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远行的父亲

    2020-06-05 10:36:46

    郝志武(四川德阳)

      在我的认知里,“父爱如山”这个词汇,意味着深沉宽厚与刚毅隐忍,极像一座远山,默然屹立在目所能及之处,雄峻孤寂,沐风栉雨,只宜远观。我那粗线条型的父亲,虽没上过学堂,大字识不得几个,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一本无字的书,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

      六十年代初,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好人好马”,父亲不远万里从东北富拉尔基地来到了西南腹地的三线大厂,长期扎根于此。父亲踏实肯干,遇到困难又爱动脑琢磨,不仅学过的戏剧功底没落下,还凭着木工好手艺,帮人打家具,贴补些家用。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用宽厚的双肩,艰难地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信奉传统教育,对我们的管教相当严厉。在我们小的时候,可供玩耍的选项很多: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这样没心没肺地淘气疯玩,虽可以强健体魄,而心智却不甚成熟,少不经事。一旦惹了大小祸事,父亲“老竹笋炒嫩肉”式的修理管教方式,让我们心怀畏惧,行有所止。至今遇到事,必三思而后行,理性处置。相反,若我们做了助人为乐的有益之事,父亲也从不会吝啬发自于内心的夸赞之词。

      父亲常利用做木工活路的间隙,教授我们一些浅显的人生道理。

      阳光恣意的冬日,一身短打装束的父亲,将一根满是树瘤疙瘩的圆木稳稳固定住,开始下锯剖料。直径篮球大小的圆木,若想解剖为板材或方料,毕竟是要费些体力的。在持续有节奏的喘息声中,热汗从身上渐渐沁出,湿透了他的衣襟。

      通常,父亲会邀请半大小子们一起拉锯。为配合我们尚显稚嫩的小胳膊小腿,他会收敛住那生猛粗犷的拉锯动作。每每至此,他腰胯的扭幅及右手臂的拉伸幅度,瞬间就轻柔起来,脸上随即绽放出慈爱的笑纹。一边拉锯还一边唱着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咱们一起跑着去……”半大小子们则咯咯地笑着,喘着,拉扯着,上句不接下句,学唱着童谣。说来也怪,聆听了歌谣的圆木,似乎也通了灵性,剖解起来竟异常的顺遂。

      拉扯之际,父亲不失时机地点拨着:这看似简单的迎来送往,走锯你得按照事先墨好的刻线,不偏不倚,剖开的板材才会平直;手头臂膀不可硬拗,顺带着借用巧劲儿才轻松。你们长大以后,无论做任何事,都得先讲究规矩,处事公道。多动脑筋,不能蛮干,顺势而为,才会事半功倍。话糙理端,做人与剖解圆木同一个理儿。

      父亲来自于农村,饥荒年代过来的人,对于土地给予我们的馈赠,格外珍惜。我家兄弟姊妹多,都在长身体阶段。到了饭点,个个瞪着如饿狼般的双眼,紧盯刚端上桌的饭菜。等待全家人坐定,碗碟之间,便竹箸飞舞了。一番狼吞虎咽后,饭桌上总是遗漏一些饭粒儿。吃饱喝足的小调皮们,左手抚抚肚,右手抹抹嘴,准备开溜。不曾想,父亲早已看在眼里,了然于胸。悄然翻转了筷子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照着几个脑袋瓜,一个个地敲将下去。几乎同时,怒目圆睁,一声断喝:“把饭粒给我捡起来,吃了!”小子们战兢着身体,心知有错。左手摸头,右手便将一粒粒米饭捡拾起来,送入口中。

      我的父亲识字不多,单单记住了古诗里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身体力行地教我们养成节俭持家的好习惯,至今受用。

      记忆中,舞台上一袭旦角青衣凤冠霞帔的父亲,颦笑回眸,兰花玉指,莲步轻移,抑扬顿挫地唱念着韵白……反串角色的父亲,扮相俊美,曾让我无比痴恋。

      记忆中,一身浅蓝色工作服的父亲,凝神聚气,专注于斧削铲凿,榫卯契合。在刨花的轻舞飞扬中,潜心鼓捣着木匠活计。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父亲,令我十分敬仰。

      至今,我仍然执拗地认为,业余生活中我所谓有点天赋的兴趣爱好,皆源自于父亲戏里戏外的耳提面命;而待人接物及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那股劲儿,则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二十多年前,当我小心翼翼地承担起初为人父之职责,第一次怀抱着那个降临人世间肉嘟嘟的小精灵——我的女儿的时候,渐渐明白,父爱,这本厚重的书,需插入岁月的书签,经风沐雨,用心用情,宽严相济,一页页的反反复复阅读,才能慢慢读懂。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远行的父亲

    2020-06-05 10:36:46

    郝志武(四川德阳)

