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读苗勇长篇纪实文学《晏阳初》感悟

    2022-06-10 14:45:51

      张驰(四川成都)

      近日,拜读作家苗勇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晏阳初》,让人忍不住掩卷长思。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是第一个将中国本土发明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经验传播到国外并生根发芽取得成效的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作品中,作者用文学的方式对其平民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度解剖,用艺术的方法对其思想及起源进行全方位探究和生动再现。让人不由感慨和深思,这位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平民教育的百岁老人,创建的平民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有什么借鉴和启示呢?笔者认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在于“平”。

      ——“平实”的教育。

      首先是目的“平实”:“除文盲,做新民”。其次是内容、方式、手段“平实”:为了便于学习和传播,他编写的《平民千字课》教材既有拼音,又有插图,字以白话和常见常用字为主,浅显易懂,教学方式也采用了当时国内颇为先进的幻灯片似教学,使学习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平实”教育才“走心”。“走心”的教育,才能见行见效。从教育哲学及价值观出发,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使每个受教育者将来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今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达到教育目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走心”的教育。“平实”教育是“走心”教育最有效途径。当今,国家教育理念越来越充分透露出务实、平和,特别是对人性、对国家、对公民的尊重,教育仍需要推行“平实”的教育,即是教育大多数人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章守法,勤劳、诚实、存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的合格公民。

      ——“平等”的机会。

      晏阳初说:“平民教育的‘平’字,是‘平等’‘道德人格平等’‘社会机会平等’的意思。”他在外出求学的山路上,常与苦力“背二哥”为伴,埋下了帮助改善他们命运的愿望种子;晏阳初学成归国,一直探索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明确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掀起以“双减”(减少校内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重点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新高潮,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让教育主阵地回到学校,其核心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给需要接受教育的大众“平等”的机会,以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赋能。

      ——“平民”的情怀。

      晏阳初在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中,他带领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到定县住农民房、穿农民衣、吃农民饭,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放下知识分子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正是他这种浓厚的平民情怀,使他在定县很快就获得当地农民信任,定县试验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晏阳初这种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的精神和做法,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一致。

      晏阳初认为,要想“化农民”,就必须“农民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论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情怀和言传身教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拥有“平民情怀”,在教劳结合中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要尊重劳动者,尤其要尊重最基层的劳动者。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读苗勇长篇纪实文学《晏阳初》感悟

    2022-06-10 14:45:51

      张驰(四川成都)

      近日,拜读作家苗勇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晏阳初》,让人忍不住掩卷长思。晏阳初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是第一个将中国本土发明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建设经验传播到国外并生根发芽取得成效的教育家,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影响了全世界,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作品中,作者用文学的方式对其平民教育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和深度解剖,用艺术的方法对其思想及起源进行全方位探究和生动再现。让人不由感慨和深思,这位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平民教育的百岁老人,创建的平民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乡村振兴有什么借鉴和启示呢?笔者认为: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在于“平”。

      ——“平实”的教育。

      首先是目的“平实”:“除文盲,做新民”。其次是内容、方式、手段“平实”:为了便于学习和传播,他编写的《平民千字课》教材既有拼音,又有插图,字以白话和常见常用字为主,浅显易懂,教学方式也采用了当时国内颇为先进的幻灯片似教学,使学习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平实”教育才“走心”。“走心”的教育,才能见行见效。从教育哲学及价值观出发,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使每个受教育者将来能够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今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教育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达到教育目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走心”的教育。“平实”教育是“走心”教育最有效途径。当今,国家教育理念越来越充分透露出务实、平和,特别是对人性、对国家、对公民的尊重,教育仍需要推行“平实”的教育,即是教育大多数人做一个“寻常的人”,读平民的书,说平民的话,做一个遵章守法,勤劳、诚实、存爱心、不走捷径,有正义的合格公民。

      ——“平等”的机会。

      晏阳初说:“平民教育的‘平’字,是‘平等’‘道德人格平等’‘社会机会平等’的意思。”他在外出求学的山路上,常与苦力“背二哥”为伴,埋下了帮助改善他们命运的愿望种子;晏阳初学成归国,一直探索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明确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掀起以“双减”(减少校内作业量、减轻学生负担;减少校外培训负担,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重点的新一轮教育改革新高潮,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让教育主阵地回到学校,其核心就是促进教育公平,给需要接受教育的大众“平等”的机会,以教育的公平和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基、赋能。

      ——“平民”的情怀。

      晏阳初在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运动中,他带领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到定县住农民房、穿农民衣、吃农民饭,彻底与农民打成一片,放下知识分子架子,虚心向农民学习,甘当他们的小学生。正是他这种浓厚的平民情怀,使他在定县很快就获得当地农民信任,定县试验也获得了巨大成功。晏阳初这种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深入基层,脚踏实地为农民办实事的精神和做法,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一致。

      晏阳初认为,要想“化农民”,就必须“农民化”。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论著《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教育者的情怀和言传身教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教育我们的学生拥有“平民情怀”,在教劳结合中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要尊重劳动者,尤其要尊重最基层的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