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川渝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 日益成为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增长极

    2020-05-26 16:11:21


    本报记者 赵蝶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明确成渝地区目标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川渝正加强农业、生态、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合作,持续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动力。

      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为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日,在重庆召开的川渝农业科技合作座谈会上,四川省农科院与重庆市农科院围绕深化“院院”农业科技合作,全面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实施五大工程。双方明确将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强化科技合作;实施智库建设与高效服务工程,强化智力合作;实施“三农”人才培养工程,强化人才培育;实施产业带示范工程,强化成果转化;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国际合作。

      着力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双方秉承“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重要领域的科技需求,力争到2025年,双方联合实施农业科技协同项目10个以上,联合建立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5个以上、协同创新平台3个以上及国际合作平台1个以上,建立健全全面开放、持续稳定的合作机制,着力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携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近日,重庆市林业局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签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将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同实施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多项生态治理工程,努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样板区。

      实施“一江五路六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地。“一江”指长江;“五路”指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巴广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等重要交通通道;“六山”包括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四面山、大巴山、巴岳山等联通两地的主要山脉。两地将在上述区域全面开展生态合作,建设形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长江生态廊道,打造四季有花、五路常青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

      开展毗邻县区林草资源联防联控,织牢成渝生态安全连接线。双方将建立野生动植物协同保护机制。共同强化大熊猫、崖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生种群的保护、人工培育、种质资源保存或异地保存库等合作,协同修订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推动高质量保护。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外向型林草业。双方将搭建林草产业发展新平台。依托重庆涪陵林权交易所、成都农交所,推动两地林权交易数据共享。开展生态旅游康养示范,在成渝毗邻地区,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自然景观资源佳、生态功能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森林康养基地和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培育推出一批生态旅游线路和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共建华蓥山、大巴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加强自然生态教育,建立成渝地区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联盟,构建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态服务体系。

      加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联盟及数字林草建设,推动区域科研协同创新。双方将围绕制约两地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力量,成立区域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林草科技攻关。合作开展林草信息化建设,建设西部“数字林草”大数据中心,建立成渝地区林草成果、标准共享制度。

      签署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为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签署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川渝两地中医药系统将传承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深化双方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

      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川渝结合部中医医疗集群、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川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川渝中医药产业经济体、推进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合作、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8个领域。

      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两省市共同申报创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立跨省市区域合作发展中医药体制机制,探索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跨省市联动发展新模式。

      打造川渝结合部中医医疗集群。支持成渝两地中医医院组建川渝结合部中医医联体,整合优化两地资源,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在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共享资源、开展合作,建立补位发展、特色突出的专科联盟,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辐射川渝黔的中医医疗服务集群,带动区域内中医医疗、科研、人才等全方位发展。

      建设川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支持两地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四川/重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庆/四川),共同建设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合作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

      共建川渝中医药产业经济体。结合川渝中药材资源优势,共同规划中药材生产布局、规范中药材种植生产、品牌打造和产业集成,建设川渝中药材产业经济带,全面推进川渝两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过程标准化、生产加工装备化和营销网络立体化,提升药材标准,建设以产业化、规范化为特色的川渝中药材产业集群,实现中药材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两省市中医药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中医药大数据应用。推动建立川渝中医药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共同制定川渝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标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川渝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 日益成为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增长极

    2020-05-26 16:11:21


    本报记者 赵蝶

      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明确成渝地区目标定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川渝正加强农业、生态、中医药产业等方面合作,持续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增添动力。

      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为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农业科技合作,积极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近日,在重庆召开的川渝农业科技合作座谈会上,四川省农科院与重庆市农科院围绕深化“院院”农业科技合作,全面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联合实施五大工程。双方明确将实施协同创新工程,强化科技合作;实施智库建设与高效服务工程,强化智力合作;实施“三农”人才培养工程,强化人才培育;实施产业带示范工程,强化成果转化;实施国际科技合作能力提升工程,强化国际合作。

      着力支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双方秉承“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重要领域的科技需求,力争到2025年,双方联合实施农业科技协同项目10个以上,联合建立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基地5个以上、协同创新平台3个以上及国际合作平台1个以上,建立健全全面开放、持续稳定的合作机制,着力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携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近日,重庆市林业局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签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双方将围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同实施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多项生态治理工程,努力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样板区。

      实施“一江五路六山”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地。“一江”指长江;“五路”指成安渝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高速公路、巴广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和成渝中线高铁等重要交通通道;“六山”包括华蓥山、明月山、铜锣山、四面山、大巴山、巴岳山等联通两地的主要山脉。两地将在上述区域全面开展生态合作,建设形成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长江生态廊道,打造四季有花、五路常青的绿色生态景观走廊。

      开展毗邻县区林草资源联防联控,织牢成渝生态安全连接线。双方将建立野生动植物协同保护机制。共同强化大熊猫、崖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生种群的保护、人工培育、种质资源保存或异地保存库等合作,协同修订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推动高质量保护。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外向型林草业。双方将搭建林草产业发展新平台。依托重庆涪陵林权交易所、成都农交所,推动两地林权交易数据共享。开展生态旅游康养示范,在成渝毗邻地区,遴选一批发展基础好、自然景观资源佳、生态功能强、辐射带动能力大的森林康养基地和生态旅游景区景点。培育推出一批生态旅游线路和特色生态旅游产品,共建华蓥山、大巴山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加强自然生态教育,建立成渝地区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联盟,构建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生态服务体系。

      加强成渝地区科技创新联盟及数字林草建设,推动区域科研协同创新。双方将围绕制约两地林草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整合科技优势资源力量,成立区域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林草科技攻关。合作开展林草信息化建设,建设西部“数字林草”大数据中心,建立成渝地区林草成果、标准共享制度。

      签署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为推动川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与重庆市中医管理局签署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川渝两地中医药系统将传承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深化双方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发展。

      双方合作内容包括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川渝结合部中医医疗集群、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川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川渝中医药产业经济体、推进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加强中医药对外合作、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等8个领域。

      共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两省市共同申报创建川渝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立跨省市区域合作发展中医药体制机制,探索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一体化跨省市联动发展新模式。

      打造川渝结合部中医医疗集群。支持成渝两地中医医院组建川渝结合部中医医联体,整合优化两地资源,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在学科建设、医疗服务、科研协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共享资源、开展合作,建立补位发展、特色突出的专科联盟,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辐射川渝黔的中医医疗服务集群,带动区域内中医医疗、科研、人才等全方位发展。

      建设川渝中医药科技创新高地。支持两地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建设川渝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四川/重庆)、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庆/四川),共同建设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合作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推进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

      共建川渝中医药产业经济体。结合川渝中药材资源优势,共同规划中药材生产布局、规范中药材种植生产、品牌打造和产业集成,建设川渝中药材产业经济带,全面推进川渝两地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过程标准化、生产加工装备化和营销网络立体化,提升药材标准,建设以产业化、规范化为特色的川渝中药材产业集群,实现中药材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加强中医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推动两省市中医药数据中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推进中医药大数据应用。推动建立川渝中医药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共同制定川渝中医药信息化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