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四川省供销社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2019-09-04 14:18:17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李国华 赵蝶 文/图

      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310.37亿元、利润19.41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42%、37%;2019年1—7月,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收入796.56亿元、同比增长9.3%;

      甘孜州农牧农村局挂牌了州供销社,峨眉山市新设立市供销社,广安市前锋区、广安区供销社从合署办公改为单设,凉山州11个无供销社机构的县明确了供销社工作职能部门,17个市、70个县级联合社设立监事会,成都、德阳、乐山、南充、广安、雅安、眉山、广元、资阳、达州10 个市级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5个市级社、47个县级社恢复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达360万亩;累计建成区域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2个,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4500个,组建区域性电商物流公司27家,电商交易额达71亿元;农村会计服务快速发展,全省供销社系统新建县级会计服务中心40个,面向3000多家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会计服务;

      泸县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模式,经验被各地供销社广泛学习借鉴;

      ……

      这些都是记者9月3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供销社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这也是四川省供销社在构建双线运行体制机制中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农民需要什么,供销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四川省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初心,大胆改革创新,构建起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激发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建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将一幅绚丽生动的城乡供销画卷,铺展在人们面前,光彩炫目。

      据了解,“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赋予四川省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的试点项目。四川省农业农村专项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督导落实,试点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验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关于对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验收结果的批复》中指出:“在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你社和试点地区供销合作社圆满完成了专项试点各项任务,在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方面探索出可行路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化联合社治理机制、提高社有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加强联合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治理 构建组织体系新框架

      如何做到双线运行,保障两个轮子高效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试点以来,四川省供销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深入推进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加快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行的行业指导体系,有效发挥了联合社职能作用。

      联合社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四川省供销社调整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关内设处室由原来的11个增加至12个,强化了政策研究、经济发展、互助合作、审计绩效等机构及职责。指导市、县各级联合社推进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全省实现市(州)联合社全覆盖。全省第七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社有资产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四川省供销社本级和146个市、县级联合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着力理顺社企关系,推动联合社管理企业由“管人管事”向主要“管资本”转变,推动社有企业规范、高效运行。

      联合社层级联系不断密切。四川省供销社完善了联合社对成员社的综合业绩考核机制,规范了成员社发展和管理。开展了市级成员社对省社的第一次评价,启动了系统外的省社成员单位发展工作。做实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省本级和8个市级社、18个县级社设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联合社不联合”的尴尬局面。

      转型升级 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社有企业作为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供销社自身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供销社整体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也是四川省供销社重点突破的方向。

      四川各级联合社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合作,全面提升经营服务实力,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省属社有企业集团化格局基本成型,省属社有企业与全国总社、市和县级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产业,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四川省供销社与甘孜、凉山、内江等市(州)和招商、交通、农行等银行机构,以及西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区域内部门地方联动和跨系统联合合作。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主渠道作用。以盐亭县、崇州市、达川区等地为示范,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建成土地托管服务县级为农服务中心98个,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360余万亩,探索出“供销社控股的为农服务公司(农资企业)+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服务站(点)”的服务模式,既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服务小农生产,又推动了农资企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四川农产品经营集团建成“云背篓”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一张网。116个县(市、区)供销社开展乡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推进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8年3月,四川省供销电商公司助销西昌洋葱1500万余斤、米易番茄1亿斤,及时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泸县供销社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便民服务网络,得到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充分肯定。

