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15:53:24
“没想到在北京就能看见兵马俑!”
“居然能把一千多年前的文物修复得这么精美,真是不容易。”
……
初夏的北京,阳光和煦,万物竞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上,观众在一睹文物风采的同时,也被文物修复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纵观历年主题,从“致力于社会和谐”到“恢复与重塑”,从“博物馆与记忆”到“传统的未来”,博物馆已经不仅是文物安身或展示的场所,而且越来越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的文博机构各施所长、各展其美,为公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博盛宴。
新展览:“万年永宝”跨越时空
英姿飒爽的秦始皇兵马俑、华丽工巧的李倕墓出土冠饰、庄重肃穆的西周伯椃虘簋、灵动和谐的《玄武图》壁画……5月18日,来自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展品齐聚京城,在首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跪射俑。人民网 韦衍行摄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全面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看新展,展览方式也随之“升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介绍道,展览力求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本次展览引入了AR技术,实现了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并通过在线虚拟展示,实现展览的跨越时空、永不落幕。”
除了北京之外,各地文博机构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纷纷“上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许多博物馆推出相应主题展览,致敬党的百年华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举办了“颂歌献给党:广东民间工艺中的红色经典”展览,展出汕头金漆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惠来贝雕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等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
观众观看汕头金漆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网 马晓楠摄
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也备受观众青睐。山西博物馆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通过文物感受红山先民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又富含融合精神的文明之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滇韵——云南民族文化展”,以纺染织绣、传统服饰、民族饰品、手工技艺、节祭乐舞等五个部分的内容,揭示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审美情趣。
新方向:文博“课堂”打破边界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多所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更加立体多维、生动鲜活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物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湖湘典藏BOX”系列新成员“湖南人·基因密码”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正式上线。考古专家“X教授”带领体验者解密古老的笔记本、神秘的线索符号,一起推开重重迷雾,解开刻在基因中的湘人密码。
泉州海交馆举办“做一回宋朝人”系列活动,通过燃香、点茶、挂画等趣味活动,让观众走进900年前的宋代泉州,体验宋朝如诗如画的优雅生活,感知宋文化的独特性、前卫性以及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除了吸引观众到馆参观,多家文博机构也尝试将展览“搬出”展厅。5月15日起,广州地铁联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在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站台长通道推出“名城广州两千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文物主题展”,让广州的街坊在地铁站就能“亲临”考古现场。
游客在地铁站里参观展览。人民网 马晓楠摄
“在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去了越秀公园站‘打卡’。”在广州上大学的小唐是一位文博爱好者。据他回忆,此前还有“外销扇文化展”“广彩瓷文化展”等曾在越秀公园站亮相,“这种方式挺好的,让我们在平常出行中就能了解广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运用更丰富的呈现手段,走进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连接更多的群体和机构……可以看到,在“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力求破圈与融合,使文明与文化的感染力不断放大,让博物馆的“外墙”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得到无限延伸。
新模式:“沉浸”体验提升活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展夜间经济,博物馆也对夜间开放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多地博物馆将延续往年做法,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5月18日,北京地区近10家博物馆延时开放。首都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为观众打造一场设计巧妙、古今结合、人物互动的文物活化展示活动;北京文博交流馆以京音乐展演为特色,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夜间电影展映为特色,推出不同主题的延时开放活动。
——“百年风华——喜迎建党百年博物馆奇妙夜”于5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以情景党课、红歌联唱、诗歌朗诵、革命后人访谈等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
——苏州博物馆将在5月18日、19日夜间延时开放。开放期间,“苏博小夜曲”2021年苏博之夜音乐会带大家找寻历史、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共鸣,广播儿童剧《蓝小锐幻游记》则以童声介绍博物馆知识。
除了夜游之外,各地博物馆积极探索展览新模式,提升互动性和体验性。河南博物院推出“盛世和乐——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赏听会”,将历代音乐文物科学复原、古谱复原、历代服饰的复原等相结合,为观众展现古代音乐文物的多重可塑性;在南通博物苑举行的“濠博有约”文博市集暨游园会,设立了文博市集、古装游园、博物馆寻宝等环节,集趣味性、知识性、赏游性于一体,带领大家回忆南通故事、感受城市特色。
展览上新、多元活动、夜间开放……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凝聚国家文化认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国内外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都对我国博物馆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博物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在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推进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关强说。(韦衍行)
2021-05-18 15:53:24
“没想到在北京就能看见兵马俑!”
