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西安 一座城池的风华

    2022-03-30 09:52:53

      唐弋云(四川)

      “风舞槐花落御沟”,素绢裁就的花瓣在风中纷纷飘落,碎琼乱玉的槐花用春色倾倒一座城池的风华只留娓娓余音。时节的交替正以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进行。

      不知是古时多种槐树,还是现在因地制宜,西安满城刺槐绿意葱茏,不经意间便使这古老的城多了些活力。巨大的树冠撑起华盖,投下跃动光斑的阴凉。绿云连绵起伏,围绕着古老的城墙,宛如山腰间萦绕不散的云。也许就是因为这槐荫绿云,西安并不是我所猜想的那般古旧,但从车窗掠过城墙的影子又分明加深了古城的印象。

      车从城门下穿过,像是穿过一个隧道口,这份坦然让人不由泛起点点羡慕。其他地区的城墙大多只余下残躯,都被供奉在景区里。而在西安,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会有不息的车流和散步的行人,特殊的也只是有石碑撰文以记,与市民很近很近,可抚摸墙砖斑驳如岁月纹理。

      城门有四,东南西北,长乐、永宁、安定、安远;每座城墙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我并非建筑专家,分不清也道不明结构的妙处,只观其重檐斗拱,檐角如飞,古韵入髓,庄重巍峨。在保存完好的同时,它又掺杂了几分现代气息,能望见垛墙旁的仿古路灯,霓虹灯也勾勒着雉堞的轮廓。暖色的灯光会在夜晚亮起,连缀出盛世未央的繁华。从隋唐到明清又至如今,城墙不知被修缮了多少次,每次又有多少被改变,可它也许并不在意。看过繁盛荣华,也见过荒芜冷寂。它破损、修复,它变化、永恒,似乎对立而又融洽,经受时间的磨砺之后,不变的是那种守护一座城池的大气沉稳。

      长安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它不仅位居华夏四大古都之首,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并且还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它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光长达一千多年,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名城的华夏城市,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这座号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围出了长方形,正合长安坊市“百千家似围棋盘,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齐整。

      城墙内的是古城区,而钟鼓楼就位于它的中心。东南西北四大街交汇处有一个环岛,这里是交通动脉的心脏,也有自古时起就是一座城市标志的建筑。“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西安地图以此为始,向四面八方辐射。同样是号称“中国现存形制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钟楼,比起古城墙的古朴淡然,钟楼多了明媚繁华。基座近正方,有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使它看起来精巧别致,窗棂上有花鸟风景、传说典故,彩绘精致,丹朱欲滴,恨不得捧作掌心宝。而与它相望的鼓楼,虽形近却更大气,蓝底金字的匾额上“声闻于天”清晰可见,让人联想到传说中声可震天的“夔鼓”。晨钟暮鼓,昔日苍劲浑厚的声音已经湮没,随着古人沉眠,今人也不再需要钟鼓报时。

      时间的波浪拍打过它的飞檐斗拱、青砖红柱,接着向后方流逝。丹朱重彩,褪色了又补上更鲜亮的;青瓦灰砖,破碎了又换上更坚固的。千年的时光足以让它再无最初的一砖一瓦,这是在岁月里渐渐逝去还是重生?

      钟鼓楼边的回民街里,有各色美食和“宝贝”。在小贩兜售的各种“宝贝”中,最有趣的又是四种仿古瓷器:凤鸣壶,凤首为口,倒酒声似凤凰长鸣;良心壶,寿星造型,可同时容纳两种酒;公道杯,杯心立龙,注水过满则会漏尽,过犹不及不可贪心;倒装壶,花身兽口,壶底注酒,正置后一滴不洒。仿制古物若为欺人便是犯罪,但若为赏玩之物,便意趣盎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传承。

