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17:05:25
李永才(四川)
成都有说不尽的理由让人喜欢,而城南只需一两个,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不信,你去铁像寺看看。沉淀成都三千年文化的古塔、栈桥、佛寺;融入川西民居风格的古建筑;书写城市诗性的轻安和千高原。这些汇集于铁像寺水街的物象,时尚中有古典,休闲中有浪漫。深入这个兼具古蜀传统神韵和国际化、现代化风采的特色街区,足迹所至,都可以体验其独特的优雅气质和老成都“古今相融、快慢相济”的底蕴。铁像寺水街以流水为脉络,将街巷院落、古树广场、水岸荷塘串缀在一起,再现了天府之国传承千年的廻澜塔、石敢当、古桥水榭和戏台牌坊。这些独特的人文符号充分展现了铁像寺水街本土与国际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的生机与魅力。
铁像寺水街建筑的设计和景观既有川西古建筑的特色,又有新式建筑的风格,一边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门楹窗格盎然古意;一边又是现代风格的中式建筑,灰瓦白墙简约现代。水街上的廻澜塔,借鉴邛崃廻澜塔之型,取其“回水安澜之意”;古戏台以乐山犍为县罗城古镇戏台为原型,巧用自然生长的香樟树,左右以连廊环抱,中间的空地也成为喝茶摆龙门阵的最佳场所。成都人向来把有太阳的日子当成节日过,每逢阳光灿烂的时候,原本空荡荡的院坝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晒太阳、打扑克、摆龙门阵、掏耳朵等,将成都的闲逸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望禅铁像寺,乐水新天府”。进入铁像寺水街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让你遇见不一样的水街。铁像寺位于水街的西南角,进士牌坊右侧。与中国众多的寺庙相同,红与黄勾勒的庄严之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关于铁像寺的由来,据《华阳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十八年,在水街所在地挖出了铁铸释迦牟尼佛像,于是便建寺供奉,并以“铁像”名之。铁像寺庙虽然不大,但却算是一方清静之地,在幽寂的寺院里随意转悠,在空旷的地方独坐静思,也别有一番情趣。
而今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一个可以舒缓压力和调适心情的地方,或许铁像寺可以带给你一份宁静和安详。隐于闹市的铁像寺水街,藏着一种诗意的生活。这里环境幽雅,一座座仿古的木楼倚在水畔,小船上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思。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随性且雅致,没有锦里的喧嚣,没有宽窄巷子的刻意。在这里,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茶,让时光在茶香中悄然流逝,让自己的身心融入休闲生活的舒适与惬意。如果遇上采耳的手艺人,也可以体验一下古老的采耳手法,在享受快慰的同时,让耳朵得以片刻“休息”。曾听寺里的居士说,不论水街如何喧嚣,只要一进了铁像寺,隔了这道红墙,世界便清净下来了。这里与文殊院一样,每逢十五,铁像寺内会对外供应豆花,品尝一下地道的成都美食味道,自然也是不错的。
我第一次到铁像寺是在秋天,深秋的水街,安静而寂美,沿着木栈道缓缓而行,两岸的黄绿交错的植物,倒映在水中,眼前的景色鲜活而灵动,犹如铺展于画卷上的风物,幽静的巷子顺着河水延伸过去,青砖碧瓦掩映在树木之中,褐红色的木房在绿植的衬映下显得格外有年代感。“我怀着秋日的晴朗/为你抒写一贴/比九月干净的时光/稍一走神,几缕梵音就落在了纸上/漫不经心,像一片灰尘/写尽夕阳时,桂花已落满庭院”。(李永才:《铁像寺水街》)
