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0 16:18:36
万源市太平镇小学校 徐斌
时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所学校,唯有顺势而为,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应迅速融入“网上直播”教育教学新实践,将网络教学的感性认知逐渐深化为理性思考,为拓展教与学的别致途径和广阔空间探寻实践基础。
出鞘的应是最亮的“剑”——
集体统筹砥砺前行
要有良好的“网上直播”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提前谋划,在统筹中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亮出全校最锋利的教学之“剑”。
教研组统筹,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好三项前期工作。一是建两个QQ(或微信)群,一个以教研组长为群主、各备课组长为成员,另一个以年级备课组长为群主、各年级教师为成员;二是科任教师加入以班级为建制的学生群和家长群,便于实施和推进教学。
教研组安排,在备课组长群完成两个具体工作。一是教研组全面规划和构想网上教学,诸如考虑“教师网上授课的规范与技巧”“学生网上学习有效参与策略”“家长对网上学习的督查与管理”“走向网络课堂的心理和行为调适”等专题,根据备课组长优势,领取或安排任务,充分打磨研究,形成统一讲稿,供教师共享,解决自身、学生和家长面对网上授课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培训备课组长,帮助组长做好教师工作,预热工作新常态;做好教学内容、课程安排、作业布置和评讲规划;做好教师个情分析,提供任务分配和安排建议。
备课组落实,做好“停课不停学”三方面工作。一是备课组长把教学任务细分到课时,落实具体教师精雕细琢教案和学案,交组内讨论,形成定案,供组内教师共享。二是教师个体精神饱满、充满信心上课,根据实际微调教学内容和步骤。三是利用“群作业检查功能”收交作业,及时批改、评讲和辅导。
做好问题反馈、分析、总结和解决。在教研组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群循环搞好“研究—实践—反馈—研究—实践”各环节。
实施的就是最妙的“招”——
个人智慧张弛有度
不管什么方式的课堂,就教学主导者而言,教师的个体智慧都是教学的灵魂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网上直播”教学,要以张弛有度的个体智慧,闪耀教学的“妙招”。
重视人文滋养,让幼小的心灵在悦纳世界中成长。学生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也就进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为人文滋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语文学科得天独厚、根植灵魂的人文性,无所不包、与生活等同的广阔性,为人文滋养厚植了万千可能。就本次语文教学“网上直播”产生背景的延展思考,对艰难当下“抗疫”现实的用心关注,对“自我抗疫”情感状态的用心反思等,都可作为引导学生心灵成长的源头活水,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萌芽,如:抓住“疫情骤起”和“险出意外”,可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风浪常常不可意料,面对“突起”的各种变故,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悦纳”、做到理性思考和从容面对;抓住“抗疫”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逆行者”,可引导学生对照和回顾教材里、记忆中的英雄人物的种种壮举,初步萌芽对“责任与担当”“奉献和牺牲”等的认知和理解;还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抗疫”,通过组织“我为‘抗疫’做件事”的网上活动、“我崇敬的‘抗疫英雄’”等写作或讲述活动,挖掘学生语文学习和心理成长的多方面可能;可引导学生了解党中央在“抗疫”中的正确决策、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还可引导学生凝固在“抗役”期间与亲人相处的动人瞬间,激起和亲人间爱与理解的震颤……这些教学素材和理念的有效激活运用,诸如此类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和育人观有效结合生成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语文教师个人智慧在教学中张弛有度的闪耀。
强化温故知新,让起步的学习在习得过程中茁壮。
在最熟稔的土地上开出最美的花朵,可以用来表达教学中“温故知新”的力量——教学最迷人的魅力,在不露痕迹的“习得”中自然生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鸟儿剪云的翅膀掠过天际,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展翅的美妙却留在了观鸟人的心里。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为例,做一些阐述。对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的第一首——《牧童》,语文教师带着学生通过解字、析句、绘画与融情,走近田园的恬静、感受牧童的艰辛、融入作者的安宁,是教学中应该和必须做的。但对第二首《舟过安仁》,甚至第三首《清平乐·村居》,如果仍然采取“解、析、绘、融”的步骤教学,就会了无新意,甚至可能会在不断重复的教学中,打击和毁灭学生对古典诗歌乃至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探索让学生在“温故”之中悄然生长“习得”的茁壮成果。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研究和玩味三首诗歌的标题切入教学,第一首《牧童》,提示诗歌写的是“一个放牧的孩子”,而第二、三首诗歌的标题提示了什么呢?