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仰读岳阳楼

    2021-11-03 14:32:46

      罗昭伦(重庆)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雄踞岳阳古城西隅,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脚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面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头枕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繁华秀丽的闹市,融大江大湖之豪气和灵秀于一身。

      来到岳阳楼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黑底蓝字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进得岳阳楼,顺着一条甬道北进,沿几级台阶折上,抬头就可以看到两根石柱中间一幅横额,上书“南极潇湘”四字。穿过古老高大的城门,左边的假山旁是碑廊,碑廊分记事碑、民国以前碑刻、今人碑、杂碑四栏陈列。

      从石碑折回,来到城门洞口,过城门下石梯,可以看到水边的一个平台,即阅兵台。相传,这个阅兵台曾是三国时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地方。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不失为一个练兵、阅兵的好地方。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该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为岳阳楼。此后虽几经烧毁又几次复修,沧桑风雨9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岳阳楼的模样。现存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整修的,楼址内迁六丈许,高15米,为三层四柱纯木结构,楼顶酷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主楼虽不如黄鹤楼高大雄伟,但是结构精巧,端庄浑厚,与洞庭湖连为一体。因借千里洞庭、万里长江之造化,使如今的岳阳楼才有了一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然之气。

      文因楼生,楼以文名。昔日小小的阅军楼,因为历代文人的墨宝,使之成为天下名楼。在阅兵台南侧不远处,有一系铁链的大铁栅和朱德题词的“怀甫亭”。当年杜甫流落巴陵,贫困潦倒之际,为岳阳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后卒于岳阳,岳阳人民便修此怀甫亭,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

      离开怀甫亭,拾级而上,登高远望。浩淼的洞庭湖,碧波万顷,天空如同被秋水洗过一般,水天相连,湛蓝如梦,“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万千气象与壮美,廊柱上的古诗词早已概述得精妙绝伦。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句,反映出其浩大与壮美;而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写出了洞庭湖的秀美。“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洞庭湖说得道骨仙风、神秘莫测。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则把洞庭湖写得美轮美奂了。

      在岳阳楼两侧是仙梅亭、三醉亭。据导游讲,仙梅亭的来历颇有些戏剧性。相传,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岳阳楼挖掘地基时,掘出一块石板,石板洁白如玉,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隐若现二十四萼,纹理苍劲,如仙家所画,人们以为是仙迹,便修一小亭,立石其中,以为纪念。而北侧的三醉亭,传说吕洞宾曾三次到岳阳神游,为这里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1755年重修仙梅亭时,人们在醉酒的地方增修了该亭谓“望仙阁亭”,1987年重修时改名为三醉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和各种感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这一千古名言,多少年来,一直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的名气推到了顶点,据说当时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是受朋友之托而写的。在岳阳楼记中,只现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整篇主要描写的是洞庭湖景色。然而,《岳阳楼记》的横空出世,似乎把一切都搅乱了,其他的诗词文赋就只能众星去拱月了。滕子京何幸,不管他的政绩如何,仅仅是重修岳阳楼,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岳阳楼何幸,遂景以文名扬四海,甚至被该篇文章给“物化”了。除了三层主楼层层挂有巨幅不同书法的《岳阳楼记》外,就连文中的“北通巫峡,南极萧湘”也化作了景点,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分别刻上这句话。范仲淹的忧乐观,不知激励了多少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

      建筑风格奇异的岳阳楼,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顶式结构,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相传唐开元四年张说贬到岳州后,决定张榜招聘能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擅长土木设计,被张说相中。张说限李木匠在一个月内设计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图纸。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叮嘱李鲁班,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后,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小木方子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撤,撤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就不见了。工地上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

      站在岳阳楼上,凭栏极目,向西望南,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远衔天际;向西望北,洞庭湖大桥如长虹天落,跨过岳阳城直奔君山,令人遥见浩荡长江的气吞万里之势;向西凝眸,君山孤岛在万顷清水碧波中如海上蓬莱仙岛。晨雾暮霭中,君山公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令人如见海市蜃楼,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增添了无限光彩。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仰读岳阳楼

    2021-11-03 14:32:46

      罗昭伦(重庆)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雄踞岳阳古城西隅,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脚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面对青螺滴翠的君山,头枕滚滚东去的长江,背靠繁华秀丽的闹市,融大江大湖之豪气和灵秀于一身。

      来到岳阳楼公园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副黑底蓝字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进得岳阳楼,顺着一条甬道北进,沿几级台阶折上,抬头就可以看到两根石柱中间一幅横额,上书“南极潇湘”四字。穿过古老高大的城门,左边的假山旁是碑廊,碑廊分记事碑、民国以前碑刻、今人碑、杂碑四栏陈列。

