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国内
  • /

    平武:全覆盖建设“三大体系” 补齐“精神”短板

    2018-10-11 15:37:54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平武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248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引导群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充分激发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


    “三建三促”织体系


    不断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建设村规民约体系、道德评价体系和乡风监督体系,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建“村规民约体系”,促规范自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各村针对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健全和完善简洁、务实、管用、易记的村规民约为目标,将爱清洁讲卫生、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基本道德规范作为重要内容,用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住、能做到”的语言固化村规民约。同时,依托活动阵地、文化大院、村寨院落等载体和文化活动、文艺宣演、会议宣讲等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解读,营造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氛围。二是建“道德评价体系”,促双向激励。通过健全道德评价考核指标,设立“道德信用社”、道德“红黑榜”等方式,对“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公示,引导群众遵守和践行村规民约。在正向激励方面,分村开展清洁卫生户、孝顺之星、脱贫之星和“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命名。在电视台开辟“感恩奋进?脱贫之星”专栏,宣传报道各类先进典型10余个;大印镇“尔玛巧手、守法羌人、纳吉孝星、大印好汉”四季评选表彰,虎牙藏族乡“乡贤堂”等活动的参与面、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在逆向鞭策方面,发布各类“黑榜”200余次,让后进者自加压力改变不良习惯。三是建“乡风监督体系”,促监管常态。各乡镇根据行政村规模,分别聘请2—6名文明乡风监督员,紧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嗜酒好赌、弃养薄养等不良风气和基层“微腐败”、“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既当“宣传员”又当“指导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高清探头”。作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协同和监督村“两委”抓好文明乡风建设,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全县共选聘文明乡风监督员745名,并落实250万元资金用于岗位补助。考核合格后,每名监督员将领到300元/月的误工补助。


    “三重三挖”激内力


    “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群众,目标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关键在精准施策。工作中,各乡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注重群众主体,深挖内生动力。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乡镇由驻村干部参与,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不通俗易懂,空洞繁杂的重新制定;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损害村民合法权益的予以删除;对不符合群众利益和意愿的予以修订;对群众拥护、诉求强烈的进行增加和完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开展以“扫干净、摆整齐、美庭院、提精神”为主题的“净齐美提”活动,宣传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始终让人民群众为主体,唱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让“以群众为中心”的理念落细落实。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深挖文化活力。针对不同区域民族风俗不同等特征,重视突出地方特色,把当地人民群众最认可、具有地标性、有良好传统的好民风、好家风进行梳理,予以总结、宣传和推广。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是锁江羌族乡五星村叶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以“孝敬、勤劳、教育、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好家风,影响和带动着当地好风气的形成;徐塘羌族乡杨柳村一直有制作羌族特色豆腐的传统文化,该村把“勤俭持家、清白做人”作为好民风予以挖掘,通过举办“不忘初心、清白做人”乡村文化旅游节,有力弘扬了“为官清廉、为人清白”好风气。三是注重精准施策,深挖道德潜力。在“三大体系”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针对广大农村存在的环境卫生、孝敬老人、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和“等、靠、要”思想等乡风文明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由村“两委”组织,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发动群众查摆、讨论本地在乡风、家风、民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之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特别是2018年9月13日,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桩“80岁老人孤死家中、五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的案件,让其子女既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该县将此案刻录成260余张光碟分发到各村,教育引导群众孝老敬亲、遵纪守法,树立文明新风。


    “三联三抓”强载体


    在构建“三大体系”、推动乡风文明工作中,该县为杜绝空洞说教,通过干部帮带、夜校联训、文艺联演等方式,有力提升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干部联户抓帮带。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与扶贫结对帮扶相结合,每名帮扶干部对帮扶的贫困户、联系的非贫困户,全面开展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好习惯的宣传引导。尤其重点对清洁环境卫生、孝老敬亲、感恩奋进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环境卫生等做得比较差的,由帮扶干部和群众共同打扫、整理、收拾,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对不赡养父母的,帮扶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召集召开家庭会议、完善赡养协议、调解矛盾纠纷等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子女孝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县共签订赡养协议1100余份,强化了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形成了孝老敬亲的良好风气。二是夜校联训抓宣教。各乡镇党委把“农民夜校”作为提高群众思想水平,培育良好乡风的重要载体,把乡风文明作为“农民夜校”五大专题课程之一,开办乡风文明专题讲座、专题培训5208场次,通过宣传身边的模范事迹、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同时,在锁江羌族乡五星村、高村乡民主村、豆叩镇银岭村等地建成乡风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乡风文明整体水平。三是文艺联演抓提振。县文化馆、县“春之声”艺术团、县职业中学和25个乡镇共成立文艺宣演小分队28支,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创编《扶贫路上赶春光》《形成好风气》《幸福虎牙》《十九大报告暖心窝》《心中的路》等富有乡土气息、符合时代特征群众喜爱的歌舞、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艺作品30余个,深入乡镇、村开展文艺宣演活动150余场。宣演中,特别注重把脱贫攻坚政策、各种先进典型的宣传,有力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形成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仗的强大合力。


    (王金虎 唐树君 王兴莉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国内
  • /

    平武:全覆盖建设“三大体系” 补齐“精神”短板

    2018-10-11 15:37:54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平武县坚持扶贫与扶志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在248个行政村全覆盖建设“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引导群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充分激发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的“精神短板”。


