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打造服务“三农”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四川省供销社立足实际,创新增强改革发展动力

    2021-06-16 09:52:11

      四川省供销社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经营服务领域全面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发展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创新,行业指导体系持续完善;社有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改革组织领导有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逐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在推进综合改革中,四川省供销社坚持党对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领导,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聚力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注重结合四川实际,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特色经验。

      坚持以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是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体系的组织基础和制度支撑。建立健全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是打造中国特色合作经济联合组织、提升供销合作社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联合社治理结构、理顺社企关系的前提和保障。针对联合社机构不完善、“三会”制度不健全的实际,四川省坚持把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时限要求,并作为各阶段督查的重点紧盯不放。在联合社机构建设上,四川省供销社新设政策研究、经济发展、互助合作等处室,优化了职能配置;对无机构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指导督促采取单独组建、挂牌合署、明确职能等多种方式,落实了供销合作社工作阵地。在“三会”制度建设上,四川省供销社3次向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发函,多次与省委编办及当地党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以设立“三会”为突破口,以建立监事会为着力点,推动“三会”制度覆盖率大幅提升,其中推动市(州)供销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取得较好效果。雅安市整体解决市本级和所属县(市、区)的联合社监事会设立问题,市、县联合社监事会主任全部按同级正职配备。通过推进联合社和“三会”制度建设,既进一步突出展示了供销合作社作为中国特色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的特性,又加强了供销合作社工作力量,增强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推进力。

      坚持以“职责严格分开、人员适度重合”模式为遵循,构建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社企关系。

      由于供销社系统的特殊性,对社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四川省供销社系统对社有企业普遍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结合”的管理体制,社有企业发展活力不够,管理效率难以适应市场瞬息变化。但是,四川省供销社认为,供销社系统不能完全照搬国资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他们把完善社资社企管理体制机制作为理顺社企关系、构建双线运行体系的关键环节,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坚持以联合社机关与社有企业“职责严格分开”为前提,以整合力量、增强合力为手段,以厘清联合社党委(党组)、理事会、社资委和供销投资集团的权责边界为重点,着力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推动社有企业投资决策、监管机制顺畅高效运转。

      四川省供销社探索建立“理事会——社资委——供销投资集团”的层级管理体制。一方面,省供销社建立了对社有企业监管的一系列制度,明确社有资产运营重大事项标准,制定社资委工作规则,科学设置社资委组成,由四川省供销社总会计师任社资委主任,成员由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充分发挥社资委的职能作用,强化了对社有资产运营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四川省供销社总会计师兼任集团董事长、总裁,派出13名机关干部到集团及子公司兼职挂职,公开选聘4名子公司董事长。采取“职责严格分开、人员适度重合”的模式,一方面,利用社资委议事、兼职干部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的双重机制,强化联合社理事会对社资社企的监管,牢牢把握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另一方面,给予社有企业充分自主权,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从实践来看,完善优化社资社企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社企分开、社企适度融合等多种模式,有利于把控为农服务方向,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有利于提升社资社企运营效率。

      坚持以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主渠道为抓手,忠实践行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宗旨。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首要原则是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农产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主业,也是供销合作社拓展经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一方面,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在全国市场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受到地理条件、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难以提升。对此,全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借力现代流通资源和方式手段,着力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全面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四川省供销社在重组社有企业时,新成立省农产品经营集团,整合农产品冷链、农村电商等业务,致力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调整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管理体制,提升其管理层级,打造日用消费品、社区生鲜连锁旗舰。各地供销合作社凭借自身流通渠道、市场终端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稳定农产品供销关系。利用电商物流网络,采取自有平台销售、入驻“供销e家”和国内知名大型电商平台、新媒体营销等多种方式,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

      内江市供销社采取“B2B”为主的交易模式,建设“农融网·天府农场”交易平台,发展会员1.7万家,与8家农批市场达成合作,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山东等地市场。各地供销合作社适应食品安全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配送业务。

      广安市供销社建成全市统一的中小学校安全食材监管平台,达州市供销社建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成都、广元、乐山、自贡等地供销合作社开展绿色食材配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

      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具有农产品流通的传统优势,必须把农产品现代流通作为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的重要抓手,力争在保障城乡市场供应、构建优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坚持以“三社融合”发展为载体,充分发挥合作制的优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的主导力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资源禀赋不足、相关涉农政策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农村经济发展资源配置零散,“三社”大多各自为阵、分散运行甚至无序竞争,导致“三社”发展质量不高、不同程度存在发展短板,也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客观上需要“三社融合”、优势互补。

