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小蓝莓 大产业 蓝莓产业助推通江脱贫攻坚

    2019-06-18 16:56:01


    蓝莓示范基地航拍图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帮扶双方“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浙川两省在帮扶中明确“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协作,带动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018年10月18日,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决策部署,浙江、四川两省供销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在农产品销售、产业开发、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扶贫协作。经川浙两省供销社达成双方全面合作意向,确定以蓝莓产业为切入点,对口帮扶四川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并签署《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实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指示,打造包括“蓝美1号”原料基地、育苗基地、蓝莓休闲采摘基地、蓝莓冻果和衍生产品加工销售在内的蓝莓全产业链。

      为进一步推动东西协作、携手奔康,6月19日—20日,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的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将在四川省通江县举行,现场会将通过参观考察和召开川浙两省蓝莓产业扶贫协作推进会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作为扶贫协作切入点的蓝莓产业助推脱贫奔小康进展情况。

      通江县隶属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素有“一府三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溶洞之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的美称。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62.4万),贫困村157个、贫困对象2.8万户113456人,属国家级贫困县,拟于2019年底“摘帽”。

      蓝莓是新兴的营养保健水果,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果品”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最佳营养价值十大食品”中唯一的水果,蓝莓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健康产业。

      如今,距离川浙两省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近日,记者来到巴中市通江县,对通江县的蓝莓产业进行了走访。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时季,记者来到骡子坡村,在浙江遂昌—四川通江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之一的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示范基地里大片的土地都栽上了蓝莓种苗,采摘区的果树上也挂满了蓝紫色的果子,仿佛一颗颗璀璨的蓝宝石,在雨后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这些都是刚栽种上的蓝莓苗,品种都不一样,基地里的蓝莓总共有5个品种,这是蓝美1号,这个品种叫做奥尼尔,这是密斯梯,这种叫莱格西,这是灿烂……”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的技术员王黎明向记者介绍说。

      “‘蓝美1号’可是我们园区基地的明星品种。”王黎明笑着说。据了解,浙江蓝美公司在原有100多个蓝莓品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南方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历时10年,研发培育出了适合南方种植的“蓝美1号”等明星品种,推动了南方蓝莓产业的高速发展,“蓝美1号”以其“避梅雨、 躲晚霜”独特的天然环境适应性和易种丰产质优之特性,成为中国唯一已获得审批的国家蓝莓良种。

      “蓝美1号”果实均匀,果肉紧实,无籽耐储存,有利于保证加工产品的美观度,又便于加工工艺的稳定控制,从而能更有力地保障产品质量。其口感风味独特,适合作为各类蓝莓深加工产品的原料。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甲龄向记者介绍说,蓝莓作为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水果,越来越得到普遍民众的认可,鲜果市场处于供不应求,蓝莓冻果、果浆等是饮料、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的重要原料,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大,原料供需缺口很大,而“蓝美1号”具有单品种、高品质、规模化供应等特点,得到了国内外食品药品企业的普遍认可。

      通江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列为“三江源”保护区,是全国74个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属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基于保护生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维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现实要求,需要发展绿色生态的产业,尤其是农业。种植蓝莓过程绿色生态,采取地膜覆盖和人工等方式除草,物理生物除虫,施用有机肥,基本不施用农药,产品绿色安全;蓝莓果实富含花青素、多种维生素、SOD等抗氧化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种植“蓝美1号”,除了功能优、需求大等优势之外,还有易种植、效益好等特点。“蓝美1号”栽培受地势和土层深度的限制较少,管理比较简单,对病害抗性较强,成活率高,适宜在PH值4.5-5.5之间的低丘缓坡地带种植,并且只要这些地方土壤PH值不低于4.0、不高于7.5,均可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蓝莓产业发展,适栽区域十分广阔,同时,以蓝美1号品种为例,丰产期亩产可达到2000-5000斤,按20年投入与产出测算,每年每亩原料果基地净收益6000元以上(以最低收购价10元/公斤、丰产期2000斤/亩测算,不包括鲜果销售、休闲采摘等收入),种植效益好。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中,千方百计实现产业支撑发展,始终是农民实现富裕、农业实现发展、农村实现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看着长势喜人的蓝莓树和硕果累累的蓝莓果子,当地的贫困农民燃起了富裕安康的梦想。虽然天上还下着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当地农民干活的热情,在基地园区内,当地的农民正在为刚栽种的蓝莓苗除草施肥。“大家伙加把油啊,只要把蓝莓产业搞好了,大家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一阵吆喝声,大家干活的势头更足了,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这只是落实川浙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记者注意到,在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内,在已是水泥路的村道旁,一座座崭新的白色小院落静静矗立,显得格外亮眼。“这些都是为当地贫困户修建的房屋,他们住在这里,平时干活也比较方便。”园区负责人何超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加入到基地务工的有30余户共计一百余名贫困户,一方面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了方便他们平时到基地干活,基地专门为他们修建了这些房屋供他们居住。