      从石碑折回,来到城门洞口,过城门下石梯,可以看到水边的一个平台,即阅兵台。相传,这个阅兵台曾是三国时吴国鲁肃训练水军的地方。因为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水面辽阔,风平浪静,湖岸上恰巧有个山丘,不失为一个练兵、阅兵的好地方。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受孙权之命率万人屯驻巴丘,也就是今天的岳阳,在进出洞庭湖的咽喉之地巴丘山下,临湖的西门城墙上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该阅军楼即为岳阳楼的前身。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丘州,便将西门城楼扩建为楼阁,初名“南楼”,后来改名为岳阳楼。此后虽几经烧毁又几次复修,沧桑风雨900多年,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岳阳楼的模样。现存岳阳楼是清光绪六年整修的,楼址内迁六丈许,高15米,为三层四柱纯木结构,楼顶酷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主楼虽不如黄鹤楼高大雄伟,但是结构精巧,端庄浑厚,与洞庭湖连为一体。因借千里洞庭、万里长江之造化,使如今的岳阳楼才有了一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浩然之气。

      文因楼生,楼以文名。昔日小小的阅军楼,因为历代文人的墨宝,使之成为天下名楼。在阅兵台南侧不远处,有一系铁链的大铁栅和朱德题词的“怀甫亭”。当年杜甫流落巴陵,贫困潦倒之际,为岳阳留下了《登岳阳楼》等不朽诗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后卒于岳阳,岳阳人民便修此怀甫亭,以纪念这位文学巨匠。

      离开怀甫亭,拾级而上,登高远望。浩淼的洞庭湖,碧波万顷,天空如同被秋水洗过一般,水天相连,湛蓝如梦,“秋水共长天一色”。其万千气象与壮美,廊柱上的古诗词早已概述得精妙绝伦。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诗句,反映出其浩大与壮美;而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写出了洞庭湖的秀美。“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吕洞宾的青蛇、酒气、纵笑,把洞庭湖说得道骨仙风、神秘莫测。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则把洞庭湖写得美轮美奂了。

      在岳阳楼两侧是仙梅亭、三醉亭。据导游讲,仙梅亭的来历颇有些戏剧性。相传,明朝崇祯年间重修岳阳楼挖掘地基时,掘出一块石板,石板洁白如玉,一面有一枝枯梅,若隐若现二十四萼,纹理苍劲,如仙家所画,人们以为是仙迹,便修一小亭,立石其中,以为纪念。而北侧的三醉亭,传说吕洞宾曾三次到岳阳神游,为这里秀美的山水所迷,每次喝得酩酊大醉。1755年重修仙梅亭时,人们在醉酒的地方增修了该亭谓“望仙阁亭”,1987年重修时改名为三醉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将岳阳楼四周景色、早晚晴雨和各种感触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洞庭湖的壮美与岳阳楼的宏伟。文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这一千古名言,多少年来,一直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篇《岳阳楼记》,把岳阳楼的名气推到了顶点,据说当时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楼,是受朋友之托而写的。在岳阳楼记中,只现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整篇主要描写的是洞庭湖景色。然而,《岳阳楼记》的横空出世,似乎把一切都搅乱了,其他的诗词文赋就只能众星去拱月了。滕子京何幸,不管他的政绩如何,仅仅是重修岳阳楼,就可以名垂青史了。岳阳楼何幸,遂景以文名扬四海,甚至被该篇文章给“物化”了。除了三层主楼层层挂有巨幅不同书法的《岳阳楼记》外,就连文中的“北通巫峡,南极萧湘”也化作了景点,人们在楼的南北两方各立一个门坊,分别刻上这句话。范仲淹的忧乐观,不知激励了多少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

      建筑风格奇异的岳阳楼,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顶式结构,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相传唐开元四年张说贬到岳州后,决定张榜招聘能工巧匠,在鲁肃阅兵台旧址修造“天下名楼”。有一位从潭州来的青年木工李鲁班,手艺高强,擅长土木设计,被张说相中。张说限李木匠在一个月内设计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的楼阁图纸。谁知李鲁班摆弄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出来的图纸只是一座过路小亭。张说很不满意,叮嘱李鲁班,一定要拿出与洞庭山水相得益彰的有气派的楼阁图纸。正当李鲁班一筹莫展之际,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过来,问清缘由后,便把背的包袱打开,指着编有号码的小木方子说:“这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若还差点什么,就到连升客栈来找我。”李鲁班接过来,摆了又撤,撤了又摆,果然构成了一座十分雄壮的楼型。大家十分高兴,都说是祖师爷显灵,向白发长者道谢。老人说自己是鲁班的徒弟,姓卢。后来,老者在湖边留下了写有“鲁班尺”三字的木尺,一阵风就不见了。工地上人群纷纷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头不止。不久,一座新楼拔地而起,高耸湖岸,气象万千。

      站在岳阳楼上,凭栏极目,向西望南,八百里洞庭湖烟波浩渺,远衔天际;向西望北,洞庭湖大桥如长虹天落,跨过岳阳城直奔君山,令人遥见浩荡长江的气吞万里之势;向西凝眸,君山孤岛在万顷清水碧波中如海上蓬莱仙岛。晨雾暮霭中,君山公园亭台楼阁若隐若现,令人如见海市蜃楼,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增添了无限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