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大明·黄峨传①

    2021-04-14 15:11:17

      小灯探花(四川)

      黄娥(1498-1569):一作峨,字秀眉。遂宁州(今四川遂宁)人。父亲叫黄珂,是明成化年间的进士,做官到了尚书,在后来的《明史》有传。黄峨的母亲也是名门闺秀,所以,黄峨从小就饱读诗书,具有非常好的家庭教养,再加上她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北京城有名的才女 。

      黄峨生在书香门第,父母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黄峨才华出众,天真开朗,性格阳光。在黄峨21岁的时候,也就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父亲黄珂为她选中了婆家,同朝重臣杨廷和杨家,把黄峨许配给了杨廷和的儿子杨慎。黄峨一生的命运与杨慎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她不放弃、不抛弃,与杨慎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成为杨慎在流放与窜贬岁月中最坚强的支持者。

      公元1498年,阴历八月。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芙蓉淡雅盛开,桂花十里飘香。

      有一座小城,它位于四川省中部,葱郁幽静的东山、奔流不息的涪江蜿蜒流过。它依山傍水,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状如斗,故有“斗城”之称。古老斗城凭借肥沃的土质,丰富的物产和早期开发的农业,凭着位居盆地腹心,左右逢源的地利,加之地灵人杰,水陆交通方便,遂成为商贾云集、物质集散的重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代刘信凤《南楼记》称:平原活野,贯以涪江,气象宽舒,为东蜀之都会。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平息战乱,达到安宁”之意,故名遂宁。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遂宁有座小镇,名西眉镇。那里景色更宜人,上风上水。御史黄珂的老家便是在此福地。提及黄珂,他可是遂宁城的名人,字鸣玉,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

      这一年对黄珂来说,更是有着非凡意义的一年。

      值八月十八日黄昏,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徘徊在西眉镇街头,涪江碧水清流,不禁感慨: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家院子里一片哗然,一群人聚集在院子里,神情凝重,未闻言语,焦急等待着。

      “老爷,夫人生了!生了一乖咪咪的小姐。”只听得稳婆面带笑容,手抱襁褓,从内屋快步走出。

      黄珂连忙上前,接过女婴,欢喜之情难以言表:“如我所愿,我的女儿。”

      大家一股脑凑了过去,都想一睹黄家大小姐的模样。

      “老爷,不好了!”丫鬟伊儿跑了出来,惊慌失措,大呼。

      黄珂直问:“何事?如此惊慌。”

      “老爷,夫人流了好多血。您快进去看看吧。”

      黄珂惊吓,慌忙将女婴递给稳婆,小跑冲进内屋,见床榻下已有好多斑斑血迹,声音颤抖:“夫人,夫人,你不要吓我。”

      “父亲,我去请李郎中前来。”一身材瘦高、俊朗的小子对黄珂说道,即刻飞奔而去。这小子便是黄峤,字峻卿,黄珂长子。

      “我真是老糊涂了,还不及峻卿思虑敏捷。”黄珂自责,紧握聂氏双手,百般焦急中却带着一丝沉稳。聂氏失血过多,昏厥过去,黄珂凝思片刻,若有主意,果敢吩咐伊儿:“赶快取杯子过来。”

      黄珂接过杯子,俯身,用杯子舀了一些地上的残血,让伊儿扶住聂氏,他轻轻掰开聂氏的嘴,将残血喂进她的嘴里。

      伊儿一脸懵,完全不知道黄珂在做什么,只知道他在救命。

      大家都揪着心,等待聂氏苏醒过来。黄珂也不知自己这样做,能否有用。但此刻,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别无他法。他紧紧握住聂氏双手,比先前更有力、更有温度。那是一种浓浓的情意,一种满满的期许。他轻轻呼喊:“夫人,醒醒!我们的女儿还等着唤你一声‘娘亲’。”

      话音刚落,聂氏的手指微动,黄珂欣喜,擦拭眼角泪水:“夫人,你终于醒了。”

      聂氏慢慢睁开双眼,气息微喘:“鸣玉,我活过来了。”张了张嘴,问道,“嘴里怎么有沙粒?”说罢,有些作呕。

      黄珂这才反应过来:“回夫人话,我倒是忘了,日后,一一说给你听便是。”

      “父亲,李郎中到了。”黄峤气喘吁吁。

      李郎中上前,拱手:“见过黄大人。”见聂氏已苏醒,有些疑惑,“大人,少爷说夫人产后流血,昏厥,夫人此刻……?”

