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一篇小小说的传奇 ——李永康《生命是美丽的》传播原因探究

    2022-08-17 14:34:41

      雪弟(广东)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李永康的小小说《生命是美丽的》2002年5月15日在江西西部一个地级市的党报《宜春日报》副刊发表后,竟然迅速被《小小说选刊》《小说精选》《读者》《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等30家公开发行的报刊转载或发表,先后被选入129种书籍。更让人称奇的是,20年来,它还不断被多地选作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考试试题,还被改编为连环画在《连环画报》刊出,还以音频的形式在多地电台播出,倘若估摸一下它的读者,恐怕至少也在千万以上。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在小小说的发展史上,它真的称得上是一个传奇。那么,这篇小小说是如何能得以传播的呢?

      好文本:

      作品得以传播的基础

      毫无疑问,一篇作品能否得以传播,首先与它的品质有关。品质好,也就有了传播的基础。《生命是美丽的》讲了一个山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故事。应该说,《生命是美丽的》至少在三个方面可圈可点:

      一是塑造了真实可感的人物。在大多数的同类题材中,主人公教师的形象往往特别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但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人就有缺点。《生命是美丽的》中的“我”,也是一位好老师: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如何教学和育人,但同时,“我”又有些自私和虚荣,太渴望学生的回报。这样,就把一名教师从“神”拉回到了“人”的位置,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反而使得教师的形象更真实、更丰富。

      二是故事新颖、典型。《生命是美丽的》以“我”为叙述主体,讲述了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为了让同学们弄清鲤鱼和鲫鱼的区别,“我”骑了三十多里山路,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这一故事既间接交待了山村学校的贫苦条件,又表现了“我”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责任心,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为了让同学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在课外活动时,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说,这样的故事在同类题材中出现过,但基本上是蜻蜓点水,而不是像《生命是美丽的》这样浓墨重彩,以极为浓烈的笔调书写光明、理想之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新颖的。为了避免尿床的学生被同学笑话,“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这一故事很好地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为重要的,它表达了人的尊严必须被尊重这一重大命题。

      三是主题内涵丰厚。从作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尽管它讲的是一个山村教育的故事,但它的主题显然不是探讨具体的山村教育,而是经由特殊情境中的人、事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这就具有了哲学的意义。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于那个尿床的学生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从干枯、单调的生活走向丰富与多彩;对于“我”这位教师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教书,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把学生引向宽广的道路。概括地说,就是不管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尊重生命,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在众说纷纭的生命本质论中,或许作者的认识只能代表一种方向,但显然它是一种重要的方向。

      从以上可清晰看出,《生命是美丽的》具备了好小说的多个元素,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好平台:

      作品得以超级传播的外部条件

      除自身的好品质外,一部作品得以广泛传播,自然离不开好的平台。

      《生命是美丽的》首发于《宜春日报》副刊“状元洲”。很快就推荐到《小小说选刊》,发在了第16期。

      在小小说领域,《小小说选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生命是美丽的》先被大发行量的《读者》转载,然后又被以广大中学生为阅读对象的《中学生阅读》转载。这样,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把《生命是美丽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传播。

      当然,收录了《生命是美丽的》的2003年出版的几种书籍,如《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尖子生题库·阅读与写作》《中学人文读本·人与社会》《初中生标准新阅读专题训练(初三)》等,也为《生命是美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条件。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作品得以传播的加速器

      纵观收录《生命是美丽的》的129种书籍,绝大多数是中学生阅读和鉴赏类的书。这一方面说明,《生命是美丽的》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使得这篇作品被加速传播开来。

      《生命是美丽的》为什么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呢?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立意、主题上说,它积极向上,能唤起中小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中小学校教师在推荐学生作品阅读时的根本原则。或许《生命是美丽的》的基调有些沉重,但它散发出来的依然是清新俊朗之气。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花朵从不因贫穷而干枯,向着美丽绽放是生命之花的本质所在。这样的主题,肯定能激发中小学生一往无前,努力向上,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说,它比较丰富,这样就便于出题,进行读写训练。譬如,可以考察“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考察开头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比较“我”两次流眼泪的异同,还可以就作品中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进行情节分析,以及提炼主题内涵等。当然,面对不同的阅读群体,题目的内容、难易肯定会有所变化。而这些,这篇作品基本都能够提供。哪个书籍的编写者不青睐这样的作品呢?

