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14:44:34
张华彬
他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老头,好像是我的父亲,又好像不是。
他出身贫苦,幼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听到清晨或夏夜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卖草药喽,买灯笼花、板蓝根,消毒打毒,买夏枯草、桑叶、菊花,清热解暑,……”这是他听到的这个世界第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民间中草药方法论。
这个体系不料就贯串了他的一生,一直到死。
他的父亲因为穷,只花了一石谷子作学费,让他到一个私塾老师那里读了半年书。据说挨了十多次戒尺,有几次手都打肿了。他后来说:“该打,管得严,学得真,现在的初中生,当得我么?”
先生是个老头,故他们读的是《三字经》《千字文》,后来竟有一本《增广贤文》,特别是《增广贤文》几乎成了这个老头评判解释整个社会人生的基本标准。
每每吃晚饭的时候,他就会念几句:“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这是他白天在工厂里受人欺侮了。又时常念:“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他想念亲人了,例如他那远嫁外乡的妹妹。(所谓远嫁,其实不过才一百里开外的都江堰)
他认的字不多,知道的理却不少。
他爱上茶馆,茶馆里讲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西游记》,他汲取了事理。他爱看川剧,特别一些关于讽刺的,或低俗趣味的,他特别喜欢。无事哼一两句《江油关》:
“唉,愁来愁去我不爱愁,
得饮酒时且饮酒,
得风流时且风流……”
他是城里的工人……
但也不富裕。据母亲讲,没钱时他喜欢翻抽屉,看能不能侥幸找出一角两角,一块两块的。
这使我想起鲁迅的小说《白光》,但他与那个秀才又终归是不同的。
他注定只够小学文化,他填写履历表,都填的是“高小”文化程度,他很得意,这是一石谷子换来的学问。
他没有学过哲学,因此不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乡下的舅舅们来走亲戚,他吃了几杯酒,就爱夸口:“不出三个月,我发明一台铡草机,送给你们……”
舅舅们信以为真,满心欢喜,充满期待。可是一年,两年,十年,直到二十年过去了,始终不见铡草机的影子。
据说他也鼓捣过,本身当技工,又有条件,但是他没学过机械科学,单凭聪明只造了半个铁框架,根本造不出铡草机来。这个铡草机成为他一辈子的把柄。每当他信誓旦旦许诺说: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时,我们就会说:铡草机,铡草机。
这时他一定不开腔,老脸一红,十分尴尬地翘起嘴巴,于是孩子们和母亲一齐哄笑。
后来我想:这不怪他的。
他的学问只有那么大。
他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老头。
他爱看爱听新闻。
有一天他对我说:“法国人真厉害啊,他们的公共汽车能在天上开。”于是他显出无限神往的样子。我愣了许久,才明白他说的是“空中客车”。
他不懂得比喻、象征、隐喻。
有一次我说:“我的政策是不许小孩在墙上乱涂乱画。”
他马上纠正:“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你没有权制定政策。”
他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一知半解,在晚年竟用在了中草药上。
他没有学过医,在地摊上买了几本草药口诀图谱,每天认真地看,也不知看懂没有。但渐渐地,一家人的感冒头疼,生疮害病,他全包医了,凭的就是一知半解。例如“早咳心经火,夜咳肺经寒”。于是他凭听你的咳嗽声,就会摘几朵蒲公英,或是采点肺经草,或是采点蛮子草……水草一煎,服后全愈。有时母亲和姐姐不相信他,自行到医院去看医生,吃了药久久不见效,又只得求他开草药,果然,他又弄对了,一剂痊愈。
后来他竟有了些小名声,周围邻居也请他开草药,他晚年就沉浸在这种得意的快乐之中了。
但一知半解毕竟是一知半解。
后来他生了大病,草药就无效了,竟也不肯上医院,直到临终前,我问他:“吃点什么草药行不行呢?”
他终于服输了,说:“我不懂啊”。
这句话令我心中大痛:这个一辈子骄傲的老头!
