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人生的修行与和解 ——读《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有感

    2022-08-12 19:53:36

      

    明眺生

    中国财经出版社刚推出季先的新书《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照护失能父亲三十年》,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尽孝、发人思深的正能量好书。该书被央广以一个小时的节目推介,被五十多家报刊和网站报道,上了多个好书榜。该书涉及的养老和孝道被广泛关注。作为一本纪实散文,读得我几度潸然泪下。

      这本书写的是三哥照顾失能30年的阿爸和体弱多病阿妈的故事。30年如一日,老父须臾不能离开三哥,吃喝拉撒睡,完全依赖三哥照料。而刚强又孱弱的老母,同样需要三哥这根贴心的“拐杖”。

      三哥虽善良孝顺,可也有现实的无奈,他有工作要做,还有小家需要照顾,如此深重的压力,搁谁身上,都难以承受。然而,三哥做到了。三哥的创意,就是利用小车,在熟悉的、固定的家之外,营造了另一个家,一个流动的家。有了这个“备胎”似的家,三哥才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有了随时切换人生“频道”的机会。三哥的智慧,源于他善良的发心。有心者,事竟成。于是,就有了川西天台山漫天飞舞的萤火中,一家三口的浪漫之约。那是令人心碎而又羡慕的浪漫。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卧床的父母,需要恒常的、体贴入微的照料,有时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让病人觉得难受,甚至对照料者产生怨恨,从而责难和谩骂。而心的容量是有限的,即使是亲生子女,有时也会承受不了,双方的负面情绪蓄积到一定程度,便势同水火,难以相融。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理解,道歉与原谅非常重要。家是讲爱的地方,而非讲理的地方。一位智者言:“唯有以爱向爱礼敬,宁静的心才不会有任何盈缺。”爱是一场双向奔赴,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是最和谐、安宁的伦常。尽孝,也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孝顺孝顺,只有顺了老人,才能使其心归于宁静,这才是真正的孝。这就需要我们在照料久病父母的磨炼中,像三哥那样不断悉发敬爱、良善与悲悯,不断扩大自心的容量与疆域。在爱的加持中,那些怨恨、责难、不公等负面情绪,才会如雪花落入心湖,悄然消融。

      关于养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无奈。为人子女者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恒常、入微地趋前伺奉,只能寄希望于社会养老机构。然而,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而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完善的当下,将老人送往社会养老机构,会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大都市,社会养老机构有时一床难求,即使能侥幸进入,较高的费用也令很多家庭为难。有的社会养老机构只提供床位,而不提供服务,还得家属亲自照料,或花钱请人照护。有很多老人恋家,不愿意到社会养老机构。很多子女担心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会被人戳脊梁骨,留下不孝的骂名。种种无奈,使居家养老在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成为养老的主流。然而,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三哥”?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成人,他们对我们的恩,重过这世间所有的高山;他们对我们的爱,长过这世间所有的河流!父母年迈,来日无多,我们岂可以怨报德,弃之不顾?所以,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三哥”,需要孝顺与感恩之心,需要《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这样正能量的故事文本。

      《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一书,让我们看到了三哥至孝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自我和解,和与他人和解的人间修行。一位智者言:“原谅别人就是大赦自己。”这种和解,其实也是自我心灵极大的解脱。

      作者季先年少时,因为阿妈个性刚强,对子女看不顺眼时常有责骂,而对阿妈心生怨怼,这些负面情绪绝大多数时候都压抑在自己的内心,从而蓄积成了一种很强的负面能量,它的直接表现是,自己跟阿妈不亲,即便走路,也不愿意跟她走在一起。

      直到多年以后,她远嫁他乡,成为人母,换位思考,透视过往,这才惊觉,母亲的刚强下面,包裹着一颗无比温柔的慈母心。那些亲手腌制的妈妈味的海椒酱,那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奉献的美食,那年复一年含辛茹苦的浆洗缝补……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热泪盈眶,并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拥抱阿妈。

      那一刻,内心的热流消融了一切隔阂,她宽容了阿妈,也宽容了自己。与阿妈和解,与自己和解,使自己的内心在当下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安宁。人生是一场修行,任何事情,我们都面临着两种面向的选择,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你选择什么,什么就是自己的岸。选择怨恨,自己便被怨恨囚禁;选择原谅,自己便从怨恨中解脱。

      像作者季先说的那样,放下怨恨,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吧。人生苦短,我们承受不起精神的内耗,愿我们永远行进在修行的路上,无怨无悔。

    延伸阅读

      季先 女,四川邛崃人,现居济南。其散文诗歌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杂志,近年来,在《成都日报》副刊持续发表《川西,河口往事》系列散文,并获2017、2018、2019年度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一等奖。出版作品有《春日的思绪》《月子记事》等。纪实散文《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照护失能父亲三十年》一书2022年5月上市,入围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的“中国好书”2022年6月榜单、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二季度影响力图书”等榜单,国内五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推介和报道。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人生的修行与和解 ——读《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有感

    2022-08-12 19:53:36

      

