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更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三农”工作全局做出的决策部署。四川省巴中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这一主线,加快基层供销合作社恢复提升,培育社属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落实举措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 巴中市委市政府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全市深化农村改革重点内容,出台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把控供销社综合改革方向,确保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南江县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探索推出的“3253”机制,即“三方联动、双线运行、五项服务、三大保障”,得到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学习推广。巴中市供销合作社为推进改革落地见效,采取“以会促改”的方式,每季度召开一次系统综合改革现场会,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改革工作。同时,协调市委编办、财政、商务、农业等市级部门,在资金支持、农产品流通、产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党政主导、供销主体、部门参与”三方联动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格局。
实施创新
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在深化综合改革过程中,巴中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构建双线运行机制,通过发展基层社、壮大社有企业等方法和渠道,在全市构建起以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以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巴中市供销合作社采取“村社共建、电商促建、龙头领建、招贤共建”模式,恢复建立多个基层供销社、为农综合服务站、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网点覆盖了80%的乡镇和60%的村,基本构建起贯穿市、县、乡的综合服务网络,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2014年8月,由巴中市供销合作社作为责任单位的四川巴食巴适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巴中市供销社主任王明友表示,“巴食巴适”品牌营销流通体系是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和营销工作的组织体系。以“巴食巴适”为龙头,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重点培育和推出以椴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为代表的八类特色优质“巴食巴适”农产品。加快完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开展土地托管、生态旅游服务,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探索机制
助力乡村振兴 巴中市供销社在深入推广“三帮双代”服务模式过程中,探索出“三引三创三帮”供销合作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引人入社,创新用人机制,帮助农民经营。巴中市供销合作社吸纳村“两委”班子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回乡创业能人等“三类人才”62 名入社,联合组建股份制新型乡镇供销合作社,实行行业监管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25个基层供销社采取代耕代种等方式托管因劳力不足而弃荒的土地50000余亩,有效破解了当前“无人种地”“无能人种地”等问题,带动了2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引资入社,创新融资渠道,帮助农业增效。巴中市供销合作社盘活农村可使用的资金、可重组的资产、可利用的资源等“三种资本”,向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政策性股本金,向内部6129户社员募集股本金743.5万元,为内部1531户社员提供互助贷款741.46万元,满足农村结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引入省供销社资金与社会资金组建社有企业,规模发展猕猴桃、黄花、葡萄等特色产业5万余亩,做优农业产业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的“巡洋舰”,带动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
引业入社,创新合作模式,帮助农村增收。巴中市供销合作社深化与龙头企业、市场业主、新兴业务等“三类业态”的合作。按照“供销社主导、龙头企业主体、专合社主办”的思路,与四川一丘田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合作,建设千亩油橄榄产业示范基地及苗圃基地,五年后收益至少能达2500万元,可带动本地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与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合作,规范引入工商资本下乡,建设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5处,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的农业农村新业态。与百宝创意电子商务公司、红叶金服有限公司、人保财险公司合作,建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体验服务站点58处,金融和保险服务点17处,满足农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积极挖掘多功能、专业化“智慧供销”,整合城乡富余劳动力通过专业培训后“抱团下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耕、种、管、收、售等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开始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带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下一步巴中市供销合作社将加强基层供销社恢复提升,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助推乡村振兴、服务巴中市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图片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冯丹 实习生 何月 胡斌 马工枚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