他十言九中,尽管他没读过什么书。他这个一知半解的老头,有时又似乎全智全能呢。
2019-08-09 14:44:34
张华彬
他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老头,好像是我的父亲,又好像不是。
他出身贫苦,幼小时候,躲在被窝里,听到清晨或夏夜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卖草药喽,买灯笼花、板蓝根,消毒打毒,买夏枯草、桑叶、菊花,清热解暑,……”这是他听到的这个世界第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民间中草药方法论。
这个体系不料就贯串了他的一生,一直到死。
他的父亲因为穷,只花了一石谷子作学费,让他到一个私塾老师那里读了半年书。据说挨了十多次戒尺,有几次手都打肿了。他后来说:“该打,管得严,学得真,现在的初中生,当得我么?”
先生是个老头,故他们读的是《三字经》《千字文》,后来竟有一本《增广贤文》,特别是《增广贤文》几乎成了这个老头评判解释整个社会人生的基本标准。
每每吃晚饭的时候,他就会念几句:“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这是他白天在工厂里受人欺侮了。又时常念:“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他想念亲人了,例如他那远嫁外乡的妹妹。(所谓远嫁,其实不过才一百里开外的都江堰)
他认的字不多,知道的理却不少。
他爱上茶馆,茶馆里讲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西游记》,他汲取了事理。他爱看川剧,特别一些关于讽刺的,或低俗趣味的,他特别喜欢。无事哼一两句《江油关》:
“唉,愁来愁去我不爱愁,
得饮酒时且饮酒,
得风流时且风流……”
他是城里的工人……
但也不富裕。据母亲讲,没钱时他喜欢翻抽屉,看能不能侥幸找出一角两角,一块两块的。
这使我想起鲁迅的小说《白光》,但他与那个秀才又终归是不同的。
他注定只够小学文化,他填写履历表,都填的是“高小”文化程度,他很得意,这是一石谷子换来的学问。
他没有学过哲学,因此不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
乡下的舅舅们来走亲戚,他吃了几杯酒,就爱夸口:“不出三个月,我发明一台铡草机,送给你们……”
舅舅们信以为真,满心欢喜,充满期待。可是一年,两年,十年,直到二十年过去了,始终不见铡草机的影子。
据说他也鼓捣过,本身当技工,又有条件,但是他没学过机械科学,单凭聪明只造了半个铁框架,根本造不出铡草机来。这个铡草机成为他一辈子的把柄。每当他信誓旦旦许诺说: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时,我们就会说:铡草机,铡草机。
这时他一定不开腔,老脸一红,十分尴尬地翘起嘴巴,于是孩子们和母亲一齐哄笑。
后来我想:这不怪他的。
他的学问只有那么大。
他是一个一知半解的老头。
他爱看爱听新闻。
有一天他对我说:“法国人真厉害啊,他们的公共汽车能在天上开。”于是他显出无限神往的样子。我愣了许久,才明白他说的是“空中客车”。
他不懂得比喻、象征、隐喻。
有一次我说:“我的政策是不许小孩在墙上乱涂乱画。”
他马上纠正:“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你没有权制定政策。”
他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一知半解,在晚年竟用在了中草药上。
他没有学过医,在地摊上买了几本草药口诀图谱,每天认真地看,也不知看懂没有。但渐渐地,一家人的感冒头疼,生疮害病,他全包医了,凭的就是一知半解。例如“早咳心经火,夜咳肺经寒”。于是他凭听你的咳嗽声,就会摘几朵蒲公英,或是采点肺经草,或是采点蛮子草……水草一煎,服后全愈。有时母亲和姐姐不相信他,自行到医院去看医生,吃了药久久不见效,又只得求他开草药,果然,他又弄对了,一剂痊愈。
后来他竟有了些小名声,周围邻居也请他开草药,他晚年就沉浸在这种得意的快乐之中了。
但一知半解毕竟是一知半解。
后来他生了大病,草药就无效了,竟也不肯上医院,直到临终前,我问他:“吃点什么草药行不行呢?”
他终于服输了,说:“我不懂啊”。
这句话令我心中大痛:这个一辈子骄傲的老头!
他十言九中,尽管他没读过什么书。他这个一知半解的老头,有时又似乎全智全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