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我的乡村,我的梦

    2020-07-10 22:41:40

      汪清英(四川南充)

      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我的老家,回到了我年迈的父母身边。

      坐在堂屋里,我与父母拉了一阵家常,便想去老屋看看,回味那远去的童年和隐藏心中的乡愁。

      独自一人顺着农机站的酒厂进了山湾。沿山顺湾地走在乡村的水泥路上。走向祖屋——神宫山湾。

      几年前,父亲身体尚好,我还可以陪着他和母亲,顺着老屋的道山湾湾路慢慢地走,去看看祖辈的老屋。而今,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特别是到了冬天,就只能成天呆在屋里,从早上坐到天黑,陪伴他的,只有母亲。在湾里的老宅里,父亲先后收养了六七只流浪狗,每天早晚都要给狗儿送食物过去,无论寒暑,从未间断。来回一趟,最低也要走四十多分钟。近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老屋里的流浪狗也东一只、西一只地不见了,直到去年,一只也没有了。而今的父亲,被疾病折磨得形容枯槁,只能成天呆在家里,咳喘不止,度日如年。

      初冬的天气,阴郁。

      路上少有行人,三三两两,稀稀拉拉的。坐在自家门前的几乎都是老人,慵懒,疲倦,微闭着双眼,无精打彩,不知是在打瞌睡,还是在默想前世今生那些过往的事。路过街上,就只有麻将馆里的人最多,酣战的都是那些精力旺盛的中年男女,街道上几乎难得见到年轻人的影子。

      我独自一人默默地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心里莫名地充满了忧伤。目之所及的乡村田野,在冬日里,如早上刚起床的懒妇,邋里邋遢,懒洋洋的。昔日乡村的万顷良田,如今杂草从生,一派荒芜,了无生机。污水塘里,三三两两的鸭子和家鹅在里面游来游去寻觅食物。

      看到这杂草丛生的田间地头,我知道,来年开春后,乡亲们又要用除草剂将其一扫而光。

      想起小时候,每到棉花进入花蕾期的时候,小孩子们总会带上一个装了水的小瓶子,到棉花地里去捉棉虫,大虫便装在瓶子里,小虫用棉叶包着。那一只只令人厌恶的虫子,飘在瓶子里,直挺挺的,悬浮着。晚上回来,便将瓶子或一坨坨包了虫子的小棉叶交给父母,让他们交给队里的记分员,数虫子和包数,为家里计工分,到时好多分一点粮食。记得我小时贪玩,捉的棉虫少,我便把屋后竹叶里的青虫也剥出来放在瓶里滥竽充数,为的是帮父母多挣点工分,为家里多分点粮食。

      童年时的田间地头,几乎看不到野草。当小草刚刚冒头的时候,就被那些帮父母挣工分的女孩子们割了。那时,我还没上学,个儿又瘦又小,常背着个背兜,跟在那些大姐姐的后面屁颠颠地去割草。大凡哪儿的野草丰茂、长势好的,她们便三步并作两步,抢先而去,三下五除二,麻利地挥镰,迅疾地将青草抢在她们各自的背兜里了。我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待我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时,只能望草兴叹。多少时候,当夕阳西下,在袅袅的炊烟中,在父母的声声呼唤声中,从田间地头回家时,那些大姐姐的背兜是沉沉的、满满的,而我的背兜里却是稀稀拉拉的可见底的几把杂草。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回味。记忆里的人们,除了头疼脑热,最大的疾病是饥饿。全身无力,饿得发慌,只要有一顿饱饭,便百病消除。而今,衣暖饭足,人们的体态却越来越臃肿,怪病百出,重疾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种庄稼的人慵懒了许多,当某一天,田园里耕种的人们都全部老去了,田园、土地上再没有那些躬耕劳作的农人了,怎么办呢?

      也许,这是我杞人忧天罢了。

      乡村振兴,是种出干净无药安全绿色的粮食、蔬菜、水果。大江大河的水清澈,一掬便可饮;空气清新,大家皆可平等地享受;再没有所谓的什么三高富贵病等。

      好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中央的重大决策。这让我感到欣慰和鼓舞,我看到了乡村的希望,看到了炊烟又起,乡愁回归的美好未来。我似乎又回归到了我那世外桃源的美好童年。

      我沿山循湾地走在乡村的水泥上,望着神宫山湾的老屋,我思绪翩翩,我好像看见了我的父母坐在桃源里,阳光下,春风拂面,再没有疾病的折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我的乡村,我的梦

