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15:00:16
周依春(四川达州)
那是2017年4月24日,我毅然远离故土,来到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称的四川省开江县农信联社工作。初来乍到,放下行囊,随即便和同事们一道投入到决战贫困、同奔小康的战斗中。
观音岩村田园美景
为挂包贫困户王元奎家送鸡仔
2017年5月上旬的一天,我开始了第一次对贫困户的入户走访。我挂联帮扶的贫困户是四川省开江县甘棠镇观音岩村的王元奎。
汽车出县城沿东南方向行驶30公里穿过甘棠镇,再沿村道路行驶2公里,大约40分钟的车程,便到达了观音岩村口。
进村后,穿过平坝,再沿斜坡上行到半山腰,那里有一座观音庙,庙前有3棵直径超过1米的古树,古老的树干刻进了时光的年轮,记录着沧桑的历史,干枯的枝头绽放出了新芽,彰显出生命的顽强。观音岩村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吧!
继续上行大约50米,便到达了村支部所在地。放眼望去,山脚下一马平川,万亩田畴星罗棋布,拔节的秧苗零星地散落其间,平整的秧田明净如镜,正待栽插,“稻田+”大闸蟹、小龙虾基地一字排开……好一幅山水田园美景。
观音岩村位于甘棠镇东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村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6亩,台地丘陵占三分之二以上,是革命先烈徐彦刚的故乡。村辖6个村民小组,576户,1975人,其中,中共党员32人,贫困农户122户,381人。近年来,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抓实干,正逐步改变着观音岩村贫穷落后面貌。
在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骆强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挂联帮扶的贫困户王元奎家。几间破旧的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院坝边一只母鸡带着一群鸡仔正在觅食,把潮湿的地面踏成了一片烂糟泥,院坝的一角是一些残草断茎,风轻轻一吹,就像当空飞舞的彩练,撒满整个院落,一片狼藉……走近门口一看,3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各躺着一位病人,每个房间分别放着一个便盆,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尿味,房间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那样沉闷和微弱。
正在田间劳作的王元奎见我们来了,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跑了回来,眼前这个50多岁骨瘦如柴的男人,在生产、生活两副担子的重压之下,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他上身穿着一件破旧的灰色西装,下身穿着一条蓝色卡基尼裤子,裤管挽到膝盖上,打着一双赤脚,腿上沾满了稀泥,原来他正在平整秧田,准备栽秧。
他一边招呼来客,一边顺手拿过阶沿上的一条长凳,不知是什么时候,讨厌的母鸡在上面留下了鸡屎,羞得他面红耳赤,嘴里不停地咒骂道:“找死的老母鸡、找死的老母鸡!”
一阵忙乎之后,王元奎开始介绍他家的情况:他家共5口人,20年前他带着妻子周美儿在浙江打小工,后来做泥水工,再后来开始小包工,当时发展得还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父亲便因脑溢血瘫痪在床,母亲早年就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气肿,他和妻子不得不回来照顾父母。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们回家的第二年,妻子由于脑血管堵塞也瘫痪了。现在儿子在外打工,一家3个病人,一年的医药费都要2万多元,他一个人既要忙地里的庄稼活,又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他把周围荒芜的土地全部种上粮食,一年下来也只能挣到6000元——7000元,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说到这里,王元奎哽咽着,眼眶有些湿润了。
听骆强讲,王元奎的儿子本来找了个对象,相貌俊俏,身材窈窕,在这十里八村的回头率相当高,而且已经在他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可她看到这个家徒四壁,几个病人卧床不起的光景,感觉穷日子太难熬了,后来一气之下便与同村的几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远走高飞了。
“但也请你们放心,无论怎样,都压不垮我!”王元奎很有骨气。
原来,王元奎一家是因病致贫的。“别伤心,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我又是挂包帮扶你的,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戚,我们就以兄弟相称,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克服。”我一边安慰王元奎,一边认了他这个“穷亲戚”。
