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把真情留在大山深处——记四川绵阳市供销社派驻北川海光村三任“第一书记”

    2019-12-13 14:40:33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文/图

      海光村,位于龙门山脉断裂带中段,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北川特大地震遗址附近。距新北川39公里,距地震遗址6公里,前沿湔江河,后傍玉皇山,属河谷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该村现有228户689人,贫困户35户,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从2016年5月,按照绵阳市委组织部、市供销社的安排,海光村去了三任“第一书记”。三任“第一书记”通过到贫困户家,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村集体经济,积极与帮扶部门协调汇报,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相关产业;围绕规范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探索“精准扶贫+供销社”的帮扶模式,创新扶贫方式,整合系统资源。通过打造“一社一会一平台”的供销扶贫实践,努力寻求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给海光村脱贫致富奔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2016年全村35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2017年、2018年继续得到深入、持续的巩固,先后被评为北川县、绵阳市“四好村”。


    “第一书记”邓安走访慰问贫困户

      邓安,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 2016年5月一到任就赶上了脱贫攻坚冲刺阶段。

      海光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林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同志,她无法照顾孩子、家庭,每天在村上准备资料,走访贫困户,经常加班干到深夜。在她的任期内,海光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还修建了腊肉加工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建设蜂糖李种植基地,种植蜂糖李子树6000多株”。

      采访中得知,邓安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好产业扶持周转金的发放,其中20户贫困户10万元扶持周转金用于发展土鸡、生猪养殖。新建腊肉生产基地、生态鸡和生猪养殖配套设施,依托自然生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种养大户6户,出栏林下土鸡2000只,生猪1000头。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寻求“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分别与绵阳华宴医疗科技公司、成都金明阳养殖公司、四川百信农业公司等多方洽谈协商订单农业、招商引资等,为推动海光村的产业发展出力出策。

      “我以前全家整个收入不到一万元,家里有两个学生,妻子有残疾,有了绵阳供销社和村镇帮扶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租了4亩地种猕猴桃,还养了40头母猪,年收入至少在5万元以上。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和供销社的人帮忙出谋划策,肯定没有我现在的生活。”谈起自己家庭的变化,该村三组的文孝明眼里是满满的感激。


    海光村向“第一书记”王太健赠送锦旗

      王太健,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从2017年5月驻村,期间工作扎实、作风严谨,开展经常性村民走访工作,了解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情况,摸清村民思想;村民的民生问题是最重要的工作,利用工作经费,帮助村民平整路面,提升饮水设施,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多次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融洽村民关系,活跃村民氛围,培养村致富带头人3人,积累集体经济4.7万元,发展党员及村后备干部5人。2018年9月被绵阳市委、市政府表扬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7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优秀第一书记”。

      “王书记到我们村后,积极参与推动建设海光村香菇种植基地,发展蜂糖李种植200亩,恢复提升老茶园240亩,新建20亩香菇种植基地年产值60余万元,新建硬化路1公里,人畜饮水设施3处,文化广场、旅游厕所、健身设施等5处,保通雨毁道路14公里,争取帮扶、补助、慰问等物资和现金近60万元。”该村六组组长史少丽说。

      45岁的母志桂,承包了村上的香菇大棚。大棚2017年11月开始修建,现在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5万斤。“今年批发价最高时在4.6元,产量高峰时期每天有26个人帮忙采摘香菇,现在产量低的时候每天都有13个人帮忙。毛收入今年有20万左右。”


    “第一书记”袁伟查看香菇质量

      袁伟,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一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退伍军人,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但是15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不服输的精神。

      驻村以来,他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见到每个父老乡亲都热情的介绍自己,拉家常,很快便和村民熟悉起来。在调研了村上产业发展现状后,他发现蜂糖李树在种植三年后,本应进入挂果期却一直未挂果。在请教驻村农技员、种植能手后才了解到真相,原来大多数老百姓没有看到蜂糖李的经济价值,所以没有积极管理蜂糖李,任其自然生长。介于此种情况,在充分征求老百姓和村支两委干部的意见后,他牵头,村干部参与,制定了蜂糖李示范性种植方案,不用村民费功夫,帮助村民统一管理蜂糖李树。此外,针对海光村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正在计划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调动留守妇女参与热情,活跃村民气氛。

      绵阳市供销社帮扶海光村四年来,连续选派邓安、王太健、袁伟三位“第一书记”,勇担脱贫攻坚使命,充分发挥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部门职能、资源优势,创新工作举措,全力给予人、财、物等全方位保障,持续帮助该村发展产业、提供互助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条件、丰富文化生活,该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产经
  • /
  • 合作经济
  • /

    把真情留在大山深处——记四川绵阳市供销社派驻北川海光村三任“第一书记”

