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乌蒙山 赤水河(外二章)

    2021-08-04 15:07:50

      蔡挺(云南)

      乌蒙山 赤水河

      乌蒙山的崇山峻岭,曾背负极大的误会,仗持硕壮和硬朗,对光华、风岚、飞鸟,还有人踪、兽迹,进行切割和阻隔。

      它不解释,只用逶迤的绿色藏住一万年的缄默,只用喀斯特给缄默加上一万年的地老天荒。

      其实与山相间而生息的赤水河,也曾背负极大的误会。“滴达”“叮咚”“哗哗”“轰轰”,还有清,还有透。显得那么没心没肺,那么不谙世事。

      它不解释,它是崖隙崩出的溪流,崖壁涌出的泉流,溪泉融会的河流;它是大山放飞的精灵,乃山之子,山之女,山的贴身小棉袄。山不转水转,奔向大海,还会以蒸腾的方式,重回家园。

      山上年年春华秋实,从未自享,给了大地上的生灵。

      水里奔腾着鱼虾酒浆,从未自享,也给了大地上的生灵。

      青山莽莽,绿水泱泱……

      

      秋天,总有蝉贴在树身上鸣唱,但蝉做不到心无旁骛,已难以一心两用。忽然间强行按捺住自己的嗓门,必然是觉察到近身的危险,厄运盯着的蝉,已经没有遁逃的机会。

      螳螂、鸟、人,都是蝉的天敌。螳螂是一个绿色的色斑,很容易幻化成一片绿叶,并且,像风里涤荡起细纹的叶一样从容,和蝉的距离相隔咫尺,便极快伸起“大钳”,对蝉出击,像一记无影脚。鸟是浑圆的石头——长着眼睛的石头,它对蝉的拿捏会更精准,它的速度不堪避让。

      螳螂捕蝉,黄雀不一定在后,而黄雀会捕螳螂,浑圆的长着眼睛的石头,也会向蝉掷出。

      蝉的吟唱将无以为继。

      蝉遭遇到人——带着网的捕蝉人,许多蝉,本来划树而鸣,相忘于林,将在促狭的袋囊相会,振翅不能飞,而且,腹中沉淀的鸣唱,如一束乱麻,为它们的生命打上死结。

      如果我是一只蝉,躲过螳螂的“大钳”,避开鸟浑圆的打击,与人类不期而遇,我希望是被一个稚童,用他简陋的工具所擒获,稚童渴望我成为他的玩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而我落在他的手心里,将拼力振颤,像最初的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来电的铃声,带给人类我的世界更多讯息。

      人类对蝉的所知,或者说,对人类以外的生灵所知,毕竟有限。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蝉》,将蝉看成是有德之人的化身:“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饮露,自是高洁,声名远播,顺乎其然。

      需要澄清的是:蝉“垂緌”所饮的不是露水,而是树汁,不仅很健康,而且很营养。抱树而鸣的蝉还只是雄蝉,它弄出的声音碎成一地,甚至喧动树叶,旨在求偶。雌蝉以雄蝉屏放的声音,确认一只雄蝉的阳刚,托付自己的“爱情”。

      诚然,虞诗人的诗是立得起的,因为寄栖树身的蝉和蝉源源不绝的吟唱,只是诗的象征,象征德高望重,自是不凡。

      真实的蝉,也是自然神奇造化所来的物种。蝉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蝉科,在热带和温带的山原谷地乃至沙漠都有分布,人类发现的蝉类已经超过2000种。俗称知了、輨蟟、蛭蟟等等。大同小异的是:蝉的幼虫需要在土里生存很长的年月,最短三年,也可能五年、七年、十一年,最长的达十七年,总之都是质数的年景。据说因为同为质数的因数少,蝉的幼虫钻出地表时可以避开别类蝉,避免争夺领地和食物。

      每个蝉的幼虫成为成蝉,还都需历经“金蝉脱壳”的过程,它们在黄昏或夜间钻出地面后,在一个小时内退去硬硬的甲壳,完成“金蝉”的蝶变,像花蕾盛放的一瞬,或如淘尽泥沙得到的金粒,照亮一小片尘寰。

      多年的隐忍、多年的修行,磨砺成生命之光。

      但千般寂寞走来,还一路风雨走去。

      灯笼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的人用平缓但无法从容的步履走路,因为他手里擎着灯笼。在漆黑的夜,灯笼那幽明的光如瓜囊的色泽,它不飞翔,它翼附,成为众望所归的导向。“前照一,后照七”,擎一个灯笼适合一队人走夜路;鱼贯地,不擎灯笼的人也只能遵从同一节律,一字长蛇阵,偶一的失足也会让阵脚大乱。

      其实,灯笼中的半截蜡烛,那顶在焰头的蔟放,更是小心翼翼。甚至更多是惴惴难安;要有光;产生光,这是火镰及须臾间溶尽成青烟的丝绒的事;守住光,却是它的事。它需要抱着揺曳的、一粒尘埃也稳不住的蹦床,不要跌落。得有风,方可保持燃烧的自始至终,又得躲开风,抱紧一茎,腾挪闪躲。

      窗外,可见一家庭院的树,串缀着红灯笼;认不出是什么树,它的叶是拇指大的绿色。眼观灯笼如春天的花开,又如秋天的果熟;几分形似。它们无法融入树整体的真实,无法以假乱真。这是白天,夜里,灯笼的帷布里不停地闪烁红。一种张扬,一种做作。

      遂想到别个时代。灯笼还没来得及引申,它据守本义。擎一只灯笼走入夜幕,必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原因。报喜或报忧,抑或是一种迁徙。肠结千里,命若琴弦,藉一只灯笼,泅渡于夜。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乌蒙山 赤水河(外二章)