按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思考和研究一番,不难找出其中关键:《舟过安仁》——乘船经过安仁,重点在于有一个乘船经过的诗人,他所看见和体会到的,肯定是学生学习和把握的重点。《清平乐·村居》——学生如对“清平乐”不了解,老师应担当“扫除”义务;对“村居”,学生的理解大致不会跑偏——一个怎么样的“村庄”?哪些人“居”?他们“居”的状态和情感怎样?在已经熟稔的“理解和把握”的土地上,学生自己或者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实现思维碰撞和情感相加,再辅以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和“催生”,基于原有认知和理解能力基础上的“耕耘”,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能够绽放出迷人的“知新”花朵。
重视空白魅力,让无声之声演绎语文教学的精彩。
“网上直播”是与学生的相约与守望,但“网上课堂”毕竟不同于现实课堂,如何保证教学高质量?怎样恰如其分地让现代技术服务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和家长的多维沟通,并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与视频。在课前,用相关音频与视频播放制造“空白”,占领课前三五分钟,让老师的讲述隐退,让音频与视频的相关性和相对性,营造学生联想和想象空间,制造心里期待,可以渐进推演语文教学的精彩。如教学《舟过安仁》前,播放忙碌繁华码头景象和声声芜杂的汽笛,让学生产生对宁静安详的强烈期待;在《清平乐·村居》教学前,选取一些鸡鸣、狗吠、蛙跳的情景和娴静耕作的场景,在进入教学前播放,催生学生对诗画田园的浸润和联想……由音频、视频播放制造的教师“不在场”的空白,必然酝酿一堂期待中的精彩语文课。
瞭望的都是最远的“路”——
发散思考置身课外
“网上直播”,必将随着“疫情”溃退而隐去,但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范式,它和由它带来的思考,将会永远影响教育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浸润其间,不管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被动选择,还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融入,都会有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体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更高的立足点,做到有置身课外的发散思考,有对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清晰认知,有对日益多元的教育明天的宽阔胸怀,有站在教育高处的思考和展望,有融于教学实际的温情和担当,才能够实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富于魅力的“网络语文课堂”,激发更多学生更丰富的创造力,这才是教育教学最远的“路”。
做一个永不止步、赋于时代精神的语文教师,是时代要求。我们的教学,只有顺势而为,常教常新,才能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同步!
2020-03-20 16:18:36
万源市太平镇小学校 徐斌
时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一所学校,唯有顺势而为,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才能有效推进教学工作。作为一线教师,应迅速融入“网上直播”教育教学新实践,将网络教学的感性认知逐渐深化为理性思考,为拓展教与学的别致途径和广阔空间探寻实践基础。
出鞘的应是最亮的“剑”——
集体统筹砥砺前行
要有良好的“网上直播”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提前谋划,在统筹中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亮出全校最锋利的教学之“剑”。
教研组统筹,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好三项前期工作。一是建两个QQ(或微信)群,一个以教研组长为群主、各备课组长为成员,另一个以年级备课组长为群主、各年级教师为成员;二是科任教师加入以班级为建制的学生群和家长群,便于实施和推进教学。
教研组安排,在备课组长群完成两个具体工作。一是教研组全面规划和构想网上教学,诸如考虑“教师网上授课的规范与技巧”“学生网上学习有效参与策略”“家长对网上学习的督查与管理”“走向网络课堂的心理和行为调适”等专题,根据备课组长优势,领取或安排任务,充分打磨研究,形成统一讲稿,供教师共享,解决自身、学生和家长面对网上授课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培训备课组长,帮助组长做好教师工作,预热工作新常态;做好教学内容、课程安排、作业布置和评讲规划;做好教师个情分析,提供任务分配和安排建议。
备课组落实,做好“停课不停学”三方面工作。一是备课组长把教学任务细分到课时,落实具体教师精雕细琢教案和学案,交组内讨论,形成定案,供组内教师共享。二是教师个体精神饱满、充满信心上课,根据实际微调教学内容和步骤。三是利用“群作业检查功能”收交作业,及时批改、评讲和辅导。
做好问题反馈、分析、总结和解决。在教研组和备课组两个层面群循环搞好“研究—实践—反馈—研究—实践”各环节。
实施的就是最妙的“招”——
个人智慧张弛有度
不管什么方式的课堂,就教学主导者而言,教师的个体智慧都是教学的灵魂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网上直播”教学,要以张弛有度的个体智慧,闪耀教学的“妙招”。
