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背篓扁担书写新时代供销精神 文旅结合复兴供销归初心 成都崇州市元通供销合作社依托古镇文化遗产改革发展谱新篇

    2018-05-15 17:10:27

    “2018年,我们的目标主要是依托元通古镇这一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在元通供销合作社主任杨云坤看来,随着供销合作社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被不断释放出来,元通供销合作社更应把握住这一发展趋势,在提升古镇形象、促进旅游发展中,扩大崇州市元通供销社的知名度。
    元通古镇素有“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川西小成都”之称,这里,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建筑顺着河道走势延伸,面积达9.7万平方米,同时,尖塔耸立、束柱修长等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也成为古镇融入现代化潮流的见证。这座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明清的古镇是成都市近郊的4A级景区之一,从四川省云龙酒店旁的“成都原点”(即成都市的地理中心)出发,向西驾驶50多公里就能达到。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通江达海的资本,元通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盛,以水为躯,以水为魂,凭借航运与商贸,至今依然是文井江上最重要的码头之一。那如波浪一般的弧形街道从细微处体现着古镇与河流的亲近关系,正是这四通八达的河道,得以让四面八方的货物从水道运到元通古镇,再由元通古镇装上大船,沿江而下直至长江,连接起蜀地与中原乃至海外的通途。
    元通供销合作社正是依托古镇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代电商和传统供销主业同步开拓、经营和公益服务两手抓的基层供销社品牌。
    凤凰涅槃
    古镇里走来了供销社

    老街、老桥、老集市……元通古镇里,提着鸟笼子悠闲遛鸟的老者、端着茶杯坐在家门口品茗的小伙、亮嗓哼唱川戏的妇人……从小就生活在古镇的人们,用早就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将元通古镇独特的民风民俗、历史人文不经意地流露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古镇里,随处可见“供销社”的幌子,曾经淹没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供销社”,在经历改革发展的凤凰涅槃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身边。
    元通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1年初,在时代大潮中,元通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经历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市场经济时代的崛起后,元通供销合作社在这三江汇流的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保护区中,终于寻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转变传统观念,实现了元通供销社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这繁华街市与宁静古朴相得益彰的古镇里,杨云坤告诉记者,该社紧紧抓住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机遇,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长远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开发古镇旅游经营运作,形成了有效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运作架构。
    做实主业
    基层社迎来新发展

    在元通供销合作社,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组织机构相对健全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元通供销合作社顺应形势,主动承担“西蜀粮仓·崇州味道”等电商服务平台及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位于元通供销社农庄中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集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体验、农村金融服务、农资配送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孵化基地、农村电子商务专家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服务中心成立第一年,相继培训农村职业经理人、电商人员达1000多人。农村惠农金融服务也已实现金融服务额158万元。
    矗立在汇江旁的供销社饭店,是元通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资产建立而成。通过拓展业务,饭店不仅在品茗、棋牌娱乐、餐饮方面成为元通古镇的一张名片,还吸引了《风月客棧》《梅花档案》等影视制作团队到这里取景。“未来,我们打算把住宿办起来,让客人有耍有吃有住。”在供销社饭店1000多平方米的大院落,供销社农庄、供销社饭店总经理袁刚指着古色古香的雕梁画壁,向记者描绘起供销社饭店未来的发展蓝图。
    把握机遇
    不断扩大古镇供销社知名度

    元通供销合作社在盘活旅游资产的情况下,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成立各种形式的专合社,创新发展供销社农庄、供销社饭店等经营实体,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随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接受培训,在培训中,他们增加了自身技能,逐渐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杨元坤说,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在元通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也必将为元通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前些年我们经常到成都市其他兄弟地区和外地的饭店取经,未来,我们想的是如何保护、扩大‘供销社饭店’这个连锁品牌的价值。”袁刚向记者介绍说,考虑到崇州的整体消费能力,供销社农庄和供销社饭店菜品的价格都定得不高,成本高、定价低,虽然利润的确不高,但我们愿意牺牲利润,把口碑树起来。“我们要成立元通餐饮协会,元通供销合作社将作为协会会长单位。”说到元通供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袁刚信心满怀。
    元通供销合作社在发展旅游产业中,积极参与保护古树行动,“元通古镇现存古楠木、皂桷、柏树、银杏共80余棵,其中最大的一颗皂桷树,栽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在保护古树的同时,还栽种绿化植被,在方便游客观赏的同时,也为古镇的生态环境贡献了供销力量。”杨云坤说道。
    今天的元通,已经走过了1600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唯有元通供销人与滔滔江水世代相依相伴的渊源。在过去,元通供销人用背篓和扁担书写下了供销精神;今天,新一代供销人将继续用开拓进取的精神,书写复兴供销的新时代篇章。




    本报记者 东方 实习生 马工枚 何月 文/图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背篓扁担书写新时代供销精神 文旅结合复兴供销归初心 成都崇州市元通供销合作社依托古镇文化遗产改革发展谱新篇

