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多种多样,因病、因残、因学等不一而同,但都有共同的情况就是有家人需要照料,无法像普通劳动者一样正常参加工作。平武精心研究致贫症结,因人因户精准施策,通过产业找路、能人带富、技能增富、创业致富等多种方式,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目标。
产业找路
产业是农村长远发展之基,是脱贫致富的主要依存, 更是贫困户在家找钱的重要途径。平武县紧紧围绕“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发挥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基础优势,牢牢牵住产业“牛鼻子”,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44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重点支持“135N”产业示范园、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和技术培训推广。在全县73个贫困村和175个非贫困村安排产业扶持基金5600余万元,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县建成平武中蜂+产业示范园84个,水果产业园8个,蔬菜产业园6个,配套产业园4个,养殖生态园4个;新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13个。形成了村村有致富产业、贫困户户均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能人带富
平武县既注重扶持“能人经济”,又注重充分发挥“能人效应”的辐射作用,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在能人到带动下居家走上脱贫致富路。一是全面摸底平武在外发展能人,引导有经济实力、有经济头脑、有回乡发展愿望的能人回乡发展产业或建设扶贫车间,以“归雁经济”助力扶贫攻坚。绵阳市平政电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袁兴平就是从平武大山深处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建设扶贫车间,就地组织因照顾老人和小孩不能外出的妇女从事装配工作。二是积极引导扶持合作经营主体和贫困群众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多途径帮助贫困户在家增收。2017年,全县培育专合社42个,培育家庭农场11个,新型经济主体达到1690个。通过吸纳贫困户入会共同经营、土地流转增收、雇佣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带动脱贫致富,农业经营主体共带动5177户1542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三是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167人,发挥他们在重楼种植,大黄、魔芋、白附子、山木药材种植,猪牛羊养殖方面的引领作用,带动贫困户800余人,每人每年增收1100元。
创业致富
2016年以来贫困户创业106人,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向国家、省市成功推荐“脱贫攻坚返乡创业人才”等能人3名,吸纳127名贫困人员就业。2017年在龙安镇、大印镇、虎牙乡、旧堡乡、土城乡创建了2个就业扶贫基地、3个就业扶贫示范村,共吸纳23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2018年又建成平武县康昕生态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平武县南坝镇兴旺服装电子加工厂、平武县成都苗鑫农业有限公司工厂3个县级示范基地,南坝镇垭头坪村、党家沟村,旧堡乡庆林村,大印镇黄坪村4个县级示范村,吸纳贫困户就业567人。
技能增富
为确保“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实现,平武县在开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方案设定上突出本地用工所需,重点围绕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的烹饪、酒店服务、建筑的钢筋工、砌筑工、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技能培训,2015年以来、培训67期,5382人,贫困户2412人,80%实现就业,且大部分在县内就找到了工作。
政策兜底
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鼓励各乡镇在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开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看护、保洁保绿等岗位,在汛期等自然、地质灾害高发季节开发地质灾害观测、抢险遇急、卫生防疫等岗位。从当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开发不超过5个调整为所有贫困村开发不超过5个,非贫困村开发不超过4个;放宽开发条件,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调整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16-60周岁)”。政策范围内尽量向居家贫困劳动者倾斜,统筹开发1588个岗位,解决就业1793人,人均年实现增收3600元。
(王金虎 薛茜 王兴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