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鉴湖水韵

    2021-09-15 15:08:53

      金雪泉(浙江)

      水做的江南,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湖。因为有水,江南便有了湿漉漉的诗情,因为有湖,江南更有了山水画的意境。

      在绍兴,最具有江南山水之精华、湖泊水韵之灵性的,是一条位于会稽山麓北侧,由西向东、延绵百里的河流,叫鉴湖。它,既有湖的温文尔雅,又有河的奔流不息。这里,湖光山色,山水交融,清秀空灵;这里,湖、桥、堤相连,碧波连天,渔舟时现,勾勒了绍兴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

      鉴湖,是绍兴的一条母亲河,也是江南古代水利工程的见证者。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当时会稽太守马臻率领民众修筑堤坝,拦截洪水,忍辱负重,历经数年奋战,终于形成了这方圆百里烟波浩渺的大湖,让一条丝带镶嵌在了绍兴平原之上,灌溉着万顷良田。之后,唐、宋以来,代有后人筑堤设堰,疏浚河道,遂形成今日鉴湖之旖旎风光。

      鉴湖,溯源于峰峦叠翠的会稽山山麓,汇集三十六源之水而成。因而,鉴湖有高山出平湖之势,远看山水相连,澄亮清澈;近看水势浩淼,晶莹辉映。古时,这绿水如歌的鉴湖,就倾倒了历代文人墨客。他们慕名前往,流连于山阴道上,神驰于潋滟鉴湖,为鉴湖留下了灿烂的文藻词汇。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闲居鉴湖畔,在《鹊桥仙》诗中描述了他坐着绍兴的乌篷船,归隐乡野放舟湖面的情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陆游对于鉴湖的钟爱,更是跃然纸上:“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盛唐诗人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绍兴途中,只见鉴湖两岸秀竹乌桕、农舍石桥、田野风光依旧,鉴湖水面扬起碧纱般的涟漪,波光粼粼,层层倒映青山秀色,他不禁感慨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即兴吟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王羲之的神来之笔:“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一个“镜”字,道破了鉴湖水韵的精髓所在;诗仙李白游历鉴湖后,念念不忘:“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诗圣杜甫更是吟出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宋代状元王十朋描绘鉴湖:“人在镜中,舟行画里”;明代杂家袁宏道惊叹鉴湖:“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清代诗人齐召南留诗鉴湖:“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鉴湖的水,静静流淌了几千年。历代诗人泛舟鉴湖,饮酒赋诗,寄情于鉴湖之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让鉴湖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让鉴湖有了一种梦回千年的感觉。如今的鉴湖,湖光山色上下映照,风光依旧旖旎动人,像一首绵长的歌,一篇隽永的诗,一幅淡雅的画。

      童谣:“十里湖塘七尺庙,三山十堰廿眼桥”。童谣中的十里湖塘就是鉴湖的上游,顺着水势泛舟而下向东而行,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一路上还可以找到童谣所描述的文史遗迹,沿湖村舍依旧,木房、乌桕、石桥、河埠,陆游故里的“行宫山、韩家山、石堰山”,三山鼎立于千顷湖水之旁;抱姑堰、宾舍堰、章家堰、许堰、叶家堰、蔡家堰、沉酿堰、湖桑堰、石堰、中堰、白楼堰等十堰,依旧保留着堰口迷人的自然风光。在这里,可以遥想一幅由山、水、塘、堰、桥、庙等组成的《古鉴湖图》。

      如今的鉴湖,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和地理环境,如一根丝带串联起了鉴湖两岸的水文化、石文化、桥文化,大香林的鉴湖第一源、鉴水乌篷船,曲水流觞……柯岩的峭壁、岩洞、云骨、石佛……鲁镇的古镇、石桥、纤道、古戏台、乌篷船……纵横交错,散落有致。

      鉴湖以一个湖的名义,积淀下了古越醇厚的酒文化、戏曲文化,“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黄酒万里香”,黄酒小镇正在鉴湖南岸崛起,这里将再现酿酒古镇风貌,古色古香,醉意江南;“集约资源,道法自然”的龙华寺兜率天宫在鉴湖南岸依山起势,这里已是梵音缭绕,晨钟暮鼓;柯岩水乡社戏的古朴情调,鲁镇茶馆听书的淳浓韵味,处处弥漫着江南水乡的风土气息……

      如今,鉴湖已是休闲养性之处。在鉴湖之畔,坐一坐乌篷船,可以沉浸在碧光渔歌之中,领略鉴湖的迷人风光,泛舟鉴湖之上,体验鉴湖的恬静安逸,让心情在鉴湖水面静一静。这,或许是鉴湖的魅力所在吧!