      记者来到这些当地的贫困户身边,趁他们休息的时候,和他们拉起了家常。

      刘远寿家住在骡子坡村六社,属于异地搬迁到基地,是当地的贫困户之一。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和妻子一起来到了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里务工。说起现在的生活,刘远寿脸上笑开了花。

      刘远寿向记者介绍说,以前自己的收入主要是靠种植庄稼,偶尔还去外地干零活,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一两万元,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随时照顾,这几年他也不去外地务工了,单凭自己平时种植的庄稼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生活十分困难。“土地离家比较远,每天都要走上一段路去地里干活,现在庄稼也不好种,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单凭种庄稼这点钱怎么够哦……”谈及以前的生活,刘远寿唏嘘不已。“现在好了,蓝莓基地建起来后我们就搬过来了,这里天天有活儿干,平时过来干活很近,照顾老人也更方便了。”

      说起现在的收入,刘远寿笑着向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我们平时在这里做的工作基本就是栽培除草施肥等,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拿70元,中午基地包我们的伙食,加班的话还另算加班工资,基本每天都能拿一百多,这样下来我们两个人一个月可以拿五六千元,今年大概可以挣六七万元左右。”说到这里,刘远寿一脸的兴奋。“我们真心希望能把蓝莓产业发展壮大,我们在这务工也可以带动我们的家庭增加收入,现在的收入提高了很多倍,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们都有信心把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刘远寿信心满满地说道。

      基地负责人何超向记者介绍说,当地贫困户一是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增加自己的收入;二是通过在园区劳动务工来增加收入;三是通过产业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从这三方面来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我们吸收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进来,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蓝莓产业里来,达到共同致富。”说起未来的规划,何超表示,现在基地也有意向发动当地贫困户一起种植蓝莓,基地提供种苗和技术,等到蓝莓果成熟后回收果实,更好地大范围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进来,特别是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蓝莓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成为推进通江县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里的蓝莓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而在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万峰产业园这边,一场热热闹闹的蓝莓采摘节也拉开了帷幕。新鲜蓝莓、蓝莓果汁、原浆蓝莓果酒……在活动现场的展位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蓝莓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选购。

      走进蓝莓园,漫山遍野全是一株株绿色小树,千坡叠翠,万树累果,枝头上结满了一串串的小果子,有粉红的、紫红的、深蓝的,仿佛无数颗星星点缀在绿叶中间。游客漫步其中,不时采摘着新鲜的蓝莓,一幅美丽的采摘蓝莓画卷徐徐展开。

      据了解,通江县作为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蓝莓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开发红色革命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而银耳种植和蓝莓种植对土壤的要求(PH值等)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蓝莓种植充分利用了空余的土地资源,在银耳产业发展良好的基础上错位发展蓝莓产业,打造银耳产业和蓝莓产业成为两大龙头产业,有利于推动通江县产业的多元化和低风险发展,同时借鉴银耳品牌打造的经验可以快速形成优势的蓝莓产业品牌,同时,通江县具有较完善的溶洞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资源一起作为通江县的特色资源,发展蓝莓产业有利于整合农文旅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创新,有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如今通江县的蓝莓产业,正在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见雏形,一个选对了路子的产业,正在成就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小蓝莓 大产业 蓝莓产业助推通江脱贫攻坚