      黄珂微笑应道:“先前的情形,着实吓坏了我,流血不止。后,我大胆用了一个土方法,却救了我夫人的性命。”

      李郎中一脸惊愕,问道:“大人还会医术?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难产失血过多,倘若多一分钟,都会丢了性命。”

      黄珂走到他跟前,贴耳:“……没想到还真的起了作用。”

      李郎中甚为好奇,追问:“大人是从哪位高人之处,得知此方法?”不敢相信,摇了摇头,自语道,“小的行医几十载,只知道寻学穴位、行针灸、用草药辅之。”

      黄珂应道:“李郎中医术高明,西眉镇,乃至遂宁皆知你。还请您给我夫人开些药方,调理身体。至于土方法,出自朝堂中一太医院吏目[太医院吏目,明、清两代医官名。明代太医院内一般设吏目十人,其职位一般在院使(五品),院判(六品)、御医(八品)之下、医士(不入流)之上。官阶一般为从九品。]李言闻之口,我前些日子一次无意听他提及,想着夫人正怀着孩子,便更留意些,没想到却真用上了。好险!”他长长松了口气。

      李郎中若有所悟:“难怪。小的早就听闻过他的大名。”说罢,开了些药方,便若有所获地离去。

      黄珂一直守在床榻前,一夜未曾离去。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大明·黄峨传①

    2021-04-14 15:11:17

      小灯探花(四川)

      黄娥(1498-1569):一作峨,字秀眉。遂宁州(今四川遂宁)人。父亲叫黄珂,是明成化年间的进士,做官到了尚书,在后来的《明史》有传。黄峨的母亲也是名门闺秀,所以,黄峨从小就饱读诗书,具有非常好的家庭教养,再加上她天资聪慧,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北京城有名的才女 。

      黄峨生在书香门第,父母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自幼受到很好的教育,黄峨才华出众,天真开朗,性格阳光。在黄峨21岁的时候,也就是明正德十四年(1519),父亲黄珂为她选中了婆家,同朝重臣杨廷和杨家,把黄峨许配给了杨廷和的儿子杨慎。黄峨一生的命运与杨慎紧紧地拴在了一起。但是她不放弃、不抛弃,与杨慎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成为杨慎在流放与窜贬岁月中最坚强的支持者。

      公元1498年,阴历八月。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芙蓉淡雅盛开,桂花十里飘香。

      有一座小城,它位于四川省中部,葱郁幽静的东山、奔流不息的涪江蜿蜒流过。它依山傍水,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窄,状如斗,故有“斗城”之称。古老斗城凭借肥沃的土质,丰富的物产和早期开发的农业,凭着位居盆地腹心,左右逢源的地利,加之地灵人杰,水陆交通方便,遂成为商贾云集、物质集散的重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代刘信凤《南楼记》称:平原活野,贯以涪江,气象宽舒,为东蜀之都会。东晋与十六国并存,而遂宁则属于十六国中的成汉国。当时,各国统治者之间连年混战,成汉国统治者内部也为争权夺位斗争不息,人民痛苦不堪。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伐蜀,大败李雄遗部李势,灭成汉国,结束了四川长达50多年的混战。当桓温凯旋,途经县境时,但见风和日丽,歌舞升平,一派和平安宁的气氛。这位长年征战沙场的将军感慨万端,一种厌恶战乱、渴望太平的思绪油然而生,因而在这里设遂宁郡,取“平息战乱,达到安宁”之意,故名遂宁。从此,川中丘陵中的这片红土地,便有了一个吉祥的名字——“遂宁”。

      遂宁有座小镇,名西眉镇。那里景色更宜人,上风上水。御史黄珂的老家便是在此福地。提及黄珂,他可是遂宁城的名人,字鸣玉,成化二十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

