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江流或蝶舞 ——写在《天府散文集》付印之际

    2019-12-06 17:02:39

      杨剑冰(四川成都)

      闻悉《天府散文集》编辑成书且即将付梓印刷,感到欣喜。

      “北京文艺座谈”承继“延安文艺座谈”思想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再次唱响中国文艺号角,新时代文学艺术的春天再度来临。“‘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在这个时候踏着改革深化大潮应运诞生。在广播、影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日渐萎缩、各种新媒体不断推出且愈来愈强劲的新旧交替节点,一班新时代文化复合型写作者,搭建起展示“天府散文”创研交流的传媒平台。

      胡大奎举旗张罗,组建了这个精干的编辑部。作为主编的胡大奎先生,我是比较了解的。他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不仅写过许多精美散文,还擅于报告文学与非虚构作品创作。又喜摄影好书法,具备驾驭多种体裁和很强的文字采编能力。短短几年,经他编辑发布的不少好作品,被《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军嫂》《四川散文》《青年作家》等报刊选用和转载。胡大奎还善于组织,团结同志,性情温雅又谦虚务实,状态和精神极好。经和“一品小筑”平台互动交流、互相促进,建立拓展了“‘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与影响逐日广泛。经短短几年的发展演变,旗下聚集了国内外工人、农民、士兵、教师、学生、商人等职业的作者300余位,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其中也不乏将军、教授、作家、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据胡大奎介绍,平台互动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余人,四川省作协与省散文学会会员近80人,自由撰稿人和区市县作协会员占平台作者大半数以上。形成了写作者和读者互动参与、欣赏围观、广泛关注、转发传播的格局。每日点击阅读量达到16000多人次。这意味着“‘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艺术传播的生命张力,意味着散文本身强劲的市场需求,意味着新兴传媒的蓬勃潜力所在,且在省内外都有不俗的表现和影响。真可谓江流风雨汇天府,蝶舞花海蜀地情。

      如今“‘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天府散文集》,是一个重要成果。《天府散文集》的编辑出版,也意味着该平台的成长希望所在。可喜,可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深扎山川大地采纳阳光,经历风雨,茁壮成长。

      时过不久,便接到主编胡大奎电话,再三要求并催促为其《天府散文集》作序,我感到有些为难。殊不知“‘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群英荟萃,方家列座,岂能由我来说三道四?后来副主编唐明霞女士又几次发来书稿及其目录且几番留言。后与朋友言及,为《天府散文集》作序肯定是一件好事,理应大力支持。闻之思之,忐忑之中抛开其他,就如此勉为其难了。由于繁杂琐事直至今日,才得已浏览《天府散文集》电子版,如此写下这些浅显粗糙的文字来。

      《天府散文集》荟萃“‘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作者93人144篇作品达46万字的篇幅,洋洋大观甚是喜人。其散文质地可触可感,或者说异彩纷呈也不为过。作品读来亲切温暖,感动愉悦,或引人深思,或给人启迪,或生存醒示……全书散发着浓烈的泥土芳香和淳厚的生活气息,深感时代的幸福,美好的愉悦,内心是昂扬振奋和充满灿烂希望的;诸多篇章大多来自社会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一线的生命景观及其生活体验,有深度亦有沸点,或欢乐或痛楚;从作者年龄结构上也可以说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及其散文爱好者甚至文坛个别名家老将的作品。可以说《天府散文集》是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生存背景、民族风情显现、表现不拘的作品汇萃;也可谓展示了此书的广度和厚度;展示了天府散文的向度和维度;同时也展示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度和深度。

      《天府散文集》众多篇章,反映和折射了众多作家与作者对时代的倾情关注、深入思考与自我表达都非常自由的生存景象,如此始终关注时代进步和人类演化的命运,表现其忧患其责任强烈而非担当无可的情怀精神。唯有把握时代脉搏,进行微观透视,以小见大,平凡中见不平凡,作品才具有生命艺术的感召力。如果说中国梦与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相连,自我奋斗与成就被普遍认同和赞扬,现实尊重与理解在当今时代是前所未有的。这不就是文学创作蔚为大观的春天现实吗?散文作为最能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文本,面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指向空间更为广阔。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开放,无论你叙事多么宏大,无论你个体遭遇是什么样的感悟,人性抵达怎样的快乐与疼痛,甚至升腾降落,回归和希冀等,都能得到和谐社会充分的表达与个体的认同和生存文明的普遍尊重。

