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母亲做布鞋

    2021-05-19 11:24:23

      魏太红(四川)

      小时候,我们都穿母亲做的布鞋。

      母亲做的布鞋,几姊妹争着想要,母亲挨着轮子,给每个人都做了一双。

      记得新鞋做好,我总会把鞋紧贴胸口,稍作停留,然后眯起眼睛,昂起头,从鼻腔里缓缓呼出一口气,做出很惬意、很享受的样子,再把鞋放到鼻前嗅一嗅,那味道只有新布才有的质地味。淡淡的一股清香,有麦香味,有棉花味,有笋壳叶味,无论如何,决不会有缝纫机油的机械味。

      那时的我们,物资匮乏,一年四季两双鞋轮换着穿。夏天穿塑胶凉鞋,冬天穿母亲做的棉布鞋,直到小学读书的时候,才有了一双胶鞋。

      随着年龄长大,穿上母亲做的布鞋,走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布鞋越看越土气,越看越丑陋,从此再没有穿过。母亲看在眼里,明白了一个个渐渐长大的心思。

      母亲没有责怪我们,只是默默地接受了现实。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鞋兜里,我看见了一些半成品的布鞋,有做了一半的鞋底,有做好的鞋帮子,还有剪成脚形的笋壳。母亲再也没有为我们做布鞋,偶尔做鞋,也是做给自己穿,这应该是母亲爱屋及乌的一种情结吧。

      白天,母亲忙于生产队劳作,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做针线活。每当这个时候,全家围着火炉坐下,火炉上罩着硕大的竹兜子,竹兜子用薄薄的篾片镂空编成,留有无数较大的孔隙,洗好的衣裳、鞋、袜,全都放在上面烘烤。火炉正旺,乌黑的煤块,次第变亮,变红,变黄,通红的部分卷起蓝色火苗,像极了4月的蚕豆花瓣,仿佛很快乐的样子,左右倒伏起舞,在热能的作用下,发出呼呼的响声,煤块燃烧传递的热量,毫不吝惜地温暖了整个屋子。

      在火炉烘烤下,竹兜上覆盖的物件不断冒出一股股白烟,在每个人头顶上盘旋、蒸腾,原本昏暗的电灯光线越发暗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即兴闲聊。我呆呆地盯着那翻滚不停的火苗,看得正出神。母亲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腾出手来,把竹兜上烘烤的衣裳、鞋袜,一件件地翻一遍,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又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开来。

      每逢雨天,生产队不出工,母亲便为我们做布鞋。

      母亲找来毛竹笋壳,擦去叶片凸面附着的棕色刺毛,剪出鞋的形状。用白布包裹起来,再用针线缝上。

      把几种棉布的边角料收集起来,用麦面熬成糊状均匀涂抹,固定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连续几天太阳爆晒,形成一大块一大块拼接的布壳,布壳剪成鞋型,与包裹好的笋壳重叠在一起,再用一块白布上下包裹,用锥子将麻线一针一线固定,做成鞋底。

      鞋底足有2厘米厚,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全是麻线。一针针的麻线排列有序,大小一致,仿佛稻田里栽插的秧苗。每个线头深深扎进棉布里,形成明显的凹点,有规律地起伏,犹如茶马古道上留下的一个个拐子窝。

      母亲做鞋的时候,右手食指上带着针戒指,就像带了一枚银戒指,其实是铝戒指。针戒指上布满了坑坑洼洼小小的针眼凹,用于辅助渡针。母亲用锥子在鞋底上使劲地钻,在针戒指辅助下,细细的麻线穿过鞋底,母亲左手捏住穿出的线头,握成拳头绕上一圈,抬起头,往上轻轻一拉,麻线顺从地穿过了右手上的鞋底,如此反复,一针一线布满了整个鞋底。

      母亲时不时会把锥子在自己额前的发际边轻轻一刮,然后埋头用力钻鞋底。我不清楚母亲这样做的理由,母亲告诉我,在额前的头发上刮一下,可以把头发上人体的发油,沾到锥子的针尖上,起到润滑作用,会稍微省力些。

      做鞋帮子,母亲通常使用两种新布料,其中一种是白色的棉布,用作里层,深色布料和花色布料用作外层表面。

      母亲做的布鞋,虽然有些粗糙,有些丑陋,可是很耐用,很暖和,至少在冬天,我是不会长冻疮的。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母亲做布鞋

