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供销人·供销情”征文选登 游火清:供销岁月妙书人生

    2018-07-17 16:57:59

    (本报记者 冯丹 见习记者 马工枚 何月 文/图)“我这人信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道理,我可以说,20多年来,我作为供销社的一员问心无愧,为供销合作事业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游火清说。
    见过游火清的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身上明显有一种特属于军旅生涯和艺术造诣相结合的气魄。衣着整洁而得体、举止儒雅而正派,游火清讲话很有条理,掷地有声。他1968年参军,从事新闻宣传与教育,当过宣传股长;16年后转业到四川省供销社,又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同时与供销社结下不解之缘。1985年游火清成为《四川供销合作报》的记者兼任编辑,1992年挂职广元剑阁县委副书记,宣传工作从不离手。1993年,游火清起草报告,为系统内部刊物《四川供销合作报》升级为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并全国公开发行的《西南商报》立下汗马功劳,成为《西南商报》副总编辑。


    军旅作家供销情

    扎根泥土吐芬芳


    游火清1984年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供销社后,先后跑遍150多个市县,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见证了供销社的发展历程,用镜头记录下供销社职工的汗水与泪水。

    “你们要将庄稼医院写在第一个呀,庄稼医院可不得了啊,它为农业、农民做了很大贡献啊!”在采访中,游火清告诉记者,他对当年兴办的庄稼医院情有独钟。摆谈中,他拿出一份1993年8月31日出版的《四川日报》,报纸上刊登的正是四川省盐亭县龙江庄稼医院创建10周年的报道。
    “农作物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作物生病了,农民也要跟着遭殃。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从集体生产到一家一户的承包责任制,许多农民不懂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要么用土法子治,要么用药不知轻重。当时盐亭县供销社就想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供销社职工范仕富便带头创办了庄稼医院。” 游火清清晰地记得当年全省第一个庄稼医院诞生的经过。
    在游火清所拍摄的新闻图片里,这个全国第一所庄稼医院门市部共分两层,每层各三个房间。一楼的三个房间分别是“配肥站”“咨询室”“药剂室”。游火清告诉记者,在咨询室里农药、植物标本一应俱全,相关书籍、资料也丰富可观。时不时有农民进门,或请庄稼医生出诊,或购买农药化肥。
    “在庄稼医院工作的医生都是经过正规培训回来的,他们责任心强,哪里的农民需要帮助了,庄稼医生都是随叫随到。他们早出晚归,天天如此。”游火清讲述着他当初采访庄稼医院时所见所闻。“你去问下当地的农民,他们都对供销社庄稼医院赞不绝口,说供销社为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采访中,游火清说得最多的便是供销社对农民的情怀。
    《经济日报》《半月谈》《四川日报》都对庄稼医院进行了报道,记者看到,在游火清细心保存的《四川日报》上写有当年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主任潘遥的贺电,贺电称赞盐亭县供销社所办的庄稼医院是“服务农民,功盖神州”,并评价范仕富是“庄稼的卫士,病虫的克星,为全国农民创造亿万财富的人”。
    “当初庄稼医院才开业的时候,一个月内接待农民10000余人,治愈农作物6000多亩。庄稼医院这种为农服务模式也推广到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游火清不无感慨地说,盐亭县龙江庄稼医院是他见过的供销社创新服务举措中成效最快、推广最好的举措之一,也让他深切感知到供销社是如何与农民兄弟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从那时起,做一个真正服务农民的供销人的想法,在游火清心中扎根发芽。


    踏遍青山写春秋

    书记情系剑门关


    1993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安排省级机关定点帮县时,游火清便挂职了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这一段工作经历让游火清清楚了两件事,一是要抓住机遇;二是要抓紧宣传。20世纪90年代是供销社发展转型的阶段,供销社积极探索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转型发展新路子。游火清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就曾三次来四川,前往乐山、自贡、宜宾等地基层供销社了解情况,提出要求,总结典型经验。而他也全程陪同过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等参观剑阁县供销社所办的毛巾床单厂。

