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17:40:13
马忠 (广东清远)
收到苦李的文集《道旁》,书名至简,笔名有味,让我一下子想到“道旁苦李”这个成语。苦李,本名李肇忠,“传道授业解惑”者,业余作家,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样一个“酸不拉几”的笔名呢?
为着疑惑与求证,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已是第5次印刷的《道旁》。此书系散文随笔短小说合集,精选苦李业余写作20年间发表于近50家报刊的80余篇作品,内容上海阔天空,形式上不拘一格。全书共分八辑:“往事如昨”“可苦可乐”“三年二班”“铁血丹心”“痴心绝对”“梦里水乡”“你的样子”“想象之中”,针砭现实,探索人性,大到政治经济,小至个人恩怨,无所不谈,皆可视为作者生活的行走的一种痕迹的记录,也是他思考的记录,属于那种自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真性情的抒写。
通读《道旁》不难看出,苦李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敏于感触的人。收入这本文集中的作品完全是从生活中来的,表达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感触和随意的思考,那些来自于生活的未经过度加工打磨的思想碎片,还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个性化色彩,使读者感到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和陌生。如《做个健康的现代公民》中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回顾十几年的历程,我发现我其实并没有像现在的许多家长那样刻意教育女儿,我至多是影响了她。我跟女儿是玩伴,从她出生一直玩到今天。女儿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聊天中受到我的影响,一天天长大。”又如《也说清高》,“我一向以为自己是清高的。为人清白正直的我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与富贵绝不沾边,更主要的是,我骨子里对权贵深恶痛绝,甚至始终以决不加人任何党派为做人的原则。但现在得知清高者必须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我就有些不自信了——心底里极喜欢柳永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是虑及自己胸无点墨,才始终不敢借用。想来,我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清高,充其量也就自以为是而已。”等,这样的奇言妙语已经很难分得清哪是“情”,哪是“理”,可以肯定的是,其“情”与“理”乃相得益彰。
《道旁》是一本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文集。苦李的语言、观察、联想,都是非常朴实的。跟他的生活是吻合的——一个是他的写作和生活的定位,跟他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身份是吻合的,是非常有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再一个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生活中遇到点点滴滴真善美的东西都会写成文章,有长有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风格。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写,这样的写作状态也决定了苦李作品多为有感而发,决定了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够自由地挥洒、自如地表达。如《鸡和鼻子》《讽刺小品十题》《鬼见怕》等小小说,《调个头和不做官》《善待当官的》《孟子的幸与不幸》等杂文,既有对身边小事的体认,又有对当下世象的分析与批判,笔触所及广泛丰富。虽有参差、芜杂之嫌,但却自有一种未经删伐的原生态的自然茂盛,正合了散文的闲、杂、散的随意性,也彰显了随笔的自我、自在、自如的自由性,更体现出小小说“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
有人说,不拘一格的写作,在文字泛滥、出版门槛较低的当今时代,已几欲成为承载调侃文字、调情文字、游戏文字、注水文字的载体。许多的所谓“随笔”之所以沦为一堆堆“随随便便的文字”,概因为其中既没有“理”,当然更没有“理趣”。而苦李《道旁》一书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于贯穿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和见解,理趣盎然,俯拾皆是。
总之,《道旁》中的文章, 在艺术上有许多可取之处,不拘一格, 行文自然;亦庄亦谐, 趣味盎然。也有明显的不足,如有的篇目思想深度还不够,在该深下去的地方“拐弯”了。但是,瑕不掩玉,总体上来说还是读之有味。
2021-02-26 17:40:13
马忠 (广东清远)
收到苦李的文集《道旁》,书名至简,笔名有味,让我一下子想到“道旁苦李”这个成语。苦李,本名李肇忠,“传道授业解惑”者,业余作家,为什么要给自己取这样一个“酸不拉几”的笔名呢?
为着疑惑与求证,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已是第5次印刷的《道旁》。此书系散文随笔短小说合集,精选苦李业余写作20年间发表于近50家报刊的80余篇作品,内容上海阔天空,形式上不拘一格。全书共分八辑:“往事如昨”“可苦可乐”“三年二班”“铁血丹心”“痴心绝对”“梦里水乡”“你的样子”“想象之中”,针砭现实,探索人性,大到政治经济,小至个人恩怨,无所不谈,皆可视为作者生活的行走的一种痕迹的记录,也是他思考的记录,属于那种自由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真性情的抒写。
通读《道旁》不难看出,苦李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敏于感触的人。收入这本文集中的作品完全是从生活中来的,表达的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感触和随意的思考,那些来自于生活的未经过度加工打磨的思想碎片,还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个性化色彩,使读者感到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和陌生。如《做个健康的现代公民》中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回顾十几年的历程,我发现我其实并没有像现在的许多家长那样刻意教育女儿,我至多是影响了她。我跟女儿是玩伴,从她出生一直玩到今天。女儿在玩耍中、在游戏中、在聊天中受到我的影响,一天天长大。”又如《也说清高》,“我一向以为自己是清高的。为人清白正直的我不慕荣利,洁身自好,与富贵绝不沾边,更主要的是,我骨子里对权贵深恶痛绝,甚至始终以决不加人任何党派为做人的原则。但现在得知清高者必须有文艺方面的才能,我就有些不自信了——心底里极喜欢柳永那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是虑及自己胸无点墨,才始终不敢借用。想来,我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清高,充其量也就自以为是而已。”等,这样的奇言妙语已经很难分得清哪是“情”,哪是“理”,可以肯定的是,其“情”与“理”乃相得益彰。
《道旁》是一本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的文集。苦李的语言、观察、联想,都是非常朴实的。跟他的生活是吻合的——一个是他的写作和生活的定位,跟他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身份是吻合的,是非常有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再一个是对于真善美的追求,生活中遇到点点滴滴真善美的东西都会写成文章,有长有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风格。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写,这样的写作状态也决定了苦李作品多为有感而发,决定了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能够自由地挥洒、自如地表达。如《鸡和鼻子》《讽刺小品十题》《鬼见怕》等小小说,《调个头和不做官》《善待当官的》《孟子的幸与不幸》等杂文,既有对身边小事的体认,又有对当下世象的分析与批判,笔触所及广泛丰富。虽有参差、芜杂之嫌,但却自有一种未经删伐的原生态的自然茂盛,正合了散文的闲、杂、散的随意性,也彰显了随笔的自我、自在、自如的自由性,更体现出小小说“以小见大”的艺术特性。
有人说,不拘一格的写作,在文字泛滥、出版门槛较低的当今时代,已几欲成为承载调侃文字、调情文字、游戏文字、注水文字的载体。许多的所谓“随笔”之所以沦为一堆堆“随随便便的文字”,概因为其中既没有“理”,当然更没有“理趣”。而苦李《道旁》一书难能可贵之处,正是在于贯穿了作者个人的思想和见解,理趣盎然,俯拾皆是。
总之,《道旁》中的文章, 在艺术上有许多可取之处,不拘一格, 行文自然;亦庄亦谐, 趣味盎然。也有明显的不足,如有的篇目思想深度还不够,在该深下去的地方“拐弯”了。但是,瑕不掩玉,总体上来说还是读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