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在诗的“江湖”中特立独行 ——读黄锦平诗集《斑驳的风》有感

    2022-05-13 15:21:40

      王应槐(四川泸州)

      我和黄锦平的认识是在几年前泸州市评协成立大会上,会议邀请他参会,我们有缘相见,他为人豪爽,对文学充满了激情,给我印象很深。而他竟在参会间人来人往的宾馆里,写下《白蛇传》一诗,足见其对文学的钟情与深爱!

      由此,我之评论文章便从《白蛇传》一诗开始。白蛇与书生许仙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诗人起笔即按照人们熟悉的浪漫情节“断桥上的邂逅”写起,然后几经腾挪,落到“法海的大禅杖”上,于是我们读到的便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比那根禅杖更沉重的是/人们的心思啊!/白蛇终不明白”,搞不懂的是她追求纯真的爱情,为什么这么难,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

      黄锦平的诗歌既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又更具有现实的“骨干”和烂漫的艺术“张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黄锦平,他上过大学,当过不大不小的“官”,又以布衣的身份创办刊物,可以说,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他的诗歌始终表现的就是社会现实及人的千姿百态,和命运的困顿与曙光。

      作为一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诗人,黄锦平极为关注紧迫的社会现状。

      黄锦平这一艺术思想,同时也表现在他描写乡情的诗歌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乡村进入了“阵痛”的转型期。青壮年一批批离开了祖祖辈辈守望的土地,到外面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土地变得荒芜了。“旷野的风更丰富刮过/人一遍遍地减,减到只剩老弱病残/丢荒的田地野草疯长”(《故乡板泥湾》)无论去到天涯海角,故乡小路上的月光,微风吹动的稻浪,都让他澎湃着浓郁的乡情。

      在诗集《斑驳的风》中,那些表现亲情、爱情、友情的,如《爱情》《爸爸一天天老去》《老同学的微信群》等,从“为人生”的艺术出发,深沉委婉地,在人性的园地里舞蹈和耕耘,表现美好的生命姿势,一次次激起我们情感的波澜。

      黄锦平对文学的执着,已达矢志不渝。作为创刊者,他曾直言《西南作家》的办刊宗旨:“我们创办《西南作家》这样一份刊物,目的就是想以我们的微薄之力来反对那种调侃的文学,油腻的文学,倡导文学的大气和纯正。”因此,他始终坚持守望诗的“精神家园”,“为人生”的艺术恰恰能体现他的这种美学思想。这样的诗,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会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延续其生命的,会活得久远的,在未来的时光里,也会绽放其绚丽的生命之花。他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如诗人在《分别——给某人》一诗中所说,因为他热爱生活,紧紧匍匐于当下:

      彼岸在,我只要活在当下。

      这就已然足够。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在诗的“江湖”中特立独行 ——读黄锦平诗集《斑驳的风》有感

    2022-05-13 15:21:40

      王应槐(四川泸州)

      我和黄锦平的认识是在几年前泸州市评协成立大会上,会议邀请他参会,我们有缘相见,他为人豪爽,对文学充满了激情,给我印象很深。而他竟在参会间人来人往的宾馆里,写下《白蛇传》一诗,足见其对文学的钟情与深爱!

      由此,我之评论文章便从《白蛇传》一诗开始。白蛇与书生许仙的传说故事,家喻户晓。诗人起笔即按照人们熟悉的浪漫情节“断桥上的邂逅”写起,然后几经腾挪,落到“法海的大禅杖”上,于是我们读到的便是诗人的点睛之笔:“比那根禅杖更沉重的是/人们的心思啊!/白蛇终不明白”,搞不懂的是她追求纯真的爱情,为什么这么难,甚至要以生命为代价?

      黄锦平的诗歌既继承了现实主义传统,又更具有现实的“骨干”和烂漫的艺术“张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黄锦平,他上过大学,当过不大不小的“官”,又以布衣的身份创办刊物,可以说,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他的诗歌始终表现的就是社会现实及人的千姿百态,和命运的困顿与曙光。

      作为一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诗人,黄锦平极为关注紧迫的社会现状。

      黄锦平这一艺术思想,同时也表现在他描写乡情的诗歌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的乡村进入了“阵痛”的转型期。青壮年一批批离开了祖祖辈辈守望的土地,到外面打工去了,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土地变得荒芜了。“旷野的风更丰富刮过/人一遍遍地减,减到只剩老弱病残/丢荒的田地野草疯长”(《故乡板泥湾》)无论去到天涯海角,故乡小路上的月光,微风吹动的稻浪,都让他澎湃着浓郁的乡情。

      在诗集《斑驳的风》中,那些表现亲情、爱情、友情的,如《爱情》《爸爸一天天老去》《老同学的微信群》等,从“为人生”的艺术出发,深沉委婉地,在人性的园地里舞蹈和耕耘,表现美好的生命姿势,一次次激起我们情感的波澜。

      黄锦平对文学的执着,已达矢志不渝。作为创刊者,他曾直言《西南作家》的办刊宗旨:“我们创办《西南作家》这样一份刊物,目的就是想以我们的微薄之力来反对那种调侃的文学,油腻的文学,倡导文学的大气和纯正。”因此,他始终坚持守望诗的“精神家园”,“为人生”的艺术恰恰能体现他的这种美学思想。这样的诗,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会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延续其生命的,会活得久远的,在未来的时光里,也会绽放其绚丽的生命之花。他的诗歌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境界,如诗人在《分别——给某人》一诗中所说,因为他热爱生活,紧紧匍匐于当下:

      彼岸在,我只要活在当下。

      这就已然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