    “这个厂引进了上海的先进技术,产品质量好,还被评为省先进企业。那时候在当地一个县上有一家省先进企业可不容易啊。”说起剑阁县供销社的发展,游火清露出怀念又自豪的神情。
    作为从业多年的新闻人,游火清一直保持着在宣传方面的敏感,写下了反映剑阁县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方面的大量稿件,将剑阁县生产发展的各种情况及时传播。
    “1990年,我随省供销社领导到万县等地调查柑橘产销情况,写了《桔乡喜忧录》,引起省政府重视。之后就下达了减免柑橘收购有关税费的通知。所以我明白,宣传工作也是为民服务所必须重视的工作板块。”游火清说,正因为如此,为了更好地宣传供销社和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他与领导、同事齐心协力,将原属于内刊的《四川供销合作报》申请为公开发行的《西南商报》。
    “那时的《供销合作报》是内刊小报。”游火清拿起一张泛黄的报纸说,“那时候宣传供销社的报纸少啊。我们当时就想把它做成一个为供销社服务的大报纸,辐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六个省市区供销社,这多好啊。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啊。”
    1994年,《四川日报》记者以《笔壮剑门》为名,写了篇游火清在剑阁县工作成就的通讯文章;同年,游火清被评为四川省委组织部定点帮县先进工作者。


    扬鞭催马为农忙

    巴山货郎留影像


    如果说庄稼医院是用心在做事,那么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供销社则是用命在做事。“这个区是丘陵地形,山多,那时候路也没几条好的。供销社要想把货物送到农民家里,全都得靠‘骡马帮’!”在谈到骡马帮时,游火清的手挥舞了起来。

    “那真是苦啊险啊!”游火清介绍,“骡马帮”就是当地供销社组织了一批人,牵着马和骡子,驮着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用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货上门。
    骡马帮由10多个赶骡人和数十头骡马组成。由于农民居住地分散,为了能及时把货物送到,每天天还没亮,这些赶骡人便起床喂骡马,开始工作,通常会干到天黑才完工。嘉陵区山多又陡峭,人走着都吃力,更别提负重的骡马。有时候下起雨来,更是举步维艰。山上的碎石多,人走着咯脚,骡马腿脚也时常划伤扭伤。行进途中,所有骡马的鞍绳相互连接,一旦一头骡马在坡上打滑,整个骡马队都可能人仰马翻。
    “即便条件艰苦成这样,那些在供销社工作的人也没有说放弃。那时候供销社职工工资待遇并不高,全凭着一股热血和真情在做事。”游火清感慨万千,骡马帮不止为农民送去生产、生活必需品,同样也替农民代销农产品,每到农民收获的时候,骡马帮还要收购农作物、废旧物资等运出山外,这就是当年供销人“代购代销”的身影。
    骡马帮的事迹被游火清写成《山涧又闻马帮来》通讯报道,还被全国商报联评为好新闻。“你们回去搜一搜、看一看,就能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供销社人是怎样的一股精气神。真是背着挑着一步一步带领着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退而不休供销人

    笔墨丹青写初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的游火清并不打算就此清闲下来,他重拾初心,向成为书画艺术家的道路上进发。正如他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了书画创作,他常常只身在书画室里潜心练习,平均每天练习3小时。正因练习刻苦,长时间的站立让游火清的双腿患上了静脉曲张。

    “去年我70岁生日的时候,我跟战友说了三句话:理想决定人生,实干决定前途,坚持决定成果。我腿上的伤疤在你们看来是疤痕,在我看来就是我刻苦练习、有所成就的证明!”在游火清的小腿上,有数道因静脉曲张手术而留下的伤疤,伤疤令游火清的双腿显得有些狰狞,但游火清却为此深感自豪。
    游火清的不懈坚持与努力,让他的书画作品备受世人赞誉。他曾为《西南商报》《河南商报》《四川民兵》等数家报刊题写报头,他的书画作品分别被《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书法报》等数十家报刊采用。同时,他的书画作品也屡获殊荣。2009年9月入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赛;2015年12月梅花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游火清告诉记者,他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影响到别人,特别是年轻人,激励他们努力向上。他参与中小学生的书画科普活动,鼓励小学生努力练习,不要只局限在天赋上。
    “在我来报社的路上,看到在云龙大厦一楼开办的‘川字号’特产展销中心,我进去逛了一圈,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网络支付,都是当今最先进的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我真切感受到了供销社的与时俱进,也真心希望供销社能一直保持现在的势头,越办越好,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 7月21日,游火清将参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名作书画暨邮品首发式,届时游火清将携作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书画艺术家齐聚北京,共促国内书画艺术领域的传承、融合与创新。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供销人·供销情”征文选登 游火清:供销岁月妙书人生