水街有水,而后有街。一条肖家河由街头贯穿至巷尾,流经高升桥、洗面桥、通锦桥、驷马桥、万福桥、万里桥,楼宇商肆皆依水而建。“忽忆江南何处是,孤亭澹月一杯酒。”位于街头的马格啤酒餐吧,将时光浸泡在秋日的暖阳之中。隔壁卖茶的瓦库,正在举办作家的新书展览。对面是浣月茶美学馆,光是店招,便有了几分别致。店家在简约的空间里,将生活美学与禅茶品鉴有机融合,每次经过这里都会被精致的橱窗所吸引。而有时间的过客也万不可错过二楼的风景。这里陈列着李耘燕教授以油画的方式创作的观音像。有那么一瞬间,你会以为身在石窟之中。往前行几米,就是散花书院。有流沙河先生的题名和马识途先生撰写的对联,有书香、茶香。琴之韵律、瓷之净美,在这里交织成独属于水街的,淡泊、闲适与智性之味,融入这样的境地,整个人都会优雅起来。
陈锦茶铺横卧于铁像寺红墙的另一侧,戏台背靠铁像寺而搭,台下是一个大院坝,被密密麻麻的竹编圈椅所占领。在整齐排列的桌椅显眼之处立了牌子,或曰“常来谈点大事的地方”,或曰“余生很长,何事慌张”。水街东侧的星巴克,与轻安隔河相望。空间皆沿河而建,呈狭长型,分为两间屋子。秋日的午后,除了可以坐在室外晒太阳,倚在河岸沐浴微风之外,坐在室内,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透光式屋顶、工业风、极简主义、木屋质感,在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结合。
夜晚的铁像寺,静谧而多彩。天空之蓝还未褪尽时,温柔的月光便透过屋顶洒下来,并留下了一道影子。待到夜幕完全降临时,又是另一番景象。夜色下的水街,店铺里的人变得稀疏,白天些许热闹的街道,显得宁静而安详。偶尔来这里走走,宛若漫步岁月的长廊,颇有江南水乡的意境。水街里的艺术空间不少,颇具匠心的,还是要数轻安、千高原以及西蜀画院。铁像寺红墙的不远处,便是轻安。进得轻安书房的堂室,首先望见的是那些充满个性的书架,微暖的灯光之下,精美的书页与干花相伴。书房的夜晚,静默而温馨。
常来轻安品读看展的人,大多也会去千高原看看。由轻安顺河而下,走到水街的南广场,便能看见千高原。但夜晚的千高原,并未开门,只留下“千高原”几字浮在水街的夜空里。千高原对面的西蜀画院,整个建筑古香古色,木质雕栏,飞檐翘角,在夜幕里,灯火通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办画院,西蜀画院成立于五代时期的后蜀。公元935年,孟昶任命黄筌“待诏”翰林图画院院长一职,而后,高从遇、阮惟德、杜敬安、赵元德父子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大约在四年之前,它迎来了1080周年诞辰,也正是这时,在城南的铁像寺水街,“西蜀画院”的牌子又重新树立起来。
到成都观光,你可以去感受现代时尚的街景,可以去感受历史沉淀的古迹;可以去吃一顿麻辣火锅,可以去茶馆静静地坐一坐。除了去打卡那些比较知名的景点,还请你到铁像寺水街来。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也没有市井的灯红酒绿,有的只是静静坐下来,观熙来攘往、赏行云流水。在这里,有明代佛寺的檀香,也有盖碗茶的芬芳,有咖啡的醇香,也有好酒的微醺。在这里既可以感受现代气息,也可以感受历史古韵。生活的日常与诗性的远方同在,水文化与禅茶之意并行。我曾在一首诗里写到:“我们用整个下午/把万象茶铺,从圆形坐成方形/就像坐在三十年前/狮子山校园后的茶铺/这样的茶铺,有着相似的感伤/陈旧的阳光便宜得/像五分钱的硬币,正反两面/都刻着干净而纯粹的日子/青春的激情,泡在清澈的茶杯/一天比一天淡”。(李永才:《相逢铁像寺》)
生活在城南,常去铁像寺,次数多了,就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但记忆深刻的还是有那么一两次。记得2018年9月,老朋友从香港回来,为了让他体验久别重逢的惊喜,我特地邀约了一批成都诗人,聚集于峰度天下九宫格火锅店,大家围坐火锅桌旁,边饮边聊,先是一番闲话,接下来话题就谈到了80年代成都的诗歌盛景。酒酣耳热之际,各自都拿出近期的作品开始朗诵。夜幕四合,众人开始告辞。