    2019-06-18 16:56:01


    蓝莓示范基地航拍图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帮扶双方“支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浙川两省在帮扶中明确“扎实抓好产业扶贫协作,带动促进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2018年10月18日,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决策部署,浙江、四川两省供销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在农产品销售、产业开发、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扶贫协作。经川浙两省供销社达成双方全面合作意向,确定以蓝莓产业为切入点,对口帮扶四川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并签署《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落实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指示,打造包括“蓝美1号”原料基地、育苗基地、蓝莓休闲采摘基地、蓝莓冻果和衍生产品加工销售在内的蓝莓全产业链。

      为进一步推动东西协作、携手奔康,6月19日—20日,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办的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将在四川省通江县举行,现场会将通过参观考察和召开川浙两省蓝莓产业扶贫协作推进会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作为扶贫协作切入点的蓝莓产业助推脱贫奔小康进展情况。

      通江县隶属四川省巴中市,位于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素有“一府三乡”(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溶洞之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的美称。辖49个乡镇524个行政村,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62.4万),贫困村157个、贫困对象2.8万户113456人,属国家级贫困县,拟于2019年底“摘帽”。

      蓝莓是新兴的营养保健水果,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果品”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人类最佳营养价值十大食品”中唯一的水果,蓝莓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绿色健康产业。

      如今,距离川浙两省签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已经过去大半年了,近日,记者来到巴中市通江县,对通江县的蓝莓产业进行了走访。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时季,记者来到骡子坡村,在浙江遂昌—四川通江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之一的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记者看到,示范基地里大片的土地都栽上了蓝莓种苗,采摘区的果树上也挂满了蓝紫色的果子,仿佛一颗颗璀璨的蓝宝石,在雨后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这些都是刚栽种上的蓝莓苗,品种都不一样,基地里的蓝莓总共有5个品种,这是蓝美1号,这个品种叫做奥尼尔,这是密斯梯,这种叫莱格西,这是灿烂……”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的技术员王黎明向记者介绍说。

      “‘蓝美1号’可是我们园区基地的明星品种。”王黎明笑着说。据了解,浙江蓝美公司在原有100多个蓝莓品种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南方的土壤、气候环境等,历时10年,研发培育出了适合南方种植的“蓝美1号”等明星品种,推动了南方蓝莓产业的高速发展,“蓝美1号”以其“避梅雨、 躲晚霜”独特的天然环境适应性和易种丰产质优之特性,成为中国唯一已获得审批的国家蓝莓良种。

      “蓝美1号”果实均匀,果肉紧实,无籽耐储存,有利于保证加工产品的美观度,又便于加工工艺的稳定控制,从而能更有力地保障产品质量。其口感风味独特,适合作为各类蓝莓深加工产品的原料。四川省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甲龄向记者介绍说,蓝莓作为一种口感好、营养丰富的水果,越来越得到普遍民众的认可,鲜果市场处于供不应求,蓝莓冻果、果浆等是饮料、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药品的重要原料,适用范围广,市场需求大,原料供需缺口很大,而“蓝美1号”具有单品种、高品质、规模化供应等特点,得到了国内外食品药品企业的普遍认可。

      通江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列为“三江源”保护区,是全国74个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属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基于保护生态、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县,维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现实要求,需要发展绿色生态的产业,尤其是农业。种植蓝莓过程绿色生态,采取地膜覆盖和人工等方式除草,物理生物除虫,施用有机肥,基本不施用农药,产品绿色安全;蓝莓果实富含花青素、多种维生素、SOD等抗氧化成分,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

      据了解,之所以选择种植“蓝美1号”,除了功能优、需求大等优势之外,还有易种植、效益好等特点。“蓝美1号”栽培受地势和土层深度的限制较少,管理比较简单,对病害抗性较强,成活率高,适宜在PH值4.5-5.5之间的低丘缓坡地带种植,并且只要这些地方土壤PH值不低于4.0、不高于7.5,均可通过土壤改良实现蓝莓产业发展,适栽区域十分广阔,同时,以蓝美1号品种为例,丰产期亩产可达到2000-5000斤,按20年投入与产出测算,每年每亩原料果基地净收益6000元以上(以最低收购价10元/公斤、丰产期2000斤/亩测算,不包括鲜果销售、休闲采摘等收入),种植效益好。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史进程中,千方百计实现产业支撑发展,始终是农民实现富裕、农业实现发展、农村实现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看着长势喜人的蓝莓树和硕果累累的蓝莓果子,当地的贫困农民燃起了富裕安康的梦想。虽然天上还下着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当地农民干活的热情,在基地园区内,当地的农民正在为刚栽种的蓝莓苗除草施肥。“大家伙加把油啊,只要把蓝莓产业搞好了,大家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随着一阵吆喝声,大家干活的势头更足了,整个基地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之中。这只是落实川浙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记者注意到,在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内,在已是水泥路的村道旁,一座座崭新的白色小院落静静矗立,显得格外亮眼。“这些都是为当地贫困户修建的房屋,他们住在这里,平时干活也比较方便。”园区负责人何超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加入到基地务工的有30余户共计一百余名贫困户,一方面为了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也为了方便他们平时到基地干活,基地专门为他们修建了这些房屋供他们居住。