    2021-05-19 11:24:23

      魏太红(四川)

      小时候,我们都穿母亲做的布鞋。

      母亲做的布鞋,几姊妹争着想要,母亲挨着轮子,给每个人都做了一双。

      记得新鞋做好,我总会把鞋紧贴胸口,稍作停留,然后眯起眼睛,昂起头,从鼻腔里缓缓呼出一口气,做出很惬意、很享受的样子,再把鞋放到鼻前嗅一嗅,那味道只有新布才有的质地味。淡淡的一股清香,有麦香味,有棉花味,有笋壳叶味,无论如何,决不会有缝纫机油的机械味。

      那时的我们,物资匮乏,一年四季两双鞋轮换着穿。夏天穿塑胶凉鞋,冬天穿母亲做的棉布鞋,直到小学读书的时候,才有了一双胶鞋。

      随着年龄长大,穿上母亲做的布鞋,走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布鞋越看越土气,越看越丑陋,从此再没有穿过。母亲看在眼里,明白了一个个渐渐长大的心思。

      母亲没有责怪我们,只是默默地接受了现实。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鞋兜里,我看见了一些半成品的布鞋,有做了一半的鞋底,有做好的鞋帮子,还有剪成脚形的笋壳。母亲再也没有为我们做布鞋,偶尔做鞋,也是做给自己穿,这应该是母亲爱屋及乌的一种情结吧。

      白天,母亲忙于生产队劳作,晚上大部分时间都做针线活。每当这个时候,全家围着火炉坐下,火炉上罩着硕大的竹兜子,竹兜子用薄薄的篾片镂空编成,留有无数较大的孔隙,洗好的衣裳、鞋、袜,全都放在上面烘烤。火炉正旺,乌黑的煤块,次第变亮,变红,变黄,通红的部分卷起蓝色火苗,像极了4月的蚕豆花瓣,仿佛很快乐的样子,左右倒伏起舞,在热能的作用下,发出呼呼的响声,煤块燃烧传递的热量,毫不吝惜地温暖了整个屋子。

      在火炉烘烤下,竹兜上覆盖的物件不断冒出一股股白烟,在每个人头顶上盘旋、蒸腾,原本昏暗的电灯光线越发暗淡。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即兴闲聊。我呆呆地盯着那翻滚不停的火苗,看得正出神。母亲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腾出手来,把竹兜上烘烤的衣裳、鞋袜,一件件地翻一遍,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又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开来。

      每逢雨天,生产队不出工,母亲便为我们做布鞋。

      母亲找来毛竹笋壳,擦去叶片凸面附着的棕色刺毛,剪出鞋的形状。用白布包裹起来,再用针线缝上。

      把几种棉布的边角料收集起来,用麦面熬成糊状均匀涂抹,固定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连续几天太阳爆晒,形成一大块一大块拼接的布壳,布壳剪成鞋型,与包裹好的笋壳重叠在一起,再用一块白布上下包裹,用锥子将麻线一针一线固定,做成鞋底。

      鞋底足有2厘米厚,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全是麻线。一针针的麻线排列有序,大小一致,仿佛稻田里栽插的秧苗。每个线头深深扎进棉布里,形成明显的凹点,有规律地起伏,犹如茶马古道上留下的一个个拐子窝。

      母亲做鞋的时候,右手食指上带着针戒指,就像带了一枚银戒指,其实是铝戒指。针戒指上布满了坑坑洼洼小小的针眼凹,用于辅助渡针。母亲用锥子在鞋底上使劲地钻,在针戒指辅助下,细细的麻线穿过鞋底,母亲左手捏住穿出的线头,握成拳头绕上一圈,抬起头,往上轻轻一拉,麻线顺从地穿过了右手上的鞋底,如此反复,一针一线布满了整个鞋底。

      母亲时不时会把锥子在自己额前的发际边轻轻一刮,然后埋头用力钻鞋底。我不清楚母亲这样做的理由,母亲告诉我,在额前的头发上刮一下,可以把头发上人体的发油,沾到锥子的针尖上,起到润滑作用,会稍微省力些。

      做鞋帮子,母亲通常使用两种新布料,其中一种是白色的棉布,用作里层,深色布料和花色布料用作外层表面。

      母亲做的布鞋,虽然有些粗糙,有些丑陋,可是很耐用,很暖和,至少在冬天,我是不会长冻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