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拼在一线丨配送快全靠数字化:1小时内1人分拣700件商品

    2022-09-13 09:30:17

    “沙沙沙!”

      9月12日晚8点半,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外,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塑料袋的摩擦声。

      45名工人正在打包“爱心居家包”,每个塑料袋里有挂面、盐、午餐肉和火腿肠。这批爱心居家包由武侯区商务局预订,共一万份,要在13日一早,送到武侯区几个封控小区里。

      放在平常,45名员工一起干活,肯定要说说笑笑聊个不停。但此刻,除了风吹树叶的响动和塑料袋的摩擦声外,几乎没有其他声音。“太忙了,根本顾不上说话。”老邻居公司副总经理周萍解释。


      忙碌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仓库内部。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配送是连接物资供应和消费需求的重要一环。这里的物资是否充足?如何分拣?怎样提高配送效率?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实地走访忙碌中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

      “保”的底气

      对接400多家供应商,还要签署特别补充条款

      走进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一排排7.5米高的货架首先映入眼帘。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些刚刚分拣出来的货物则被整齐摆放在仓库地面上。

      “大家加把劲儿,争取10点左右回家。”看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副经理邓开兵不断给工人们打气。而这样“早出晚归”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10多天。

      “不关门、不涨价,全力保民生供应!”周萍表示,作为保供企业,面对本轮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公司加大了生活物资储备力度,市域内各大门店坚持正常营业,持续为周边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


      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一排排7.5米高的货架。

      有充足的货源,才有保供应的底气。

      据老邻居公司采购总监邓贤茂介绍,疫情期间,公司30多人的采购团队积极对接400多家供应商,联系全省36个签订了直采直供合同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粮油、方便食品、瓶装饮用水、生鲜蔬菜、水果及肉类等商品采购。

      “我们总结之前应对疫情的经验,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都有一条补充条款,即特殊情况下,要优先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邓贤茂说,配送中心的物资储备量可维持成都市内300多家直营店60天的应急供应。

      目前,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每天大米面粉进货储备量为80—100吨、食用油1.2万桶、牛奶8000件、方便食品1.2万件;此外,每天上午从配送中心发出的蔬菜水果超过40吨;每日的商品吞吐量维持在1000万元左右。

      “供”的效率

      数字化升级改造,近700件商品一人一小时分拣完成

      “69个品种,693件商品,一个人不到一小时就能分拣出来。”分拣工人贺君芬手持PDA(智能终端)分拣器,对着条形码轻轻一扫,位于成都主城区花照壁上横街直营店的配货清单一目了然。

      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仓储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共有6000多种商品,如何在庞大的商品种类中快速找出每个门店所需商品?


      工人正在为风控区域内小区打包爱心居家包。

      “提高管理的数字化,才能提升物资分拣与配送的效率。”周萍指着墙上的一块液晶显示屏告诉记者,公司的配送中心管理运行模式这两年进行了一场数字化升级。

      在这套货物系统内,可以实时查询配送中心的入库商品、门店订单、出车情况以及工人分拣工作量。“两年前,我们很多配货环节还是采用纸质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如今这套数字化系统帮我们大大提升了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

      除了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分拣、配送力量的增强也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方式。

      尽管仍处于中秋节假期,但配送中心内一派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我们分拣工人、叉车师傅几乎全员在岗。”邓开兵表示,近十多天来,配送中心为确保物资供应,全体工作人员不休假,把保供放在第一位。

      与此同时,面对第三方物流车短缺、租赁难等问题,老邻居公司自有的50多辆物流车这段时间也尽锐出战,每天总行程超1万公里,配送范围覆盖成都全域。(记者 邵明亮 侯冲 摄影 李向雨)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拼在一线丨配送快全靠数字化:1小时内1人分拣700件商品

    2022-09-13 09:30:17

    “沙沙沙!”

      9月12日晚8点半,四川省老邻居商贸连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外,隔着老远就能听到塑料袋的摩擦声。

      45名工人正在打包“爱心居家包”,每个塑料袋里有挂面、盐、午餐肉和火腿肠。这批爱心居家包由武侯区商务局预订,共一万份,要在13日一早,送到武侯区几个封控小区里。

      放在平常,45名员工一起干活,肯定要说说笑笑聊个不停。但此刻,除了风吹树叶的响动和塑料袋的摩擦声外,几乎没有其他声音。“太忙了,根本顾不上说话。”老邻居公司副总经理周萍解释。


      忙碌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仓库内部。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配送是连接物资供应和消费需求的重要一环。这里的物资是否充足?如何分拣?怎样提高配送效率?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实地走访忙碌中的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

      “保”的底气

      对接400多家供应商,还要签署特别补充条款

      走进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一号库,一排排7.5米高的货架首先映入眼帘。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些刚刚分拣出来的货物则被整齐摆放在仓库地面上。

      “大家加把劲儿,争取10点左右回家。”看着满满当当的货物,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副经理邓开兵不断给工人们打气。而这样“早出晚归”高强度的工作,他们已经坚持了10多天。

      “不关门、不涨价,全力保民生供应!”周萍表示,作为保供企业,面对本轮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公司加大了生活物资储备力度,市域内各大门店坚持正常营业,持续为周边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


      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一排排7.5米高的货架。

      有充足的货源,才有保供应的底气。

      据老邻居公司采购总监邓贤茂介绍,疫情期间,公司30多人的采购团队积极对接400多家供应商,联系全省36个签订了直采直供合同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粮油、方便食品、瓶装饮用水、生鲜蔬菜、水果及肉类等商品采购。

      “我们总结之前应对疫情的经验,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都有一条补充条款,即特殊情况下,要优先保障我们的物资供应。”邓贤茂说,配送中心的物资储备量可维持成都市内300多家直营店60天的应急供应。

      目前,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每天大米面粉进货储备量为80—100吨、食用油1.2万桶、牛奶8000件、方便食品1.2万件;此外,每天上午从配送中心发出的蔬菜水果超过40吨;每日的商品吞吐量维持在1000万元左右。

      “供”的效率

      数字化升级改造,近700件商品一人一小时分拣完成

      “69个品种,693件商品,一个人不到一小时就能分拣出来。”分拣工人贺君芬手持PDA(智能终端)分拣器,对着条形码轻轻一扫,位于成都主城区花照壁上横街直营店的配货清单一目了然。

      老邻居公司配送中心仓储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共有6000多种商品,如何在庞大的商品种类中快速找出每个门店所需商品?


      工人正在为风控区域内小区打包爱心居家包。

      “提高管理的数字化,才能提升物资分拣与配送的效率。”周萍指着墙上的一块液晶显示屏告诉记者,公司的配送中心管理运行模式这两年进行了一场数字化升级。

      在这套货物系统内,可以实时查询配送中心的入库商品、门店订单、出车情况以及工人分拣工作量。“两年前,我们很多配货环节还是采用纸质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错,如今这套数字化系统帮我们大大提升了配送中心的工作效率。”

      除了数字化管理带来的效率提升,分拣、配送力量的增强也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方式。

      尽管仍处于中秋节假期,但配送中心内一派人来人往的繁忙景象。“我们分拣工人、叉车师傅几乎全员在岗。”邓开兵表示,近十多天来,配送中心为确保物资供应,全体工作人员不休假,把保供放在第一位。

      与此同时,面对第三方物流车短缺、租赁难等问题,老邻居公司自有的50多辆物流车这段时间也尽锐出战,每天总行程超1万公里,配送范围覆盖成都全域。(记者 邵明亮 侯冲 摄影 李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