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务把文盲除尽——读《晏阳初》有感

    2021-10-02 18:47:10

      李国军

      晏阳初博士,是我敬仰的故乡名人。他所居住的故乡三江和我的老家,只隔着一条清澈的三江河,站在白皮山上便可望见。巴中是晏博士的故乡,是他一生梦萦魂牵的桑梓,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流传着他的逸闻往事。节假日里,我曾多次偕友朋到位于白塔山上的晏阳初博物馆,瞻仰博士雕塑上慈祥和蔼的笑容,拜谒过他长眠的陵墓,解读过他辉煌而又忙碌的一生,对他的敬仰也就愈加深厚。

      巴中地处川北,这里既有万山横亘,云岭望断,雄峰陡峭,又有绿水潺湲,人情文化,风物迷人。自古至今,勤劳淳朴的大巴山人,便在这里辛勤耕种,繁衍生息,创造着美丽而迷人的大山文明。数千年沉郁刚健的历史文化积淀,如巴河不废万古地流淌,从高山峡谷中潺潺地漫出,漫过平原坦途,淌过碧绿山岗,铸就“忠勇侠义、豪放包容”的“巴文化”精髓,最终融入华夏的工轴画卷中。

      性格是地域的生成。20世纪的初叶,青年晏阳初胸怀理想,肩着简单的行李,告别家乡的亲人,从这里启程。巴山巍峨雄健的气势,馈他以高远广博的胸襟,蜀水秀美婉转的纤约,赋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耿介直爽的晏阳初,一天天坚韧地长大了。当时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不堪言。这种国运多舛的颓势,民生倍艰的实境,让他更多地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日益坚定着他为劳苦大众奉献终身的人生理想。

      晏阳初常说,是“3C”影响了他的一生,“3C”就是孔子(Cont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具体说就是来自远古儒家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来自基督的普世思想,不管是在巴州福音堂还是在阆中的保宁学院,抑或是在成都、香港,他一直在教会学校学习;来自底层人民的疾苦和他们的朴质坚韧。少年求学时,他从巴州步行到阆中,再从阆中辗转到成都,每次长达数日的跋山涉水,他都与“背二哥”们在一起,他们的辛苦、坚韧、乐观向上乃至愚昧无知都深深影响了他。当他在法国中国劳工营亲见了种种不平等和中国劳工的不幸时,他久埋心中的济世理想找到了突破口,《平民千字文》课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改变的路径。他由此出发,推行全国,腾蔚世界,秉心直行,终生不悔。

      这一次荣幸阅读,感谢作者的注视和书写,感谢文本细切的诉说,让我这个生长在巴中的人,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博士的一生,走进他所追求的伟大的事业。

      那些深夜,当从白日的忙碌中静下心来,坐到桌前,打开文稿,潜心走进文本所营构的氛围中,近一个月时间里断断续续地阅读,我就一直沉浸在文本所营建的场景中。我与书中的人物命运相牵,我为他们的理想高擎折服,为他们的艰难窘迫叹息,为他们的成功喜悦高兴,为他们的低徊难免怅惘……

      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灯光伴着我的阅读,我就这样在书稿里流连忘返。晏阳初博士和他的同仁所从事的这一伟大的事业,深深地感动了我。他高蹈的人格、无悔的选择、一贯的执着、必胜的信念,常常让我嗟叹不已,让我在惭愧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更有种醍醐灌顶的酣畅。

      要写出博士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不是件容易的事。文稿琐细而绝不是简单史料堆砌,内容翔实并无矫作痕迹。朴实细腻的细节描绘,让书本中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透过书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犹如亲身经历了那一次次伟大的变革。

      “务把文盲除尽”,这句铮铮誓言,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今日之我辈,抚摸到这样的热切期望,似乎看到了博士匆匆的身影,悲天悯人的忧郁,都会愈益感到这份历史遗产的沉重和艰辛。

      苗勇先生于政事之余,潜心创作的这本长篇纪传体小说的及时面世,正是契合了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敬仰晏阳初博士,走进他所倡导的平民教育精神里,热爱博士正飞速发展的故乡巴中。本书的面世,将不惟是巴中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巴中发展的一件喜事。

      (李国军,作家,作品曾获四川文学奖,梁斌青年文学奖。)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务把文盲除尽——读《晏阳初》有感