      全省供销社系统围绕乡村振兴,积极拓展新业务新业态。雅安市供销社深度介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茶叶,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了“三建三推”的雅安经验(即: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推动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同时,全省供销社聚焦“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着力“难中之难”的产业扶贫,开展“对口合作、脱贫攻坚”行动,以建立健全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为突破口,以社有企业上下联合为抓手,大力复制推广“供销社+小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力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利用省属社有企业农产品经营集团运营平台,搭建“四川消费扶贫网”,组织全省供销社积极开展“四川扶贫”商标认证、农产品上线和消费扶贫活动,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全省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的主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535家企业、3323个产品“四川扶贫”商标的审核,助销农产品700亿元以上。把蓝莓产业作为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的突破口,与浙江省供销社合作启动“浙川携手、富民强村”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共同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四川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北川县、通江县等地建设蓝莓示范基地,召开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蓝莓产业扶贫模式,扩大项目辐射带动范围,全省已建成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余亩,计划年内建设5万亩,力争3—5年内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努力趟出一条蓝莓产业富民强村之路。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建立起高效对接、服务城乡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恢复改造 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网络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在基层的交汇点和融合体。2012年底,全省系统基层社仅存500家,覆盖率只有18%。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基层社乡镇覆盖率逐年提升,2016年底达到60%,2018年底达到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

      全省供销社系统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推进基层社恢复改造。实施新型基层社示范工程,分类制定新型基层社建设标准,采取社有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改造提升等多种形式发展新型基层社。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通过全国总社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专项资金、省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等多种扶持渠道,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各地也依托当地主导和优势产业,充分利用供销社人才、网络、设施条件,采取引导农民自主办,依托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带动办,组织社有企业、基层社领办联办合办等多种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13个。

      全省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整合涉农服务资源,积极探索组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组织开展了2个批次试点,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消费合作。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宜宾市、彭山区、开江县、宣汉县、泸县、内江市市中区等地供销社联合广大农户、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为农服务组织组建农合联,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搭建了为农服务的大平台。

      全省供销社系统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好经营服务优势,以基层社为主要平台,以会计服务为主要纽带,加强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与村“两委”联合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联合发展农村流通,联合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新体系,新篇章。四川供销系统在推进构建双线运行机制试点中,坚持为农初心,牢记服务使命,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理念,加快打造为农服务“一条龙”、现代流通“一张网”、供销系统“一个社”,满足着广大群众的需求,也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

      春风化雨,泽润万物。发展有起点,创新无止境,在新体系、新篇章的广阔天地间,四川供销人的视野更加广阔,供销社的合作经济之旅与光明结伴昂首向前,再谱新篇!


      改革成果选摘

      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

      目前,全省实现市(州)联合社全覆盖。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共17个市、66个县级联合社设立监事会,成都、广元、德阳、乐山、南充、广安、达州、雅安、眉山、资阳等10个市级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5个市级社、47个县级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

      供销合作发展基金

      省本级和8个市级社、18个县级社设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运行管理制度。

      社有企业

      目前,全省县级以上社有企业达1731家,经营服务涵盖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流通、日用消费品连锁、冷链物流、农业会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合作金融、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7月末,全省供销社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4亿元、利润总额7.2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5%、4.89%;其中省级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54.31亿元,同比增长11.6%。

      电子商务

      电商服务得到大力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建成区域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2个,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4500个,组建区域性电商物流公司27家。201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商交易额达71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

      农村合作金融

      全省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达65家,股本总额1.11亿元,累计发放借款2.65亿元,惠及农户1.5万户。

      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主渠道

      销售“四川扶贫”特色农产品3000余种,惠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

      基层组织网络体系

      累计发展基层社3819个、行业协会1159个,建成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98个、电商运营中心72个、商品配送中心625个、农产品市场80个、农村会计服务中心4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22414个、庄稼医院1.2万个。截止2018年底,基层社乡镇覆盖率达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夯实为农服务基础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四川省供销社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任务圆满完成

    2019-09-04 14:18:17


    新闻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李国华 赵蝶 文/图

      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310.37亿元、利润19.41亿元,较2016年分别增长42%、37%;2019年1—7月,全省系统实现销售收入796.56亿元、同比增长9.3%;

      甘孜州农牧农村局挂牌了州供销社,峨眉山市新设立市供销社,广安市前锋区、广安区供销社从合署办公改为单设,凉山州11个无供销社机构的县明确了供销社工作职能部门,17个市、70个县级联合社设立监事会,成都、德阳、乐山、南充、广安、雅安、眉山、广元、资阳、达州10 个市级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5个市级社、47个县级社恢复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