      记者来到这些当地的贫困户身边,趁他们休息的时候,和他们拉起了家常。

      刘远寿家住在骡子坡村六社,属于异地搬迁到基地,是当地的贫困户之一。今年二月份的时候他和妻子一起来到了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里务工。说起现在的生活,刘远寿脸上笑开了花。

      刘远寿向记者介绍说,以前自己的收入主要是靠种植庄稼,偶尔还去外地干零活,一年下来净收入只有一两万元,自己的母亲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行动不便需要有人随时照顾,这几年他也不去外地务工了,单凭自己平时种植的庄稼来维持日常生活开销,生活十分困难。“土地离家比较远,每天都要走上一段路去地里干活,现在庄稼也不好种,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单凭种庄稼这点钱怎么够哦……”谈及以前的生活,刘远寿唏嘘不已。“现在好了,蓝莓基地建起来后我们就搬过来了,这里天天有活儿干,平时过来干活很近,照顾老人也更方便了。”

      说起现在的收入,刘远寿笑着向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我们平时在这里做的工作基本就是栽培除草施肥等,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拿70元,中午基地包我们的伙食,加班的话还另算加班工资,基本每天都能拿一百多,这样下来我们两个人一个月可以拿五六千元,今年大概可以挣六七万元左右。”说到这里,刘远寿一脸的兴奋。“我们真心希望能把蓝莓产业发展壮大,我们在这务工也可以带动我们的家庭增加收入,现在的收入提高了很多倍,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我们都有信心把蓝莓产业做大做强。”刘远寿信心满满地说道。

      基地负责人何超向记者介绍说,当地贫困户一是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增加自己的收入;二是通过在园区劳动务工来增加收入;三是通过产业给村集体和贫困户分红,从这三方面来带动当地老百姓脱贫。“我们吸收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进来,调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蓝莓产业里来,达到共同致富。”说起未来的规划,何超表示,现在基地也有意向发动当地贫困户一起种植蓝莓,基地提供种苗和技术,等到蓝莓果成熟后回收果实,更好地大范围带动周边老百姓参与进来,特别是贫困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蓝莓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成为推进通江县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龙池谷千亩蓝莓示范基地里的蓝莓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而在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万峰产业园这边,一场热热闹闹的蓝莓采摘节也拉开了帷幕。新鲜蓝莓、蓝莓果汁、原浆蓝莓果酒……在活动现场的展位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蓝莓特色产品,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前来选购。

      走进蓝莓园,漫山遍野全是一株株绿色小树,千坡叠翠,万树累果,枝头上结满了一串串的小果子,有粉红的、紫红的、深蓝的,仿佛无数颗星星点缀在绿叶中间。游客漫步其中,不时采摘着新鲜的蓝莓,一幅美丽的采摘蓝莓画卷徐徐展开。

      据了解,通江县作为红色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蓝莓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的产业和经济发展,帮助当地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有助于更好地保存和开发红色革命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而银耳种植和蓝莓种植对土壤的要求(PH值等)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蓝莓种植充分利用了空余的土地资源,在银耳产业发展良好的基础上错位发展蓝莓产业,打造银耳产业和蓝莓产业成为两大龙头产业,有利于推动通江县产业的多元化和低风险发展,同时借鉴银耳品牌打造的经验可以快速形成优势的蓝莓产业品牌,同时,通江县具有较完善的溶洞旅游产业,和红色旅游资源一起作为通江县的特色资源,发展蓝莓产业有利于整合农文旅产业资源,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创新,有助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如今通江县的蓝莓产业,正在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见雏形,一个选对了路子的产业,正在成就一方百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