二
回到单位,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入户走访的一幕幕像电影胶片一样一直在脑海里回放,王元奎家的境况实在令人寒心,我极力思考着对这个“穷亲戚”的帮扶策略。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观音岩村支部旁边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副标语,道出了扶贫工作的方法和原则,让我眼前赫然一亮。但,说他愚,他却懂养殖技术;说他没志气,他却不畏困难所屈服;说他懒,生产生活两副担,里里外外一把抓。愚笨、志短、懒惰三者他都不沾,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帮扶他脱贫致富的信心。
6月的川东小平原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天盆,几天时间气温陡然上升了好几度。我顶着骄阳开始了第二次入户走访。既然是走亲戚,总不能空手。我不仅给他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且还从集市上买来了50只鸡仔,想的是通过无偿提供鸡仔让王元奎喂养,长大了再回购,使其从中获得的收益能够补贴一些家用。鸡仔从笼子里放出来,个个活蹦乱跳,如同重新找到了归宿,在那只老母鸡的庇护下与原来的那群鸡仔很快合了群,俨然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光靠种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但最终不能脱贫。我想听听王元奎有什么打算。
原来王元奎早有想法,以前他在浙江打工时学会了养鱼,观音岩村河沟下游是承包户在养鱼,上游还有40亩荒滩地闲着,他想把它流转过来搞拦河养鱼,只是缺乏后援支持而望洋兴叹。
王元奎一边指点着他栽种的那片绿油油的稻谷,一边带着我们沿着羊肠小道前往那片荒芜的河滩地。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下游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的两岸是茂密的松林,微风吹过,松涛声声,林中还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好一个静谧幽深的环境!
“不就是荒地流转的事和资金问题吗?”我一眼就看穿了王元奎的心思。
“荒地流转的事,可以找村上协调解决;资金问题,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单户最高可以贷5万元,期限3年,期限内享受财政贴息,可以找信用社解决。”听到我说的话,王元奎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了。
“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才是造血式扶贫,而且他选择的产业很对路,荒地闲置在那里也是一种浪费,能够有人流转是一件好事,我们村上鼎力支持!”骆强当着大家的面明确表态,并决定以每亩150元的价格将40亩荒滩地流转给王元奎。
“你可以先找人拿出一个设计方案,夏季暴雨多不利于拦河筑堤,等到枯水季节才搞,资金到了用的时候才贷。”我建议道。
王元奎点头应许。
没过多久,设计方案出来了。王元奎兴冲冲地跑到我办公室。他摊开设计图纸说:“这个地方水的落差不大,水流趋缓,在这里筑坝用不着下墩浇筑,只需要把堤埂平整压紧,再将内外堤面浇筑一层混凝土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恐怕不行吧!水的冲力太大,容易决堤的,古话说得好,山不跟水斗,更何况一道小小的堤坝呢?”我有些质疑并提醒道:“溢洪道口子开窄了,洪水暴涨时不利于泄洪。”
“我找水管站的技术人员设计的,应该没问题。”王元奎信心百倍。
“不能只考虑成本,而不顾及质量,要做到一劳永逸,不然会前功尽弃,甚至劳民伤财。”
“我知道。”王元奎转身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三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季。王元奎的拦河筑堤工程开始启动,甘棠信用社主动上门送去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挖掘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打破了小山沟里的寂静,一群群飞鸟从丛林中腾空而起,在河滩的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我不由得吟诵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句子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经过半个月的开挖、平整、碾压和浇筑,一道长60米、宽3米、高5米的河堤被垒筑了起来。河水慢慢上涨渐渐漫过了溢洪道,又过了半个多月河堤未出现任何异常。
