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父亲的往事

    2020-05-08 15:06:33

    刘世忠(四川南充)

      一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子:编撰者自我调侃说,当桌上唯一一只鸡腿不必非由我吃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我们那代人的长大可和鸡腿无关,莫说一年半载闻不到鸡肉味,哪会有整只鸡腿!

      但我们终究也要长大,长大的标志是啥呢?于我,印象中有两件事:一件事,随父亲去山上担柴草,我捆好自己的,又给父亲结结实实的扎了一担。父亲在旁边看了,幽幽说道:“我担不起”。那伟岸、无所不能的父亲不复存在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另一件事,父亲把他正抽着的烟朝我递了过来,严肃却又略带几分羞怯地问:“来不来两口?”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是真正长大了。

      二

      父亲递过来的,可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从香烟盒里抽出的烟,而是他自己栽种、自己制作的叶子烟。

      那时,每家每户有极少一部分自留地,供种植瓜果小菜,是经济作物,也是一个家庭的副业。父亲和乡亲们的烟叶,便都种在那点自留地上。

      父亲虽抽烟,但瘾不算大,特别是家中就他一人抽烟,家中上有老人,下有一大群儿女,那巴掌大的自留地里,承载着全家老小太多的希望!当烟叶允许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时,父亲却无法判断任何一年的烟市行情。毕竟,对于种植结构、季候的把握,困扰着父亲,因此,很多年我都见到父亲在种烟叶那片地盘上栽了铲,铲了栽,错乱了季节,搅乱了自留地的整体平衡,或抽着上一年度的一卷烟,看着扔在沟渠里、树干上、院坝头已近干枯的烟叶幼苗,陷入了极其痛苦的沉思,终于按捺不住又一苗不弃地捡起乱栽到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三

      父亲和乡邻们侍弄烟叶,决无整块时间,都是下午收了工,去自留地打理时顺便管一管。使去自留地的家人对烟地毫无兴趣,使父亲的种烟行为始终成为一种孤独的劳作。

      烟叶的收割制作好像颇有技术含量,听说,成品色泽金黄,质感温润,味道纯正是为上品。父亲的烟叶作品,包括其他很多方面,也就中间水平吧,很多年份入库的烟叶,有暗淡甚至霉变的,有脆断成渣的,有抽起来如同烂苕叶毫无劲道的……但劳作过程,却是极其认真,人常和摘下的烟叶一同在烈日下曝晒,面对摊在地坝上的烟叶,父亲有时弯成一只“虾”,有时直接双膝跪地,反复搓揉,锤打,梳理,捆扎,嗅闻,忽然又要根据技术需要移至荫凉处。几经折腾,终于在田埂桑树上,在房屋檐头下,牵上竹篾丝,挂上了一年成果,一溜溜,一排排,像包谷棒子,像高粱穗子,有几分壮观,有几分奢华,等待着同行的检阅品评,同时构成一道乡村风景。

      四

      父亲抽烟多是在集体农活收工之后,母亲弄午饭或晚饭、儿女们做作业或玩耍之际,坐在门槛上,或靠在树干上,或蹲在地坝里。父亲在家抽烟,从无同伴;我排行靠后,与他年龄相差甚大,也从未在他抽烟时与他有过任何交流。现在微信上有种说法,道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父亲。我记起自己抽烟的父亲,没有理由不相信。

      父亲有时也在晚上睡前点上一袋烟,在堂屋里,在床沿上。一烟如豆,满屋烟味,间或夹杂几声咳嗽,一点哀叹,使人联想到划过夜空的流星,稻田上空的萤火虫,我等懵懂少年也开始有了难以入睡的惆怅,觉得父亲将夜晚吸得更黑了。

      五

      父亲抽叶子烟所使用的烟具,可是简陋至极。父亲不懂用烟具把烟中焦油过滤一下,不知道、也根本不会相信吸烟有害健康。

      最通常的是砍一截几寸长的竹管,两头一般齐,或一头略粗,便算好了。稍讲究一点的,寻一根带疙篼的斑竹,用烧红的铁丝捅通,使烟管有一个弯曲的脑壳。两种管子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没有。硬要找,一种是抽烟时烟卷朝前,一种是朝上,还有就是后者的弯曲处,烧过一定的烟卷量后,会积下一些黑得发亮的焦油烟垢。

