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梅花香自古语来

    2020-09-16 15:09:58

      王小小(四川)


      携梅使梁

      汉朝刘向的《说苑·奉使》里,精彩记载了越国遣使者携梅使梁的故事。

      “越使者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乃逐韩子。”

      越国大夫诸发奉命出使到梁国,执一枝梅花赠给梁王。梁臣韩子认为,使臣见君仅仅赠一枝梅花,认为非常没有礼貌,想要对使臣进行羞辱。当梁王听了诸发的解释后,知道这是越国的礼俗时,便披衣见诸发,赶走了韩子。越国以一枝梅花作为国礼赠送给梁王,梅花作为国花国礼,当之无愧!

      折梅寄远

      古往今来,吟咏梅花的诗词如珠玉闪烁,最早一首诗是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陆凯率兵渡过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好友范晔。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讯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

      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在《西洲曲》里,除了“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更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赏梅西洲的情景,折梅一枝以寄江北情郎。

      秦观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在那山水相隔万重的时代, 以梅传情,折梅寄远,梅花的意向,成为心头情感表达的信物,自此滥觞。

      梅花妆扮黄花闺女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

      宫中女子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 梅花不是四季都开,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或采集颜料花粉贴画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

      在《木兰诗》中木兰恢复女儿身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指的这种妆法,后来,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多是黄色和粉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梅花香自古语来

    2020-09-16 15:09:58

      王小小(四川)


      携梅使梁

      汉朝刘向的《说苑·奉使》里,精彩记载了越国遣使者携梅使梁的故事。

      “越使者诸发执一枝梅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谓左右曰:‘恶有以一枝梅,以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梁王闻之,被衣出,以见诸发,乃逐韩子。”

      越国大夫诸发奉命出使到梁国,执一枝梅花赠给梁王。梁臣韩子认为,使臣见君仅仅赠一枝梅花,认为非常没有礼貌,想要对使臣进行羞辱。当梁王听了诸发的解释后,知道这是越国的礼俗时,便披衣见诸发,赶走了韩子。越国以一枝梅花作为国礼赠送给梁王,梅花作为国花国礼,当之无愧!

      折梅寄远

      古往今来,吟咏梅花的诗词如珠玉闪烁,最早一首诗是陆凯的《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陆凯率兵渡过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好友范晔。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讯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

      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在《西洲曲》里,除了“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诗句,更有“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的赏梅西洲的情景,折梅一枝以寄江北情郎。

      秦观说:“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在那山水相隔万重的时代, 以梅传情,折梅寄远,梅花的意向,成为心头情感表达的信物,自此滥觞。

      梅花妆扮黄花闺女

      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太平御览·时序部》引《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

      宫中女子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 梅花不是四季都开,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或采集颜料花粉贴画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

      在《木兰诗》中木兰恢复女儿身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指的这种妆法,后来,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多是黄色和粉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