      昔日宫廷侯门之中珍藏的奇玩珍宝,而今换了一种方式走入千家万户。昔日的宫殿楼阁,而今却只余遗址供人凭悼。

      往昔恢宏壮丽的大明宫而今只是一个遗址公园,仅有复原的地基和模型。我注意到了地砖,有精致的葵花纹,应该是特意仿唐的。回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帝国,走在葵花花样的地砖上,步步生花,想象盛唐风流,贤臣良将也如我这般潇洒走过,眼前恍惚看到金龟貂裘、蟒袍玉带、香薰纱幔、御苑仙葩,一眨眼,幻影散去,依旧是地基与断墙组成的单调图景。或许在大唐帝国崩溃的那一天,乱兵会击碎曾经被无数宫人小心擦拭的大殿门窗,那些涂抹朱漆装饰金银箔的珍稀木料会被堆在路旁然后当作柴火烧掉。

      太液池酝酿着一池幽梦,池中蓬莱岛惹人遐思。可待亲眼看到,真的很失望——尚且比不上普通公园中的景观。望仙阁应该是仙气飘渺欲凌云乘风的,但我眼前只有被砖土围起来的一方土丘,若此处无碑文,谁能从小土丘上望见仙人呢?

      失望,眼前纵有复原模型,远比不上心头勾勒出的想象,连阳光也太刺眼。忽然发现前方草地上有一尊雕塑,一座宫殿的骨骸残缺,却隐约可见往昔峥嵘。想那些被诗歌咏了无数次的宫室楼台,与漂泊无定的蒲公英一起失散在洪流中,乃至连残躯也不得保留,最后不过是记忆的碎片,展馆里残破的画卷。这里曾经有过繁盛荣华,处处都留下过无数人生活的痕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时的华清宫与它的女主人一起死在了安史之乱。后来人建了新宫,在骊山脚下,有那温泉,便还是叫华清宫吧。那个被传唱千古的缠绵爱情故事强行为它蓄了魂。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梨树,可梨花早已落尽,帝妃二人的身影也已消失,梨园中还有谁在唱“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在历史景点,我最喜欢仔细观察的便是那些记载着无数故事和历史的碑文。其中的分量,大概也只有驮石碑的神兽赑屃才能承担吧。依山而建的夕佳楼为华清宫中一景,楼下有碑,上云:“夕佳楼依山而踞,秀出温汤,雅致骊园,始建清末,毁于民初,累年不存……聚能工精心营造,歴时百天,复建于原址…”这是复生,还是传承?

      我想起了曾经游览过的故宫。与历史上只余下遗迹的皇宫相比,占据了时间优势的故宫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它保全了自己的形体。但是当我走进故宫的时候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不是比不上现代工艺的花样繁多,抑或是维护不力,更不是游客的原因。单纯只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实在无法感受到那个王朝的威严。人们只会感慨,“这房子看起来也就是好看了些,说不定住着还没自家那个‘窝’舒服呢!唉,古代帝王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就像我们面对其他古迹时难以深入体会到它的魅力,隔绝我们与它们的是时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落幕,那种淡淡的悲凉宣告它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

      事实上,游览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迹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这并不只是随便冲过去看看就行,需要提前了解那里的历史人文故事。所要见到的不能只是表层的山川河流或亭台楼阁,见证历史与人文的光辉才是真正的乐趣,否则看灵渠只是小河,看都江堰只是河流岔口,看敦煌只是灰暗的画作……只有了解历史听懂时光,才能明白其中的美和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量。

      我看见,古老的存在正在重生、传承或逝去,变化如同命运般巍峨降临又悄无声息。所谓完好如初,又怎可能毫无改变呢?若是无涅槃之力,不随时而迁,又怎能熬到今天?

      西安,是否因为变化,才得以传承延续?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书中写道:沧海桑田,世上本没有不变的东西,看起来很古老的,其实每一处都要实时更新,否则又怎么熬得到今天?

