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8 17:01:53
蓝莓涨势喜人
喜摘蓝莓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四川省通江县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重点县,扶贫力度大,尤其需要建立可持续脱贫的产业扶贫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产业兴旺是基石。为加快培育壮大“10+3”产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去年8月在成都举行的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立足发展实际和长远谋划,提出了打造四川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10+3”产业体系,即重点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竹等十大特色产业,做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等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
近年来,四川打破产业与行政区划限制,依据区域特色,推进“园区+城市”“园区+新村”“园区+基地”等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园区30个、省级园区175个、市级园区300个、县级园区500个,基本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有力的省、市、县三级农业园区体系。同时,四川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679家企业和1414个种类产品申请使用集体商标,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社有企业改革发展,通江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强力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呈现出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据了解,通江县供销社现有社属企业15个,其中全资企业4个、控股企业7个、参股企业2个,开门开放办社企业2个;总社龙头企业4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依托白花棉业、翰林茶业、巴蜀白茶、银耳公司、土产公司等直属公司和民胜、涪阳等基层供销社,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模式建农业产业化基地16个,辐射带动周边18个乡镇5000多农户就近就业,有效实现农民增收。
通江县供销社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资产为依托,大力推进职工转身份、企业转体制的改革。对资产负债率低、生产经营好、市场竞争优势大的白花棉业公司、贸易公司等实行供销社全资管理;对经济基础和效益较好的农资、土产、日杂烟花爆竹、再生资源、银耳等公司,以县供销社控股、职工自愿入股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企业;对热爱供销事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优势明显的翰林茶业、巴蜀白茶、新金山茶业等企业,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以资产入股、联合合作等方式共同发展。
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方面,通江县供销社一是着力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坚持项目撬动,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作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基本形成农资销售、优质农产品流通、农村日用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供销社企业主导的局面。近年来,累计投资4200万元,完成日杂公司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白花棉业公司生产线技改、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翰林茶业公司产业融合等6个项目实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启动仪式在通江县召开后,通江县供销社主动作为,借助“四川扶贫”集体商标认定使用契机,银耳、土产、贸易等公司在县城建扶贫产品专营店11家,在诺水河、王坪等旅游景区开设扶贫产品体验店8家,与机关、学校、企业等食堂签订扶贫产品购销协议15份;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空山土豆、青峪土猪、巴山土鸡、段木银耳等10余种通江特色农产品进驻浙江青田县侨乡农品城,并在浙江电商赶街村货平台成功上线销售。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基地。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模式建茶叶、蔬菜、葡萄、青花椒等农业产业化基地16个,辐射周边18个乡镇5610户农户就近就业,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认真落实《川浙两省供销社属企业蓝莓产业扶贫协作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已建成龙池谷蓝莓产业示范园1个,自建基地3个1200亩,参股发展基地2个350亩,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产业扶贫,供销社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在提升助农实效方面,通江县供销社一是采用“供销+商务+社有企业”模式,建乡镇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12家,开设乡镇农特产品旗舰店38个,改造乡镇信息化网点35个;2018年,依托天猫、京东、供销e家、天虎云商、赶街网等第三方平台,供销系统累计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收入2380余万元,基本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实体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是按照业务主导、基层主抓,在县内外建立农产品购销站点41个、巴食巴适加盟店2个,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1家。三是围绕供销系统发展的“椴木耳菇、高山茶叶、特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落实社属企业发展茶叶、葡萄、蓝莓、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12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乡镇发展;认真落实《川浙两省供销社属企业蓝莓产业扶贫协作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实施蓝莓产业扶贫增收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保底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以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结合本地优秀土猪种青峪猪,开发特色畜牧优质产品,充分发挥青峪猪产品的稀缺性、特性指标的优良性和难以模仿等优势,专注于青峪猪的保种及全产业链开发,创立“政府+巴山牧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方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业扶贫,带动2000多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预计利用近5年的发展,带动20000户养殖农户,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带动全县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户增收脱贫。据介绍,“青峪黑猪”是来自于大巴山深处的具有5000年历史的原始品种,具有耐粗性好、适应性强、雪花肉多、肉味香浓、口感细腻等优点。