    2018-07-17 16:57:59

    (本报记者 冯丹 见习记者 马工枚 何月 文/图)“我这人信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道理,我可以说,20多年来,我作为供销社的一员问心无愧,为供销合作事业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游火清说。
    见过游火清的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他身上明显有一种特属于军旅生涯和艺术造诣相结合的气魄。衣着整洁而得体、举止儒雅而正派,游火清讲话很有条理,掷地有声。他1968年参军,从事新闻宣传与教育,当过宣传股长;16年后转业到四川省供销社,又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同时与供销社结下不解之缘。1985年游火清成为《四川供销合作报》的记者兼任编辑,1992年挂职广元剑阁县委副书记,宣传工作从不离手。1993年,游火清起草报告,为系统内部刊物《四川供销合作报》升级为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并全国公开发行的《西南商报》立下汗马功劳,成为《西南商报》副总编辑。


    军旅作家供销情

    扎根泥土吐芬芳


    游火清1984年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供销社后,先后跑遍150多个市县,从事新闻宣传工作,见证了供销社的发展历程,用镜头记录下供销社职工的汗水与泪水。

    “你们要将庄稼医院写在第一个呀,庄稼医院可不得了啊,它为农业、农民做了很大贡献啊!”在采访中,游火清告诉记者,他对当年兴办的庄稼医院情有独钟。摆谈中,他拿出一份1993年8月31日出版的《四川日报》,报纸上刊登的正是四川省盐亭县龙江庄稼医院创建10周年的报道。
    “农作物就是农民的命根子,作物生病了,农民也要跟着遭殃。那时候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民从集体生产到一家一户的承包责任制,许多农民不懂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要么用土法子治,要么用药不知轻重。当时盐亭县供销社就想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供销社职工范仕富便带头创办了庄稼医院。” 游火清清晰地记得当年全省第一个庄稼医院诞生的经过。
    在游火清所拍摄的新闻图片里,这个全国第一所庄稼医院门市部共分两层,每层各三个房间。一楼的三个房间分别是“配肥站”“咨询室”“药剂室”。游火清告诉记者,在咨询室里农药、植物标本一应俱全,相关书籍、资料也丰富可观。时不时有农民进门,或请庄稼医生出诊,或购买农药化肥。
    “在庄稼医院工作的医生都是经过正规培训回来的,他们责任心强,哪里的农民需要帮助了,庄稼医生都是随叫随到。他们早出晚归,天天如此。”游火清讲述着他当初采访庄稼医院时所见所闻。“你去问下当地的农民,他们都对供销社庄稼医院赞不绝口,说供销社为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采访中,游火清说得最多的便是供销社对农民的情怀。
    《经济日报》《半月谈》《四川日报》都对庄稼医院进行了报道,记者看到,在游火清细心保存的《四川日报》上写有当年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社主任潘遥的贺电,贺电称赞盐亭县供销社所办的庄稼医院是“服务农民,功盖神州”,并评价范仕富是“庄稼的卫士,病虫的克星,为全国农民创造亿万财富的人”。
    “当初庄稼医院才开业的时候,一个月内接待农民10000余人,治愈农作物6000多亩。庄稼医院这种为农服务模式也推广到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游火清不无感慨地说,盐亭县龙江庄稼医院是他见过的供销社创新服务举措中成效最快、推广最好的举措之一,也让他深切感知到供销社是如何与农民兄弟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从那时起,做一个真正服务农民的供销人的想法,在游火清心中扎根发芽。


    踏遍青山写春秋

    书记情系剑门关


    1993年,四川省委组织部安排省级机关定点帮县时,游火清便挂职了广元市剑阁县委副书记。这一段工作经历让游火清清楚了两件事,一是要抓住机遇;二是要抓紧宣传。20世纪90年代是供销社发展转型的阶段,供销社积极探索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转型发展新路子。游火清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就曾三次来四川,前往乐山、自贡、宜宾等地基层供销社了解情况,提出要求,总结典型经验。而他也全程陪同过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等参观剑阁县供销社所办的毛巾床单厂。