    “三建三促”织体系


    不断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通过建设村规民约体系、道德评价体系和乡风监督体系,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建“村规民约体系”,促规范自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各村针对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健全和完善简洁、务实、管用、易记的村规民约为目标,将爱清洁讲卫生、孝敬老人、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等基本道德规范作为重要内容,用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住、能做到”的语言固化村规民约。同时,依托活动阵地、文化大院、村寨院落等载体和文化活动、文艺宣演、会议宣讲等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解读,营造遵守村规民约的良好氛围。二是建“道德评价体系”,促双向激励。通过健全道德评价考核指标,设立“道德信用社”、道德“红黑榜”等方式,对“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公示,引导群众遵守和践行村规民约。在正向激励方面,分村开展清洁卫生户、孝顺之星、脱贫之星和“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命名。在电视台开辟“感恩奋进?脱贫之星”专栏,宣传报道各类先进典型10余个;大印镇“尔玛巧手、守法羌人、纳吉孝星、大印好汉”四季评选表彰,虎牙藏族乡“乡贤堂”等活动的参与面、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在逆向鞭策方面,发布各类“黑榜”200余次,让后进者自加压力改变不良习惯。三是建“乡风监督体系”,促监管常态。各乡镇根据行政村规模,分别聘请2—6名文明乡风监督员,紧盯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嗜酒好赌、弃养薄养等不良风气和基层“微腐败”、“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既当“宣传员”又当“指导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高清探头”。作为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协同和监督村“两委”抓好文明乡风建设,以好的党风、政风带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全县共选聘文明乡风监督员745名,并落实250万元资金用于岗位补助。考核合格后,每名监督员将领到300元/月的误工补助。


    “三重三挖”激内力


    “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是群众,目标在于激发内生动力,关键在精准施策。工作中,各乡镇因地制宜,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注重群众主体,深挖内生动力。在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各乡镇由驻村干部参与,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不通俗易懂,空洞繁杂的重新制定;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损害村民合法权益的予以删除;对不符合群众利益和意愿的予以修订;对群众拥护、诉求强烈的进行增加和完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全面开展以“扫干净、摆整齐、美庭院、提精神”为主题的“净齐美提”活动,宣传发动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让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始终让人民群众为主体,唱主角,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收获信心,让“以群众为中心”的理念落细落实。二是注重因地制宜,深挖文化活力。针对不同区域民族风俗不同等特征,重视突出地方特色,把当地人民群众最认可、具有地标性、有良好传统的好民风、好家风进行梳理,予以总结、宣传和推广。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叶甜春是锁江羌族乡五星村叶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以“孝敬、勤劳、教育、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好家风,影响和带动着当地好风气的形成;徐塘羌族乡杨柳村一直有制作羌族特色豆腐的传统文化,该村把“勤俭持家、清白做人”作为好民风予以挖掘,通过举办“不忘初心、清白做人”乡村文化旅游节,有力弘扬了“为官清廉、为人清白”好风气。三是注重精准施策,深挖道德潜力。在“三大体系”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统筹,针对广大农村存在的环境卫生、孝敬老人、大操大办、封建迷信和“等、靠、要”思想等乡风文明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由村“两委”组织,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发动群众查摆、讨论本地在乡风、家风、民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乡风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之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特别是2018年9月13日,县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桩“80岁老人孤死家中、五子女未尽到赡养义务”的案件,让其子女既受到了道德的谴责,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该县将此案刻录成260余张光碟分发到各村,教育引导群众孝老敬亲、遵纪守法,树立文明新风。


    “三联三抓”强载体


    在构建“三大体系”、推动乡风文明工作中,该县为杜绝空洞说教,通过干部帮带、夜校联训、文艺联演等方式,有力提升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干部联户抓帮带。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与扶贫结对帮扶相结合,每名帮扶干部对帮扶的贫困户、联系的非贫困户,全面开展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等好习惯的宣传引导。尤其重点对清洁环境卫生、孝老敬亲、感恩奋进等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对环境卫生等做得比较差的,由帮扶干部和群众共同打扫、整理、收拾,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对不赡养父母的,帮扶干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召集召开家庭会议、完善赡养协议、调解矛盾纠纷等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子女孝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年以来,全县共签订赡养协议1100余份,强化了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形成了孝老敬亲的良好风气。二是夜校联训抓宣教。各乡镇党委把“农民夜校”作为提高群众思想水平,培育良好乡风的重要载体,把乡风文明作为“农民夜校”五大专题课程之一,开办乡风文明专题讲座、专题培训5208场次,通过宣传身边的模范事迹、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同时,在锁江羌族乡五星村、高村乡民主村、豆叩镇银岭村等地建成乡风文明示范点,以点带面,提升乡风文明整体水平。三是文艺联演抓提振。县文化馆、县“春之声”艺术团、县职业中学和25个乡镇共成立文艺宣演小分队28支,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建设文明乡风为主要内容,创编《扶贫路上赶春光》《形成好风气》《幸福虎牙》《十九大报告暖心窝》《心中的路》等富有乡土气息、符合时代特征群众喜爱的歌舞、小品、快板、三句半等文艺作品30余个,深入乡镇、村开展文艺宣演活动150余场。宣演中,特别注重把脱贫攻坚政策、各种先进典型的宣传,有力提振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形成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仗的强大合力。


    (王金虎 唐树君 王兴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