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广安市供销社:瞄准关键环节 持续深化改革

    2021-08-25 15:14:32

      本报记者 沈仁平 实习记者 童杰

      近段时间以来,四川省广安市供销社不断强化行业指导体系,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持续深化改革。

      抓“组织+制度”,强化行业指导体系。一是抓基层组织。坚持开门开放办社,整合资源,广泛吸纳农村集体经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入社,因地制宜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恢复重建基层社189个,创建全国总社基层标杆社9个。二是抓“三会”制度。在全省市(州)率先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各县级供销社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实现了市县两级供销社“三会”制度全面覆盖。三是抓资产监管。科学界定社党组、理事会、监事会、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职能职责,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运行机制,推动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四是抓发展保障。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确保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用于为农服务领域。

      抓“实体+合作”,壮大经营服务体系。一是抓传统业务。由广安市供销社发起,按照“1+6”农资服务专业合作模式,各县(市、区)供销社作为股东加入,通过股权方式组建公益性农资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广安兴兴农资专业合作社,搭建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联购分销平台。截至目前,已建成网点105个,签约省内外化肥生产企业5家,全市系统累计销售化肥等农资8万吨,在农资保供稳价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二是抓公益事业。管理营运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服务全市866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及大中专院校,保障34万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交易订单33批次16974笔,销售大宗食材14214.82吨,金额达8912.57万元(其中销售本地企业食材6016.08吨,金额4121.92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党委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三是抓合作共赢。探索“联资建企”模式,以市县共建的方式,整合国有资产、社有资源、民有资本,组建了“农资联购分销”和“广安生鲜达”平台及其子公司4个,发展壮大社有企业,实现“三资”融合发展。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在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支撑下,已签约基地45家,配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142家,销售农副产品1560余吨(本地农产品500余吨),销售金额1500余万元;广安市消费扶贫平台引导广安供销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成功入驻“扶贫832平台”,上架产品334个,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金额4300余万元。

      抓“能力+服务”,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一是抓利益联结。基层供销社以资本、股权、产业为联结,通过劳务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联结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生产者、贫困群众,确保小农生产者能够分享到资本链、产业链上的利益。二是抓能力提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为农业经营业主和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储、销“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全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实现土地流转13万亩,土地托管46.8万亩,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次,集中打造了前锋区龙滩镇惠民供销社、华蓥市为农服务中心等15个新型基层社示范点、示范带。三抓规范发展。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能人、有制度、有经营业务、有经费保障“七有”标准发展基层供销社,建立健全基层社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做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了农民社员在经营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拟于2021年新建提升村级供销社100个、为农服务中心1个;创建基层社示范社40个、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20个;改造提升薄弱乡镇供销社12个。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广安市供销社:瞄准关键环节 持续深化改革

    2021-08-25 15:14:32

      本报记者 沈仁平 实习记者 童杰

      近段时间以来,四川省广安市供销社不断强化行业指导体系,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持续深化改革。

      抓“组织+制度”,强化行业指导体系。一是抓基层组织。坚持开门开放办社,整合资源,广泛吸纳农村集体经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等入社,因地制宜推进基层供销社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恢复重建基层社189个,创建全国总社基层标杆社9个。二是抓“三会”制度。在全省市(州)率先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各县级供销社先后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实现了市县两级供销社“三会”制度全面覆盖。三是抓资产监管。科学界定社党组、理事会、监事会、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职能职责,完善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运行机制,推动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四是抓发展保障。市、县两级分别建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内部控制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确保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用于为农服务领域。

      抓“实体+合作”,壮大经营服务体系。一是抓传统业务。由广安市供销社发起,按照“1+6”农资服务专业合作模式,各县(市、区)供销社作为股东加入,通过股权方式组建公益性农资服务合作经济组织——广安兴兴农资专业合作社,搭建全市供销社系统农资联购分销平台。截至目前,已建成网点105个,签约省内外化肥生产企业5家,全市系统累计销售化肥等农资8万吨,在农资保供稳价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二是抓公益事业。管理营运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服务全市866所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及大中专院校,保障34万学生食堂食品安全。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完成交易订单33批次16974笔,销售大宗食材14214.82吨,金额达8912.57万元(其中销售本地企业食材6016.08吨,金额4121.92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党委政府、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三是抓合作共赢。探索“联资建企”模式,以市县共建的方式,整合国有资产、社有资源、民有资本,组建了“农资联购分销”和“广安生鲜达”平台及其子公司4个,发展壮大社有企业,实现“三资”融合发展。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生鲜食材配送服务平台在生鲜达农副产品配送有限责任公司支撑下,已签约基地45家,配送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142家,销售农副产品1560余吨(本地农产品500余吨),销售金额1500余万元;广安市消费扶贫平台引导广安供销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等40余家企业成功入驻“扶贫832平台”,上架产品334个,实现消费扶贫产品金额4300余万元。

      抓“能力+服务”,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一是抓利益联结。基层供销社以资本、股权、产业为联结,通过劳务合作、资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广泛联结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生产者、贫困群众,确保小农生产者能够分享到资本链、产业链上的利益。二是抓能力提升。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供销社+土地托管”模式,为农业经营业主和农户提供耕、种、防、收、储、销“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全程社会化服务。截至目前,实现土地流转13万亩,土地托管46.8万亩,培训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500余人次,集中打造了前锋区龙滩镇惠民供销社、华蓥市为农服务中心等15个新型基层社示范点、示范带。三抓规范发展。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能人、有制度、有经营业务、有经费保障“七有”标准发展基层供销社,建立健全基层社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做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高了农民社员在经营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拟于2021年新建提升村级供销社100个、为农服务中心1个;创建基层社示范社40个、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20个;改造提升薄弱乡镇供销社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