    2021-10-02 18:47:10

      李国军

      晏阳初博士,是我敬仰的故乡名人。他所居住的故乡三江和我的老家,只隔着一条清澈的三江河,站在白皮山上便可望见。巴中是晏博士的故乡,是他一生梦萦魂牵的桑梓,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流传着他的逸闻往事。节假日里,我曾多次偕友朋到位于白塔山上的晏阳初博物馆,瞻仰博士雕塑上慈祥和蔼的笑容,拜谒过他长眠的陵墓,解读过他辉煌而又忙碌的一生,对他的敬仰也就愈加深厚。

      巴中地处川北,这里既有万山横亘,云岭望断,雄峰陡峭,又有绿水潺湲,人情文化,风物迷人。自古至今,勤劳淳朴的大巴山人,便在这里辛勤耕种,繁衍生息,创造着美丽而迷人的大山文明。数千年沉郁刚健的历史文化积淀,如巴河不废万古地流淌,从高山峡谷中潺潺地漫出,漫过平原坦途,淌过碧绿山岗,铸就“忠勇侠义、豪放包容”的“巴文化”精髓,最终融入华夏的工轴画卷中。

      性格是地域的生成。20世纪的初叶,青年晏阳初胸怀理想,肩着简单的行李,告别家乡的亲人,从这里启程。巴山巍峨雄健的气势,馈他以高远广博的胸襟,蜀水秀美婉转的纤约,赋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耿介直爽的晏阳初,一天天坚韧地长大了。当时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人民苦不堪言。这种国运多舛的颓势,民生倍艰的实境,让他更多地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日益坚定着他为劳苦大众奉献终身的人生理想。

      晏阳初常说,是“3C”影响了他的一生,“3C”就是孔子(Cont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具体说就是来自远古儒家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来自基督的普世思想,不管是在巴州福音堂还是在阆中的保宁学院,抑或是在成都、香港,他一直在教会学校学习;来自底层人民的疾苦和他们的朴质坚韧。少年求学时,他从巴州步行到阆中,再从阆中辗转到成都,每次长达数日的跋山涉水,他都与“背二哥”们在一起,他们的辛苦、坚韧、乐观向上乃至愚昧无知都深深影响了他。当他在法国中国劳工营亲见了种种不平等和中国劳工的不幸时,他久埋心中的济世理想找到了突破口,《平民千字文》课的出现,让他找到了改变的路径。他由此出发,推行全国,腾蔚世界,秉心直行,终生不悔。

      这一次荣幸阅读,感谢作者的注视和书写,感谢文本细切的诉说,让我这个生长在巴中的人,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博士的一生,走进他所追求的伟大的事业。

      那些深夜,当从白日的忙碌中静下心来,坐到桌前,打开文稿,潜心走进文本所营构的氛围中,近一个月时间里断断续续地阅读,我就一直沉浸在文本所营建的场景中。我与书中的人物命运相牵,我为他们的理想高擎折服,为他们的艰难窘迫叹息,为他们的成功喜悦高兴,为他们的低徊难免怅惘……

      这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之旅,灯光伴着我的阅读,我就这样在书稿里流连忘返。晏阳初博士和他的同仁所从事的这一伟大的事业,深深地感动了我。他高蹈的人格、无悔的选择、一贯的执着、必胜的信念,常常让我嗟叹不已,让我在惭愧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更有种醍醐灌顶的酣畅。

      要写出博士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不是件容易的事。文稿琐细而绝不是简单史料堆砌,内容翔实并无矫作痕迹。朴实细腻的细节描绘,让书本中人物形象生动展现在读者眼前。透过书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犹如亲身经历了那一次次伟大的变革。

      “务把文盲除尽”,这句铮铮誓言,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今日之我辈,抚摸到这样的热切期望,似乎看到了博士匆匆的身影,悲天悯人的忧郁,都会愈益感到这份历史遗产的沉重和艰辛。

      苗勇先生于政事之余,潜心创作的这本长篇纪传体小说的及时面世,正是契合了这个时代发展的潮流。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敬仰晏阳初博士,走进他所倡导的平民教育精神里,热爱博士正飞速发展的故乡巴中。本书的面世,将不惟是巴中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更是巴中发展的一件喜事。

      (李国军,作家,作品曾获四川文学奖,梁斌青年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