      “三社”都是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理念、合作制度为推动“三社融合”奠定了基础。四川省供销社坚持把“三社融合”作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主动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行动。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现场推进会,在5个县(区)开展“三社融合”试点。各地供销社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充分发挥县级社的带动作用,采取成立村级供销社、依托农民合作社发展、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或股份制企业等模式,加强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的经济联结,与村“两委”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共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增收渠道。同时,积极争取组织、财政、涉农部门的支持,将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及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三社融合”,把供销合作社建成带动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综合载体,形成了政策支持合力。全省供销社系统通过开展“三社融合”,带动95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年均增收3500万元。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要大力倡导合作理念,发挥供销合作社的制度优势,主动引领合作社发展,强化供销合作社与各类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合合作,真正与农民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以产供销一体化体系为支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供销方案。

      助推脱贫攻坚,是供销合作社的责任所系。全省供销社系统坚持以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为重点,采取“供销合作社+营销平台+贫困户”“供销合作社+示范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逐步建立起上下联动、产销并举、安全可靠的扶贫农产品供销体系,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又拓展了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省供销社主动争取负责“四川扶贫”商标认证和产品上线工作,积极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3年来审核通过产品用标主体2975家、用标产品6188种,开设扶贫产品专柜、专区820个,惠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销售扶贫农产品160亿元,打造了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的主渠道。率先探索在21个贫困县建成“四川消费扶贫网”,依托四川邮政公司和顺丰快递公司,制定消费扶贫产品物流配送流程和运费核算标准,降低扶贫产品物流快递费10%至20%。组织66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副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上线销售企业578家,上线产品11350个,累计销售10多亿元,预算单位完成采购1.15亿元。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浙江省供销社紧密合作,大力推广蓝莓产业扶贫,已在13个市(州)、40余个县(市、区)建设蓝莓种植基地12万亩,建成育苗基地2个、加工基地1个、观光采摘基地11个;相关市、县级社积极开展对口扶贫,依托浙粤两省市场开展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带动了农民脱贫增收。

      下一步,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深化综合改革为主线,大力复制推广改革经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培育壮大工程,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编辑部综合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打造服务“三农”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 四川省供销社立足实际,创新增强改革发展动力

    2021-06-16 09:52:11

      四川省供销社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经营服务领域全面拓展,为农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发展基层基础不断夯实,与农民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联合社治理机制不断创新,行业指导体系持续完善;社有企业加快转型发展,市场化运行机制不断完善;综合改革组织领导有力,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逐步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在推进综合改革中,四川省供销社坚持党对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领导,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聚力抓基层打基础,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注重结合四川实际,立足体制机制创新,大胆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特色经验。

      坚持以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为牵引,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联合组织。

      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是供销合作社行业指导体系的组织基础和制度支撑。建立健全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是打造中国特色合作经济联合组织、提升供销合作社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联合社治理结构、理顺社企关系的前提和保障。针对联合社机构不完善、“三会”制度不健全的实际,四川省坚持把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在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时限要求,并作为各阶段督查的重点紧盯不放。在联合社机构建设上,四川省供销社新设政策研究、经济发展、互助合作等处室,优化了职能配置;对无机构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指导督促采取单独组建、挂牌合署、明确职能等多种方式,落实了供销合作社工作阵地。在“三会”制度建设上,四川省供销社3次向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发函,多次与省委编办及当地党政、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以设立“三会”为突破口,以建立监事会为着力点,推动“三会”制度覆盖率大幅提升,其中推动市(州)供销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取得较好效果。雅安市整体解决市本级和所属县(市、区)的联合社监事会设立问题,市、县联合社监事会主任全部按同级正职配备。通过推进联合社和“三会”制度建设,既进一步突出展示了供销合作社作为中国特色合作经济联合组织的特性,又加强了供销合作社工作力量,增强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推进力。

      坚持以“职责严格分开、人员适度重合”模式为遵循,构建供销合作社特色的社企关系。

      由于供销社系统的特殊性,对社有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同于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四川省供销社系统对社有企业普遍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结合”的管理体制,社有企业发展活力不够,管理效率难以适应市场瞬息变化。但是,四川省供销社认为,供销社系统不能完全照搬国资系统的管理模式。因此,他们把完善社资社企管理体制机制作为理顺社企关系、构建双线运行体系的关键环节,按照“社企分开”的原则,坚持以联合社机关与社有企业“职责严格分开”为前提,以整合力量、增强合力为手段,以厘清联合社党委(党组)、理事会、社资委和供销投资集团的权责边界为重点,着力理顺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关系,推动社有企业投资决策、监管机制顺畅高效运转。

