团队选育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就在去年,这一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

    刘邓种植的水稻。

    “从2021年品种审定至今,‘品香优秱珍’累计推广面积达到了150万亩左右,其中50%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介绍。目前,这一品种在四川的推广面积排名所有推广品种第二。

    好品种要和先进技术配套。“有了品种支撑,还要强化工厂化集中育秧、农艺农机融合、北斗导航辅助机插秧等技术模式的研究攻关,加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行动、规模化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和省级水稻产业集群等项目实施力度。探索种粮补贴政策与良种良法挂钩试点,稳定和壮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高技术到位水平。”刘代银说,“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会上,成都市花中花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花中花)的采购负责人郭楷透露了今年的计划。“花中花每年在全国采购20万吨左右大米,以前都说‘蜀中无好米’,因此在四川采购量不到1万吨。这两年我们明显感受到四川大米的品质产量都提升了不少,今年我们计划在四川采购4万吨。”

    花中花增加采购量的计划让大家提振了不少信心。“大米卖得好,我们大户更有信心把单产水平提上去,种粮有奔头!”刘邓说。(川观新闻记者 阚莹莹 文/图)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