“居然能把一千多年前的文物修复得这么精美,真是不容易。”
……
初夏的北京,阳光和煦,万物竞秀。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万年永宝:中国馆藏文物保护成果展”上,观众在一睹文物风采的同时,也被文物修复的精湛技艺所折服。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纵观历年主题,从“致力于社会和谐”到“恢复与重塑”,从“博物馆与记忆”到“传统的未来”,博物馆已经不仅是文物安身或展示的场所,而且越来越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力量。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各地的文博机构各施所长、各展其美,为公众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博盛宴。
新展览:“万年永宝”跨越时空
英姿飒爽的秦始皇兵马俑、华丽工巧的李倕墓出土冠饰、庄重肃穆的西周伯椃虘簋、灵动和谐的《玄武图》壁画……5月18日,来自全国10个省(市)23家文博机构的50余件套展品齐聚京城,在首都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跪射俑。人民网 韦衍行摄
据悉,本次展览分为“万年”“慧眼”“巧手”“芳华”“永宝”五个单元,深入介绍馆藏文物的科学认知方法与保护技术,全面展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现馆藏文物保护的中国理念和中国实践。
看新展,展览方式也随之“升级”。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司长罗静介绍道,展览力求强化科研学术资源、展示技术手段与艺术表达形式的深度融合,“本次展览引入了AR技术,实现了展厅现场中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展示,并通过在线虚拟展示,实现展览的跨越时空、永不落幕。”
除了北京之外,各地文博机构也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纷纷“上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许多博物馆推出相应主题展览,致敬党的百年华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特别举办了“颂歌献给党:广东民间工艺中的红色经典”展览,展出汕头金漆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惠来贝雕画《我们伟大的祖国万岁》等优秀工艺美术作品,让红色故事历久弥新。
观众观看汕头金漆木雕《百万雄师过大江》。人民网 马晓楠摄
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也备受观众青睐。山西博物馆推出“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通过文物感受红山先民走出的一条独具特色又富含融合精神的文明之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滇韵——云南民族文化展”,以纺染织绣、传统服饰、民族饰品、手工技艺、节祭乐舞等五个部分的内容,揭示云南各民族千姿百态的审美情趣。
新方向:文博“课堂”打破边界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多所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更加立体多维、生动鲜活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物与观众的交流互动,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湖湘典藏BOX”系列新成员“湖南人·基因密码”博物馆实景解谜游戏正式上线。考古专家“X教授”带领体验者解密古老的笔记本、神秘的线索符号,一起推开重重迷雾,解开刻在基因中的湘人密码。
泉州海交馆举办“做一回宋朝人”系列活动,通过燃香、点茶、挂画等趣味活动,让观众走进900年前的宋代泉州,体验宋朝如诗如画的优雅生活,感知宋文化的独特性、前卫性以及对后世绵延不绝的影响力。
除了吸引观众到馆参观,多家文博机构也尝试将展览“搬出”展厅。5月15日起,广州地铁联合南越王宫博物馆、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在广州地铁二号线越秀公园站站台长通道推出“名城广州两千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文物主题展”,让广州的街坊在地铁站就能“亲临”考古现场。
游客在地铁站里参观展览。人民网 马晓楠摄
“在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就去了越秀公园站‘打卡’。”在广州上大学的小唐是一位文博爱好者。据他回忆,此前还有“外销扇文化展”“广彩瓷文化展”等曾在越秀公园站亮相,“这种方式挺好的,让我们在平常出行中就能了解广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运用更丰富的呈现手段,走进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连接更多的群体和机构……可以看到,在“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这一主题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力求破圈与融合,使文明与文化的感染力不断放大,让博物馆的“外墙”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得到无限延伸。
新模式:“沉浸”体验提升活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发展夜间经济,博物馆也对夜间开放进行了积极探索。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多地博物馆将延续往年做法,将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5月18日,北京地区近10家博物馆延时开放。首都博物馆的“博物馆之夜”为观众打造一场设计巧妙、古今结合、人物互动的文物活化展示活动;北京文博交流馆以京音乐展演为特色,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夜间电影展映为特色,推出不同主题的延时开放活动。
——“百年风华——喜迎建党百年博物馆奇妙夜”于5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以情景党课、红歌联唱、诗歌朗诵、革命后人访谈等形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
——苏州博物馆将在5月18日、19日夜间延时开放。开放期间,“苏博小夜曲”2021年苏博之夜音乐会带大家找寻历史、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共鸣,广播儿童剧《蓝小锐幻游记》则以童声介绍博物馆知识。
除了夜游之外,各地博物馆积极探索展览新模式,提升互动性和体验性。河南博物院推出“盛世和乐——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5·18国际博物馆日专题赏听会”,将历代音乐文物科学复原、古谱复原、历代服饰的复原等相结合,为观众展现古代音乐文物的多重可塑性;在南通博物苑举行的“濠博有约”文博市集暨游园会,设立了文博市集、古装游园、博物馆寻宝等环节,集趣味性、知识性、赏游性于一体,带领大家回忆南通故事、感受城市特色。
展览上新、多元活动、夜间开放……近年来,中国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凝聚国家文化认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交汇之际,国内外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都对我国博物馆提出了更多挑战和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博物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馆藏文物资源在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推进面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关强说。(韦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