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22:56:26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如今,又有一种共享产品映入了大家的眼帘,这就是“共享头等舱”。近日,记者在成都一写字楼看到,一款占地2平方米左右、外形酷似太空舱的设施成了写字楼员工午休的最佳选择。
6元半小时
共享头等舱受欢迎
共享头等舱是一个接近两米长、一米高的封闭舱,舱身贴有二维码,用户通过绑定身份证,只要用手机扫码后,向上拉起门帘即可进入,舱内是一个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座椅,控制右手边的遥控器,可自由调整座椅的倾斜度,变成躺椅。舱内一次性生活用品,毯子、湿巾、阅读灯和静音耳塞等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充电和工作,里面还配置了可收缩的小桌板、电源插头、免费无线网以及USB接口,可根据需要按下遥控器自由选择。扫码进入后,舱门就会自动地锁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收费上,共享头等舱平时使用是6元半小时,午休高峰期会涨到10元,每天50元封顶。记者观察到,这座写字楼共17层,每层楼只投放了1台。在写字楼工作的员工周洲告诉记者,“午休时间要来抢位置。毕竟能舒舒服服地睡半小时,还算不错。”
该产品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产品上市以来,已建立包括消毒在内的一套流程化服务,主要投放于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机场、高速服务区等公共空间,总体使用率较高。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产品服务也从北上广深一线发达城市扩展到了重庆、成都、湖南、武汉等城市,“主要是因为一线和二线城市工作节奏较快,压力较大,加上通勤时间较长,因此催生了这一市场。”
消防安全卫生有保障
盈利有待考验
王经理说,每台设备内放置了消毒纸巾,在使用之前,用户可以自行擦拭消毒。运营方还安排了运维人员,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定点清洁每一台设备。
“和之前有消防隐患被叫停的睡眠舱不同,”王经理表示,“我们产品底部有一个开口,和外界保持通风,而且舱内有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内外空气循环来确保舱内通风。”
据了解,两年前,曾经有共享睡眠舱出现在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但因为消防安全等问题被公安机关叫停。王经理告诉记者,在安全方面,他们的产品同样可以经受考验。“我们共享头等舱的门不是硬化门,而是一种布绒类的隔音帘,即使有意外,也比较容易手动破开。”
而对于这种碎片化共享消费,据专业人士分析,利用率是决定共享经济生死的重要指数。对于共享头等舱来说,同样如此。
据其他类似共享睡眠舱、睡眠盒子等产品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单个舱一次性投入成本平均要5000元,这还没有加上持续的空间使用租赁成本(通常大型写字楼、交通枢纽地点的租赁成本至少在1平方米数百元1个月)、电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人力运营成本等。粗算每天的使用成本在100元左右。换句话说,每天1台的设备营收必须超过100元才能赚钱。
记者观察这座写字楼同一时间段每层楼的使用情况后发现,从12点到1点,在1个小时内,17台共享头等舱,只有4台亮起“使用”的红灯。
而写字楼内,使用的时间不会太长,据数据显示,一天一台设备有三个使用者,收入也才二三十元钱,而且每周只有五天。但如果在大型机场、车站等地方,使用率可能就会相对较高一些。所以,共享头等舱能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还有待市场验证。
2019-12-04 22:56:26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汽车……共享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市场。如今,又有一种共享产品映入了大家的眼帘,这就是“共享头等舱”。近日,记者在成都一写字楼看到,一款占地2平方米左右、外形酷似太空舱的设施成了写字楼员工午休的最佳选择。
6元半小时
共享头等舱受欢迎
共享头等舱是一个接近两米长、一米高的封闭舱,舱身贴有二维码,用户通过绑定身份证,只要用手机扫码后,向上拉起门帘即可进入,舱内是一个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座椅,控制右手边的遥控器,可自由调整座椅的倾斜度,变成躺椅。舱内一次性生活用品,毯子、湿巾、阅读灯和静音耳塞等一应俱全。为了方便充电和工作,里面还配置了可收缩的小桌板、电源插头、免费无线网以及USB接口,可根据需要按下遥控器自由选择。扫码进入后,舱门就会自动地锁起来。
记者了解到,在收费上,共享头等舱平时使用是6元半小时,午休高峰期会涨到10元,每天50元封顶。记者观察到,这座写字楼共17层,每层楼只投放了1台。在写字楼工作的员工周洲告诉记者,“午休时间要来抢位置。毕竟能舒舒服服地睡半小时,还算不错。”
该产品负责人王经理告诉记者,产品上市以来,已建立包括消毒在内的一套流程化服务,主要投放于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机场、高速服务区等公共空间,总体使用率较高。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发展,产品服务也从北上广深一线发达城市扩展到了重庆、成都、湖南、武汉等城市,“主要是因为一线和二线城市工作节奏较快,压力较大,加上通勤时间较长,因此催生了这一市场。”
消防安全卫生有保障
盈利有待考验
王经理说,每台设备内放置了消毒纸巾,在使用之前,用户可以自行擦拭消毒。运营方还安排了运维人员,按照每天一次的频率,定点清洁每一台设备。
“和之前有消防隐患被叫停的睡眠舱不同,”王经理表示,“我们产品底部有一个开口,和外界保持通风,而且舱内有空气循环系统,通过内外空气循环来确保舱内通风。”
据了解,两年前,曾经有共享睡眠舱出现在北京、成都等多个城市,但因为消防安全等问题被公安机关叫停。王经理告诉记者,在安全方面,他们的产品同样可以经受考验。“我们共享头等舱的门不是硬化门,而是一种布绒类的隔音帘,即使有意外,也比较容易手动破开。”
而对于这种碎片化共享消费,据专业人士分析,利用率是决定共享经济生死的重要指数。对于共享头等舱来说,同样如此。
据其他类似共享睡眠舱、睡眠盒子等产品公司披露的数据来看,目前,单个舱一次性投入成本平均要5000元,这还没有加上持续的空间使用租赁成本(通常大型写字楼、交通枢纽地点的租赁成本至少在1平方米数百元1个月)、电力成本、设备维护成本、人力运营成本等。粗算每天的使用成本在100元左右。换句话说,每天1台的设备营收必须超过100元才能赚钱。
记者观察这座写字楼同一时间段每层楼的使用情况后发现,从12点到1点,在1个小时内,17台共享头等舱,只有4台亮起“使用”的红灯。
而写字楼内,使用的时间不会太长,据数据显示,一天一台设备有三个使用者,收入也才二三十元钱,而且每周只有五天。但如果在大型机场、车站等地方,使用率可能就会相对较高一些。所以,共享头等舱能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还有待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