      《天府散文集》中的诸多散文,作者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既共性又个性,彰显了散文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散文本真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感与真实性,更富有震憾力和感染力。在散文形式的多样性探索方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局面。或诗化或哲理、或行走或跨文体、非虚构写作实践等,可以说散文的疆域、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诸如隐喻、象征、转换、拟人、透析等,都得到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前所未有的广阔拓展。如果写作中一味地原生态自然呈现,满足于生活游浮的表象叙写,或回忆或臆语或脱离现实的观照等,作为写作者,这将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成为一个深爱文学的忠实门徒,其作品每一次创作,都应是一次互为创作,都应是一次互为创新。不论是作者自己某一个季节时段或某一个特定地域某一件事情的情思所动所创作的作品,必将是他心力情智爱意抒写的代表之作。作者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历史文化储备,心态、情态、思维、视角、方法,表达,决定社会与人生态度,是为散文创作的特质,感悟与真情,强烈的个人情感,题材选择,细节运用及其艺术表达,语境的个性、柔媚与张力等诸因素合力,才容易冲击心灵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或许没有方式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

      当然, 《天府散文集》并非篇篇成熟篇篇佳作,也并非章章美文,字字珠矶,作者队伍本身参差不齐与出书条件或个人因素,平凡之作也在所难免,甚至也有遗珠之憾。然而,《天府散文集》最可贵可喜的是贴近生活,将真实情感付诸笔端,一篇篇总是带着作者的不同温度,从鲜活细腻和一些精美的文字中,让人受到种种感动和美好享受。

      我们相信现在或者今后,“‘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将和胡大奎及其同仁一道,同心同德,发现和团结更多的散文作家及其散文爱好者,组织采风写作,积极推出更多美文更多精品,多出人才多出好书,努力打造时代新境界,使天府散文跃上新的台阶,为四川散文事业做出更大成绩和贡献。

      如此为序。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江流或蝶舞 ——写在《天府散文集》付印之际

    2019-12-06 17:02:39

      杨剑冰(四川成都)

      闻悉《天府散文集》编辑成书且即将付梓印刷,感到欣喜。

      “北京文艺座谈”承继“延安文艺座谈”思想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再次唱响中国文艺号角,新时代文学艺术的春天再度来临。“‘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在这个时候踏着改革深化大潮应运诞生。在广播、影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日渐萎缩、各种新媒体不断推出且愈来愈强劲的新旧交替节点,一班新时代文化复合型写作者,搭建起展示“天府散文”创研交流的传媒平台。

      胡大奎举旗张罗,组建了这个精干的编辑部。作为主编的胡大奎先生,我是比较了解的。他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不仅写过许多精美散文,还擅于报告文学与非虚构作品创作。又喜摄影好书法,具备驾驭多种体裁和很强的文字采编能力。短短几年,经他编辑发布的不少好作品,被《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军嫂》《四川散文》《青年作家》等报刊选用和转载。胡大奎还善于组织,团结同志,性情温雅又谦虚务实,状态和精神极好。经和“一品小筑”平台互动交流、互相促进,建立拓展了“‘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传播与影响逐日广泛。经短短几年的发展演变,旗下聚集了国内外工人、农民、士兵、教师、学生、商人等职业的作者300余位,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其中也不乏将军、教授、作家、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据胡大奎介绍,平台互动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20余人,四川省作协与省散文学会会员近80人,自由撰稿人和区市县作协会员占平台作者大半数以上。形成了写作者和读者互动参与、欣赏围观、广泛关注、转发传播的格局。每日点击阅读量达到16000多人次。这意味着“‘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艺术传播的生命张力,意味着散文本身强劲的市场需求,意味着新兴传媒的蓬勃潜力所在,且在省内外都有不俗的表现和影响。真可谓江流风雨汇天府,蝶舞花海蜀地情。

      如今“‘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天府散文集》,是一个重要成果。《天府散文集》的编辑出版,也意味着该平台的成长希望所在。可喜,可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深扎山川大地采纳阳光,经历风雨,茁壮成长。