重视人文滋养,让幼小的心灵在悦纳世界中成长。学生进入小学中高年级,也就进入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为人文滋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语文学科得天独厚、根植灵魂的人文性,无所不包、与生活等同的广阔性,为人文滋养厚植了万千可能。就本次语文教学“网上直播”产生背景的延展思考,对艰难当下“抗疫”现实的用心关注,对“自我抗疫”情感状态的用心反思等,都可作为引导学生心灵成长的源头活水,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萌芽,如:抓住“疫情骤起”和“险出意外”,可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风浪常常不可意料,面对“突起”的各种变故,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悦纳”、做到理性思考和从容面对;抓住“抗疫”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逆行者”,可引导学生对照和回顾教材里、记忆中的英雄人物的种种壮举,初步萌芽对“责任与担当”“奉献和牺牲”等的认知和理解;还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抗疫”,通过组织“我为‘抗疫’做件事”的网上活动、“我崇敬的‘抗疫英雄’”等写作或讲述活动,挖掘学生语文学习和心理成长的多方面可能;可引导学生了解党中央在“抗疫”中的正确决策、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勇敢与智慧,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还可引导学生凝固在“抗役”期间与亲人相处的动人瞬间,激起和亲人间爱与理解的震颤……这些教学素材和理念的有效激活运用,诸如此类生活元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观和育人观有效结合生成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语文教师个人智慧在教学中张弛有度的闪耀。
强化温故知新,让起步的学习在习得过程中茁壮。
在最熟稔的土地上开出最美的花朵,可以用来表达教学中“温故知新”的力量——教学最迷人的魅力,在不露痕迹的“习得”中自然生成:“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鸟儿剪云的翅膀掠过天际,天空没有留下痕迹,但展翅的美妙却留在了观鸟人的心里。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为例,做一些阐述。对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的第一首——《牧童》,语文教师带着学生通过解字、析句、绘画与融情,走近田园的恬静、感受牧童的艰辛、融入作者的安宁,是教学中应该和必须做的。但对第二首《舟过安仁》,甚至第三首《清平乐·村居》,如果仍然采取“解、析、绘、融”的步骤教学,就会了无新意,甚至可能会在不断重复的教学中,打击和毁灭学生对古典诗歌乃至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探索让学生在“温故”之中悄然生长“习得”的茁壮成果。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研究和玩味三首诗歌的标题切入教学,第一首《牧童》,提示诗歌写的是“一个放牧的孩子”,而第二、三首诗歌的标题提示了什么呢?按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思考和研究一番,不难找出其中关键:《舟过安仁》——乘船经过安仁,重点在于有一个乘船经过的诗人,他所看见和体会到的,肯定是学生学习和把握的重点。《清平乐·村居》——学生如对“清平乐”不了解,老师应担当“扫除”义务;对“村居”,学生的理解大致不会跑偏——一个怎么样的“村庄”?哪些人“居”?他们“居”的状态和情感怎样?在已经熟稔的“理解和把握”的土地上,学生自己或者找到合适的“合作者”,实现思维碰撞和情感相加,再辅以教师适时适度的“点拨”和“催生”,基于原有认知和理解能力基础上的“耕耘”,学生的语文学习一定能够绽放出迷人的“知新”花朵。
重视空白魅力,让无声之声演绎语文教学的精彩。
“网上直播”是与学生的相约与守望,但“网上课堂”毕竟不同于现实课堂,如何保证教学高质量?怎样恰如其分地让现代技术服务教学?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与学生和家长的多维沟通,并备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与视频。在课前,用相关音频与视频播放制造“空白”,占领课前三五分钟,让老师的讲述隐退,让音频与视频的相关性和相对性,营造学生联想和想象空间,制造心里期待,可以渐进推演语文教学的精彩。如教学《舟过安仁》前,播放忙碌繁华码头景象和声声芜杂的汽笛,让学生产生对宁静安详的强烈期待;在《清平乐·村居》教学前,选取一些鸡鸣、狗吠、蛙跳的情景和娴静耕作的场景,在进入教学前播放,催生学生对诗画田园的浸润和联想……由音频、视频播放制造的教师“不在场”的空白,必然酝酿一堂期待中的精彩语文课。
瞭望的都是最远的“路”——
发散思考置身课外
“网上直播”,必将随着“疫情”溃退而隐去,但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教学范式,它和由它带来的思考,将会永远影响教育的发展和生活的进步。浸润其间,不管是一种迫于无奈的被动选择,还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融入,都会有强烈的冲击和深刻的体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更高的立足点,做到有置身课外的发散思考,有对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的清晰认知,有对日益多元的教育明天的宽阔胸怀,有站在教育高处的思考和展望,有融于教学实际的温情和担当,才能够实现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建构富于魅力的“网络语文课堂”,激发更多学生更丰富的创造力,这才是教育教学最远的“路”。
做一个永不止步、赋于时代精神的语文教师,是时代要求。我们的教学,只有顺势而为,常教常新,才能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