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供销人·供销情”征文选登——“扁担商店”用真情温暖农民心

    2018-06-06 10:00:43

    那是1978年7月,夏日炎炎,高中毕业的我回到了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的家中,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等到9月,也有没有任何信息,自然名落孙山。由于在农村生活,炼就了我不怕苦累的品质和勇争第一的精神。但对于处在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又是高中文化的年龄,没考上大学,我还是有点失望。
    生活是现实的,我只好扛起锄头和社员们一起下地种田,参加集体劳动。艰苦的劳动,让我慢慢觉得没考上大学,仍然可以学知识、学文化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的人,我决心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
    一天,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对我说:“桂华,现在公社的学校、幼儿园、供销合作社需要人,如果你喜欢哪个工作,就去报名考试。”许多回乡的农村女知识青年,都去报了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大家也劝我去当老师,工作轻松,不风里雨里,泥里水里,是一个干净文雅的工作。结果我决定当一个供销人。我1.65米的个子,英姿飒爽,不爱红装爱武装。当时有一种观念:男女半边天,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一样能办到,也许我就是受此影响,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供销合作社。通过考试,我如愿以偿,引来很多人的羡慕和夸赞,确实我还是有点自豪,我的选择没错。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合作社”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凡是人们用到的日用百货、副食烟酒、生产农资、五金日杂、化肥、种子、火柴、脸盆、布料、糖茶等生产、生活用品,几乎都得从供销合作社才能买到。买盐要盐票,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买糖要糖票,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商品几乎都要凭证供应。
    我所在的永宁供销合作社地处秦巴山区的深山里,交通闭塞,大队、生产队都没有公路,由于是集体生产,提倡送货下乡,送货到田间地头。主任说:“小仲,你是年轻人,就送货下乡吧”。我二话没说,拿着一根扁担两个篓,凭着一双肩膀两只手,开始下乡为农民送日用品和工业品,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为山区人民服务。
    一个姑娘当起了卖货郎,在那个年代就是青年的榜样,也是时尚和潮流。农忙时节,为了方便群众,我用扁担挑着货物、摇着手铃走村串户的叫卖,有时还要走上田头地角,把香烟、火柴、汽水送到耕田耙地的农民手中。用热情服务温暖农民们的手,用真诚纯洁温暖农民们的心!
    我送货上门的大队、生产队都是羊肠小道,有段路很难走,最窄的地方就只能放一只脚,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跌落陡坡。我每次送货,都要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扶着峭壁,小心谨慎的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每天都要做好计划,去时挑一担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回来时就收购农民的野生药材和废旧物品,供销人称这项工作为“扁担商店”。
    “扁担商店”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保障供给,服务农民”的真实体现,供销合作社要坚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次,我在送货途中,看到一个农民耕田时把铧用坏了,他问我:“桂华,供销合作社这几天有没有铧?”我说有,好大尺寸的,量给我,明天给你带来。农民满脸笑意的回答,“谢谢你了,桂华。”
    在平时,不管是大雪封山还是河水淹路,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送货下乡。有一年,永宁遇上大洪水,群众的房屋严重受损,还有许多房屋漏雨,迫切需要塑料布。我们供销合作社的30多人,连炊事员全部出动到各个大队、生产队去送塑料布。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不管多苦多累,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都要为群众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群众的困难,及时送货。
    为了发展农副业生产,我们根据当时的计划,帮助大队、生产队栽桑养蚕,种药材、种果树,修水利、修公路等等。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生活物资比较匮乏,每年过年供应物资都是按生产队排时间供应,我们特别繁忙、特别艰辛,起早摸黑,把春节的物资尽快供应给社员。一天下来,我们一个个累得像散了架似的,却无人叫苦。
    春耕是供肥旺季,除增派人员加班加点保障供应外,还要安排人员巡回到全公社10个大队的25个农资代销供应网点现场指导。轮到去那个点的那一天,农民们便早早在村口等候,整个村子像过年似的热闹,争先恐后地“抢”我们到他们家食宿,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快乐,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那份情感,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农村“双抢”,也是供销合作社最忙碌的日子,我和大伙全体出动,担上货郎担把供销合作社所有的生产、生活商品悉数送到农村。白天帮生产队收割水稻,晚上在晒谷场上摆开了农忙夜市,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汗,与农民打成一片,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写在大伙的脸上,写在山村不眠的夜空,写在广阔的农村。
    我有几本印着“苍溪县供销合作社”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我上山下乡、走村串户的时代记忆,记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和工作历程,比如哪个社员要买什么东西,要咨询什么政策,要了解农产品价格等,都来找我,我就把大家的需求、大家的问题都一一记下来,一个一个的为他们解决。
    我终年挑着“扁担商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广大社员的爱戴,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和表彰,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我虽然退休了,但对供销合作社的爱、对供销合作社的情,却永远难以忘怀。
    仲桂华 肖洪江 整理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供销人·供销情”征文选登——“扁担商店”用真情温暖农民心