      在我的认知里,“父爱如山”这个词汇,意味着深沉宽厚与刚毅隐忍,极像一座远山,默然屹立在目所能及之处,雄峻孤寂,沐风栉雨,只宜远观。我那粗线条型的父亲,虽没上过学堂,大字识不得几个,但在我心里,他永远是一本无字的书,是一面正衣冠的镜子。

      六十年代初,作为有一技之长的“好人好马”,父亲不远万里从东北富拉尔基地来到了西南腹地的三线大厂,长期扎根于此。父亲踏实肯干,遇到困难又爱动脑琢磨,不仅学过的戏剧功底没落下,还凭着木工好手艺,帮人打家具,贴补些家用。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他用宽厚的双肩,艰难地支撑起一家人的生活。

      父亲信奉传统教育,对我们的管教相当严厉。在我们小的时候,可供玩耍的选项很多: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这样没心没肺地淘气疯玩,虽可以强健体魄,而心智却不甚成熟,少不经事。一旦惹了大小祸事,父亲“老竹笋炒嫩肉”式的修理管教方式,让我们心怀畏惧,行有所止。至今遇到事,必三思而后行,理性处置。相反,若我们做了助人为乐的有益之事,父亲也从不会吝啬发自于内心的夸赞之词。

      父亲常利用做木工活路的间隙,教授我们一些浅显的人生道理。

      阳光恣意的冬日,一身短打装束的父亲,将一根满是树瘤疙瘩的圆木稳稳固定住,开始下锯剖料。直径篮球大小的圆木,若想解剖为板材或方料,毕竟是要费些体力的。在持续有节奏的喘息声中,热汗从身上渐渐沁出,湿透了他的衣襟。

      通常,父亲会邀请半大小子们一起拉锯。为配合我们尚显稚嫩的小胳膊小腿,他会收敛住那生猛粗犷的拉锯动作。每每至此,他腰胯的扭幅及右手臂的拉伸幅度,瞬间就轻柔起来,脸上随即绽放出慈爱的笑纹。一边拉锯还一边唱着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咱们一起跑着去……”半大小子们则咯咯地笑着,喘着,拉扯着,上句不接下句,学唱着童谣。说来也怪,聆听了歌谣的圆木,似乎也通了灵性,剖解起来竟异常的顺遂。

      拉扯之际,父亲不失时机地点拨着:这看似简单的迎来送往,走锯你得按照事先墨好的刻线,不偏不倚,剖开的板材才会平直;手头臂膀不可硬拗,顺带着借用巧劲儿才轻松。你们长大以后,无论做任何事,都得先讲究规矩,处事公道。多动脑筋,不能蛮干,顺势而为,才会事半功倍。话糙理端,做人与剖解圆木同一个理儿。

      父亲来自于农村,饥荒年代过来的人,对于土地给予我们的馈赠,格外珍惜。我家兄弟姊妹多,都在长身体阶段。到了饭点,个个瞪着如饿狼般的双眼,紧盯刚端上桌的饭菜。等待全家人坐定,碗碟之间,便竹箸飞舞了。一番狼吞虎咽后,饭桌上总是遗漏一些饭粒儿。吃饱喝足的小调皮们,左手抚抚肚,右手抹抹嘴,准备开溜。不曾想,父亲早已看在眼里,了然于胸。悄然翻转了筷子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照着几个脑袋瓜,一个个地敲将下去。几乎同时,怒目圆睁,一声断喝:“把饭粒给我捡起来,吃了!”小子们战兢着身体,心知有错。左手摸头,右手便将一粒粒米饭捡拾起来,送入口中。

      我的父亲识字不多,单单记住了古诗里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身体力行地教我们养成节俭持家的好习惯,至今受用。

      记忆中,舞台上一袭旦角青衣凤冠霞帔的父亲,颦笑回眸,兰花玉指,莲步轻移,抑扬顿挫地唱念着韵白……反串角色的父亲,扮相俊美,曾让我无比痴恋。

      记忆中,一身浅蓝色工作服的父亲,凝神聚气,专注于斧削铲凿,榫卯契合。在刨花的轻舞飞扬中,潜心鼓捣着木匠活计。工作中兢兢业业的父亲,令我十分敬仰。

      至今,我仍然执拗地认为,业余生活中我所谓有点天赋的兴趣爱好,皆源自于父亲戏里戏外的耳提面命;而待人接物及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那股劲儿,则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

      二十多年前,当我小心翼翼地承担起初为人父之职责,第一次怀抱着那个降临人世间肉嘟嘟的小精灵——我的女儿的时候,渐渐明白,父爱,这本厚重的书,需插入岁月的书签,经风沐雨,用心用情,宽严相济,一页页的反反复复阅读,才能慢慢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