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宝塔山的风

    2022-01-10 09:29:39

      刘乾能 (四川雅安)

      摆渡车从范公井及范仲淹手书“嘉岭山”石刻的几个大字前一闪而过,轰着巨大的油门沿着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在山顶的一段缓坡上停了下来。顺着一段台阶,游人鱼贯而上,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呈现一座塔。九级八角形砖塔高44米,南、北二门,分别额书“高超碧落”“俯视红尘”。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塔,在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曾被多次维护修葺,至今仍以坚硬的形象,挺立在陕河北岸的山上。塔因山建,山因塔名。于是,和许多地方一样,这座山便与这座塔融为一体,让人无法说清是山借了塔的名,还是塔占了山势。

      站在宝塔前,万里无云,骄阳似火。极目四野,绿树葱葱,延河蜿蜒。大地万物,正承受着烈日焰火般的炙烤。衬衣贴在后背,能明显感受到汗水的流动。

      有风徐来,不是空气的流动,而是教员深情的讲解。

      1937年7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热烈场面: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翻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纷纷奔赴延安。

      可以想象,当他们走出迷茫、脱离危险、穿越艰辛,远远望见宝塔,一定会高呼,呐喊,狂歌,欢唱。

      宝塔山,是他们前行的灯塔,是他们实现抱负、践行理想的乐园。这座巍然屹立的宝塔,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经典的诗句,人们耳熟能详。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清晰的讲解,似清风如甘露,随着耳麦浸润着心脾,消解着骄阳堆积的酷热与狂躁。思绪在山间漫漶,流向遥远的过去。

      微风吹过,拂动塔前树林。每一棵树下,都斜埋着一块花岗岩指示牌,上面刻着某省、某机关或某企业的名字。看着脚下的这一块块牌子,我能想到的是,在某个清晨,或某个下午,神情凝重的一行人来到山顶,以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这座千古传奇的宝塔,聆听那段动人心魄的故事。看罢听毕,他们开始挖坑,植树,培土,浇水。一株株松柏,便在这里扎根,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有风吹过,松林传来阵阵涛声,是低吟也是浅唱,是呼唤也是呐喊。而所有的主题,都必然指向这座砖塔和这座山峦。

      此刻,盛夏的太阳释放着它巨大的热能,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以塔为背景拍照留影的热情。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鲜红的队旗、青翠的松柏、古朴的砖塔,被收入一幅幅角度不同、人物不同的照片,成为钩连此情此景的钥匙。无论走到哪里,身居何处,只要这张照片在,便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汲取无穷无尽前行的力量。

      放眼望去,延河水清澈如镜。一支身着白衬衫、黑色长裤的参观队伍,正在一面党旗的引领下,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步前行,一如远处的延河水,执着向前,永不停歇。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宝塔山的风

    2022-01-10 09:29:39

      刘乾能 (四川雅安)

      摆渡车从范公井及范仲淹手书“嘉岭山”石刻的几个大字前一闪而过,轰着巨大的油门沿着陡峭的山路盘旋而上,在山顶的一段缓坡上停了下来。顺着一段台阶,游人鱼贯而上,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呈现一座塔。九级八角形砖塔高44米,南、北二门,分别额书“高超碧落”“俯视红尘”。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塔,在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中曾被多次维护修葺,至今仍以坚硬的形象,挺立在陕河北岸的山上。塔因山建,山因塔名。于是,和许多地方一样,这座山便与这座塔融为一体,让人无法说清是山借了塔的名,还是塔占了山势。

      站在宝塔前,万里无云,骄阳似火。极目四野,绿树葱葱,延河蜿蜒。大地万物,正承受着烈日焰火般的炙烤。衬衣贴在后背,能明显感受到汗水的流动。

      有风徐来,不是空气的流动,而是教员深情的讲解。

      1937年7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那是一种空前绝后的热烈场面:成千上万的爱国青年翻越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从全国各地纷纷奔赴延安。

      可以想象,当他们走出迷茫、脱离危险、穿越艰辛,远远望见宝塔,一定会高呼,呐喊,狂歌,欢唱。

      宝塔山,是他们前行的灯塔,是他们实现抱负、践行理想的乐园。这座巍然屹立的宝塔,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人贺敬之经典的诗句,人们耳熟能详。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清晰的讲解,似清风如甘露,随着耳麦浸润着心脾,消解着骄阳堆积的酷热与狂躁。思绪在山间漫漶,流向遥远的过去。

      微风吹过,拂动塔前树林。每一棵树下,都斜埋着一块花岗岩指示牌,上面刻着某省、某机关或某企业的名字。看着脚下的这一块块牌子,我能想到的是,在某个清晨,或某个下午,神情凝重的一行人来到山顶,以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这座千古传奇的宝塔,聆听那段动人心魄的故事。看罢听毕,他们开始挖坑,植树,培土,浇水。一株株松柏,便在这里扎根,长成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有风吹过,松林传来阵阵涛声,是低吟也是浅唱,是呼唤也是呐喊。而所有的主题,都必然指向这座砖塔和这座山峦。

      此刻,盛夏的太阳释放着它巨大的热能,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以塔为背景拍照留影的热情。在“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中,鲜红的队旗、青翠的松柏、古朴的砖塔,被收入一幅幅角度不同、人物不同的照片,成为钩连此情此景的钥匙。无论走到哪里,身居何处,只要这张照片在,便能在岁月的长河里汲取无穷无尽前行的力量。

      放眼望去,延河水清澈如镜。一支身着白衬衫、黑色长裤的参观队伍,正在一面党旗的引领下,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步前行,一如远处的延河水,执着向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