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9-12-18 16:26:00

      陈益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辅助手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课堂中的信息化应用迅速开展。中学生物课有不少重、难点,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突破,一些微观领域和实验现象无法体现,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观察到。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革新自身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技术变革,还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在传统生物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对学生能力素养、人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发展十分淡漠。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个人思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但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的有机结合,是诸多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生物教学的优势

      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好奇心,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中学生物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其中微观知识占比较大。如必修一中的细胞结构、细胞器结构、减数分裂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展示课堂内容,没有动态的生物活动过程,忽略了生物教学中的动态传递,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认知体现很单薄,无法将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造成理解难度加大。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授课教师使用动画、声光和视频,可为学生形象展示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再辅以文字、图片和课本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生物教学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冲破微观限制

      微观性是中学生物学科的一大特征,生物必修课本主要分为三册共十八章,基本上1/2的内容都属于微观生物学。比如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变和凋亡、细胞的癌变四个小节。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是生物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这些内容微观性较强,导致生物教学难度较大,很多同学因此对中学生物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时都是以语言讲述为主、作图为辅,以期通过重复记忆来达成学习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变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等相关课件与资料,而后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改造、整合,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比如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逼真的细胞亚显微活动全形,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结合课本向学生逐一演示各个细胞器的局部特写,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比如在线粒体这一细胞器介绍时,教师可以利用闪动特效标注出线粒体,并由外至内对其进行定格特写与重复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还要提出以下问题:线粒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线粒体的结构呢?线粒体的内膜特点、结构以及功能是什么?线粒体内膜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实现相互适应的?在不断观察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具体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能有效突破微观教学限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但是一些探究实验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要想自主得出结论需要耗费过多时间,而且还有可能消磨学生学习兴趣。这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将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生物模型,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突破学习难点。有些生物学现象是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和变化的全过程的(比如,一粒种子萌发的全过程),甚至有些生物和某些生理变化根本就无法用普通方式观察(比如血液的流动),使用多媒体,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学“开花和结果”时,用Flash制作一组动画,这能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断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再如,用一个电脑制作的卡通人代表血红蛋白,用卡通人所戴的帽子的颜色代表血红蛋白的颜色,用一个小球代表氧。当卡通人接触小球时,所戴的帽子颜色为鲜红色,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当卡通人与小球分离时,所戴的帽子的颜色为暗红色,表示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形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这组动画把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功能,使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9-12-18 16:26:00

      陈益培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辅助手段,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课堂中的信息化应用迅速开展。中学生物课有不少重、难点,单纯依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突破,一些微观领域和实验现象无法体现,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观察到。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新课改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革新自身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教育技术变革,还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在传统生物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对学生能力素养、人生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发展十分淡漠。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的有效应用,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个人思维,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但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的有机结合,是诸多生物教师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

      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展生物教学的优势

      在日常生物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只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很难满足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好奇心,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中学生物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其中微观知识占比较大。如必修一中的细胞结构、细胞器结构、减数分裂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是利用模型或挂图来展示课堂内容,没有动态的生物活动过程,忽略了生物教学中的动态传递,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认知体现很单薄,无法将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造成理解难度加大。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授课教师使用动画、声光和视频,可为学生形象展示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再辅以文字、图片和课本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的生物教学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冲破微观限制

      微观性是中学生物学科的一大特征,生物必修课本主要分为三册共十八章,基本上1/2的内容都属于微观生物学。比如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变和凋亡、细胞的癌变四个小节。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基础,是生物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这些内容微观性较强,导致生物教学难度较大,很多同学因此对中学生物学科产生了畏难情绪。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这部分时都是以语言讲述为主、作图为辅,以期通过重复记忆来达成学习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受到了极大限制。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理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变和凋亡、细胞的癌变等相关课件与资料,而后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改造、整合,应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比如在“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为学生展示逼真的细胞亚显微活动全形,使学生产生整体印象,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器。结合课本向学生逐一演示各个细胞器的局部特写,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个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比如在线粒体这一细胞器介绍时,教师可以利用闪动特效标注出线粒体,并由外至内对其进行定格特写与重复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还要提出以下问题:线粒体的形态是什么样的?线粒体的结构呢?线粒体的内膜特点、结构以及功能是什么?线粒体内膜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实现相互适应的?在不断观察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有了具体了解。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仅能有效突破微观教学限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自身“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知识。但是一些探究实验难度相对较大,学生要想自主得出结论需要耗费过多时间,而且还有可能消磨学生学习兴趣。这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将枯燥无味的生物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生物模型,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突破学习难点。有些生物学现象是无法观察到它的全貌和变化的全过程的(比如,一粒种子萌发的全过程),甚至有些生物和某些生理变化根本就无法用普通方式观察(比如血液的流动),使用多媒体,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如教学“开花和结果”时,用Flash制作一组动画,这能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不断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再如,用一个电脑制作的卡通人代表血红蛋白,用卡通人所戴的帽子的颜色代表血红蛋白的颜色,用一个小球代表氧。当卡通人接触小球时,所戴的帽子颜色为鲜红色,表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了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当卡通人与小球分离时,所戴的帽子的颜色为暗红色,表示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形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这组动画把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忆也特别深刻。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功能,使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