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国内
  • /

    誓让家乡换新颜 ——记四川万源市庙子乡兴隆场村“草帽”书记陈国富

    2018-09-12 12:11:15

    (马发海 陈 军 本报记者 汪美山 文/图)老百姓常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
    在四川万源市庙子乡兴隆场村,就有一位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认真履职、不辱使命,扎根基层、带头干事、为民服务,他就是兴隆场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富。
    因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陈国富大多数时候都喜欢头顶一顶草帽,村民们形象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破釜沉舟
    情倾贫困改善


    到2018年初,村上有13户42人还未脱贫。每当看到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量土地荒芜、村里荒凉落后的场景,陈国富的心就很痛,把村子搞好,是他最大的愿望。

    2017年1月,陈国富就任兴隆场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走访党员群众,求良策、谋发展,和班子成员经常商议工作到深夜,兴隆场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时任兴隆场村村委会主任陈国富自己贷款5000元,又发动社代表聂永顺、陈友宽各贷5000元,以15000元资金垫底,修建了跨度15米、桥面30米、高7.8米的白水潭大桥,连通了8户40人,以及60亩水田和150亩土地。桥修通后,他又发动村民修通了好几条社道路,惠及到34户126人。2012年,经陈国富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以及组织“一事一议”,硬化了山梁上到圈里头0.5公里公路。2017年,陈国富又一次组织“一事一议”,硬化了老粮站0.3公里公路。通过做工作,陈国富还让住在山上的50多户群众搬迁到公路沿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在陈国富的多方奔走下,兴隆场村大大小小的社道实施了硬化工程,让村民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状;路灯整齐地矗立在村道一旁,为夜归的村民、学生照亮了回家的路……这一点一滴都在叙说着这个偏远山村发生的变化。


    顺水推舟
    爱洒新村建设


    兴隆场村的新农村位于该村白水潭组,依山傍水间坐落着34户人家,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在2016年,这里仅有8户人,许多村民宁愿不住新房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宁愿忍受泥泞崎岖、山高路远,也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根。面对这种情况,陈国富带领村社干部,将这些村民集中起来进行一事一议,尊重农户意见,灵活地调整耕地位置,终于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让兴隆场34座新农村新楼房拔地而起。
    “新农村建设使我难忘,”陈国富指着新农村旁边那一条延伸入山里的公路说道:“这条路是新农村第一批农户自己修的,既没有村上动员,也没有包工头出钱。出于对乡里乡亲的感情,他们就这样打下了脱贫攻坚的‘排头路’。”

    村民的团结一心,更加激发了陈国富的工作热情,他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以多年一直承载心中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承诺,带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的兴隆场,新农村新居鳞次栉比,家家户户实现“三通”,支柱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也接连创汇增收。


    风雨同舟
    心系脱贫奔康


    陈国富的儿子陈友松在福建的一家大型公司当上了主管。陈友松知道父亲的辛苦和不易,多次提出让父亲去福建和自己一起生活,享享清福。陈国富却表示自己要和群众继续并肩打好脱贫攻坚战,他说:“村民们曾说,我不是在村活动室办公就是在村民家中搞入户摸底,是一个‘脱产’干部,既然他们信任我,我又怎么能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一走了之?”

    “2018年易地搬迁7户23人,2019年预脱贫6户19人,其中易地搬迁4户14人......”活动室里,陈国富把这些信息写在了记录簿里,也记在了心里。
    当问到兴隆场村未来规划时,陈国富说:“首先是完成这6户19人脱贫。然后在条件允许下,能够把茅坡上段50亩地建成公益性公墓,下段200亩地建成果园,开办2家农家乐,赏花、摘果、吃土鸡……这些就是我的心愿,也是下一步的计划。”
    庙子乡党委书记冉耀这样评价陈国富说:“这是一位负责的老干部,一个真正为群众付出的‘脱产’干部,我坚信庙子乡在更多这样的‘脱产’干部的工作下,一定能成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乡村。”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时政
  • /
  • 国内
  • /