    2018-05-15 17:10:27

    “2018年,我们的目标主要是依托元通古镇这一文化遗产,发展乡村旅游。”在元通供销合作社主任杨云坤看来,随着供销合作社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被不断释放出来,元通供销合作社更应把握住这一发展趋势,在提升古镇形象、促进旅游发展中,扩大崇州市元通供销社的知名度。
    元通古镇素有“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川西小成都”之称,这里,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建筑顺着河道走势延伸,面积达9.7万平方米,同时,尖塔耸立、束柱修长等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也成为古镇融入现代化潮流的见证。这座始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明清的古镇是成都市近郊的4A级景区之一,从四川省云龙酒店旁的“成都原点”(即成都市的地理中心)出发,向西驾驶50多公里就能达到。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通江达海的资本,元通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盛,以水为躯,以水为魂,凭借航运与商贸,至今依然是文井江上最重要的码头之一。那如波浪一般的弧形街道从细微处体现着古镇与河流的亲近关系,正是这四通八达的河道,得以让四面八方的货物从水道运到元通古镇,再由元通古镇装上大船,沿江而下直至长江,连接起蜀地与中原乃至海外的通途。
    元通供销合作社正是依托古镇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代电商和传统供销主业同步开拓、经营和公益服务两手抓的基层供销社品牌。
    凤凰涅槃
    古镇里走来了供销社

    老街、老桥、老集市……元通古镇里,提着鸟笼子悠闲遛鸟的老者、端着茶杯坐在家门口品茗的小伙、亮嗓哼唱川戏的妇人……从小就生活在古镇的人们,用早就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将元通古镇独特的民风民俗、历史人文不经意地流露给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古镇里,随处可见“供销社”的幌子,曾经淹没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供销社”,在经历改革发展的凤凰涅槃后,又重新回到了人们身边。
    元通供销合作社成立于1951年初,在时代大潮中,元通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经历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市场经济时代的崛起后,元通供销合作社在这三江汇流的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保护区中,终于寻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精神,转变传统观念,实现了元通供销社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这繁华街市与宁静古朴相得益彰的古镇里,杨云坤告诉记者,该社紧紧抓住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机遇,结合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长远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开发古镇旅游经营运作,形成了有效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运作架构。
    做实主业
    基层社迎来新发展

    在元通供销合作社,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是一句空话,作为组织机构相对健全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元通供销合作社顺应形势,主动承担“西蜀粮仓·崇州味道”等电商服务平台及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位于元通供销社农庄中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集农产品展示展销、电子商务体验、农村金融服务、农资配送服务、农村电子商务创业成果转化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孵化基地、农村电子商务专家综合服务中心于一体。服务中心成立第一年,相继培训农村职业经理人、电商人员达1000多人。农村惠农金融服务也已实现金融服务额158万元。
    矗立在汇江旁的供销社饭店,是元通供销合作社通过盘活资产建立而成。通过拓展业务,饭店不仅在品茗、棋牌娱乐、餐饮方面成为元通古镇的一张名片,还吸引了《风月客棧》《梅花档案》等影视制作团队到这里取景。“未来,我们打算把住宿办起来,让客人有耍有吃有住。”在供销社饭店1000多平方米的大院落,供销社农庄、供销社饭店总经理袁刚指着古色古香的雕梁画壁,向记者描绘起供销社饭店未来的发展蓝图。
    把握机遇
    不断扩大古镇供销社知名度

    元通供销合作社在盘活旅游资产的情况下,利用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成立各种形式的专合社,创新发展供销社农庄、供销社饭店等经营实体,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随着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接受培训,在培训中,他们增加了自身技能,逐渐成为了新型职业农民。”杨元坤说,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而在元通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吸纳人才、培养人才,也必将为元通供销合作社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前些年我们经常到成都市其他兄弟地区和外地的饭店取经,未来,我们想的是如何保护、扩大‘供销社饭店’这个连锁品牌的价值。”袁刚向记者介绍说,考虑到崇州的整体消费能力,供销社农庄和供销社饭店菜品的价格都定得不高,成本高、定价低,虽然利润的确不高,但我们愿意牺牲利润,把口碑树起来。“我们要成立元通餐饮协会,元通供销合作社将作为协会会长单位。”说到元通供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袁刚信心满怀。
    元通供销合作社在发展旅游产业中,积极参与保护古树行动,“元通古镇现存古楠木、皂桷、柏树、银杏共80余棵,其中最大的一颗皂桷树,栽于民国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我们在保护古树的同时,还栽种绿化植被,在方便游客观赏的同时,也为古镇的生态环境贡献了供销力量。”杨云坤说道。
    今天的元通,已经走过了1600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唯有元通供销人与滔滔江水世代相依相伴的渊源。在过去,元通供销人用背篓和扁担书写下了供销精神;今天,新一代供销人将继续用开拓进取的精神,书写复兴供销的新时代篇章。




    本报记者 东方 实习生 马工枚 何月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