青峪黑猪肉”不仅是一种营养、美味、“放心”的食材,也是一份支持山区脱贫致富的爱心。据了解,2017年,作为家乐福基金会在中国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性项目之一—“栋梁工程·家乐福农民技能培训暨创业扶持项目”将“青峪猪养殖”确定为帮扶子项目,向通江县巴蜀有机土猪专业合作社的100户贫困农户发放总计100万小额无息贷款用于青峪黑猪养殖,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巴山牧业作为龙头企业,为受助农户提供统一的纯正猪种、标准的饲料和饲养环境、统一的技术服务、统一屠宰和冷链运输。在严格的管理下,一批批高品质的猪肉进入消费市场,从家乐福大世界店开始陆续登陆成都各大家乐福门店,以优异的品质、超值的价格回馈社会各界。
作为新兴发展产业,通江县蓝莓产业由通江县供销社牵头,新组建并注资成立通江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规划以龙池谷为核心建3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全县2019年发展1万亩。通江县政府安排浙江遂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00万元,支持采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蓝莓产业基地1200亩,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任务。同时,通江县供销社印发《关于加快蓝莓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股份合作已在龙凤场镇长岭村扩面150亩,已对永安、文胜乡、板凳乡等乡镇开展宣传动员、土壤检测等前期工作,10月中旬落实下半年建设任务。
在建设发展机制方面,通江县供销社探索建立蓝莓产业“党政主导、浙江主帮、供投入股、供销主抓、企业主体、群众主动”的五六方联动助脱贫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壮规模、东西扶贫添动力、省级供投增投入、县级供销建链条、企业主体保落实、综合施策促脱贫、产业振兴勇为先的发展思路,注重基地带动强引领、源头切入保品质、健全链条增效益、多种模式生共鸣、夯实产业活农村。
县级供销社在蓝莓产业建设发展上体现五大职能发挥:一是强化党建,统筹人力资源抓建设;二是整合项目,多方筹资保投入;三是壮大规模,健全链条强效益;四是强化流通,拓展服务扩营销;五是健全机制,多方联动助脱贫。后续全县全面推广主推五大建设模式:基地引领模式,健全产业链条,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帮助园区周边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产业分红及村级集体稳定收益四大效益,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值与效益引领全县蓝莓产业发展,通过苗木、深加工、市场营销助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技术支持、保底收购促进小农户3—5亩的小规模自我发展;“飞地”扶贫模式,县委县政府注入专项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支持发展蓝莓产业1000亩,通过保底分红,解决县域内北部高寒山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增收问题;股份合作模式,通过苗木、农资折资入股,既解除新型经营主体的担忧,又增强发展信心、降低投入门槛,也能实现县蓝美公司自身长期收益,达到互利共赢。
通江县供销社切实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以蓝莓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着力特色产业引领,突出农产品流通,健全产业链条,坚守风险底线,在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凸显“供销力量”,正努力开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9-06-18 17:01:53
蓝莓涨势喜人
喜摘蓝莓
本报记者 胡斌 文/图
四川省通江县地处秦巴山连片贫困地区的核心区域,既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又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的重点县,扶贫力度大,尤其需要建立可持续脱贫的产业扶贫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产业兴旺是基石。为加快培育壮大“10+3”产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去年8月在成都举行的解读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构建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立足发展实际和长远谋划,提出了打造四川农业“10+3”产业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10+3”产业体系,即重点培育川粮(油)、川猪、川茶、川薯、川药、川桑、川菜、川果、川鱼、川竹等十大特色产业,做强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等三大先导性支撑产业。
近年来,四川打破产业与行政区划限制,依据区域特色,推进“园区+城市”“园区+新村”“园区+基地”等模式,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国家级园区30个、省级园区175个、市级园区300个、县级园区500个,基本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加工水平高、产业链条完善、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品牌影响力大、辐射带动有力的省、市、县三级农业园区体系。同时,四川首创“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679家企业和1414个种类产品申请使用集体商标,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通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社有企业改革发展,通江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强力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发展,呈现出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据了解,通江县供销社现有社属企业15个,其中全资企业4个、控股企业7个、参股企业2个,开门开放办社企业2个;总社龙头企业4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个。依托白花棉业、翰林茶业、巴蜀白茶、银耳公司、土产公司等直属公司和民胜、涪阳等基层供销社,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模式建农业产业化基地16个,辐射带动周边18个乡镇5000多农户就近就业,有效实现农民增收。
通江县供销社坚持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资产为依托,大力推进职工转身份、企业转体制的改革。对资产负债率低、生产经营好、市场竞争优势大的白花棉业公司、贸易公司等实行供销社全资管理;对经济基础和效益较好的农资、土产、日杂烟花爆竹、再生资源、银耳等公司,以县供销社控股、职工自愿入股方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企业;对热爱供销事业、发展前景良好、市场优势明显的翰林茶业、巴蜀白茶、新金山茶业等企业,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以资产入股、联合合作等方式共同发展。
