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打通城乡两端 推进“两网”融合 四川省供销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2022-07-06 15:33:06

      本报记者 李艳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供销合作社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按照“两端”“两网”建设的工作思路,聚焦流通主责主业,发挥合作优势,打通城乡两端,推进线上线下两网融合,积极探索加快建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打通农村生产端

      夯实为农服务基层基础

      开展基层社示范社建设。把基层社示范社建设纳入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累计建成基层社示范社1039个,吸纳社员93万户。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以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名义,组织开展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推动“三社”优势互补,服务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00余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万家,创新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

      共建为农服务体系。引导各级社有企业组建农业服务公司,整合涉农服务资源建设为农服务中心704个、庄稼医院1.2万个、经营服务网点1.8万个。由省农资集团牵头组建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协会,搭建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担当为农服务主力军。全省系统土地托管服务面积900多万亩,年均调运农用化肥350万吨,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5%以上。今年以来,扎实做好农资货源筹集、储备调运、价格质量监测、终端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累计销售农用化肥283万吨、农药2.5万吨、农膜0.9万吨,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打通城乡消费端

      拓展社区连锁化经营

      大力发展放心食材配送业务。各地供销社积极对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消费群体,搭建放心食材集采集配服务平台,已有10个市级社、60余个县级社开展食材配送业务。广安市供销社为辖区300多所中小学、近100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配送粮油、蛋奶和新鲜果蔬。雅安市供销社与西藏供销社联合组建农产品经营公司,为拉萨市民、驻藏部队和其他单位供应农产品。

      积极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累计建成配送中心238个,连锁网点1.14万个。联合商务部门在10个县示范建设县域商贸流通体系,新建改造提升县域配送中心和乡镇综合超市,年销售日用消费品320亿元。省属社有企业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已建成社区超市门店1200余家,其中直营店300余家,成为四川地区行业龙头企业。

      服务带动小商户。把小商户纳入社有企业、基层社连锁经营网络,推行集采集配运营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了小商户的市场议价能力。

      建强线下流通网络

      为流通主业提供硬件支撑

      构建供销商贸综合体系。改造提升农产品流通网络,已建成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236个,农产品年销售额1100多亿元,其中市场交易额330多亿元。在成都、20个地级市(州)、部分县(市、区)推动构建集冷链仓储、批发贸易、分拣加工、物流配送及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供销商贸综合体。

      推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引导社有企业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已建成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站(点)1112个,冷链库容49万吨。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协调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整合冷链物流项目资金,规划建设全省公共型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骨干网,制定了骨干网建设总体方案,正对24个重点子项目开展立项论证。

      加强县域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选择9个县开展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试点。由省农资集团、棉麻集团牵头,在资中县、万源市等4个县(市)整体建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和县域为农服务体系。协调商务厅,由省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承接实施5个县的农村数字商业流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深化与邮政、快递、交通运输和系统外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合作,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与农村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有效对接,促进“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建设线上数字供销网

      推动数字化赋能

      推广“互联网+会计服务”模式。省社联合市、县级社组建供销云公司,构建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会计服务平台,为1.2万余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企业提供代理记账、项目咨询等服务。

      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村电商企业120家,建成各类电商平台、运营中心130余个,120个县(市、区)开展乡村电商与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

      加快推进“数字供销”建设。引进专业化团队研发“数字供销”应用平台,对全省供销系统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供销产业服务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为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线上“一张网”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品牌化建设

      构建“川字号”供销体系

      强化品牌运营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全面提升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全省系统已培育形成国家级驰名商标11个、省级著名商标31个、省级名牌企业5个,省、市、县级集体商标84个。

      运营脱贫地区农产品公益品牌。组织开展“四川脱贫”公益品牌运营和农产品上线审核,通过国家“脱贫832”平台、四川消费帮扶网等渠道,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110多亿元。按照全省巩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启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运营和农产品上线审核工作。

      积极培育“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动建立供销合作社“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评比,对其经营主体给予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全省系统经营的农产品已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商标认证分别达到273个、511个、1271个。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打通城乡两端 推进“两网”融合 四川省供销社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

    2022-07-06 15:33:06

      本报记者 李艳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工作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党对供销合作社的全面领导,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按照“两端”“两网”建设的工作思路,聚焦流通主责主业,发挥合作优势,打通城乡两端,推进线上线下两网融合,积极探索加快建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打通农村生产端

