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恒星璀璨

    2020-08-07 15:41:47

      陈新

      作者简介

      陈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特聘作家,“金长城”中国作家创作室签约作家,成都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想到她,尤其是想写点关于她的故事之时,竟百感交集。

      她是殿堂里的神,是我最爱的一本纯文学杂志,是被仰望托举的《北京文学》。

      如恒星璀璨,她一直高挂在我文艺的心中最圣洁的位置。

      最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如流星闪烁泛滥成灾的表达。而是时间深深积累的喜欢,是在嘈嘈切切众声喧哗的世界中经过认真选择,最后由表及里的情感归依。

      这种情感,不敢说在众多挚爱她的人之中,自己是唯一发乎灵魂且无可比拟者,但敢说在人生旅途曲曲弯弯的轨迹中,她相伴我的时间是那么长久,不离不弃,如影随形。

      我订阅《北京文学》多年,因之拜读了其上不少灼灼其华的优秀作品,吸收了很多滋养心灵的艺术营养,仰视了很多花开馥郁的动人美景……

      散发出油墨芳香摇曳生姿的世界,给了我许多从未有过的美感和奇妙绚烂的想象空间,让我逼仄见识里的井底天空,变得那么辽阔。

      爱,让我苦寒闭锁的少年生活,有了眺望山外的甜暖联想。

      因为我,亦是一个坚贞的文学爱好者,梦想的境界里,住着许多有待调遣的字词。便想,要是能在《北京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那该多好啊!

      投过几次诗歌,几次散文,全都泥牛入海。虽然饱受打击,但却不影响我对她的敬爱。

      因为对一本用稿只讲质量不讲关系的杂志来说,我越被打击,说明其品质越高,也说明我的段位低,还需多多努力。

      霜天冰彻,在通往春天的路上,我继续修炼。

      窗外的物化的风呼呼地吹,我却如青灯肃坐的雕塑。两耳不闻窗外事,沉重而喘息着爬行,静中求进。

      我坚信盼望的芬芳一定会等着我。在风之后,在雨之后,在执著之后。

      我坚信,文学,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始终如一地奋斗。

      转眼十年过去了。多少个花开花谢,多少个云卷云飞。

      然世事沧桑,我矢志不渝。

      爱上三月的人,心中始终有温暖的向往。

      再试试吧!

      我投寄了8万多字的中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海洋深潜实验的文学作品,这8万字是我从20多万字的全稿中挑出的部分内容。当然是明亮的精华。

      我没想到,很快接到了用稿通知:“请将文稿压缩到4万字左右!”

      窗外阳光炽烈,而室内临窗而坐的我,却被一片无约造访的雨,落湿了脸庞。

      压缩之后没多久,该文便被安排在2013年第7期发表了。

      收到样刊时,我看到杂志封面推荐了五位作家的作品,分别是铁凝的《火锅子》、胡学文的《第三种传说》、梁衡的《一片历史的青花》、周大新的《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另外就是我的《探海蛟龙》。

      能与这些名家大家同期发表作品,真是荣幸万分。

      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探海蛟龙》既是封面头条,也是内容头条。

      虽然在此之前我发表过不少作品,还有散文《江凡》被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全国《语文》小学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本里,这种幸运在四川作家中,屈指可数。但在《北京文学》面前,我还是新人。

      繁衍了十年的泪,是那么肆无忌惮。

      我当然明白不是《探海蛟龙》写得有多好,而是《北京文学》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传统使然。

      不薄新人,才有浩然、汪曾祺、张洁、陈建功、王安忆、徐小斌、刘恒、余华、石一枫等一大批作家,从《北京文学》起步,进而走向文坛,成为名家。

      《北京文学》杂志的影响真是非常大!

      《探海蛟龙》发表之后,不仅被《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连载,还入选《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一书;被中国社科院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3-2014年)》卷重点点评;入编《2014年第三次高中大联考浙江卷语文试题》、选入《2015北京市朝阳区语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卷》阅读题;被《人民日报》《40年报告文学: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重点点评;被选入《来自改革开放征程的报告》一书……

      最令我感动的,《探海蛟龙》还荣获《北京文学》奖。

      《北京文学》给我带来这么大荣誉,极大地鼓舞了我,我的干劲更足了。

      继而,我又把写中国探月工程的报告文学《嫦娥揽月》投递给了心中的神级殿堂。很快,《北京文学》杂志又以头题位置,在2015年第1期发表了。

      《嫦娥揽月》发表之后,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先是被一些报刊连载。接着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继而获得如下荣誉: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且是“人文社科类”15本图书之一;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举办了读者媒体见面会及讲座;由中国作家协会独家出资并主办,在中国作家协会大楼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荣获浩然文学奖一等奖(最高奖);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被选入《来自改革开放征程的报告》一书……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嫦娥揽月》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结构新颖,可读性强……二是人文含量浓郁……三是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四是胸有丘壑,追求高品格……”

      之后,我又在《北京文学》杂志相继发表了报告文学《C919,飞向蓝天》,中篇小说《由浅入深的寂寥》,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时间的味道》《一棵古树的涅槃》《凝华仙境的春天》等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万字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在《北京文学》杂志2016年第10期发表之后,不仅有影视公司拟将之拍成电影,而且还被《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收录,《所见微尘,皆因有光》《嘉陵江文存·散文卷》等图书收录。

      这些年里,我先后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四川“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特别奖等荣誉,细想起来,都与《北京文学》杂志对我的扶掖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文旅
  • /
  • 副刊
  • /