在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方面,通江县供销社一是着力培育涉农龙头企业。坚持项目撬动,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合作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基本形成农资销售、优质农产品流通、农村日用品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供销社企业主导的局面。近年来,累计投资4200万元,完成日杂公司烟花爆竹配送中心、白花棉业公司生产线技改、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翰林茶业公司产业融合等6个项目实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巴中试点启动仪式在通江县召开后,通江县供销社主动作为,借助“四川扶贫”集体商标认定使用契机,银耳、土产、贸易等公司在县城建扶贫产品专营店11家,在诺水河、王坪等旅游景区开设扶贫产品体验店8家,与机关、学校、企业等食堂签订扶贫产品购销协议15份;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空山土豆、青峪土猪、巴山土鸡、段木银耳等10余种通江特色农产品进驻浙江青田县侨乡农品城,并在浙江电商赶街村货平台成功上线销售。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基地。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社”模式建茶叶、蔬菜、葡萄、青花椒等农业产业化基地16个,辐射周边18个乡镇5610户农户就近就业,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同时,认真落实《川浙两省供销社属企业蓝莓产业扶贫协作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已建成龙池谷蓝莓产业示范园1个,自建基地3个1200亩,参股发展基地2个350亩,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产业扶贫,供销社已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在提升助农实效方面,通江县供销社一是采用“供销+商务+社有企业”模式,建乡镇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12家,开设乡镇农特产品旗舰店38个,改造乡镇信息化网点35个;2018年,依托天猫、京东、供销e家、天虎云商、赶街网等第三方平台,供销系统累计实现农特产品电商销售收入2380余万元,基本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实体销售一体化经营。二是按照业务主导、基层主抓,在县内外建立农产品购销站点41个、巴食巴适加盟店2个,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1家。三是围绕供销系统发展的“椴木耳菇、高山茶叶、特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落实社属企业发展茶叶、葡萄、蓝莓、蔬菜等农业产业基地12个,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乡镇发展;认真落实《川浙两省供销社属企业蓝莓产业扶贫协作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实施蓝莓产业扶贫增收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基地务工、保底分红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以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结合本地优秀土猪种青峪猪,开发特色畜牧优质产品,充分发挥青峪猪产品的稀缺性、特性指标的优良性和难以模仿等优势,专注于青峪猪的保种及全产业链开发,创立“政府+巴山牧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方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业扶贫,带动2000多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预计利用近5年的发展,带动20000户养殖农户,年出栏达到100万头,带动全县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户增收脱贫。据介绍,“青峪黑猪”是来自于大巴山深处的具有5000年历史的原始品种,具有耐粗性好、适应性强、雪花肉多、肉味香浓、口感细腻等优点。
青峪黑猪肉”不仅是一种营养、美味、“放心”的食材,也是一份支持山区脱贫致富的爱心。据了解,2017年,作为家乐福基金会在中国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标杆性项目之一—“栋梁工程·家乐福农民技能培训暨创业扶持项目”将“青峪猪养殖”确定为帮扶子项目,向通江县巴蜀有机土猪专业合作社的100户贫困农户发放总计100万小额无息贷款用于青峪黑猪养殖,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巴山牧业作为龙头企业,为受助农户提供统一的纯正猪种、标准的饲料和饲养环境、统一的技术服务、统一屠宰和冷链运输。在严格的管理下,一批批高品质的猪肉进入消费市场,从家乐福大世界店开始陆续登陆成都各大家乐福门店,以优异的品质、超值的价格回馈社会各界。
作为新兴发展产业,通江县蓝莓产业由通江县供销社牵头,新组建并注资成立通江蓝之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规划以龙池谷为核心建3000亩核心示范基地,全县2019年发展1万亩。通江县政府安排浙江遂昌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600万元,支持采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蓝莓产业基地1200亩,目前已全面完成栽植任务。同时,通江县供销社印发《关于加快蓝莓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股份合作已在龙凤场镇长岭村扩面150亩,已对永安、文胜乡、板凳乡等乡镇开展宣传动员、土壤检测等前期工作,10月中旬落实下半年建设任务。
在建设发展机制方面,通江县供销社探索建立蓝莓产业“党政主导、浙江主帮、供投入股、供销主抓、企业主体、群众主动”的五六方联动助脱贫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壮规模、东西扶贫添动力、省级供投增投入、县级供销建链条、企业主体保落实、综合施策促脱贫、产业振兴勇为先的发展思路,注重基地带动强引领、源头切入保品质、健全链条增效益、多种模式生共鸣、夯实产业活农村。
县级供销社在蓝莓产业建设发展上体现五大职能发挥:一是强化党建,统筹人力资源抓建设;二是整合项目,多方筹资保投入;三是壮大规模,健全链条强效益;四是强化流通,拓展服务扩营销;五是健全机制,多方联动助脱贫。后续全县全面推广主推五大建设模式:基地引领模式,健全产业链条,变农民为产业工人,帮助园区周边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园区务工、产业分红及村级集体稳定收益四大效益,通过实实在在的产值与效益引领全县蓝莓产业发展,通过苗木、深加工、市场营销助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通过技术支持、保底收购促进小农户3—5亩的小规模自我发展;“飞地”扶贫模式,县委县政府注入专项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支持发展蓝莓产业1000亩,通过保底分红,解决县域内北部高寒山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增收问题;股份合作模式,通过苗木、农资折资入股,既解除新型经营主体的担忧,又增强发展信心、降低投入门槛,也能实现县蓝美公司自身长期收益,达到互利共赢。
通江县供销社切实抢抓改革发展机遇,以蓝莓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着力特色产业引领,突出农产品流通,健全产业链条,坚守风险底线,在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中凸显“供销力量”,正努力开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