      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达360万亩;累计建成区域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2个,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4500个,组建区域性电商物流公司27家,电商交易额达71亿元;农村会计服务快速发展,全省供销社系统新建县级会计服务中心40个,面向3000多家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会计服务;

      泸县供销社积极参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了“供销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社融合”发展模式,经验被各地供销社广泛学习借鉴;

      ……

      这些都是记者9月3日从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供销社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这也是四川省供销社在构建双线运行体制机制中所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农民需要什么,供销社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四川省供销社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初心,大胆改革创新,构建起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激发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建成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将一幅绚丽生动的城乡供销画卷,铺展在人们面前,光彩炫目。

      据了解,“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赋予四川省的一项重要改革试点任务,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的试点项目。四川省农业农村专项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督导落实,试点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验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在《关于对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构建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验收结果的批复》中指出:“在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你社和试点地区供销合作社圆满完成了专项试点各项任务,在构建联合社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方面探索出可行路径,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化联合社治理机制、提高社有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加强联合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新治理 构建组织体系新框架

      如何做到双线运行,保障两个轮子高效运转,实现可持续发展?自试点以来,四川省供销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深入推进联合社治理机制创新,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密切层级联系,加快构建上下贯通、高效运行的行业指导体系,有效发挥了联合社职能作用。

      联合社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四川省供销社调整优化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机关内设处室由原来的11个增加至12个,强化了政策研究、经济发展、互助合作、审计绩效等机构及职责。指导市、县各级联合社推进机关人事制度改革,加强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全省实现市(州)联合社全覆盖。全省第七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基本就绪。

      社有资产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四川省供销社本级和146个市、县级联合社成立了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着力理顺社企关系,推动联合社管理企业由“管人管事”向主要“管资本”转变,推动社有企业规范、高效运行。

      联合社层级联系不断密切。四川省供销社完善了联合社对成员社的综合业绩考核机制,规范了成员社发展和管理。开展了市级成员社对省社的第一次评价,启动了系统外的省社成员单位发展工作。做实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省本级和8个市级社、18个县级社设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了“联合社不联合”的尴尬局面。

      转型升级 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社有企业作为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供销社自身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形成供销社整体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这也是四川省供销社重点突破的方向。

      四川各级联合社积极创新经营模式,拓展经营领域,开展纵向横向联合合作,全面提升经营服务实力,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目前,省属社有企业集团化格局基本成型,省属社有企业与全国总社、市和县级社有企业联合合作,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产业,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四川省供销社与甘孜、凉山、内江等市(州)和招商、交通、农行等银行机构,以及西华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区域内部门地方联动和跨系统联合合作。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主渠道作用。以盐亭县、崇州市、达川区等地为示范,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建成土地托管服务县级为农服务中心98个,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360余万亩,探索出“供销社控股的为农服务公司(农资企业)+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服务站(点)”的服务模式,既促进了适度规模经营、服务小农生产,又推动了农资企业转型升级。

      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四川农产品经营集团建成“云背篓”农产品电商平台和“川字号”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构建形成线上线下一张网。116个县(市、区)供销社开展乡村电商物流配送业务,推进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18年3月,四川省供销电商公司助销西昌洋葱1500万余斤、米易番茄1亿斤,及时解决了当地农产品滞销问题。泸县供销社建成县、乡、村三级电商综合便民服务网络,得到全国政协主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充分肯定。

      全省供销社系统围绕乡村振兴,积极拓展新业务新业态。雅安市供销社深度介入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茶叶,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了“三建三推”的雅安经验(即: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构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推动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同时,全省供销社聚焦“坚中之坚”的深度贫困、着力“难中之难”的产业扶贫,开展“对口合作、脱贫攻坚”行动,以建立健全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为突破口,以社有企业上下联合为抓手,大力复制推广“供销社+小农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全力助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利用省属社有企业农产品经营集团运营平台,搭建“四川消费扶贫网”,组织全省供销社积极开展“四川扶贫”商标认证、农产品上线和消费扶贫活动,把供销社打造成为全省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的主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完成1535家企业、3323个产品“四川扶贫”商标的审核,助销农产品700亿元以上。把蓝莓产业作为东西部产业扶贫协作的突破口,与浙江省供销社合作启动“浙川携手、富民强村”蓝莓产业扶贫项目,共同出资2000万元,联合组建四川蓝之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北川县、通江县等地建设蓝莓示范基地,召开川浙蓝莓产业扶贫协作现场会,总结推广蓝莓产业扶贫模式,扩大项目辐射带动范围,全省已建成蓝莓标准化种植基地2万余亩,计划年内建设5万亩,力争3—5年内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努力趟出一条蓝莓产业富民强村之路。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建立起高效对接、服务城乡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