    2019-12-13 14:40:33

    本报记者 王金虎 文/图

      海光村,位于龙门山脉断裂带中段,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北川特大地震遗址附近。距新北川39公里,距地震遗址6公里,前沿湔江河,后傍玉皇山,属河谷地带,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该村现有228户689人,贫困户35户,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从2016年5月,按照绵阳市委组织部、市供销社的安排,海光村去了三任“第一书记”。三任“第一书记”通过到贫困户家,到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调研村集体经济,积极与帮扶部门协调汇报,研究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相关产业;围绕规范专业合作社建设、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探索“精准扶贫+供销社”的帮扶模式,创新扶贫方式,整合系统资源。通过打造“一社一会一平台”的供销扶贫实践,努力寻求农业增收、农民脱贫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给海光村脱贫致富奔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2016年全村35户贫困户全部顺利脱贫,2017年、2018年继续得到深入、持续的巩固,先后被评为北川县、绵阳市“四好村”。


    “第一书记”邓安走访慰问贫困户

      邓安,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 2016年5月一到任就赶上了脱贫攻坚冲刺阶段。

      海光村党支部副书记何林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女同志,她无法照顾孩子、家庭,每天在村上准备资料,走访贫困户,经常加班干到深夜。在她的任期内,海光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还修建了腊肉加工基地,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建设蜂糖李种植基地,种植蜂糖李子树6000多株”。

      采访中得知,邓安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好产业扶持周转金的发放,其中20户贫困户10万元扶持周转金用于发展土鸡、生猪养殖。新建腊肉生产基地、生态鸡和生猪养殖配套设施,依托自然生态发展订单农业,培育种养大户6户,出栏林下土鸡2000只,生猪1000头。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寻求“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径,分别与绵阳华宴医疗科技公司、成都金明阳养殖公司、四川百信农业公司等多方洽谈协商订单农业、招商引资等,为推动海光村的产业发展出力出策。

      “我以前全家整个收入不到一万元,家里有两个学生,妻子有残疾,有了绵阳供销社和村镇帮扶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租了4亩地种猕猴桃,还养了40头母猪,年收入至少在5万元以上。如果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和供销社的人帮忙出谋划策,肯定没有我现在的生活。”谈起自己家庭的变化,该村三组的文孝明眼里是满满的感激。


    海光村向“第一书记”王太健赠送锦旗

      王太健,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二任“第一书记”。从2017年5月驻村,期间工作扎实、作风严谨,开展经常性村民走访工作,了解产业发展、生产生活情况,摸清村民思想;村民的民生问题是最重要的工作,利用工作经费,帮助村民平整路面,提升饮水设施,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多次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融洽村民关系,活跃村民氛围,培养村致富带头人3人,积累集体经济4.7万元,发展党员及村后备干部5人。2018年9月被绵阳市委、市政府表扬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19年7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扬为“优秀第一书记”。

      “王书记到我们村后,积极参与推动建设海光村香菇种植基地,发展蜂糖李种植200亩,恢复提升老茶园240亩,新建20亩香菇种植基地年产值60余万元,新建硬化路1公里,人畜饮水设施3处,文化广场、旅游厕所、健身设施等5处,保通雨毁道路14公里,争取帮扶、补助、慰问等物资和现金近60万元。”该村六组组长史少丽说。

      45岁的母志桂,承包了村上的香菇大棚。大棚2017年11月开始修建,现在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5万斤。“今年批发价最高时在4.6元,产量高峰时期每天有26个人帮忙采摘香菇,现在产量低的时候每天都有13个人帮忙。毛收入今年有20万左右。”


    “第一书记”袁伟查看香菇质量

      袁伟,绵阳市供销社派驻该村的第三任“第一书记”。一名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的退伍军人,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但是15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不服输的精神。

      驻村以来,他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见到每个父老乡亲都热情的介绍自己,拉家常,很快便和村民熟悉起来。在调研了村上产业发展现状后,他发现蜂糖李树在种植三年后,本应进入挂果期却一直未挂果。在请教驻村农技员、种植能手后才了解到真相,原来大多数老百姓没有看到蜂糖李的经济价值,所以没有积极管理蜂糖李,任其自然生长。介于此种情况,在充分征求老百姓和村支两委干部的意见后,他牵头,村干部参与,制定了蜂糖李示范性种植方案,不用村民费功夫,帮助村民统一管理蜂糖李树。此外,针对海光村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正在计划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调动留守妇女参与热情,活跃村民气氛。

      绵阳市供销社帮扶海光村四年来,连续选派邓安、王太健、袁伟三位“第一书记”,勇担脱贫攻坚使命,充分发挥了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部门职能、资源优势,创新工作举措,全力给予人、财、物等全方位保障,持续帮助该村发展产业、提供互助资金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条件、丰富文化生活,该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