工程竣工结算下来一共开支了8万元,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连结付工程款都不够,更不用说购买鱼苗了,可鱼塘建起来了又不可能让它白白空着不投放鱼苗吧,我只好协调甘棠信用社再给王元奎发放信用贷款5万元,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资金,25000尾鱼苗很快就投放了下去。投下了鱼苗,也就投下了希望。王元奎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割草喂养,满心期盼鱼儿快快长大。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就在2018年7月5日下午,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观音岩村,新筑的堤坝果然没有经受住洪水的考验。第二天早上8点,联社党群工作部领导给我发来信息说,我帮扶的观音岩村贫困户王元奎的鱼塘决堤了。
“观音岩、王元奎”,我先是一惊!接着又一张图片发了过来。从发来的图片看,损失应该不大。我随即打电话问领导:“鱼跑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是:“鱼跑了大部分”。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拨通了王元奎的电话,未等我开口,王元奎就说话了:“周老弟,塘里的鱼跑得差不多了,我的天啦,咋办嘛?我不需要你们资助,但要你们帮助……”这个身单影孤的汉子哭声中透着坚强。
“别急!我一会儿来看看。”我一边安慰他,一边驱车前往他家的鱼塘。天空仍下着小雨,泥泞的路面,汽车无法抵达,还有两公里路,我们只好步行,快接近鱼塘,映入眼帘的是,堤坝正中被洪水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洪水正向下游哗哗地流淌……看来损失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见到王元奎,他穿着一双长筒靴,身上还是那件灰色的旧西装,心情沉重地向我讲述着洪水到来的情景:“昨天下午3点,洪水来得太猛了,跟我一起护堤的工友刚从右边跳过来,堤坝中央就决口了,好险哟!我用力想拔开溢水口的柴渣和铁丝网,怎么都拔不开,冲力太大了,要不是这几天我在输液,就下水去拔了……”
看着河堤被撕开的口子,王元奎一阵钻心的疼痛。这可是信用社贷款修的呀!要修复河堤还得增加投入,他家里还躺着3个病人,这对于王元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必须把河堤修复好,把鱼养好,不然我这10万元贷款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啊!”王元奎说。
“这纯属是豆腐渣工程,修堤也得讲科学。”正在这时骆强也赶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幕,他又气又急。
我吩咐骆强,把王元奎家的灾情向县上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救灾补助资金,同时找水务局搞好修复规划,联社继续给予支持。我随即从包里掏出2000元现金塞给了王元奎,以安抚他那受伤的心。虽然区区2000元钱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它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更是给予王元奎一份力量。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鱼塘决堤的火气未消,下游的承包户又找上门来。“你家的鱼塘决了堤,我家鱼塘的鱼逆流而上跑到你家鱼塘去了,你说怎么办?”下游的那个承包户,故意来找茬。
“你以为你养的是湟鱼哦!”王元奎说道。
“不管我养的是什么鱼,反正你必须赔偿我的损失。”那个承包户继续无理取闹。
“老子要和你拼了!”从不惹事生非的王元奎气不打一处来,要和她拼命。
两人扭打在一起,正好被路过的骆强撞见了,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拉开,然后再跟她将心比心,耐心细致地讲道理。真情换回了良心,温暖融化了她那颗冰凉的心。一场“索赔”风波终于平息了,王元奎的生活重归于平静。
2018年冬天,王元奎靠儿子在外的打工收入和自己东拼西凑的钱,再次对堤坝进行了加宽加固,拓宽了溢洪道,并在溢洪道前加上了两道防护网,前面的粗网拦柴渣,后面的细网防鱼跑。为了弥补他的损失,我四处筹资为其投放鱼苗1万尾,期待他来年有个好收成。
也正是在那个冬天,王元奎瘫痪了近20年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失去父亲的悲痛又使他苍老了许多。
四
一花独放不是春。王元奎深知,独门冲产业是经不起折腾的。去年他又在鱼塘边开挖出一块平地,建起了200平方米的鸭棚,并与开江县麻鸭养殖公司签订了协议,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搞起了白鸭轮番养殖,鸭苗、饲料和技术由公司提供,自己只出场地和劳力,养殖周期为3至4个月,一年可以养殖3季,每季可以养殖1000只至1500只,每养一只成品鸭可以赚到5元,一年下来,他又可以赚到2万元。