      不论中外,不论古今,不论何事何物,想要继续下去,那么请不要停止实时更新的步伐。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西安 一座城池的风华

    2022-03-30 09:52:53

      唐弋云(四川)

      “风舞槐花落御沟”,素绢裁就的花瓣在风中纷纷飘落,碎琼乱玉的槐花用春色倾倒一座城池的风华只留娓娓余音。时节的交替正以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进行。

      不知是古时多种槐树,还是现在因地制宜,西安满城刺槐绿意葱茏,不经意间便使这古老的城多了些活力。巨大的树冠撑起华盖,投下跃动光斑的阴凉。绿云连绵起伏,围绕着古老的城墙,宛如山腰间萦绕不散的云。也许就是因为这槐荫绿云,西安并不是我所猜想的那般古旧,但从车窗掠过城墙的影子又分明加深了古城的印象。

      车从城门下穿过,像是穿过一个隧道口,这份坦然让人不由泛起点点羡慕。其他地区的城墙大多只余下残躯,都被供奉在景区里。而在西安,它是生活的一部分,会有不息的车流和散步的行人,特殊的也只是有石碑撰文以记,与市民很近很近,可抚摸墙砖斑驳如岁月纹理。

      城门有四,东南西北,长乐、永宁、安定、安远;每座城墙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我并非建筑专家,分不清也道不明结构的妙处,只观其重檐斗拱,檐角如飞,古韵入髓,庄重巍峨。在保存完好的同时,它又掺杂了几分现代气息,能望见垛墙旁的仿古路灯,霓虹灯也勾勒着雉堞的轮廓。暖色的灯光会在夜晚亮起,连缀出盛世未央的繁华。从隋唐到明清又至如今,城墙不知被修缮了多少次,每次又有多少被改变,可它也许并不在意。看过繁盛荣华,也见过荒芜冷寂。它破损、修复,它变化、永恒,似乎对立而又融洽,经受时间的磨砺之后,不变的是那种守护一座城池的大气沉稳。

      长安是华夏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历史上,曾经有周、秦、汉、隋、唐等在内的十三个朝代建都于此。它不仅位居华夏四大古都之首,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并且还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它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时光长达一千多年,是唯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名城的华夏城市,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这座号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围出了长方形,正合长安坊市“百千家似围棋盘,十二街如种菜畦”的齐整。

      城墙内的是古城区,而钟鼓楼就位于它的中心。东南西北四大街交汇处有一个环岛,这里是交通动脉的心脏,也有自古时起就是一座城市标志的建筑。“红尘白日长安路,马足车轮不暂闲。”西安地图以此为始,向四面八方辐射。同样是号称“中国现存形制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钟楼,比起古城墙的古朴淡然,钟楼多了明媚繁华。基座近正方,有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使它看起来精巧别致,窗棂上有花鸟风景、传说典故,彩绘精致,丹朱欲滴,恨不得捧作掌心宝。而与它相望的鼓楼,虽形近却更大气,蓝底金字的匾额上“声闻于天”清晰可见,让人联想到传说中声可震天的“夔鼓”。晨钟暮鼓,昔日苍劲浑厚的声音已经湮没,随着古人沉眠,今人也不再需要钟鼓报时。

      时间的波浪拍打过它的飞檐斗拱、青砖红柱,接着向后方流逝。丹朱重彩,褪色了又补上更鲜亮的;青瓦灰砖,破碎了又换上更坚固的。千年的时光足以让它再无最初的一砖一瓦,这是在岁月里渐渐逝去还是重生?

      钟鼓楼边的回民街里,有各色美食和“宝贝”。在小贩兜售的各种“宝贝”中,最有趣的又是四种仿古瓷器:凤鸣壶,凤首为口,倒酒声似凤凰长鸣;良心壶,寿星造型,可同时容纳两种酒;公道杯,杯心立龙,注水过满则会漏尽,过犹不及不可贪心;倒装壶,花身兽口,壶底注酒,正置后一滴不洒。仿制古物若为欺人便是犯罪,但若为赏玩之物,便意趣盎然。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传承。