      在我们那片乡村也出现过一套烟具,虽同样竹制,但大管套小管,直管配弯管,组装得像云南那边的一种吹奏乐器。抽起来也不再是无声无息,而是有咕噜咕噜的叫唤。大人们说,这是水烟袋,其抽法称为水烟,盖因一个竹管里装了水,也就是那响声的源头。

      六

      父亲一生育儿四个,成人后生存状况略优于同时代同村同队的子弟,且无一人沾烟,便常被赞为教子有方,或儿子们自律意识强,在一方颇得美名。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疯狂地兴起了扇烟盒。为获取别人遗弃的烟盒受尽了委屈,常常扇着扇着巴掌就互扇到了对手的脸上,耽误了很多学业及其他正事,挨了父母很多责骂……也幸亏了父亲的教育,使我的学习成绩没有滑向一塌糊涂,往后凭考学走出了乡村。

      七

      如前所说,父亲种植的烟叶可以拿到集市上交易了。于是他开始压缩自己的抽烟量,以换取儿女们更多一点的学杂费用和家庭其他用度。在助力一屋农家子弟走出乡村的漫漫征途中,父亲的烟叶是有较高贡献率的。

      几多折腾,父亲的年事已高,其咳嗽也更加频繁和严重,支气管炎时常引发哮喘。这时儿女们已陆续有了能力给他提供纸盒香烟,或间接孝敬点烟钱,他却总是舍不得抽。我带给他的第一包烟,记得的不是他怎样抽完的印象,而是东搁西放,反复拿出来凉晒,每支烟上都有了霉斑,一次比一次黑而密,在旅游时给他买过几支烟斗,也不见派上过什么用场。

      后来父亲突然发病,离开了。

      作者简介

      刘世忠 四川南充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师范学校毕业后从教,后转南充市顺庆区工作,业余爱好读书写作,有作品见诸于各级报刊。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父亲的往事

    2020-05-08 15:06:33

    刘世忠(四川南充)

      一

      记得曾经看过一段子:编撰者自我调侃说,当桌上唯一一只鸡腿不必非由我吃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长大了。

      我们那代人的长大可和鸡腿无关,莫说一年半载闻不到鸡肉味,哪会有整只鸡腿!

      但我们终究也要长大,长大的标志是啥呢?于我,印象中有两件事:一件事,随父亲去山上担柴草,我捆好自己的,又给父亲结结实实的扎了一担。父亲在旁边看了,幽幽说道:“我担不起”。那伟岸、无所不能的父亲不复存在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另一件事,父亲把他正抽着的烟朝我递了过来,严肃却又略带几分羞怯地问:“来不来两口?”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是真正长大了。

      二

      父亲递过来的,可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从香烟盒里抽出的烟,而是他自己栽种、自己制作的叶子烟。

      那时,每家每户有极少一部分自留地,供种植瓜果小菜,是经济作物,也是一个家庭的副业。父亲和乡亲们的烟叶,便都种在那点自留地上。

      父亲虽抽烟,但瘾不算大,特别是家中就他一人抽烟,家中上有老人,下有一大群儿女,那巴掌大的自留地里,承载着全家老小太多的希望!当烟叶允许到市场上进行交易时,父亲却无法判断任何一年的烟市行情。毕竟,对于种植结构、季候的把握,困扰着父亲,因此,很多年我都见到父亲在种烟叶那片地盘上栽了铲,铲了栽,错乱了季节,搅乱了自留地的整体平衡,或抽着上一年度的一卷烟,看着扔在沟渠里、树干上、院坝头已近干枯的烟叶幼苗,陷入了极其痛苦的沉思,终于按捺不住又一苗不弃地捡起乱栽到房前屋后的角角落落,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三