为了便于照顾家中的病人和看管鱼塘,王元奎在鱼塘旁的一个僻静处建起了一排新房,把老娘和妻子也搬了过来。春节前,儿子回家过年,而且把从前那个女朋友也带了回来。原来,他儿子到广东打工,凭着自己的一手厨艺应聘到一家餐厅,碰巧他的前女友也在这家餐厅当大堂经理,两人不期而遇,缘分倍加珍惜。这次回来,他们要堂堂正正地去领证,热热闹闹地办婚礼,邀请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来喝喜酒。就在儿子婚礼那天,王元奎当着众亲友的面,毫不避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在场亲友若相问,只愿来年抱孙孙。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王元奎还有更多的想法:养鸡、养牛、开发垂钓项目、办农家乐……一幅幸福小康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去年底国检验收组来到他家,看到他家堆积如山的3万斤稻谷,再看着眼前这个瘦削单薄的男子,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
“你一个人能产3万斤稻谷,是咋种上的?”其中一位同志不解地问。
“农忙时请人帮忙,农闲时自己施肥锄草。”王元奎答道。
国检验收组盘点了一下他家的收入:粮食收入0.7万元,养鱼收入3万元,养鸭收入2万元,家中2个病人的低保收入0.86万元,全年总收入可达6.56万元,人均1.31万元,已经大大超出了脱贫摘帽标准。
“周老弟这样帮我,如果我再不能富起来,那就真无脸见大家!”王元奎感慨万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再次来到王元奎家,看到鱼塘边一群白鸭正在觅食,好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乡村图景。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娘开始靠着护甲在院坝里来回踱着步,周美儿坐在堂屋的轮椅上欣赏着门外的风景,第一次开口跟我说话打招呼,眼里泛出一束希望的光。
作者简介
周依春 四川巴中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开江县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山路十八弯》《岁月留痕》等文集。作品散见于《青年作家》《中国金融》《金融文坛》《中国农村金融》《中国金融文化》《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巴中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等报刊,现供职于四川省开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2020-05-08 15:00:16
周依春(四川达州)
那是2017年4月24日,我毅然远离故土,来到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称的四川省开江县农信联社工作。初来乍到,放下行囊,随即便和同事们一道投入到决战贫困、同奔小康的战斗中。
观音岩村田园美景
为挂包贫困户王元奎家送鸡仔
2017年5月上旬的一天,我开始了第一次对贫困户的入户走访。我挂联帮扶的贫困户是四川省开江县甘棠镇观音岩村的王元奎。
汽车出县城沿东南方向行驶30公里穿过甘棠镇,再沿村道路行驶2公里,大约40分钟的车程,便到达了观音岩村口。
进村后,穿过平坝,再沿斜坡上行到半山腰,那里有一座观音庙,庙前有3棵直径超过1米的古树,古老的树干刻进了时光的年轮,记录着沧桑的历史,干枯的枝头绽放出了新芽,彰显出生命的顽强。观音岩村大概就是因此而得名吧!
继续上行大约50米,便到达了村支部所在地。放眼望去,山脚下一马平川,万亩田畴星罗棋布,拔节的秧苗零星地散落其间,平整的秧田明净如镜,正待栽插,“稻田+”大闸蟹、小龙虾基地一字排开……好一幅山水田园美景。
观音岩村位于甘棠镇东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村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6亩,台地丘陵占三分之二以上,是革命先烈徐彦刚的故乡。村辖6个村民小组,576户,1975人,其中,中共党员32人,贫困农户122户,381人。近年来,我们通过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抓实干,正逐步改变着观音岩村贫穷落后面貌。
在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骆强的带领下,我来到了挂联帮扶的贫困户王元奎家。几间破旧的砖瓦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院坝边一只母鸡带着一群鸡仔正在觅食,把潮湿的地面踏成了一片烂糟泥,院坝的一角是一些残草断茎,风轻轻一吹,就像当空飞舞的彩练,撒满整个院落,一片狼藉……走近门口一看,3个空荡荡的房间里各躺着一位病人,每个房间分别放着一个便盆,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尿味,房间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像是从地底下发出来的那样沉闷和微弱。
正在田间劳作的王元奎见我们来了,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跑了回来,眼前这个50多岁骨瘦如柴的男人,在生产、生活两副担子的重压之下,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他上身穿着一件破旧的灰色西装,下身穿着一条蓝色卡基尼裤子,裤管挽到膝盖上,打着一双赤脚,腿上沾满了稀泥,原来他正在平整秧田,准备栽秧。
他一边招呼来客,一边顺手拿过阶沿上的一条长凳,不知是什么时候,讨厌的母鸡在上面留下了鸡屎,羞得他面红耳赤,嘴里不停地咒骂道:“找死的老母鸡、找死的老母鸡!”