走出火锅店,只见夜色下的铁像寺充满神秘的色彩。寺庙院落的墙根处,成了打卡拍照的好地方。行人争先恐后在寺庙的院墙上留下游荡的剪影。而此刻,肖家河两岸便成了水的世界,灵动的水波与两岸的光影一起复制了一个不一样的水街。就连落在地上的灯影儿,都仿佛有了水的意味,流淌着水的清韵。
2020-07-29 17:05:25
李永才(四川)
成都有说不尽的理由让人喜欢,而城南只需一两个,就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不信,你去铁像寺看看。沉淀成都三千年文化的古塔、栈桥、佛寺;融入川西民居风格的古建筑;书写城市诗性的轻安和千高原。这些汇集于铁像寺水街的物象,时尚中有古典,休闲中有浪漫。深入这个兼具古蜀传统神韵和国际化、现代化风采的特色街区,足迹所至,都可以体验其独特的优雅气质和老成都“古今相融、快慢相济”的底蕴。铁像寺水街以流水为脉络,将街巷院落、古树广场、水岸荷塘串缀在一起,再现了天府之国传承千年的廻澜塔、石敢当、古桥水榭和戏台牌坊。这些独特的人文符号充分展现了铁像寺水街本土与国际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的生机与魅力。
铁像寺水街建筑的设计和景观既有川西古建筑的特色,又有新式建筑的风格,一边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门楹窗格盎然古意;一边又是现代风格的中式建筑,灰瓦白墙简约现代。水街上的廻澜塔,借鉴邛崃廻澜塔之型,取其“回水安澜之意”;古戏台以乐山犍为县罗城古镇戏台为原型,巧用自然生长的香樟树,左右以连廊环抱,中间的空地也成为喝茶摆龙门阵的最佳场所。成都人向来把有太阳的日子当成节日过,每逢阳光灿烂的时候,原本空荡荡的院坝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晒太阳、打扑克、摆龙门阵、掏耳朵等,将成都的闲逸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
“望禅铁像寺,乐水新天府”。进入铁像寺水街的方式有多种,不同的方式,让你遇见不一样的水街。铁像寺位于水街的西南角,进士牌坊右侧。与中国众多的寺庙相同,红与黄勾勒的庄严之色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关于铁像寺的由来,据《华阳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十八年,在水街所在地挖出了铁铸释迦牟尼佛像,于是便建寺供奉,并以“铁像”名之。铁像寺庙虽然不大,但却算是一方清静之地,在幽寂的寺院里随意转悠,在空旷的地方独坐静思,也别有一番情趣。
而今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一个可以舒缓压力和调适心情的地方,或许铁像寺可以带给你一份宁静和安详。隐于闹市的铁像寺水街,藏着一种诗意的生活。这里环境幽雅,一座座仿古的木楼倚在水畔,小船上的红灯笼在风中摇曳,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思。这里的每一家店铺都随性且雅致,没有锦里的喧嚣,没有宽窄巷子的刻意。在这里,静下心来品一杯清茶,让时光在茶香中悄然流逝,让自己的身心融入休闲生活的舒适与惬意。如果遇上采耳的手艺人,也可以体验一下古老的采耳手法,在享受快慰的同时,让耳朵得以片刻“休息”。曾听寺里的居士说,不论水街如何喧嚣,只要一进了铁像寺,隔了这道红墙,世界便清净下来了。这里与文殊院一样,每逢十五,铁像寺内会对外供应豆花,品尝一下地道的成都美食味道,自然也是不错的。
我第一次到铁像寺是在秋天,深秋的水街,安静而寂美,沿着木栈道缓缓而行,两岸的黄绿交错的植物,倒映在水中,眼前的景色鲜活而灵动,犹如铺展于画卷上的风物,幽静的巷子顺着河水延伸过去,青砖碧瓦掩映在树木之中,褐红色的木房在绿植的衬映下显得格外有年代感。“我怀着秋日的晴朗/为你抒写一贴/比九月干净的时光/稍一走神,几缕梵音就落在了纸上/漫不经心,像一片灰尘/写尽夕阳时,桂花已落满庭院”。(李永才:《铁像寺水街》)