      夯实为农服务基层基础

      开展基层社示范社建设。把基层社示范社建设纳入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累计建成基层社示范社1039个,吸纳社员93万户。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以省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名义,组织开展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试点,推动“三社”优势互补,服务带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200余个,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万家,创新了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

      共建为农服务体系。引导各级社有企业组建农业服务公司,整合涉农服务资源建设为农服务中心704个、庄稼医院1.2万个、经营服务网点1.8万个。由省农资集团牵头组建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协会,搭建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

      担当为农服务主力军。全省系统土地托管服务面积900多万亩,年均调运农用化肥350万吨,农资市场占有率稳定在65%以上。今年以来,扎实做好农资货源筹集、储备调运、价格质量监测、终端供应、技术服务等工作,累计销售农用化肥283万吨、农药2.5万吨、农膜0.9万吨,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打通城乡消费端

      拓展社区连锁化经营

      大力发展放心食材配送业务。各地供销社积极对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消费群体,搭建放心食材集采集配服务平台,已有10个市级社、60余个县级社开展食材配送业务。广安市供销社为辖区300多所中小学、近100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采购配送粮油、蛋奶和新鲜果蔬。雅安市供销社与西藏供销社联合组建农产品经营公司,为拉萨市民、驻藏部队和其他单位供应农产品。

      积极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累计建成配送中心238个,连锁网点1.14万个。联合商务部门在10个县示范建设县域商贸流通体系,新建改造提升县域配送中心和乡镇综合超市,年销售日用消费品320亿元。省属社有企业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已建成社区超市门店1200余家,其中直营店300余家,成为四川地区行业龙头企业。

      服务带动小商户。把小商户纳入社有企业、基层社连锁经营网络,推行集采集配运营模式,降低采购成本,提升了小商户的市场议价能力。

      建强线下流通网络

      为流通主业提供硬件支撑

      构建供销商贸综合体系。改造提升农产品流通网络,已建成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236个,农产品年销售额1100多亿元,其中市场交易额330多亿元。在成都、20个地级市(州)、部分县(市、区)推动构建集冷链仓储、批发贸易、分拣加工、物流配送及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省、市、县三级供销商贸综合体。

      推动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引导社有企业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已建成冷链物流集配中心、站(点)1112个,冷链库容49万吨。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协调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整合冷链物流项目资金,规划建设全省公共型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骨干网,制定了骨干网建设总体方案,正对24个重点子项目开展立项论证。

      加强县域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选择9个县开展流通服务网络强县试点。由省农资集团、棉麻集团牵头,在资中县、万源市等4个县(市)整体建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和县域为农服务体系。协调商务厅,由省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承接实施5个县的农村数字商业流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深化与邮政、快递、交通运输和系统外商贸流通企业的联合合作,推动优质特色农产品与农村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有效对接,促进“一网多用、双向流通”。

      建设线上数字供销网

      推动数字化赋能

      推广“互联网+会计服务”模式。省社联合市、县级社组建供销云公司,构建全省一体化的农村会计服务平台,为1.2万余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社会企业提供代理记账、项目咨询等服务。

      构建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农村电商企业120家,建成各类电商平台、运营中心130余个,120个县(市、区)开展乡村电商与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

      加快推进“数字供销”建设。引进专业化团队研发“数字供销”应用平台,对全省供销系统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供销产业服务实施信息化、数字化改造,为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线上“一张网”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品牌化建设

      构建“川字号”供销体系

      强化品牌运营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品牌培育与推广机制,全面提升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全省系统已培育形成国家级驰名商标11个、省级著名商标31个、省级名牌企业5个,省、市、县级集体商标84个。

      运营脱贫地区农产品公益品牌。组织开展“四川脱贫”公益品牌运营和农产品上线审核,通过国家“脱贫832”平台、四川消费帮扶网等渠道,帮助脱贫地区销售农产品110多亿元。按照全省巩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启动“天府乡村”公益品牌运营和农产品上线审核工作。

      积极培育“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推动建立供销合作社“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评比,对其经营主体给予财政专项资金奖补。全省系统经营的农产品已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商标认证分别达到273个、511个、127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