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新,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如今的成都温江区公平街道,环境越来越美,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服务功能和品味显著提升,处处皆景,城市风韵独具特色。
公平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省委、市委、区委的重大决策和总体目标,按照“城市做靓、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总体要求,以建设产城相融、田水相依的宜业宜居公平为中心目标,强化组织保障、队伍保障、机制保障,打造产城相融的产业公平、创新进取的活力公平、畅通顺达的便捷公平、优美自然的生态公平、温馨和美的幸福公平,主动肩负助推新时代温江“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使命责任,为温江奋力打造健康产业高地,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宜业宜居宜游的新中心城区贡献公平力量,谱写公平篇章。
有一种景致愉悦着我们的身心,山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画中;有一种变化伴随着城市的成长,路更宽了,公园美了,文明更浓郁了……
生活在公平街道的市民是幸福的,笑容始终洋溢在脸上。
党建引领 文化为魂
营造清洁干净清爽环境
围绕“五大行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要求,按照“五整治、五打造、五提升”要求,围绕“党建引领、文化为魂、整体联动、共建共治”的工作思路,公平街道坚持“精细科学管理、绣花功夫治理”的工作理念,着眼“城市做靓、功能做优、环境做美”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点对同乐巷、滨江路北段进行了整体示范打造,营造了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党建引领塑核心。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挂帅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标准、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制定同乐巷、滨江路北段环境综合治理任务分解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了“街道党工委控面、社区党组织治片、综合管理大队管线、区域网格员抓点”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通过现场会、坝坝会、分析会,找问题、听意见、理思路,并邀请区级相关部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借力借智、集思广益,不断完善整治工作的思路、步骤和举措。组织街道分管领导和骨干到上海、杭州等先进地区学习背街小巷整治工作经验。在深入调研、多方征集意见和对标对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同乐巷、滨江路北段专项整治方案。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街道加大对同乐巷、滨江路北段整治工作“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对滨江路北段街区风貌进行整治提升,常态化保持整治提升工作。
文化为魂聚民意。街道始终坚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整治工作中,通过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植观、十九大精神内容宣传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社会正能量,让背街小巷墙面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靓丽景观。同时,在同乐巷整治中,开展“幸福公平·文明标兵”“好公婆、好儿媳、好女婿、好邻居”评选和宣讲活动,设立“模范公示榜”,以身边事宣传高尚道德、教育身边人,积极营造价值导向和浓厚的舆论氛围。同时,以整治提升为契机,大力挖掘院落文化,发展院落文化。在同乐巷整治提升中,挖掘了长电厂家属院、粮食局家属院、阿坝州农行家属院的辉煌历史和文化元素,通过寻找特色老照片,建设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墙”30米,展示同乐巷丰富的院落文化底蕴。在滨江路北段,依托江安河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道路黑化工程,深入挖掘“蒜市街”古城记忆,通过打造国学文化“微景观”,增设传统文化墙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群众生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效果。
整体联动强机制。街道将同乐巷、滨江路北段整治区域实行网格化划分,建立网格图,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标准、定职责”等措施,将网格细化到每一位执法队员身上,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巡查人员。建立网格化体系,同乐巷构建“街道—社区—院落群议事会—自管议事会—楼栋—单元”六级工作网络体系,共同协商处理同乐巷整治事务,参与同乐巷整治后的监管、维护等工作;滨江路北段建立“街道-社区-小区-商家”四级网格治理机制,共同出谋划策,参与整治提升。并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同乐巷、滨江路北段整治前进行预算评估,做到整治中进行全程跟踪,整治后进行全面结算,确保处置工作的依法、依规、有效进行。通过制定《公平街道背街小巷整治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双挂钩”等方式,全方位推动同乐巷、滨江路北段整治项目工作。