      总之,李永康的《生命是美丽的》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既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品质,也得益于良好的传播平台以及文本与阅读对象的洽和,三者缺一不可。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一篇小小说的传奇 ——李永康《生命是美丽的》传播原因探究

    2022-08-17 14:34:41

      雪弟(广东)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李永康的小小说《生命是美丽的》2002年5月15日在江西西部一个地级市的党报《宜春日报》副刊发表后,竟然迅速被《小小说选刊》《小说精选》《读者》《中学生阅读》(高中版)等30家公开发行的报刊转载或发表,先后被选入129种书籍。更让人称奇的是,20年来,它还不断被多地选作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考试试题,还被改编为连环画在《连环画报》刊出,还以音频的形式在多地电台播出,倘若估摸一下它的读者,恐怕至少也在千万以上。因此,我们不得不说,在小小说的发展史上,它真的称得上是一个传奇。那么,这篇小小说是如何能得以传播的呢?

      好文本:

      作品得以传播的基础

      毫无疑问,一篇作品能否得以传播,首先与它的品质有关。品质好,也就有了传播的基础。《生命是美丽的》讲了一个山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和教育的故事。应该说,《生命是美丽的》至少在三个方面可圈可点:

      一是塑造了真实可感的人物。在大多数的同类题材中,主人公教师的形象往往特别完美,没有一点瑕疵,但作者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是人就有缺点。《生命是美丽的》中的“我”,也是一位好老师:有责任心、有爱心、懂得如何教学和育人,但同时,“我”又有些自私和虚荣,太渴望学生的回报。这样,就把一名教师从“神”拉回到了“人”的位置,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反而使得教师的形象更真实、更丰富。

      二是故事新颖、典型。《生命是美丽的》以“我”为叙述主体,讲述了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为了让同学们弄清鲤鱼和鲫鱼的区别,“我”骑了三十多里山路,自掏腰包买了几条回来。这一故事既间接交待了山村学校的贫苦条件,又表现了“我”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责任心,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为了让同学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在课外活动时,尝试着给他们读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应该说,这样的故事在同类题材中出现过,但基本上是蜻蜓点水,而不是像《生命是美丽的》这样浓墨重彩,以极为浓烈的笔调书写光明、理想之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因此,也可以说它是新颖的。为了避免尿床的学生被同学笑话,“我和另一位老师轮换着去查他的被褥。如果是湿的,我们就悄悄地拿到自己的寝室里烘干。”这一故事很好地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为重要的,它表达了人的尊严必须被尊重这一重大命题。

      三是主题内涵丰厚。从作品的标题就可以看出,尽管它讲的是一个山村教育的故事,但它的主题显然不是探讨具体的山村教育,而是经由特殊情境中的人、事来探讨生命的本质,这就具有了哲学的意义。那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于那个尿床的学生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从干枯、单调的生活走向丰富与多彩;对于“我”这位教师来说,生命的本质就是要好好教书,教给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把学生引向宽广的道路。概括地说,就是不管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尊重生命,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在众说纷纭的生命本质论中,或许作者的认识只能代表一种方向,但显然它是一种重要的方向。

      从以上可清晰看出,《生命是美丽的》具备了好小说的多个元素,是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好平台:

      作品得以超级传播的外部条件

      除自身的好品质外,一部作品得以广泛传播,自然离不开好的平台。

      《生命是美丽的》首发于《宜春日报》副刊“状元洲”。很快就推荐到《小小说选刊》,发在了第16期。

      在小小说领域,《小小说选刊》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生命是美丽的》先被大发行量的《读者》转载,然后又被以广大中学生为阅读对象的《中学生阅读》转载。这样,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把《生命是美丽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传播。

      当然,收录了《生命是美丽的》的2003年出版的几种书籍,如《2002年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尖子生题库·阅读与写作》《中学人文读本·人与社会》《初中生标准新阅读专题训练(初三)》等,也为《生命是美丽的》传播提供了平台条件。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作品得以传播的加速器

      纵观收录《生命是美丽的》的129种书籍,绝大多数是中学生阅读和鉴赏类的书。这一方面说明,《生命是美丽的》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它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数量庞大的中小学生使得这篇作品被加速传播开来。

      《生命是美丽的》为什么特别适合中小学生阅读以及读写训练呢?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立意、主题上说,它积极向上,能唤起中小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中小学校教师在推荐学生作品阅读时的根本原则。或许《生命是美丽的》的基调有些沉重,但它散发出来的依然是清新俊朗之气。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花朵从不因贫穷而干枯,向着美丽绽放是生命之花的本质所在。这样的主题,肯定能激发中小学生一往无前,努力向上,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说,它比较丰富,这样就便于出题,进行读写训练。譬如,可以考察“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可以考察开头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比较“我”两次流眼泪的异同,还可以就作品中买鱼、为尿床学生烘干被褥和读诗三个故事进行情节分析,以及提炼主题内涵等。当然,面对不同的阅读群体,题目的内容、难易肯定会有所变化。而这些,这篇作品基本都能够提供。哪个书籍的编写者不青睐这样的作品呢?

      总之,李永康的《生命是美丽的》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既得益于自身良好的品质,也得益于良好的传播平台以及文本与阅读对象的洽和,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