    誓让家乡换新颜 ——记四川万源市庙子乡兴隆场村“草帽”书记陈国富

    2018-09-12 12:11:15

    (马发海 陈 军 本报记者 汪美山 文/图)老百姓常说: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农村党支部书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村级班子的带头人。
    在四川万源市庙子乡兴隆场村,就有一位全心全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认真履职、不辱使命,扎根基层、带头干事、为民服务,他就是兴隆场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富。
    因为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陈国富大多数时候都喜欢头顶一顶草帽,村民们形象地称他为“草帽”书记。
    破釜沉舟
    情倾贫困改善


    到2018年初,村上有13户42人还未脱贫。每当看到由于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量土地荒芜、村里荒凉落后的场景,陈国富的心就很痛,把村子搞好,是他最大的愿望。

    2017年1月,陈国富就任兴隆场村党支部书记,他积极走访党员群众,求良策、谋发展,和班子成员经常商议工作到深夜,兴隆场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时任兴隆场村村委会主任陈国富自己贷款5000元,又发动社代表聂永顺、陈友宽各贷5000元,以15000元资金垫底,修建了跨度15米、桥面30米、高7.8米的白水潭大桥,连通了8户40人,以及60亩水田和150亩土地。桥修通后,他又发动村民修通了好几条社道路,惠及到34户126人。2012年,经陈国富积极与市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以及组织“一事一议”,硬化了山梁上到圈里头0.5公里公路。2017年,陈国富又一次组织“一事一议”,硬化了老粮站0.3公里公路。通过做工作,陈国富还让住在山上的50多户群众搬迁到公路沿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在陈国富的多方奔走下,兴隆场村大大小小的社道实施了硬化工程,让村民摆脱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现状;路灯整齐地矗立在村道一旁,为夜归的村民、学生照亮了回家的路……这一点一滴都在叙说着这个偏远山村发生的变化。


    顺水推舟
    爱洒新村建设


    兴隆场村的新农村位于该村白水潭组,依山傍水间坐落着34户人家,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

    但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在2016年,这里仅有8户人,许多村民宁愿不住新房也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宁愿忍受泥泞崎岖、山高路远,也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根。面对这种情况,陈国富带领村社干部,将这些村民集中起来进行一事一议,尊重农户意见,灵活地调整耕地位置,终于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让兴隆场34座新农村新楼房拔地而起。
    “新农村建设使我难忘,”陈国富指着新农村旁边那一条延伸入山里的公路说道:“这条路是新农村第一批农户自己修的,既没有村上动员,也没有包工头出钱。出于对乡里乡亲的感情,他们就这样打下了脱贫攻坚的‘排头路’。”

    村民的团结一心,更加激发了陈国富的工作热情,他全身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以多年一直承载心中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承诺,带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如今的兴隆场,新农村新居鳞次栉比,家家户户实现“三通”,支柱产业种植业、养殖业也接连创汇增收。


    风雨同舟
    心系脱贫奔康


    陈国富的儿子陈友松在福建的一家大型公司当上了主管。陈友松知道父亲的辛苦和不易,多次提出让父亲去福建和自己一起生活,享享清福。陈国富却表示自己要和群众继续并肩打好脱贫攻坚战,他说:“村民们曾说,我不是在村活动室办公就是在村民家中搞入户摸底,是一个‘脱产’干部,既然他们信任我,我又怎么能在他们最需要我的时候一走了之?”

    “2018年易地搬迁7户23人,2019年预脱贫6户19人,其中易地搬迁4户14人......”活动室里,陈国富把这些信息写在了记录簿里,也记在了心里。
    当问到兴隆场村未来规划时,陈国富说:“首先是完成这6户19人脱贫。然后在条件允许下,能够把茅坡上段50亩地建成公益性公墓,下段200亩地建成果园,开办2家农家乐,赏花、摘果、吃土鸡……这些就是我的心愿,也是下一步的计划。”
    庙子乡党委书记冉耀这样评价陈国富说:“这是一位负责的老干部,一个真正为群众付出的‘脱产’干部,我坚信庙子乡在更多这样的‘脱产’干部的工作下,一定能成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