      时过不久,便接到主编胡大奎电话,再三要求并催促为其《天府散文集》作序,我感到有些为难。殊不知“‘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群英荟萃,方家列座,岂能由我来说三道四?后来副主编唐明霞女士又几次发来书稿及其目录且几番留言。后与朋友言及,为《天府散文集》作序肯定是一件好事,理应大力支持。闻之思之,忐忑之中抛开其他,就如此勉为其难了。由于繁杂琐事直至今日,才得已浏览《天府散文集》电子版,如此写下这些浅显粗糙的文字来。

      《天府散文集》荟萃“‘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作者93人144篇作品达46万字的篇幅,洋洋大观甚是喜人。其散文质地可触可感,或者说异彩纷呈也不为过。作品读来亲切温暖,感动愉悦,或引人深思,或给人启迪,或生存醒示……全书散发着浓烈的泥土芳香和淳厚的生活气息,深感时代的幸福,美好的愉悦,内心是昂扬振奋和充满灿烂希望的;诸多篇章大多来自社会各条战线各个行业一线的生命景观及其生活体验,有深度亦有沸点,或欢乐或痛楚;从作者年龄结构上也可以说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作家及其散文爱好者甚至文坛个别名家老将的作品。可以说《天府散文集》是具有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底蕴、生存背景、民族风情显现、表现不拘的作品汇萃;也可谓展示了此书的广度和厚度;展示了天府散文的向度和维度;同时也展示了一定程度上的高度和深度。

      《天府散文集》众多篇章,反映和折射了众多作家与作者对时代的倾情关注、深入思考与自我表达都非常自由的生存景象,如此始终关注时代进步和人类演化的命运,表现其忧患其责任强烈而非担当无可的情怀精神。唯有把握时代脉搏,进行微观透视,以小见大,平凡中见不平凡,作品才具有生命艺术的感召力。如果说中国梦与个人、家庭和国家紧密相连,自我奋斗与成就被普遍认同和赞扬,现实尊重与理解在当今时代是前所未有的。这不就是文学创作蔚为大观的春天现实吗?散文作为最能直接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文本,面对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的观照,指向空间更为广阔。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开放,无论你叙事多么宏大,无论你个体遭遇是什么样的感悟,人性抵达怎样的快乐与疼痛,甚至升腾降落,回归和希冀等,都能得到和谐社会充分的表达与个体的认同和生存文明的普遍尊重。

      《天府散文集》中的诸多散文,作者继承传统又大胆创新,既共性又个性,彰显了散文存在的独特价值和散文本真的艺术魅力,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感与真实性,更富有震憾力和感染力。在散文形式的多样性探索方面,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局面。或诗化或哲理、或行走或跨文体、非虚构写作实践等,可以说散文的疆域、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段,诸如隐喻、象征、转换、拟人、透析等,都得到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前所未有的广阔拓展。如果写作中一味地原生态自然呈现,满足于生活游浮的表象叙写,或回忆或臆语或脱离现实的观照等,作为写作者,这将是值得认真思考的。成为一个深爱文学的忠实门徒,其作品每一次创作,都应是一次互为创作,都应是一次互为创新。不论是作者自己某一个季节时段或某一个特定地域某一件事情的情思所动所创作的作品,必将是他心力情智爱意抒写的代表之作。作者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历史文化储备,心态、情态、思维、视角、方法,表达,决定社会与人生态度,是为散文创作的特质,感悟与真情,强烈的个人情感,题材选择,细节运用及其艺术表达,语境的个性、柔媚与张力等诸因素合力,才容易冲击心灵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认同。或许没有方式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好的技巧。

      当然, 《天府散文集》并非篇篇成熟篇篇佳作,也并非章章美文,字字珠矶,作者队伍本身参差不齐与出书条件或个人因素,平凡之作也在所难免,甚至也有遗珠之憾。然而,《天府散文集》最可贵可喜的是贴近生活,将真实情感付诸笔端,一篇篇总是带着作者的不同温度,从鲜活细腻和一些精美的文字中,让人受到种种感动和美好享受。

      我们相信现在或者今后,“‘天府散文’微信公众平台”,将和胡大奎及其同仁一道,同心同德,发现和团结更多的散文作家及其散文爱好者,组织采风写作,积极推出更多美文更多精品,多出人才多出好书,努力打造时代新境界,使天府散文跃上新的台阶,为四川散文事业做出更大成绩和贡献。

      如此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