      父亲和乡邻们侍弄烟叶,决无整块时间,都是下午收了工,去自留地打理时顺便管一管。使去自留地的家人对烟地毫无兴趣,使父亲的种烟行为始终成为一种孤独的劳作。

      烟叶的收割制作好像颇有技术含量,听说,成品色泽金黄,质感温润,味道纯正是为上品。父亲的烟叶作品,包括其他很多方面,也就中间水平吧,很多年份入库的烟叶,有暗淡甚至霉变的,有脆断成渣的,有抽起来如同烂苕叶毫无劲道的……但劳作过程,却是极其认真,人常和摘下的烟叶一同在烈日下曝晒,面对摊在地坝上的烟叶,父亲有时弯成一只“虾”,有时直接双膝跪地,反复搓揉,锤打,梳理,捆扎,嗅闻,忽然又要根据技术需要移至荫凉处。几经折腾,终于在田埂桑树上,在房屋檐头下,牵上竹篾丝,挂上了一年成果,一溜溜,一排排,像包谷棒子,像高粱穗子,有几分壮观,有几分奢华,等待着同行的检阅品评,同时构成一道乡村风景。

      四

      父亲抽烟多是在集体农活收工之后,母亲弄午饭或晚饭、儿女们做作业或玩耍之际,坐在门槛上,或靠在树干上,或蹲在地坝里。父亲在家抽烟,从无同伴;我排行靠后,与他年龄相差甚大,也从未在他抽烟时与他有过任何交流。现在微信上有种说法,道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是父亲。我记起自己抽烟的父亲,没有理由不相信。

      父亲有时也在晚上睡前点上一袋烟,在堂屋里,在床沿上。一烟如豆,满屋烟味,间或夹杂几声咳嗽,一点哀叹,使人联想到划过夜空的流星,稻田上空的萤火虫,我等懵懂少年也开始有了难以入睡的惆怅,觉得父亲将夜晚吸得更黑了。

      五

      父亲抽叶子烟所使用的烟具,可是简陋至极。父亲不懂用烟具把烟中焦油过滤一下,不知道、也根本不会相信吸烟有害健康。

      最通常的是砍一截几寸长的竹管,两头一般齐,或一头略粗,便算好了。稍讲究一点的,寻一根带疙篼的斑竹,用烧红的铁丝捅通,使烟管有一个弯曲的脑壳。两种管子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没有。硬要找,一种是抽烟时烟卷朝前,一种是朝上,还有就是后者的弯曲处,烧过一定的烟卷量后,会积下一些黑得发亮的焦油烟垢。

      在我们那片乡村也出现过一套烟具,虽同样竹制,但大管套小管,直管配弯管,组装得像云南那边的一种吹奏乐器。抽起来也不再是无声无息,而是有咕噜咕噜的叫唤。大人们说,这是水烟袋,其抽法称为水烟,盖因一个竹管里装了水,也就是那响声的源头。

      六

      父亲一生育儿四个,成人后生存状况略优于同时代同村同队的子弟,且无一人沾烟,便常被赞为教子有方,或儿子们自律意识强,在一方颇得美名。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疯狂地兴起了扇烟盒。为获取别人遗弃的烟盒受尽了委屈,常常扇着扇着巴掌就互扇到了对手的脸上,耽误了很多学业及其他正事,挨了父母很多责骂……也幸亏了父亲的教育,使我的学习成绩没有滑向一塌糊涂,往后凭考学走出了乡村。

      七

      如前所说,父亲种植的烟叶可以拿到集市上交易了。于是他开始压缩自己的抽烟量,以换取儿女们更多一点的学杂费用和家庭其他用度。在助力一屋农家子弟走出乡村的漫漫征途中,父亲的烟叶是有较高贡献率的。

      几多折腾,父亲的年事已高,其咳嗽也更加频繁和严重,支气管炎时常引发哮喘。这时儿女们已陆续有了能力给他提供纸盒香烟,或间接孝敬点烟钱,他却总是舍不得抽。我带给他的第一包烟,记得的不是他怎样抽完的印象,而是东搁西放,反复拿出来凉晒,每支烟上都有了霉斑,一次比一次黑而密,在旅游时给他买过几支烟斗,也不见派上过什么用场。

      后来父亲突然发病,离开了。

      作者简介

      刘世忠 四川南充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师范学校毕业后从教,后转南充市顺庆区工作,业余爱好读书写作,有作品见诸于各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