      昔日宫廷侯门之中珍藏的奇玩珍宝,而今换了一种方式走入千家万户。昔日的宫殿楼阁,而今却只余遗址供人凭悼。

      往昔恢宏壮丽的大明宫而今只是一个遗址公园,仅有复原的地基和模型。我注意到了地砖,有精致的葵花纹,应该是特意仿唐的。回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帝国,走在葵花花样的地砖上,步步生花,想象盛唐风流,贤臣良将也如我这般潇洒走过,眼前恍惚看到金龟貂裘、蟒袍玉带、香薰纱幔、御苑仙葩,一眨眼,幻影散去,依旧是地基与断墙组成的单调图景。或许在大唐帝国崩溃的那一天,乱兵会击碎曾经被无数宫人小心擦拭的大殿门窗,那些涂抹朱漆装饰金银箔的珍稀木料会被堆在路旁然后当作柴火烧掉。

      太液池酝酿着一池幽梦,池中蓬莱岛惹人遐思。可待亲眼看到,真的很失望——尚且比不上普通公园中的景观。望仙阁应该是仙气飘渺欲凌云乘风的,但我眼前只有被砖土围起来的一方土丘,若此处无碑文,谁能从小土丘上望见仙人呢?

      失望,眼前纵有复原模型,远比不上心头勾勒出的想象,连阳光也太刺眼。忽然发现前方草地上有一尊雕塑,一座宫殿的骨骸残缺,却隐约可见往昔峥嵘。想那些被诗歌咏了无数次的宫室楼台,与漂泊无定的蒲公英一起失散在洪流中,乃至连残躯也不得保留,最后不过是记忆的碎片,展馆里残破的画卷。这里曾经有过繁盛荣华,处处都留下过无数人生活的痕迹。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时的华清宫与它的女主人一起死在了安史之乱。后来人建了新宫,在骊山脚下,有那温泉,便还是叫华清宫吧。那个被传唱千古的缠绵爱情故事强行为它蓄了魂。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梨树,可梨花早已落尽,帝妃二人的身影也已消失,梨园中还有谁在唱“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在历史景点,我最喜欢仔细观察的便是那些记载着无数故事和历史的碑文。其中的分量,大概也只有驮石碑的神兽赑屃才能承担吧。依山而建的夕佳楼为华清宫中一景,楼下有碑,上云:“夕佳楼依山而踞,秀出温汤,雅致骊园,始建清末,毁于民初,累年不存……聚能工精心营造,歴时百天,复建于原址…”这是复生,还是传承?

      我想起了曾经游览过的故宫。与历史上只余下遗迹的皇宫相比,占据了时间优势的故宫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它保全了自己的形体。但是当我走进故宫的时候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不是比不上现代工艺的花样繁多,抑或是维护不力,更不是游客的原因。单纯只是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实在无法感受到那个王朝的威严。人们只会感慨,“这房子看起来也就是好看了些,说不定住着还没自家那个‘窝’舒服呢!唉,古代帝王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就像我们面对其他古迹时难以深入体会到它的魅力,隔绝我们与它们的是时间。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落幕,那种淡淡的悲凉宣告它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

      事实上,游览一处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迹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这并不只是随便冲过去看看就行,需要提前了解那里的历史人文故事。所要见到的不能只是表层的山川河流或亭台楼阁,见证历史与人文的光辉才是真正的乐趣,否则看灵渠只是小河,看都江堰只是河流岔口,看敦煌只是灰暗的画作……只有了解历史听懂时光,才能明白其中的美和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量。

      我看见,古老的存在正在重生、传承或逝去,变化如同命运般巍峨降临又悄无声息。所谓完好如初,又怎可能毫无改变呢?若是无涅槃之力,不随时而迁,又怎能熬到今天?

      西安,是否因为变化,才得以传承延续?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他的书中写道:沧海桑田,世上本没有不变的东西,看起来很古老的,其实每一处都要实时更新,否则又怎么熬得到今天?

      不论中外,不论古今,不论何事何物,想要继续下去,那么请不要停止实时更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