    恒星璀璨

    2020-08-07 15:41:47

      陈新

      作者简介

      陈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特聘作家,“金长城”中国作家创作室签约作家,成都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想到她,尤其是想写点关于她的故事之时,竟百感交集。

      她是殿堂里的神,是我最爱的一本纯文学杂志,是被仰望托举的《北京文学》。

      如恒星璀璨,她一直高挂在我文艺的心中最圣洁的位置。

      最爱,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不是如流星闪烁泛滥成灾的表达。而是时间深深积累的喜欢,是在嘈嘈切切众声喧哗的世界中经过认真选择,最后由表及里的情感归依。

      这种情感,不敢说在众多挚爱她的人之中,自己是唯一发乎灵魂且无可比拟者,但敢说在人生旅途曲曲弯弯的轨迹中,她相伴我的时间是那么长久,不离不弃,如影随形。

      我订阅《北京文学》多年,因之拜读了其上不少灼灼其华的优秀作品,吸收了很多滋养心灵的艺术营养,仰视了很多花开馥郁的动人美景……

      散发出油墨芳香摇曳生姿的世界,给了我许多从未有过的美感和奇妙绚烂的想象空间,让我逼仄见识里的井底天空,变得那么辽阔。

      爱,让我苦寒闭锁的少年生活,有了眺望山外的甜暖联想。

      因为我,亦是一个坚贞的文学爱好者,梦想的境界里,住着许多有待调遣的字词。便想,要是能在《北京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那该多好啊!

      投过几次诗歌,几次散文,全都泥牛入海。虽然饱受打击,但却不影响我对她的敬爱。

      因为对一本用稿只讲质量不讲关系的杂志来说,我越被打击,说明其品质越高,也说明我的段位低,还需多多努力。

      霜天冰彻,在通往春天的路上,我继续修炼。

      窗外的物化的风呼呼地吹,我却如青灯肃坐的雕塑。两耳不闻窗外事,沉重而喘息着爬行,静中求进。

      我坚信盼望的芬芳一定会等着我。在风之后,在雨之后,在执著之后。

      我坚信,文学,不是跟着感觉走,而是始终如一地奋斗。

      转眼十年过去了。多少个花开花谢,多少个云卷云飞。

      然世事沧桑,我矢志不渝。

      爱上三月的人,心中始终有温暖的向往。

      再试试吧!

      我投寄了8万多字的中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海洋深潜实验的文学作品,这8万字是我从20多万字的全稿中挑出的部分内容。当然是明亮的精华。

      我没想到,很快接到了用稿通知:“请将文稿压缩到4万字左右!”

      窗外阳光炽烈,而室内临窗而坐的我,却被一片无约造访的雨,落湿了脸庞。

      压缩之后没多久,该文便被安排在2013年第7期发表了。

      收到样刊时,我看到杂志封面推荐了五位作家的作品,分别是铁凝的《火锅子》、胡学文的《第三种传说》、梁衡的《一片历史的青花》、周大新的《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另外就是我的《探海蛟龙》。

      能与这些名家大家同期发表作品,真是荣幸万分。

      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探海蛟龙》既是封面头条,也是内容头条。

      虽然在此之前我发表过不少作品,还有散文《江凡》被收入北京师范大学全国《语文》小学教材二年级下册课本里,这种幸运在四川作家中,屈指可数。但在《北京文学》面前,我还是新人。

      繁衍了十年的泪,是那么肆无忌惮。

      我当然明白不是《探海蛟龙》写得有多好,而是《北京文学》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传统使然。

      不薄新人,才有浩然、汪曾祺、张洁、陈建功、王安忆、徐小斌、刘恒、余华、石一枫等一大批作家,从《北京文学》起步,进而走向文坛,成为名家。

      《北京文学》杂志的影响真是非常大!

      《探海蛟龙》发表之后,不仅被《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连载,还入选《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一书;被中国社科院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3-2014年)》卷重点点评;入编《2014年第三次高中大联考浙江卷语文试题》、选入《2015北京市朝阳区语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卷》阅读题;被《人民日报》《40年报告文学: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变革》重点点评;被选入《来自改革开放征程的报告》一书……

      最令我感动的,《探海蛟龙》还荣获《北京文学》奖。

      《北京文学》给我带来这么大荣誉,极大地鼓舞了我,我的干劲更足了。

      继而,我又把写中国探月工程的报告文学《嫦娥揽月》投递给了心中的神级殿堂。很快,《北京文学》杂志又以头题位置,在2015年第1期发表了。

      《嫦娥揽月》发表之后,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先是被一些报刊连载。接着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继而获得如下荣誉: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且是“人文社科类”15本图书之一;在清华大学校园内举办了读者媒体见面会及讲座;由中国作家协会独家出资并主办,在中国作家协会大楼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荣获浩然文学奖一等奖(最高奖);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被选入《来自改革开放征程的报告》一书……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嫦娥揽月》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结构新颖,可读性强……二是人文含量浓郁……三是视野开阔,知识性强……四是胸有丘壑,追求高品格……”

      之后,我又在《北京文学》杂志相继发表了报告文学《C919,飞向蓝天》,中篇小说《由浅入深的寂寥》,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时间的味道》《一棵古树的涅槃》《凝华仙境的春天》等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万字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在《北京文学》杂志2016年第10期发表之后,不仅有影视公司拟将之拍成电影,而且还被《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收录,《所见微尘,皆因有光》《嘉陵江文存·散文卷》等图书收录。

      这些年里,我先后获得了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四川“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长篇特别奖等荣誉,细想起来,都与《北京文学》杂志对我的扶掖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