      四川省供销社探索建立“理事会——社资委——供销投资集团”的层级管理体制。一方面,省供销社建立了对社有企业监管的一系列制度,明确社有资产运营重大事项标准,制定社资委工作规则,科学设置社资委组成,由四川省供销社总会计师任社资委主任,成员由相关处室负责人组成,充分发挥社资委的职能作用,强化了对社有资产运营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四川省供销社总会计师兼任集团董事长、总裁,派出13名机关干部到集团及子公司兼职挂职,公开选聘4名子公司董事长。采取“职责严格分开、人员适度重合”的模式,一方面,利用社资委议事、兼职干部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的双重机制,强化联合社理事会对社资社企的监管,牢牢把握社有企业为农服务方向;另一方面,给予社有企业充分自主权,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从实践来看,完善优化社资社企管理体制机制,因地制宜采取社企分开、社企适度融合等多种模式,有利于把控为农服务方向,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有利于提升社资社企运营效率。

      坚持以打造农产品现代流通主渠道为抓手,忠实践行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宗旨。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首要原则是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农产品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主业,也是供销合作社拓展经营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四川省是农业大省,一方面,特色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在全国市场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受到地理条件、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制约,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难以提升。对此,全省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借力现代流通资源和方式手段,着力破解农产品流通难题,全面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四川省供销社在重组社有企业时,新成立省农产品经营集团,整合农产品冷链、农村电商等业务,致力全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调整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管理体制,提升其管理层级,打造日用消费品、社区生鲜连锁旗舰。各地供销合作社凭借自身流通渠道、市场终端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小农户标准化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稳定农产品供销关系。利用电商物流网络,采取自有平台销售、入驻“供销e家”和国内知名大型电商平台、新媒体营销等多种方式,加大农产品销售力度。

      内江市供销社采取“B2B”为主的交易模式,建设“农融网·天府农场”交易平台,发展会员1.7万家,与8家农批市场达成合作,将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山东等地市场。各地供销合作社适应食品安全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大力开展安全优质农产品配送业务。

      广安市供销社建成全市统一的中小学校安全食材监管平台,达州市供销社建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成都、广元、乐山、自贡等地供销合作社开展绿色食材配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

      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具有农产品流通的传统优势,必须把农产品现代流通作为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的重要抓手,力争在保障城乡市场供应、构建优质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坚持以“三社融合”发展为载体,充分发挥合作制的优势。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以村经济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逐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的主导力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农村资源禀赋不足、相关涉农政策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农村经济发展资源配置零散,“三社”大多各自为阵、分散运行甚至无序竞争,导致“三社”发展质量不高、不同程度存在发展短板,也制约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客观上需要“三社融合”、优势互补。

      “三社”都是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理念、合作制度为推动“三社融合”奠定了基础。四川省供销社坚持把“三社融合”作为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主动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行动。四川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印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座谈会和现场推进会,在5个县(区)开展“三社融合”试点。各地供销社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充分发挥县级社的带动作用,采取成立村级供销社、依托农民合作社发展、组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或股份制企业等模式,加强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的经济联结,与村“两委”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共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拓展了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增收渠道。同时,积极争取组织、财政、涉农部门的支持,将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及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推进“三社融合”,把供销合作社建成带动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综合载体,形成了政策支持合力。全省供销社系统通过开展“三社融合”,带动95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年均增收3500万元。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要大力倡导合作理念,发挥供销合作社的制度优势,主动引领合作社发展,强化供销合作社与各类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联合合作,真正与农民形成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以产供销一体化体系为支撑,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供销方案。

      助推脱贫攻坚,是供销合作社的责任所系。全省供销社系统坚持以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为重点,采取“供销合作社+营销平台+贫困户”“供销合作社+示范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深入开展定点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逐步建立起上下联动、产销并举、安全可靠的扶贫农产品供销体系,既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题,又拓展了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四川省供销社主动争取负责“四川扶贫”商标认证和产品上线工作,积极融入脱贫攻坚主战场。3年来审核通过产品用标主体2975家、用标产品6188种,开设扶贫产品专柜、专区820个,惠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销售扶贫农产品160亿元,打造了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的主渠道。率先探索在21个贫困县建成“四川消费扶贫网”,依托四川邮政公司和顺丰快递公司,制定消费扶贫产品物流配送流程和运费核算标准,降低扶贫产品物流快递费10%至20%。组织66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副产品入驻“扶贫832平台”,上线销售企业578家,上线产品11350个,累计销售10多亿元,预算单位完成采购1.15亿元。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与浙江省供销社紧密合作,大力推广蓝莓产业扶贫,已在13个市(州)、40余个县(市、区)建设蓝莓种植基地12万亩,建成育苗基地2个、加工基地1个、观光采摘基地11个;相关市、县级社积极开展对口扶贫,依托浙粤两省市场开展扶贫产品展销活动,带动了农民脱贫增收。

      下一步,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将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三农”工作大局,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深化综合改革为主线,大力复制推广改革经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培育壮大工程,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乡村振兴、为农服务中贡献更大力量。

      本报编辑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