    2021-08-04 15:07:50

      蔡挺(云南)

      乌蒙山 赤水河

      乌蒙山的崇山峻岭,曾背负极大的误会,仗持硕壮和硬朗,对光华、风岚、飞鸟,还有人踪、兽迹,进行切割和阻隔。

      它不解释,只用逶迤的绿色藏住一万年的缄默,只用喀斯特给缄默加上一万年的地老天荒。

      其实与山相间而生息的赤水河,也曾背负极大的误会。“滴达”“叮咚”“哗哗”“轰轰”,还有清,还有透。显得那么没心没肺,那么不谙世事。

      它不解释,它是崖隙崩出的溪流,崖壁涌出的泉流,溪泉融会的河流;它是大山放飞的精灵,乃山之子,山之女,山的贴身小棉袄。山不转水转,奔向大海,还会以蒸腾的方式,重回家园。

      山上年年春华秋实,从未自享,给了大地上的生灵。

      水里奔腾着鱼虾酒浆,从未自享,也给了大地上的生灵。

      青山莽莽,绿水泱泱……

      

      秋天,总有蝉贴在树身上鸣唱,但蝉做不到心无旁骛,已难以一心两用。忽然间强行按捺住自己的嗓门,必然是觉察到近身的危险,厄运盯着的蝉,已经没有遁逃的机会。

      螳螂、鸟、人,都是蝉的天敌。螳螂是一个绿色的色斑,很容易幻化成一片绿叶,并且,像风里涤荡起细纹的叶一样从容,和蝉的距离相隔咫尺,便极快伸起“大钳”,对蝉出击,像一记无影脚。鸟是浑圆的石头——长着眼睛的石头,它对蝉的拿捏会更精准,它的速度不堪避让。

      螳螂捕蝉,黄雀不一定在后,而黄雀会捕螳螂,浑圆的长着眼睛的石头,也会向蝉掷出。

      蝉的吟唱将无以为继。

      蝉遭遇到人——带着网的捕蝉人,许多蝉,本来划树而鸣,相忘于林,将在促狭的袋囊相会,振翅不能飞,而且,腹中沉淀的鸣唱,如一束乱麻,为它们的生命打上死结。

      如果我是一只蝉,躲过螳螂的“大钳”,避开鸟浑圆的打击,与人类不期而遇,我希望是被一个稚童,用他简陋的工具所擒获,稚童渴望我成为他的玩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而我落在他的手心里,将拼力振颤,像最初的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来电的铃声,带给人类我的世界更多讯息。

      人类对蝉的所知,或者说,对人类以外的生灵所知,毕竟有限。唐代诗人虞世南《咏蝉》,将蝉看成是有德之人的化身:“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饮露,自是高洁,声名远播,顺乎其然。

      需要澄清的是:蝉“垂緌”所饮的不是露水,而是树汁,不仅很健康,而且很营养。抱树而鸣的蝉还只是雄蝉,它弄出的声音碎成一地,甚至喧动树叶,旨在求偶。雌蝉以雄蝉屏放的声音,确认一只雄蝉的阳刚,托付自己的“爱情”。

      诚然,虞诗人的诗是立得起的,因为寄栖树身的蝉和蝉源源不绝的吟唱,只是诗的象征,象征德高望重,自是不凡。

      真实的蝉,也是自然神奇造化所来的物种。蝉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半翅目蝉科,在热带和温带的山原谷地乃至沙漠都有分布,人类发现的蝉类已经超过2000种。俗称知了、輨蟟、蛭蟟等等。大同小异的是:蝉的幼虫需要在土里生存很长的年月,最短三年,也可能五年、七年、十一年,最长的达十七年,总之都是质数的年景。据说因为同为质数的因数少,蝉的幼虫钻出地表时可以避开别类蝉,避免争夺领地和食物。

      每个蝉的幼虫成为成蝉,还都需历经“金蝉脱壳”的过程,它们在黄昏或夜间钻出地面后,在一个小时内退去硬硬的甲壳,完成“金蝉”的蝶变,像花蕾盛放的一瞬,或如淘尽泥沙得到的金粒,照亮一小片尘寰。

      多年的隐忍、多年的修行,磨砺成生命之光。

      但千般寂寞走来,还一路风雨走去。

      灯笼

      小心翼翼。小心翼翼的人用平缓但无法从容的步履走路,因为他手里擎着灯笼。在漆黑的夜,灯笼那幽明的光如瓜囊的色泽,它不飞翔,它翼附,成为众望所归的导向。“前照一,后照七”,擎一个灯笼适合一队人走夜路;鱼贯地,不擎灯笼的人也只能遵从同一节律,一字长蛇阵,偶一的失足也会让阵脚大乱。

      其实,灯笼中的半截蜡烛,那顶在焰头的蔟放,更是小心翼翼。甚至更多是惴惴难安;要有光;产生光,这是火镰及须臾间溶尽成青烟的丝绒的事;守住光,却是它的事。它需要抱着揺曳的、一粒尘埃也稳不住的蹦床,不要跌落。得有风,方可保持燃烧的自始至终,又得躲开风,抱紧一茎,腾挪闪躲。

      窗外,可见一家庭院的树,串缀着红灯笼;认不出是什么树,它的叶是拇指大的绿色。眼观灯笼如春天的花开,又如秋天的果熟;几分形似。它们无法融入树整体的真实,无法以假乱真。这是白天,夜里,灯笼的帷布里不停地闪烁红。一种张扬,一种做作。

      遂想到别个时代。灯笼还没来得及引申,它据守本义。擎一只灯笼走入夜幕,必有其不得不如此的原因。报喜或报忧,抑或是一种迁徙。肠结千里,命若琴弦,藉一只灯笼,泅渡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