    明眺生

    中国财经出版社刚推出季先的新书《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照护失能父亲三十年》,是一本直面现实、教人尽孝、发人思深的正能量好书。该书被央广以一个小时的节目推介,被五十多家报刊和网站报道,上了多个好书榜。该书涉及的养老和孝道被广泛关注。作为一本纪实散文,读得我几度潸然泪下。

      这本书写的是三哥照顾失能30年的阿爸和体弱多病阿妈的故事。30年如一日,老父须臾不能离开三哥,吃喝拉撒睡,完全依赖三哥照料。而刚强又孱弱的老母,同样需要三哥这根贴心的“拐杖”。

      三哥虽善良孝顺,可也有现实的无奈,他有工作要做,还有小家需要照顾,如此深重的压力,搁谁身上,都难以承受。然而,三哥做到了。三哥的创意,就是利用小车,在熟悉的、固定的家之外,营造了另一个家,一个流动的家。有了这个“备胎”似的家,三哥才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有了随时切换人生“频道”的机会。三哥的智慧,源于他善良的发心。有心者,事竟成。于是,就有了川西天台山漫天飞舞的萤火中,一家三口的浪漫之约。那是令人心碎而又羡慕的浪漫。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卧床的父母,需要恒常的、体贴入微的照料,有时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让病人觉得难受,甚至对照料者产生怨恨,从而责难和谩骂。而心的容量是有限的,即使是亲生子女,有时也会承受不了,双方的负面情绪蓄积到一定程度,便势同水火,难以相融。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理解,道歉与原谅非常重要。家是讲爱的地方,而非讲理的地方。一位智者言:“唯有以爱向爱礼敬,宁静的心才不会有任何盈缺。”爱是一场双向奔赴,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孝敬父母,是最和谐、安宁的伦常。尽孝,也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孝顺孝顺,只有顺了老人,才能使其心归于宁静,这才是真正的孝。这就需要我们在照料久病父母的磨炼中,像三哥那样不断悉发敬爱、良善与悲悯,不断扩大自心的容量与疆域。在爱的加持中,那些怨恨、责难、不公等负面情绪,才会如雪花落入心湖,悄然消融。

      关于养老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很多无奈。为人子女者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暇恒常、入微地趋前伺奉,只能寄希望于社会养老机构。然而,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而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完善的当下,将老人送往社会养老机构,会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大都市,社会养老机构有时一床难求,即使能侥幸进入,较高的费用也令很多家庭为难。有的社会养老机构只提供床位,而不提供服务,还得家属亲自照料,或花钱请人照护。有很多老人恋家,不愿意到社会养老机构。很多子女担心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会被人戳脊梁骨,留下不孝的骂名。种种无奈,使居家养老在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成为养老的主流。然而,芸芸众生,又有几个“三哥”?

      父母给了我们血肉之躯,含辛茹苦将我们养大成人,他们对我们的恩,重过这世间所有的高山;他们对我们的爱,长过这世间所有的河流!父母年迈,来日无多,我们岂可以怨报德,弃之不顾?所以,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三哥”,需要孝顺与感恩之心,需要《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这样正能量的故事文本。

      《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一书,让我们看到了三哥至孝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自我和解,和与他人和解的人间修行。一位智者言:“原谅别人就是大赦自己。”这种和解,其实也是自我心灵极大的解脱。

      作者季先年少时,因为阿妈个性刚强,对子女看不顺眼时常有责骂,而对阿妈心生怨怼,这些负面情绪绝大多数时候都压抑在自己的内心,从而蓄积成了一种很强的负面能量,它的直接表现是,自己跟阿妈不亲,即便走路,也不愿意跟她走在一起。

      直到多年以后,她远嫁他乡,成为人母,换位思考,透视过往,这才惊觉,母亲的刚强下面,包裹着一颗无比温柔的慈母心。那些亲手腌制的妈妈味的海椒酱,那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奉献的美食,那年复一年含辛茹苦的浆洗缝补……深深地触动了她,使她热泪盈眶,并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拥抱阿妈。

      那一刻,内心的热流消融了一切隔阂,她宽容了阿妈,也宽容了自己。与阿妈和解,与自己和解,使自己的内心在当下获得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安宁。人生是一场修行,任何事情,我们都面临着两种面向的选择,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你选择什么,什么就是自己的岸。选择怨恨,自己便被怨恨囚禁;选择原谅,自己便从怨恨中解脱。

      像作者季先说的那样,放下怨恨,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吧。人生苦短,我们承受不起精神的内耗,愿我们永远行进在修行的路上,无怨无悔。

    延伸阅读

      季先 女,四川邛崃人,现居济南。其散文诗歌作品散见国内各大报刊杂志,近年来,在《成都日报》副刊持续发表《川西,河口往事》系列散文,并获2017、2018、2019年度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评比一等奖。出版作品有《春日的思绪》《月子记事》等。纪实散文《阿爸,咱们去看萤火虫——照护失能父亲三十年》一书2022年5月上市,入围中宣部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的“中国好书”2022年6月榜单、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第二季度影响力图书”等榜单,国内五十多家媒体进行了推介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