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廊桥情缘

    2021-05-26 16:49:55

      龚克玉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被称为“天府水乡”,也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船”型水乡古镇。它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因具千年遗韵被人们誉为“最后的川西坝子”。

      新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当数横跨江河上的“永安廊桥”。每逢节假日,省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廊桥被游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似乎要找回千年的记忆。

      廊桥上,可观山望景;廊桥下,可品茗垂杆;河心间,还可踏浪戏水。有时,在裸露的河滩上或许还会捡到奇石宝贝。此桥一桥连两县,跨过廊桥就是邛崃市的茶园乡。

      这座美丽廊桥,是一座历经沧桑数度变迁的铁索桥。

      历史上,该桥为木质桥时数度被洪水冲击,桥身倾覆,两岸居民只得乘渡船往返赶集,走亲串友。

      到了民国,新场当地人,原川军二十三军军长刘禹九凭其威望,倡议募捐修建铁索桥,历经三年,铁索桥终于建成,两岸居民又可以自由往来了。

      我与古镇铁索桥的情缘,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记得那年,我邀约村里的她,骑了一辆加重自行车。她搭后座,却保持有五寸以上距离,连衣服都恐挨着。我们沿着老家土路,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来到古镇,先是在古牌坊处停留歇息,隐约见一牌联,上写:鼓声咚咚,打去旧年旧月;秧歌阵阵,迎来新岁新春。据说是刚解放不久,新场古镇政府邀请一个文化人写的庆联。

      当年的新场古镇可谓热闹非凡,大邑县顺口溜中都说的是:一新二唐三灌口,一新指的就是新场古镇。十天赶三场,一到逢场天,像牌坊街、下正街、香市街这样的闹市街区,人挨人,箩筐挤箩筐,背篼贴背篼,扁担压扁担,草帽、斗蓬、蒲扇、叶子烟杆等,满街舞动,有时你想转个身都有些难。

      铁索桥上晃晃悠悠的来往人群,看得我和她眼花缭乱。我便动员她,一起跨过索桥,到对面的茶园乡逛逛。本就晕车晕船且有些恐高的她,看着铁索桥下湍急的河水和晃晃悠悠的索桥,又犹豫了。我扶着她慢慢退回桥头,沿河堤石阶,下到河心一处裸露的石滩,找了一块大礁石,坐在上面观景、聊天。

      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夏日。铁索桥上游出坝河的一场大暴雨,瞬间引起山洪暴发,冲毁沿河不少庄稼、房屋、道路和桥梁。

      “新场铁索桥被冲断了!”消息像爆炸性新闻四面传开,我和她各骑一辆“笋壳牌”旧自行车,一路颠簸,来到人声鼎沸的铁索桥头,看着断裂的铁索在风中摇曳,部分断面埋入江中,栏杆上挂满了枝桠布条,在渐渐退去的洪水中颤动。汹涌的河水无情地拍打着我俩曾坐过的那块礁石,面对此情此景,沿江民众无不扼腕叹息。

      铁索桥的断裂倾覆,给两岸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后来,铁索桥又重新屹立于古镇江岸!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兴盛,一座由仿古木结构建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巨型廊桥牢固地立于出江河之上。

      历经风雨、数度变迁的铁索桥成了历史的记忆。

      而今,信步廊桥,回望廊桥的前世今生,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廊桥情缘

    2021-05-26 16:49:55

      龚克玉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是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被称为“天府水乡”,也是川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船”型水乡古镇。它是四川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因具千年遗韵被人们誉为“最后的川西坝子”。

      新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当数横跨江河上的“永安廊桥”。每逢节假日,省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廊桥被游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似乎要找回千年的记忆。

      廊桥上,可观山望景;廊桥下,可品茗垂杆;河心间,还可踏浪戏水。有时,在裸露的河滩上或许还会捡到奇石宝贝。此桥一桥连两县,跨过廊桥就是邛崃市的茶园乡。

      这座美丽廊桥,是一座历经沧桑数度变迁的铁索桥。

      历史上,该桥为木质桥时数度被洪水冲击,桥身倾覆,两岸居民只得乘渡船往返赶集,走亲串友。

      到了民国,新场当地人,原川军二十三军军长刘禹九凭其威望,倡议募捐修建铁索桥,历经三年,铁索桥终于建成,两岸居民又可以自由往来了。

      我与古镇铁索桥的情缘,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记得那年,我邀约村里的她,骑了一辆加重自行车。她搭后座,却保持有五寸以上距离,连衣服都恐挨着。我们沿着老家土路,一路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来到古镇,先是在古牌坊处停留歇息,隐约见一牌联,上写:鼓声咚咚,打去旧年旧月;秧歌阵阵,迎来新岁新春。据说是刚解放不久,新场古镇政府邀请一个文化人写的庆联。

      当年的新场古镇可谓热闹非凡,大邑县顺口溜中都说的是:一新二唐三灌口,一新指的就是新场古镇。十天赶三场,一到逢场天,像牌坊街、下正街、香市街这样的闹市街区,人挨人,箩筐挤箩筐,背篼贴背篼,扁担压扁担,草帽、斗蓬、蒲扇、叶子烟杆等,满街舞动,有时你想转个身都有些难。

      铁索桥上晃晃悠悠的来往人群,看得我和她眼花缭乱。我便动员她,一起跨过索桥,到对面的茶园乡逛逛。本就晕车晕船且有些恐高的她,看着铁索桥下湍急的河水和晃晃悠悠的索桥,又犹豫了。我扶着她慢慢退回桥头,沿河堤石阶,下到河心一处裸露的石滩,找了一块大礁石,坐在上面观景、聊天。

      记忆最深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那个夏日。铁索桥上游出坝河的一场大暴雨,瞬间引起山洪暴发,冲毁沿河不少庄稼、房屋、道路和桥梁。

      “新场铁索桥被冲断了!”消息像爆炸性新闻四面传开,我和她各骑一辆“笋壳牌”旧自行车,一路颠簸,来到人声鼎沸的铁索桥头,看着断裂的铁索在风中摇曳,部分断面埋入江中,栏杆上挂满了枝桠布条,在渐渐退去的洪水中颤动。汹涌的河水无情地拍打着我俩曾坐过的那块礁石,面对此情此景,沿江民众无不扼腕叹息。

      铁索桥的断裂倾覆,给两岸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后来,铁索桥又重新屹立于古镇江岸!直至二十一世纪初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兴盛,一座由仿古木结构建筑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巨型廊桥牢固地立于出江河之上。

      历经风雨、数度变迁的铁索桥成了历史的记忆。

      而今,信步廊桥,回望廊桥的前世今生,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