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改革开放四十年 从平常生活中见证巨变 《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2018-12-12 14:25:57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四十年时光流转,川人在吃、穿、住、行等与民生福祉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构成了从“小生活”到“大时代”的历史变迁。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记录着人们成长中的回忆、奋斗中的故事,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构成了川人四十年的共同记忆。从农村到城市、从个案到整体、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深化,多个维度的创新与实践,谱写了四川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历史画卷。


    12月10日晚,《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社会各界的500多张照片以及200多组、1800多件老物件,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巴蜀大地上的巨大变迁。

    本次展览,以“记忆中的小生活”以及“奋斗中的大时代”两条线索,勾勒出40年来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勾起了观众的无限回忆,也从细微处展示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据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的照片和展品,大多数都是面向公众征集而来的,涵盖了人们生活的不同侧面,带着不同年代特有的气息。

    民以“衣”为颜。改革开放前,中山装、解放装与千篇一律的“黑、蓝、灰”配色几乎一统天下,这个现象曾被西方媒体称为“蓝色的蚂蚁”。改革开放后,千姿百态的服装款式涌入渐开的国门,并迅速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和追捧,多姿多彩的潮流文化与色彩纷呈的服装同步到来,人们在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愈加开放包容。
    在展览上,一组组照片展示了四十年来川人在穿衣打扮上发生的改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蛤蟆镜、喇叭裤,到九十年代的鸭舌帽、牛仔裤,再到如今的定制款衣帽,“追求个性”的街头行人组成了全新的四川印象。

    伟大的变革在餐桌上的变化最为直接。曾经凭票购物的供销社,逐渐被开放式的超市所取代;深居内陆的四川人,第一次在青石桥市场买到了来自沿海的海鲜;日常的零食除了瓜子、花生,现在也多了薯片、巧克力……食物的多元化让百姓生活更有“滋味”。“这种桔子糖,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了,现在都能回想起那种甜进心里的感觉。”市民孙女士指着展厅摆放的糖果,开心的向记者介绍道。

    “筒子楼”里密不可分的邻里关系,苏式红砖房的朴素结实,到如今单元楼终于实现厨卫独立,这些房子也承载了川人满满的回忆,除了住房的改变之外,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也让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印象,逐渐从“居者忧其屋”转变为“居者优其屋”。
    “我们家里以前是没有自来水的,吃水都要从井边挑回家里,再倒进水缸。现在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还有净水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多啦!”在展厅现场,周建清老人笑着向记者说道。

    四十年来,川人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90年代,《甜蜜蜜》的上映刮起了一阵骑自行车的风潮,那个年代的一辆永久13型锰钢自行车,如今也被摆在了本次展览台上,勾起了现场观众们的无限回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改革开放四十年 从平常生活中见证巨变 《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

    2018-12-12 14:25:57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四十年时光流转,川人在吃、穿、住、行等与民生福祉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构成了从“小生活”到“大时代”的历史变迁。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记录着人们成长中的回忆、奋斗中的故事,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构成了川人四十年的共同记忆。从农村到城市、从个案到整体、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深化,多个维度的创新与实践,谱写了四川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历史画卷。


    12月10日晚,《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特展在成都博物馆拉开帷幕。来自社会各界的500多张照片以及200多组、1800多件老物件,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巴蜀大地上的巨大变迁。

    本次展览,以“记忆中的小生活”以及“奋斗中的大时代”两条线索,勾勒出40年来波澜壮阔的时代巨变。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勾起了观众的无限回忆,也从细微处展示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据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的照片和展品,大多数都是面向公众征集而来的,涵盖了人们生活的不同侧面,带着不同年代特有的气息。

    民以“衣”为颜。改革开放前,中山装、解放装与千篇一律的“黑、蓝、灰”配色几乎一统天下,这个现象曾被西方媒体称为“蓝色的蚂蚁”。改革开放后,千姿百态的服装款式涌入渐开的国门,并迅速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和追捧,多姿多彩的潮流文化与色彩纷呈的服装同步到来,人们在与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愈加开放包容。
    在展览上,一组组照片展示了四十年来川人在穿衣打扮上发生的改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蛤蟆镜、喇叭裤,到九十年代的鸭舌帽、牛仔裤,再到如今的定制款衣帽,“追求个性”的街头行人组成了全新的四川印象。

    伟大的变革在餐桌上的变化最为直接。曾经凭票购物的供销社,逐渐被开放式的超市所取代;深居内陆的四川人,第一次在青石桥市场买到了来自沿海的海鲜;日常的零食除了瓜子、花生,现在也多了薯片、巧克力……食物的多元化让百姓生活更有“滋味”。“这种桔子糖,我小时候最喜欢吃了,现在都能回想起那种甜进心里的感觉。”市民孙女士指着展厅摆放的糖果,开心的向记者介绍道。

    “筒子楼”里密不可分的邻里关系,苏式红砖房的朴素结实,到如今单元楼终于实现厨卫独立,这些房子也承载了川人满满的回忆,除了住房的改变之外,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也让大家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印象,逐渐从“居者忧其屋”转变为“居者优其屋”。
    “我们家里以前是没有自来水的,吃水都要从井边挑回家里,再倒进水缸。现在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还有净水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多啦!”在展厅现场,周建清老人笑着向记者说道。

    四十年来,川人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90年代,《甜蜜蜜》的上映刮起了一阵骑自行车的风潮,那个年代的一辆永久13型锰钢自行车,如今也被摆在了本次展览台上,勾起了现场观众们的无限回忆,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