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着力打造新型社企关系见成效

    2019-12-05 19:20:00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春山在润创公司冷链各功能库区进行实地调研

    本报记者 冯丹

      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是党中央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稳步推进“双线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厘清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职责,扎实开展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双向服务,有力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运作效率提升,着力提高为农牧服务能力,全系统改革发展呈现出总体向好、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强化行业指导功能

      联合社作为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中枢,肩负着领导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供销合作社“双线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翼。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突出抓好深化联合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紧紧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强化联合社机关自身建设,初步形成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

      主导抓好综合改革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党组多次召开改革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基层社恢复建设、联合社治理、社有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清理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体制机制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实5个试点盟市、22个试点旗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确定综合改革复制推广联系点;加大与盟市、旗县党政的沟通协调力度,全力推进中发〔2015〕11号和内党发〔2016〕6号文件精神落地见效。全区各级联合社扑下身子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主导抓好“三会”制度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着力推进盟市、旗县联合社恢复实行(社员)代表大会下的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突出抓好监事会组织机构建设,关键是各级组织、编制等部门明确并落实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和领导职数。

      主导抓好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系统以密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组织实施全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改造提升工程。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努力建设成为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为农牧服务成效显著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经济实力强、服务能力强的基层社标杆社。二是持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带动能力。按照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小农牧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活动,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向嘎查村级延伸。

      主导抓好联合社机关自身建设。各级联合社机关以厘清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三方面的职能边界为重点,以密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实现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密切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提升为农牧服务能力等为切入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切实履行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为农牧服务职责、承担宏观调控的任务。

      发挥经营服务作用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和为农牧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双线运行”机制的另外重要一翼。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以提升为农牧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增强发展活力和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因企施策、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运用全产业链思维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在供销合作社服务西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社有企业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各级联合社加快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为农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将服务链条延伸到农业生产全过程。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向线下线上融合发展转型,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电商企业与“供销e家”、传统社有企业对接,统筹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共同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

      区直企业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率先在区社直属企业实施公司治理方式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企业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收入能高不能低和队伍优化的问题。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批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形成了员工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推进业绩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形成了以岗位职责确定基本年薪、以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年薪的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机制;推进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企业发展局面;推进社企转型升级,农资供应、毛绒、肉类收储加工、粮食收储加工、边销茶经营等流通主业得到巩固,果蔬、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农业、电商业务得以拓展,直属企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一是土地(草牧场)托管由点向面推广。为农(牧)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供给,多种服务模式参与耕、种、管、收、加等农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二是试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系统依托地方绿色特色农畜产品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融合模式,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是探索推进合作金融服务。降低合作社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较农信社贷款低40%,有效缓解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

      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是传统业务发展稳健,传统四大业务占全系统九成以上。二是新型业务增长迅速,不断推动电商、信贷、便民服务等多功能融合发展。三是系统流通网点遍布全区。全系统拥有连锁经营企业154个、县域配送中心195个、乡村经营服务网络终端12109个,网点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嘎查村,巩固了在农村牧区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提供)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着力打造新型社企关系见成效

    2019-12-05 19:20:00


    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杨春山在润创公司冷链各功能库区进行实地调研

    本报记者 冯丹

      构建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和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形成社企分开、上下贯通、整体协调运转的“双线运行”机制,是党中央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稳步推进“双线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厘清联合社与社有企业的职责,扎实开展联合社与社有企业双向服务,有力促进供销合作社系统运作效率提升,着力提高为农牧服务能力,全系统改革发展呈现出总体向好、结构趋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

      强化行业指导功能

      联合社作为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是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中枢,肩负着领导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供销合作社“双线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翼。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突出抓好深化联合社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对供销合作事业的领导,紧紧围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创新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强化联合社机关自身建设,初步形成联合社机关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

      主导抓好综合改革工作。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党组多次召开改革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基层社恢复建设、联合社治理、社有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清理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体制机制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突出抓实5个试点盟市、22个试点旗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确定综合改革复制推广联系点;加大与盟市、旗县党政的沟通协调力度,全力推进中发〔2015〕11号和内党发〔2016〕6号文件精神落地见效。全区各级联合社扑下身子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主导抓好“三会”制度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着力推进盟市、旗县联合社恢复实行(社员)代表大会下的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工作制度,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突出抓好监事会组织机构建设,关键是各级组织、编制等部门明确并落实理事会、监事会组织机构和领导职数。

      主导抓好基层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系统以密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为核心,组织实施全区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改造提升工程。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基层社建设。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努力建设成为产权清晰、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为农牧服务成效显著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经济实力强、服务能力强的基层社标杆社。二是持续提升农牧民专业合作带动能力。按照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与小农牧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开展“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活动,推进基层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体系向嘎查村级延伸。

      主导抓好联合社机关自身建设。各级联合社机关以厘清行政管理、行业指导、经济发展三方面的职能边界为重点,以密切与农牧民利益联结、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实现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密切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提升为农牧服务能力等为切入点,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更好地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推进工作,切实履行加强行业指导、落实为农牧服务职责、承担宏观调控的任务。

      发挥经营服务作用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和为农牧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双线运行”机制的另外重要一翼。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以提升为农牧服务能力为根本,以增强发展活力和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因企施策、坚持增强活力与强化监管相结合,运用全产业链思维加快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着力构建社有企业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在供销合作社服务西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社有企业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各级联合社加快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步伐,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为农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农资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企业转型,将服务链条延伸到农业生产全过程。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向线下线上融合发展转型,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电商企业与“供销e家”、传统社有企业对接,统筹建设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共同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

      区直企业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率先在区社直属企业实施公司治理方式综合改革,着力解决企业人员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收入能高不能低和队伍优化的问题。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一批年富力强、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推进用工制度改革,形成了员工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推进业绩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形成了以岗位职责确定基本年薪、以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年薪的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机制;推进项目管理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进的企业发展局面;推进社企转型升级,农资供应、毛绒、肉类收储加工、粮食收储加工、边销茶经营等流通主业得到巩固,果蔬、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农业、电商业务得以拓展,直属企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构建。一是土地(草牧场)托管由点向面推广。为农(牧)服务中心创新服务供给,多种服务模式参与耕、种、管、收、加等农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二是试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系统依托地方绿色特色农畜产品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产业融合模式,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三是探索推进合作金融服务。降低合作社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较农信社贷款低40%,有效缓解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

      农村牧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一是传统业务发展稳健,传统四大业务占全系统九成以上。二是新型业务增长迅速,不断推动电商、信贷、便民服务等多功能融合发展。三是系统流通网点遍布全区。全系统拥有连锁经营企业154个、县域配送中心195个、乡村经营服务网络终端12109个,网点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嘎查村,巩固了在农村牧区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

      (图片由内蒙古自治区供销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