共建共治激活力。在整治过程中,街道多次会同区城管局、区经信局等区级部门,借智借力,创新实行院落“道德积分制”,采用居民“道德积分”的形式建立居民道德评价体系,激励院落群众大力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参与同乐巷整治行动,通过设置 “曝光墙”、建立“同心互助协会”,聚社会之力克难题。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物业、商家、热心居民为成员的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采取大型活动主题宣传、村(社区)集会、海报宣传、小区院落传单宣传等线下宣传与街道新媒体公众号、党群服务微信群、小区院落QQ群等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并通过召开“坝坝会”“恳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同乐巷、滨江路北段整治工作、举措及愿景,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商户主动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通过集中整治,同乐巷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文化内涵、居民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居民自治为目标,推进联片院落立体整改,达成了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增强居民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的目的;滨江路北段环境卫生、街面设施、商招店牌、建筑立面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滨河文化更加突显,营造出了整洁优美、清爽有序的街区环境。
共建共享 绿道表达
塑造城市绿道新名片
“晨曦载曜,万物咸覩。”初冬的清晨,阳光暖暖地撒向温江大地。南城绿道上,不时可见三三两两跑步健身者的身影。“我们都喜欢来这里跑步,这里空气好,风景也好。”健身者们对这里的环境赞不绝口。
公平街道在打造南城绿道过程中,坚持“三突出三打造”,集聚多方之量,实现“共建共享”;凝聚群众之力,探寻“乡愁记忆”;汇聚攻坚之力,再塑“绿水清城”,让南城绿道成为一张充满老温江记忆、新温江活力的城市名片。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强化社区治理的南城绿道表达。公平街道秉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原则,把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贯穿于南城绿道建设全过程,充分凝聚党政机关、市民群众等多方力量,推动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江安河绿道启动建设以来,区人大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项目现场指导督导工作,区水务局、区财政局等在完善绿道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资金保障上予以最大力度支持,区城管局、区经信局主动介入并处理项目区域内违建、雨污管网等问题,促使绿道建设任务按期高效推进。镇街坚持江安河绿道建设任务“一盘棋”统筹、进度“一张图”管控、问题“一本账”销号,严格落实“每日一过问、三日一小结、每周一督查、半月一通报”制度,卡时间到天、定任务到人、抓落实到点,确保每日工期任务按期完成;一线干部充分发扬“5+2”“白+黑”的精神,每日现场蹲点、现场会商、现场协调,始终奋战在施工一线。以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为主线,积极发动村(社区)两委、党员骨干、志愿者、两代表一委员入院入户向绿道建设区域住户、商家、单位,广泛宣传绿道项目愿景图,利用大型主题活动、村(社)集会、小区院落坝坝会等平台以及街道微信公众号、党群服务微信群、院落QQ群等线上载体深入宣传绿道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及时化解市民的不满情绪,充分赢得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理解与支持。
植入“文史文创文艺”,强化天府文化的南城绿道表达。坚决贯彻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温江本土文化资源无缝导入江安河绿道沿线,赋予绿道承载乡愁记忆、弘扬城市精神等复合功能。为确定绿道线路最佳方案和打造“家在东门”文化长廊、“江安记忆”文化主题墙,街道通过走访区域商家住户,探访温江文化名人、史志研究人员、乡贤以及东门邻居,多方搜集老照片、征集老故事、募集书画作品、查阅档案资料等,广大群众的支持成为南城绿道人文情怀最厚的土壤。为让南城绿道留住乡愁,文化景观突出老物件、老照片、老场景的运用,融入川西民居风格及温江本土的历史文化记忆,打造充满“旧时光”的蒜市街复古景观牌坊,以及充满“老故事”的江安记忆文化墙,以朴素、直白、生动的形式,讲述温江的发展和故事,唤起所有新老温江人的乡愁记忆。街道坚持以文化为魂,以绿道沿线小广场、微绿地、院落围墙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天府文化、温江城市精神、地域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打造绿道沿线的标识景观、长篇墙绘和主题文化广场,让绿道成为承载文化、传播文明的靓丽风景线。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强化公园城市的南城绿道表达。街道以“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紧扣“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总要求和“构建消费新场景、塑造城市新形态”总目标,统筹推进江安河绿道沿线消费场景、生活场景和生态场景建设,在清爽环境、引绿缀城、引水润城上下功夫,绿道项目建设不见土、不见尘、不见垃圾。同时,“一树一景”,江安记忆、亲水温江等创意元素,有效增添了绿道景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让群众可进入、可参与。严格落实“河长制”,抓实河渠“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
漫步在环水而筑的绿道上,草木芬芳,水流潺潺。阳光下,绿道上不时有游人走过,虽已是冬日,依旧绿意盎然。正在这里散步的市民张先生说,来这里的绿道走走看看,心情也格外舒畅。
品质人居,浪“慢”生活,碧水、蓝天、绿地萦绕在公平居民的身边,大家在这里充分地亲近自然,轻松地休闲、健身,惬意地享受绿色、放松身心,轻松便捷地享受身边的“绿色福利”。
云兮 米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