    2020-07-10 22:41:40

      汪清英(四川南充)

      今天,我终于又回到了我的老家,回到了我年迈的父母身边。

      坐在堂屋里,我与父母拉了一阵家常,便想去老屋看看,回味那远去的童年和隐藏心中的乡愁。

      独自一人顺着农机站的酒厂进了山湾。沿山顺湾地走在乡村的水泥路上。走向祖屋——神宫山湾。

      几年前,父亲身体尚好,我还可以陪着他和母亲,顺着老屋的道山湾湾路慢慢地走,去看看祖辈的老屋。而今,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特别是到了冬天,就只能成天呆在屋里,从早上坐到天黑,陪伴他的,只有母亲。在湾里的老宅里,父亲先后收养了六七只流浪狗,每天早晚都要给狗儿送食物过去,无论寒暑,从未间断。来回一趟,最低也要走四十多分钟。近年,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老屋里的流浪狗也东一只、西一只地不见了,直到去年,一只也没有了。而今的父亲,被疾病折磨得形容枯槁,只能成天呆在家里,咳喘不止,度日如年。

      初冬的天气,阴郁。

      路上少有行人,三三两两,稀稀拉拉的。坐在自家门前的几乎都是老人,慵懒,疲倦,微闭着双眼,无精打彩,不知是在打瞌睡,还是在默想前世今生那些过往的事。路过街上,就只有麻将馆里的人最多,酣战的都是那些精力旺盛的中年男女,街道上几乎难得见到年轻人的影子。

      我独自一人默默地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心里莫名地充满了忧伤。目之所及的乡村田野,在冬日里,如早上刚起床的懒妇,邋里邋遢,懒洋洋的。昔日乡村的万顷良田,如今杂草从生,一派荒芜,了无生机。污水塘里,三三两两的鸭子和家鹅在里面游来游去寻觅食物。

      看到这杂草丛生的田间地头,我知道,来年开春后,乡亲们又要用除草剂将其一扫而光。

      想起小时候,每到棉花进入花蕾期的时候,小孩子们总会带上一个装了水的小瓶子,到棉花地里去捉棉虫,大虫便装在瓶子里,小虫用棉叶包着。那一只只令人厌恶的虫子,飘在瓶子里,直挺挺的,悬浮着。晚上回来,便将瓶子或一坨坨包了虫子的小棉叶交给父母,让他们交给队里的记分员,数虫子和包数,为家里计工分,到时好多分一点粮食。记得我小时贪玩,捉的棉虫少,我便把屋后竹叶里的青虫也剥出来放在瓶里滥竽充数,为的是帮父母多挣点工分,为家里多分点粮食。

      童年时的田间地头,几乎看不到野草。当小草刚刚冒头的时候,就被那些帮父母挣工分的女孩子们割了。那时,我还没上学,个儿又瘦又小,常背着个背兜,跟在那些大姐姐的后面屁颠颠地去割草。大凡哪儿的野草丰茂、长势好的,她们便三步并作两步,抢先而去,三下五除二,麻利地挥镰,迅疾地将青草抢在她们各自的背兜里了。我被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待我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时,只能望草兴叹。多少时候,当夕阳西下,在袅袅的炊烟中,在父母的声声呼唤声中,从田间地头回家时,那些大姐姐的背兜是沉沉的、满满的,而我的背兜里却是稀稀拉拉的可见底的几把杂草。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回味。记忆里的人们,除了头疼脑热,最大的疾病是饥饿。全身无力,饿得发慌,只要有一顿饱饭,便百病消除。而今,衣暖饭足,人们的体态却越来越臃肿,怪病百出,重疾也越来越年轻化。有些种庄稼的人慵懒了许多,当某一天,田园里耕种的人们都全部老去了,田园、土地上再没有那些躬耕劳作的农人了,怎么办呢?

      也许,这是我杞人忧天罢了。

      乡村振兴,是种出干净无药安全绿色的粮食、蔬菜、水果。大江大河的水清澈,一掬便可饮;空气清新,大家皆可平等地享受;再没有所谓的什么三高富贵病等。

      好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让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这是中央的重大决策。这让我感到欣慰和鼓舞,我看到了乡村的希望,看到了炊烟又起,乡愁回归的美好未来。我似乎又回归到了我那世外桃源的美好童年。

      我沿山循湾地走在乡村的水泥上,望着神宫山湾的老屋,我思绪翩翩,我好像看见了我的父母坐在桃源里,阳光下,春风拂面,再没有疾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