      恢复改造 不断完善基层组织网络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行业指导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在基层的交汇点和融合体。2012年底,全省系统基层社仅存500家,覆盖率只有18%。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基层社乡镇覆盖率逐年提升,2016年底达到60%,2018年底达到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

      全省供销社系统按照强化合作、农民参与、为农服务的要求,推进基层社恢复改造。实施新型基层社示范工程,分类制定新型基层社建设标准,采取社有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基层经营服务网点改造提升等多种形式发展新型基层社。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带动,通过全国总社基层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省财政专项资金、省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等多种扶持渠道,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加大基层组织建设力度。

      各地也依托当地主导和优势产业,充分利用供销社人才、网络、设施条件,采取引导农民自主办,依托龙头企业或专业大户带动办,组织社有企业、基层社领办联办合办等多种方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913个。

      全省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整合涉农服务资源,积极探索组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组织开展了2个批次试点,发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消费合作。成都市、绵阳市、德阳市、宜宾市、彭山区、开江县、宣汉县、泸县、内江市市中区等地供销社联合广大农户、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为农服务组织组建农合联,积极争取政策项目支持,搭建了为农服务的大平台。

      全省供销社系统深入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同建”行动,充分发挥村“两委”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好经营服务优势,以基层社为主要平台,以会计服务为主要纽带,加强与村集体经济的利益联结,与村“两委”联合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联合发展农村流通,联合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新体系,新篇章。四川供销系统在推进构建双线运行机制试点中,坚持为农初心,牢记服务使命,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理念,加快打造为农服务“一条龙”、现代流通“一张网”、供销系统“一个社”,满足着广大群众的需求,也圆满完成了试点任务。

      春风化雨,泽润万物。发展有起点,创新无止境,在新体系、新篇章的广阔天地间,四川供销人的视野更加广阔,供销社的合作经济之旅与光明结伴昂首向前,再谱新篇!


      改革成果选摘

      联合社机构和“三会”制度建设

      目前,全省实现市(州)联合社全覆盖。成都、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共17个市、66个县级联合社设立监事会,成都、广元、德阳、乐山、南充、广安、达州、雅安、眉山、资阳等10个市级社监事会主任按同级正职配备。5个市级社、47个县级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

      供销合作发展基金

      省本级和8个市级社、18个县级社设立了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建立了基金运行管理制度。

      社有企业

      目前,全省县级以上社有企业达1731家,经营服务涵盖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农产品流通、日用消费品连锁、冷链物流、农业会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合作金融、会计服务等多个领域,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7月末,全省供销社系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4亿元、利润总额7.2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5%、4.89%;其中省级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54.31亿元,同比增长11.6%。

      电子商务

      电商服务得到大力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建成区域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72个,信息化改造基层经营服务网点4500个,组建区域性电商物流公司27家。201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电商交易额达71亿元,同比增加23亿元。

      农村合作金融

      全省试点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达65家,股本总额1.11亿元,累计发放借款2.65亿元,惠及农户1.5万户。

      扶贫产品公益品牌销售主渠道

      销售“四川扶贫”特色农产品3000余种,惠及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余家。

      基层组织网络体系

      累计发展基层社3819个、行业协会1159个,建成综合性为农服务中心98个、电商运营中心72个、商品配送中心625个、农产品市场80个、农村会计服务中心4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22414个、庄稼医院1.2万个。截止2018年底,基层社乡镇覆盖率达89%,较2016年底增长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