一阵忙乎之后,王元奎开始介绍他家的情况:他家共5口人,20年前他带着妻子周美儿在浙江打小工,后来做泥水工,再后来开始小包工,当时发展得还很不错,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父亲便因脑溢血瘫痪在床,母亲早年就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和肺气肿,他和妻子不得不回来照顾父母。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们回家的第二年,妻子由于脑血管堵塞也瘫痪了。现在儿子在外打工,一家3个病人,一年的医药费都要2万多元,他一个人既要忙地里的庄稼活,又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他把周围荒芜的土地全部种上粮食,一年下来也只能挣到6000元——7000元,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说到这里,王元奎哽咽着,眼眶有些湿润了。
听骆强讲,王元奎的儿子本来找了个对象,相貌俊俏,身材窈窕,在这十里八村的回头率相当高,而且已经在他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可她看到这个家徒四壁,几个病人卧床不起的光景,感觉穷日子太难熬了,后来一气之下便与同村的几个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远走高飞了。
“但也请你们放心,无论怎样,都压不垮我!”王元奎很有骨气。
原来,王元奎一家是因病致贫的。“别伤心,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很好,我又是挂包帮扶你的,从今往后你就是我的亲戚,我们就以兄弟相称,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克服。”我一边安慰王元奎,一边认了他这个“穷亲戚”。
二
回到单位,我的内心很不平静,入户走访的一幕幕像电影胶片一样一直在脑海里回放,王元奎家的境况实在令人寒心,我极力思考着对这个“穷亲戚”的帮扶策略。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救贫不救懒。”观音岩村支部旁边的墙壁上写着这样一副标语,道出了扶贫工作的方法和原则,让我眼前赫然一亮。但,说他愚,他却懂养殖技术;说他没志气,他却不畏困难所屈服;说他懒,生产生活两副担,里里外外一把抓。愚笨、志短、懒惰三者他都不沾,这样更加坚定了我帮扶他脱贫致富的信心。
6月的川东小平原像一个密不透风的天盆,几天时间气温陡然上升了好几度。我顶着骄阳开始了第二次入户走访。既然是走亲戚,总不能空手。我不仅给他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而且还从集市上买来了50只鸡仔,想的是通过无偿提供鸡仔让王元奎喂养,长大了再回购,使其从中获得的收益能够补贴一些家用。鸡仔从笼子里放出来,个个活蹦乱跳,如同重新找到了归宿,在那只老母鸡的庇护下与原来的那群鸡仔很快合了群,俨然一个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光靠种植粮食只能解决温饱,但最终不能脱贫。我想听听王元奎有什么打算。
原来王元奎早有想法,以前他在浙江打工时学会了养鱼,观音岩村河沟下游是承包户在养鱼,上游还有40亩荒滩地闲着,他想把它流转过来搞拦河养鱼,只是缺乏后援支持而望洋兴叹。
王元奎一边指点着他栽种的那片绿油油的稻谷,一边带着我们沿着羊肠小道前往那片荒芜的河滩地。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下游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河的两岸是茂密的松林,微风吹过,松涛声声,林中还不时传来几声鸟鸣,好一个静谧幽深的环境!