    “这个厂引进了上海的先进技术,产品质量好,还被评为省先进企业。那时候在当地一个县上有一家省先进企业可不容易啊。”说起剑阁县供销社的发展,游火清露出怀念又自豪的神情。
    作为从业多年的新闻人,游火清一直保持着在宣传方面的敏感,写下了反映剑阁县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方面的大量稿件,将剑阁县生产发展的各种情况及时传播。
    “1990年,我随省供销社领导到万县等地调查柑橘产销情况,写了《桔乡喜忧录》,引起省政府重视。之后就下达了减免柑橘收购有关税费的通知。所以我明白,宣传工作也是为民服务所必须重视的工作板块。”游火清说,正因为如此,为了更好地宣传供销社和做好服务三农工作,他与领导、同事齐心协力,将原属于内刊的《四川供销合作报》申请为公开发行的《西南商报》。
    “那时的《供销合作报》是内刊小报。”游火清拿起一张泛黄的报纸说,“那时候宣传供销社的报纸少啊。我们当时就想把它做成一个为供销社服务的大报纸,辐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六个省市区供销社,这多好啊。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个愿望实现了,我们都感到很高兴啊。”
    1994年,《四川日报》记者以《笔壮剑门》为名,写了篇游火清在剑阁县工作成就的通讯文章;同年,游火清被评为四川省委组织部定点帮县先进工作者。


    扬鞭催马为农忙

    巴山货郎留影像


    如果说庄稼医院是用心在做事,那么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供销社则是用命在做事。“这个区是丘陵地形,山多,那时候路也没几条好的。供销社要想把货物送到农民家里,全都得靠‘骡马帮’!”在谈到骡马帮时,游火清的手挥舞了起来。

    “那真是苦啊险啊!”游火清介绍,“骡马帮”就是当地供销社组织了一批人,牵着马和骡子,驮着农民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生产、生活用品翻山越岭,挨家挨户送货上门。
    骡马帮由10多个赶骡人和数十头骡马组成。由于农民居住地分散,为了能及时把货物送到,每天天还没亮,这些赶骡人便起床喂骡马,开始工作,通常会干到天黑才完工。嘉陵区山多又陡峭,人走着都吃力,更别提负重的骡马。有时候下起雨来,更是举步维艰。山上的碎石多,人走着咯脚,骡马腿脚也时常划伤扭伤。行进途中,所有骡马的鞍绳相互连接,一旦一头骡马在坡上打滑,整个骡马队都可能人仰马翻。
    “即便条件艰苦成这样,那些在供销社工作的人也没有说放弃。那时候供销社职工工资待遇并不高,全凭着一股热血和真情在做事。”游火清感慨万千,骡马帮不止为农民送去生产、生活必需品,同样也替农民代销农产品,每到农民收获的时候,骡马帮还要收购农作物、废旧物资等运出山外,这就是当年供销人“代购代销”的身影。
    骡马帮的事迹被游火清写成《山涧又闻马帮来》通讯报道,还被全国商报联评为好新闻。“你们回去搜一搜、看一看,就能知道那个时候我们供销社人是怎样的一股精气神。真是背着挑着一步一步带领着农民走向致富的道路。”


    退而不休供销人

    笔墨丹青写初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退休后的游火清并不打算就此清闲下来,他重拾初心,向成为书画艺术家的道路上进发。正如他所说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为了书画创作,他常常只身在书画室里潜心练习,平均每天练习3小时。正因练习刻苦,长时间的站立让游火清的双腿患上了静脉曲张。

    “去年我70岁生日的时候,我跟战友说了三句话:理想决定人生,实干决定前途,坚持决定成果。我腿上的伤疤在你们看来是疤痕,在我看来就是我刻苦练习、有所成就的证明!”在游火清的小腿上,有数道因静脉曲张手术而留下的伤疤,伤疤令游火清的双腿显得有些狰狞,但游火清却为此深感自豪。
    游火清的不懈坚持与努力,让他的书画作品备受世人赞誉。他曾为《西南商报》《河南商报》《四川民兵》等数家报刊题写报头,他的书画作品分别被《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书法报》等数十家报刊采用。同时,他的书画作品也屡获殊荣。2009年9月入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四川省中国书画作品大赛;2015年12月梅花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
    游火清告诉记者,他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能够影响到别人,特别是年轻人,激励他们努力向上。他参与中小学生的书画科普活动,鼓励小学生努力练习,不要只局限在天赋上。
    “在我来报社的路上,看到在云龙大厦一楼开办的‘川字号’特产展销中心,我进去逛了一圈,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网络支付,都是当今最先进的东西。看到此情此景,我真切感受到了供销社的与时俱进,也真心希望供销社能一直保持现在的势头,越办越好,带领更多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 7月21日,游火清将参加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的中国当代名家名作书画暨邮品首发式,届时游火清将携作品,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书画艺术家齐聚北京,共促国内书画艺术领域的传承、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