    2018-06-06 10:00:43

    那是1978年7月,夏日炎炎,高中毕业的我回到了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永宁镇的家中,等待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是等到9月,也有没有任何信息,自然名落孙山。由于在农村生活,炼就了我不怕苦累的品质和勇争第一的精神。但对于处在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又是高中文化的年龄,没考上大学,我还是有点失望。
    生活是现实的,我只好扛起锄头和社员们一起下地种田,参加集体劳动。艰苦的劳动,让我慢慢觉得没考上大学,仍然可以学知识、学文化建设家乡,改变家乡的面貌,农村建设需要有知识的人,我决心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现代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寻找一条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发展之路。
    一天,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对我说:“桂华,现在公社的学校、幼儿园、供销合作社需要人,如果你喜欢哪个工作,就去报名考试。”许多回乡的农村女知识青年,都去报了学校、幼儿园的老师,大家也劝我去当老师,工作轻松,不风里雨里,泥里水里,是一个干净文雅的工作。结果我决定当一个供销人。我1.65米的个子,英姿飒爽,不爱红装爱武装。当时有一种观念:男女半边天,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一样能办到,也许我就是受此影响,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供销合作社。通过考试,我如愿以偿,引来很多人的羡慕和夸赞,确实我还是有点自豪,我的选择没错。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合作社”与每个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凡是人们用到的日用百货、副食烟酒、生产农资、五金日杂、化肥、种子、火柴、脸盆、布料、糖茶等生产、生活用品,几乎都得从供销合作社才能买到。买盐要盐票,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买糖要糖票,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等商品几乎都要凭证供应。
    我所在的永宁供销合作社地处秦巴山区的深山里,交通闭塞,大队、生产队都没有公路,由于是集体生产,提倡送货下乡,送货到田间地头。主任说:“小仲,你是年轻人,就送货下乡吧”。我二话没说,拿着一根扁担两个篓,凭着一双肩膀两只手,开始下乡为农民送日用品和工业品,收购农民的农副产品,为山区人民服务。
    一个姑娘当起了卖货郎,在那个年代就是青年的榜样,也是时尚和潮流。农忙时节,为了方便群众,我用扁担挑着货物、摇着手铃走村串户的叫卖,有时还要走上田头地角,把香烟、火柴、汽水送到耕田耙地的农民手中。用热情服务温暖农民们的手,用真诚纯洁温暖农民们的心!
    我送货上门的大队、生产队都是羊肠小道,有段路很难走,最窄的地方就只能放一只脚,如果一不小心就会跌落陡坡。我每次送货,都要一手扶着扁担,一手扶着峭壁,小心谨慎的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我每天都要做好计划,去时挑一担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用品,回来时就收购农民的野生药材和废旧物品,供销人称这项工作为“扁担商店”。
    “扁担商店”就是“艰苦奋斗,勤俭办社,保障供给,服务农民”的真实体现,供销合作社要坚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一次,我在送货途中,看到一个农民耕田时把铧用坏了,他问我:“桂华,供销合作社这几天有没有铧?”我说有,好大尺寸的,量给我,明天给你带来。农民满脸笑意的回答,“谢谢你了,桂华。”
    在平时,不管是大雪封山还是河水淹路,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送货下乡。有一年,永宁遇上大洪水,群众的房屋严重受损,还有许多房屋漏雨,迫切需要塑料布。我们供销合作社的30多人,连炊事员全部出动到各个大队、生产队去送塑料布。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不管多苦多累,只要群众需要,我们都要为群众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群众的困难,及时送货。
    为了发展农副业生产,我们根据当时的计划,帮助大队、生产队栽桑养蚕,种药材、种果树,修水利、修公路等等。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生活物资比较匮乏,每年过年供应物资都是按生产队排时间供应,我们特别繁忙、特别艰辛,起早摸黑,把春节的物资尽快供应给社员。一天下来,我们一个个累得像散了架似的,却无人叫苦。
    春耕是供肥旺季,除增派人员加班加点保障供应外,还要安排人员巡回到全公社10个大队的25个农资代销供应网点现场指导。轮到去那个点的那一天,农民们便早早在村口等候,整个村子像过年似的热闹,争先恐后地“抢”我们到他们家食宿,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快乐,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那份情感,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农村“双抢”,也是供销合作社最忙碌的日子,我和大伙全体出动,担上货郎担把供销合作社所有的生产、生活商品悉数送到农村。白天帮生产队收割水稻,晚上在晒谷场上摆开了农忙夜市,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汗,与农民打成一片,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写在大伙的脸上,写在山村不眠的夜空,写在广阔的农村。
    我有几本印着“苍溪县供销合作社”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我上山下乡、走村串户的时代记忆,记载着我的青春岁月和工作历程,比如哪个社员要买什么东西,要咨询什么政策,要了解农产品价格等,都来找我,我就把大家的需求、大家的问题都一一记下来,一个一个的为他们解决。
    我终年挑着“扁担商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广大社员的爱戴,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和表彰,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
    时光荏苒,星移斗转,我虽然退休了,但对供销合作社的爱、对供销合作社的情,却永远难以忘怀。
    仲桂华 肖洪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