“不就是荒地流转的事和资金问题吗?”我一眼就看穿了王元奎的心思。
“荒地流转的事,可以找村上协调解决;资金问题,贫困户可以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单户最高可以贷5万元,期限3年,期限内享受财政贴息,可以找信用社解决。”听到我说的话,王元奎紧锁的眉头一下舒展开了。
“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才是造血式扶贫,而且他选择的产业很对路,荒地闲置在那里也是一种浪费,能够有人流转是一件好事,我们村上鼎力支持!”骆强当着大家的面明确表态,并决定以每亩150元的价格将40亩荒滩地流转给王元奎。
“你可以先找人拿出一个设计方案,夏季暴雨多不利于拦河筑堤,等到枯水季节才搞,资金到了用的时候才贷。”我建议道。
王元奎点头应许。
没过多久,设计方案出来了。王元奎兴冲冲地跑到我办公室。他摊开设计图纸说:“这个地方水的落差不大,水流趋缓,在这里筑坝用不着下墩浇筑,只需要把堤埂平整压紧,再将内外堤面浇筑一层混凝土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
“恐怕不行吧!水的冲力太大,容易决堤的,古话说得好,山不跟水斗,更何况一道小小的堤坝呢?”我有些质疑并提醒道:“溢洪道口子开窄了,洪水暴涨时不利于泄洪。”
“我找水管站的技术人员设计的,应该没问题。”王元奎信心百倍。
“不能只考虑成本,而不顾及质量,要做到一劳永逸,不然会前功尽弃,甚至劳民伤财。”
“我知道。”王元奎转身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三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季。王元奎的拦河筑堤工程开始启动,甘棠信用社主动上门送去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
挖掘机的轰鸣声第一次打破了小山沟里的寂静,一群群飞鸟从丛林中腾空而起,在河滩的上空盘旋,久久不肯离去,我不由得吟诵出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句子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经过半个月的开挖、平整、碾压和浇筑,一道长60米、宽3米、高5米的河堤被垒筑了起来。河水慢慢上涨渐渐漫过了溢洪道,又过了半个多月河堤未出现任何异常。
工程竣工结算下来一共开支了8万元,5万元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连结付工程款都不够,更不用说购买鱼苗了,可鱼塘建起来了又不可能让它白白空着不投放鱼苗吧,我只好协调甘棠信用社再给王元奎发放信用贷款5万元,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有了资金,25000尾鱼苗很快就投放了下去。投下了鱼苗,也就投下了希望。王元奎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割草喂养,满心期盼鱼儿快快长大。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就在2018年7月5日下午,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观音岩村,新筑的堤坝果然没有经受住洪水的考验。第二天早上8点,联社党群工作部领导给我发来信息说,我帮扶的观音岩村贫困户王元奎的鱼塘决堤了。
“观音岩、王元奎”,我先是一惊!接着又一张图片发了过来。从发来的图片看,损失应该不大。我随即打电话问领导:“鱼跑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是:“鱼跑了大部分”。
为了进一步证实,我又拨通了王元奎的电话,未等我开口,王元奎就说话了:“周老弟,塘里的鱼跑得差不多了,我的天啦,咋办嘛?我不需要你们资助,但要你们帮助……”这个身单影孤的汉子哭声中透着坚强。
“别急!我一会儿来看看。”我一边安慰他,一边驱车前往他家的鱼塘。天空仍下着小雨,泥泞的路面,汽车无法抵达,还有两公里路,我们只好步行,快接近鱼塘,映入眼帘的是,堤坝正中被洪水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洪水正向下游哗哗地流淌……看来损失要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见到王元奎,他穿着一双长筒靴,身上还是那件灰色的旧西装,心情沉重地向我讲述着洪水到来的情景:“昨天下午3点,洪水来得太猛了,跟我一起护堤的工友刚从右边跳过来,堤坝中央就决口了,好险哟!我用力想拔开溢水口的柴渣和铁丝网,怎么都拔不开,冲力太大了,要不是这几天我在输液,就下水去拔了……”
看着河堤被撕开的口子,王元奎一阵钻心的疼痛。这可是信用社贷款修的呀!要修复河堤还得增加投入,他家里还躺着3个病人,这对于王元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必须把河堤修复好,把鱼养好,不然我这10万元贷款猴年马月才能还清啊!”王元奎说。