      江南有湖,醉意在鉴湖。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鉴湖水韵

    2021-09-15 15:08:53

      金雪泉(浙江)

      水做的江南,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湖。因为有水,江南便有了湿漉漉的诗情,因为有湖,江南更有了山水画的意境。

      在绍兴,最具有江南山水之精华、湖泊水韵之灵性的,是一条位于会稽山麓北侧,由西向东、延绵百里的河流,叫鉴湖。它,既有湖的温文尔雅,又有河的奔流不息。这里,湖光山色,山水交融,清秀空灵;这里,湖、桥、堤相连,碧波连天,渔舟时现,勾勒了绍兴特有的江南水乡风光。

      鉴湖,是绍兴的一条母亲河,也是江南古代水利工程的见证者。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当时会稽太守马臻率领民众修筑堤坝,拦截洪水,忍辱负重,历经数年奋战,终于形成了这方圆百里烟波浩渺的大湖,让一条丝带镶嵌在了绍兴平原之上,灌溉着万顷良田。之后,唐、宋以来,代有后人筑堤设堰,疏浚河道,遂形成今日鉴湖之旖旎风光。

      鉴湖,溯源于峰峦叠翠的会稽山山麓,汇集三十六源之水而成。因而,鉴湖有高山出平湖之势,远看山水相连,澄亮清澈;近看水势浩淼,晶莹辉映。古时,这绿水如歌的鉴湖,就倾倒了历代文人墨客。他们慕名前往,流连于山阴道上,神驰于潋滟鉴湖,为鉴湖留下了灿烂的文藻词汇。

      南宋大诗人陆游晚年闲居鉴湖畔,在《鹊桥仙》诗中描述了他坐着绍兴的乌篷船,归隐乡野放舟湖面的情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陆游对于鉴湖的钟爱,更是跃然纸上:“千金无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湖山奇丽说不尽,且复为子陈吾庐”“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梅雨晴时插秧鼓,苹风生处采菱歌。沉迷簿领吟哦少,淹泊蛮荒感慨多。谁谓吾庐六千里,眼中历历见渔蓑”。

      盛唐诗人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返回故乡绍兴途中,只见鉴湖两岸秀竹乌桕、农舍石桥、田野风光依旧,鉴湖水面扬起碧纱般的涟漪,波光粼粼,层层倒映青山秀色,他不禁感慨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即兴吟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王羲之的神来之笔:“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一个“镜”字,道破了鉴湖水韵的精髓所在;诗仙李白游历鉴湖后,念念不忘:“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诗圣杜甫更是吟出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宋代状元王十朋描绘鉴湖:“人在镜中,舟行画里”;明代杂家袁宏道惊叹鉴湖:“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清代诗人齐召南留诗鉴湖:“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

      鉴湖的水,静静流淌了几千年。历代诗人泛舟鉴湖,饮酒赋诗,寄情于鉴湖之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让鉴湖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地方,让鉴湖有了一种梦回千年的感觉。如今的鉴湖,湖光山色上下映照,风光依旧旖旎动人,像一首绵长的歌,一篇隽永的诗,一幅淡雅的画。

      童谣:“十里湖塘七尺庙,三山十堰廿眼桥”。童谣中的十里湖塘就是鉴湖的上游,顺着水势泛舟而下向东而行,近处碧波映照,远处青山重叠,一路上还可以找到童谣所描述的文史遗迹,沿湖村舍依旧,木房、乌桕、石桥、河埠,陆游故里的“行宫山、韩家山、石堰山”,三山鼎立于千顷湖水之旁;抱姑堰、宾舍堰、章家堰、许堰、叶家堰、蔡家堰、沉酿堰、湖桑堰、石堰、中堰、白楼堰等十堰,依旧保留着堰口迷人的自然风光。在这里,可以遥想一幅由山、水、塘、堰、桥、庙等组成的《古鉴湖图》。

      如今的鉴湖,依托其独特的自然山水和地理环境,如一根丝带串联起了鉴湖两岸的水文化、石文化、桥文化,大香林的鉴湖第一源、鉴水乌篷船,曲水流觞……柯岩的峭壁、岩洞、云骨、石佛……鲁镇的古镇、石桥、纤道、古戏台、乌篷船……纵横交错,散落有致。

      鉴湖以一个湖的名义,积淀下了古越醇厚的酒文化、戏曲文化,“汲取门前鉴湖水,酿得黄酒万里香”,黄酒小镇正在鉴湖南岸崛起,这里将再现酿酒古镇风貌,古色古香,醉意江南;“集约资源,道法自然”的龙华寺兜率天宫在鉴湖南岸依山起势,这里已是梵音缭绕,晨钟暮鼓;柯岩水乡社戏的古朴情调,鲁镇茶馆听书的淳浓韵味,处处弥漫着江南水乡的风土气息……

      如今,鉴湖已是休闲养性之处。在鉴湖之畔,坐一坐乌篷船,可以沉浸在碧光渔歌之中,领略鉴湖的迷人风光,泛舟鉴湖之上,体验鉴湖的恬静安逸,让心情在鉴湖水面静一静。这,或许是鉴湖的魅力所在吧!

      江南有湖,醉意在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