水街有水,而后有街。一条肖家河由街头贯穿至巷尾,流经高升桥、洗面桥、通锦桥、驷马桥、万福桥、万里桥,楼宇商肆皆依水而建。“忽忆江南何处是,孤亭澹月一杯酒。”位于街头的马格啤酒餐吧,将时光浸泡在秋日的暖阳之中。隔壁卖茶的瓦库,正在举办作家的新书展览。对面是浣月茶美学馆,光是店招,便有了几分别致。店家在简约的空间里,将生活美学与禅茶品鉴有机融合,每次经过这里都会被精致的橱窗所吸引。而有时间的过客也万不可错过二楼的风景。这里陈列着李耘燕教授以油画的方式创作的观音像。有那么一瞬间,你会以为身在石窟之中。往前行几米,就是散花书院。有流沙河先生的题名和马识途先生撰写的对联,有书香、茶香。琴之韵律、瓷之净美,在这里交织成独属于水街的,淡泊、闲适与智性之味,融入这样的境地,整个人都会优雅起来。
陈锦茶铺横卧于铁像寺红墙的另一侧,戏台背靠铁像寺而搭,台下是一个大院坝,被密密麻麻的竹编圈椅所占领。在整齐排列的桌椅显眼之处立了牌子,或曰“常来谈点大事的地方”,或曰“余生很长,何事慌张”。水街东侧的星巴克,与轻安隔河相望。空间皆沿河而建,呈狭长型,分为两间屋子。秋日的午后,除了可以坐在室外晒太阳,倚在河岸沐浴微风之外,坐在室内,也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透光式屋顶、工业风、极简主义、木屋质感,在这里得到了恰如其分的结合。
夜晚的铁像寺,静谧而多彩。天空之蓝还未褪尽时,温柔的月光便透过屋顶洒下来,并留下了一道影子。待到夜幕完全降临时,又是另一番景象。夜色下的水街,店铺里的人变得稀疏,白天些许热闹的街道,显得宁静而安详。偶尔来这里走走,宛若漫步岁月的长廊,颇有江南水乡的意境。水街里的艺术空间不少,颇具匠心的,还是要数轻安、千高原以及西蜀画院。铁像寺红墙的不远处,便是轻安。进得轻安书房的堂室,首先望见的是那些充满个性的书架,微暖的灯光之下,精美的书页与干花相伴。书房的夜晚,静默而温馨。
常来轻安品读看展的人,大多也会去千高原看看。由轻安顺河而下,走到水街的南广场,便能看见千高原。但夜晚的千高原,并未开门,只留下“千高原”几字浮在水街的夜空里。千高原对面的西蜀画院,整个建筑古香古色,木质雕栏,飞檐翘角,在夜幕里,灯火通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办画院,西蜀画院成立于五代时期的后蜀。公元935年,孟昶任命黄筌“待诏”翰林图画院院长一职,而后,高从遇、阮惟德、杜敬安、赵元德父子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大约在四年之前,它迎来了1080周年诞辰,也正是这时,在城南的铁像寺水街,“西蜀画院”的牌子又重新树立起来。
到成都观光,你可以去感受现代时尚的街景,可以去感受历史沉淀的古迹;可以去吃一顿麻辣火锅,可以去茶馆静静地坐一坐。除了去打卡那些比较知名的景点,还请你到铁像寺水街来。这里没有闹市的喧嚣,也没有市井的灯红酒绿,有的只是静静坐下来,观熙来攘往、赏行云流水。在这里,有明代佛寺的檀香,也有盖碗茶的芬芳,有咖啡的醇香,也有好酒的微醺。在这里既可以感受现代气息,也可以感受历史古韵。生活的日常与诗性的远方同在,水文化与禅茶之意并行。我曾在一首诗里写到:“我们用整个下午/把万象茶铺,从圆形坐成方形/就像坐在三十年前/狮子山校园后的茶铺/这样的茶铺,有着相似的感伤/陈旧的阳光便宜得/像五分钱的硬币,正反两面/都刻着干净而纯粹的日子/青春的激情,泡在清澈的茶杯/一天比一天淡”。(李永才:《相逢铁像寺》)
生活在城南,常去铁像寺,次数多了,就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但记忆深刻的还是有那么一两次。记得2018年9月,老朋友从香港回来,为了让他体验久别重逢的惊喜,我特地邀约了一批成都诗人,聚集于峰度天下九宫格火锅店,大家围坐火锅桌旁,边饮边聊,先是一番闲话,接下来话题就谈到了80年代成都的诗歌盛景。酒酣耳热之际,各自都拿出近期的作品开始朗诵。夜幕四合,众人开始告辞。
走出火锅店,只见夜色下的铁像寺充满神秘的色彩。寺庙院落的墙根处,成了打卡拍照的好地方。行人争先恐后在寺庙的院墙上留下游荡的剪影。而此刻,肖家河两岸便成了水的世界,灵动的水波与两岸的光影一起复制了一个不一样的水街。就连落在地上的灯影儿,都仿佛有了水的意味,流淌着水的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