      这一年对黄珂来说,更是有着非凡意义的一年。

      值八月十八日黄昏,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徘徊在西眉镇街头,涪江碧水清流,不禁感慨: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黄家院子里一片哗然,一群人聚集在院子里,神情凝重,未闻言语,焦急等待着。

      “老爷,夫人生了!生了一乖咪咪的小姐。”只听得稳婆面带笑容,手抱襁褓,从内屋快步走出。

      黄珂连忙上前,接过女婴,欢喜之情难以言表:“如我所愿,我的女儿。”

      大家一股脑凑了过去,都想一睹黄家大小姐的模样。

      “老爷,不好了!”丫鬟伊儿跑了出来,惊慌失措,大呼。

      黄珂直问:“何事?如此惊慌。”

      “老爷,夫人流了好多血。您快进去看看吧。”

      黄珂惊吓,慌忙将女婴递给稳婆,小跑冲进内屋,见床榻下已有好多斑斑血迹,声音颤抖:“夫人,夫人,你不要吓我。”

      “父亲,我去请李郎中前来。”一身材瘦高、俊朗的小子对黄珂说道,即刻飞奔而去。这小子便是黄峤,字峻卿,黄珂长子。

      “我真是老糊涂了,还不及峻卿思虑敏捷。”黄珂自责,紧握聂氏双手,百般焦急中却带着一丝沉稳。聂氏失血过多,昏厥过去,黄珂凝思片刻,若有主意,果敢吩咐伊儿:“赶快取杯子过来。”

      黄珂接过杯子,俯身,用杯子舀了一些地上的残血,让伊儿扶住聂氏,他轻轻掰开聂氏的嘴,将残血喂进她的嘴里。

      伊儿一脸懵,完全不知道黄珂在做什么,只知道他在救命。

      大家都揪着心,等待聂氏苏醒过来。黄珂也不知自己这样做,能否有用。但此刻,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别无他法。他紧紧握住聂氏双手,比先前更有力、更有温度。那是一种浓浓的情意,一种满满的期许。他轻轻呼喊:“夫人,醒醒!我们的女儿还等着唤你一声‘娘亲’。”

      话音刚落,聂氏的手指微动,黄珂欣喜,擦拭眼角泪水:“夫人,你终于醒了。”

      聂氏慢慢睁开双眼,气息微喘:“鸣玉,我活过来了。”张了张嘴,问道,“嘴里怎么有沙粒?”说罢,有些作呕。

      黄珂这才反应过来:“回夫人话,我倒是忘了,日后,一一说给你听便是。”

      “父亲,李郎中到了。”黄峤气喘吁吁。

      李郎中上前,拱手:“见过黄大人。”见聂氏已苏醒,有些疑惑,“大人,少爷说夫人产后流血,昏厥,夫人此刻……?”

      黄珂微笑应道:“先前的情形,着实吓坏了我,流血不止。后,我大胆用了一个土方法,却救了我夫人的性命。”

      李郎中一脸惊愕,问道:“大人还会医术?究竟是用了什么方法?难产失血过多,倘若多一分钟,都会丢了性命。”

      黄珂走到他跟前,贴耳:“……没想到还真的起了作用。”

      李郎中甚为好奇,追问:“大人是从哪位高人之处,得知此方法?”不敢相信,摇了摇头,自语道,“小的行医几十载,只知道寻学穴位、行针灸、用草药辅之。”

      黄珂应道:“李郎中医术高明,西眉镇,乃至遂宁皆知你。还请您给我夫人开些药方,调理身体。至于土方法,出自朝堂中一太医院吏目[太医院吏目,明、清两代医官名。明代太医院内一般设吏目十人,其职位一般在院使(五品),院判(六品)、御医(八品)之下、医士(不入流)之上。官阶一般为从九品。]李言闻之口,我前些日子一次无意听他提及,想着夫人正怀着孩子,便更留意些,没想到却真用上了。好险!”他长长松了口气。

      李郎中若有所悟:“难怪。小的早就听闻过他的大名。”说罢,开了些药方,便若有所获地离去。

      黄珂一直守在床榻前,一夜未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