“这纯属是豆腐渣工程,修堤也得讲科学。”正在这时骆强也赶来了,看到眼前的一幕,他又气又急。
我吩咐骆强,把王元奎家的灾情向县上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救灾补助资金,同时找水务局搞好修复规划,联社继续给予支持。我随即从包里掏出2000元现金塞给了王元奎,以安抚他那受伤的心。虽然区区2000元钱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它代表着我的一片心意,更是给予王元奎一份力量。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鱼塘决堤的火气未消,下游的承包户又找上门来。“你家的鱼塘决了堤,我家鱼塘的鱼逆流而上跑到你家鱼塘去了,你说怎么办?”下游的那个承包户,故意来找茬。
“你以为你养的是湟鱼哦!”王元奎说道。
“不管我养的是什么鱼,反正你必须赔偿我的损失。”那个承包户继续无理取闹。
“老子要和你拼了!”从不惹事生非的王元奎气不打一处来,要和她拼命。
两人扭打在一起,正好被路过的骆强撞见了,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拉开,然后再跟她将心比心,耐心细致地讲道理。真情换回了良心,温暖融化了她那颗冰凉的心。一场“索赔”风波终于平息了,王元奎的生活重归于平静。
2018年冬天,王元奎靠儿子在外的打工收入和自己东拼西凑的钱,再次对堤坝进行了加宽加固,拓宽了溢洪道,并在溢洪道前加上了两道防护网,前面的粗网拦柴渣,后面的细网防鱼跑。为了弥补他的损失,我四处筹资为其投放鱼苗1万尾,期待他来年有个好收成。
也正是在那个冬天,王元奎瘫痪了近20年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失去父亲的悲痛又使他苍老了许多。
四
一花独放不是春。王元奎深知,独门冲产业是经不起折腾的。去年他又在鱼塘边开挖出一块平地,建起了200平方米的鸭棚,并与开江县麻鸭养殖公司签订了协议,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搞起了白鸭轮番养殖,鸭苗、饲料和技术由公司提供,自己只出场地和劳力,养殖周期为3至4个月,一年可以养殖3季,每季可以养殖1000只至1500只,每养一只成品鸭可以赚到5元,一年下来,他又可以赚到2万元。
为了便于照顾家中的病人和看管鱼塘,王元奎在鱼塘旁的一个僻静处建起了一排新房,把老娘和妻子也搬了过来。春节前,儿子回家过年,而且把从前那个女朋友也带了回来。原来,他儿子到广东打工,凭着自己的一手厨艺应聘到一家餐厅,碰巧他的前女友也在这家餐厅当大堂经理,两人不期而遇,缘分倍加珍惜。这次回来,他们要堂堂正正地去领证,热热闹闹地办婚礼,邀请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来喝喜酒。就在儿子婚礼那天,王元奎当着众亲友的面,毫不避讳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在场亲友若相问,只愿来年抱孙孙。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王元奎还有更多的想法:养鸡、养牛、开发垂钓项目、办农家乐……一幅幸福小康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去年底国检验收组来到他家,看到他家堆积如山的3万斤稻谷,再看着眼前这个瘦削单薄的男子,大家都有点不敢相信。
“你一个人能产3万斤稻谷,是咋种上的?”其中一位同志不解地问。
“农忙时请人帮忙,农闲时自己施肥锄草。”王元奎答道。
国检验收组盘点了一下他家的收入:粮食收入0.7万元,养鱼收入3万元,养鸭收入2万元,家中2个病人的低保收入0.86万元,全年总收入可达6.56万元,人均1.31万元,已经大大超出了脱贫摘帽标准。
“周老弟这样帮我,如果我再不能富起来,那就真无脸见大家!”王元奎感慨万千。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再次来到王元奎家,看到鱼塘边一群白鸭正在觅食,好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乡村图景。长期卧床不起的老娘开始靠着护甲在院坝里来回踱着步,周美儿坐在堂屋的轮椅上欣赏着门外的风景,第一次开口跟我说话打招呼,眼里泛出一束希望的光。
作者简介
周依春 四川巴中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巴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开江县作家协会理事,著有《山路十八弯》《岁月留痕》等文集。作品散见于《青年作家》《中国金融》《金融文坛》《中国农村金融》《中国金融文化》《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巴中日报》《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等报刊,现供职于四川省开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