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收获满意成绩单 ——专访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波

    2021-06-09 15:59:16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文/图

      近日,贵阳市发布《2020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20年,贵阳市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为详细了解公报内容,近日,记者专访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波。

      问:贵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长期以来,贵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稳步提升。一是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新高。202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2天,其中240天Ⅰ级(优),122天Ⅱ级(良),4天Ⅲ级(轻度污染),未出现Ⅳ级(中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历史新高98.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在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20年,贵阳市1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质优良率93.7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三是声环境质量呈稳定改善趋势。2020年,贵阳市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5.2分贝和69.7分贝,声环境质量稳定且呈一定改善趋势。四是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20年,全市环境中陆地γ(伽马)辐射剂量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空气中氡浓度以及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处于正常水平;各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要求。

      问:污染整治和防治是取得成效的根本,贵阳市在这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答:“蓝天保卫战”方面,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措施,划定并公布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完成3311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完成27台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乡镇级大气监测全覆盖。“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推进金钟河、小黄河和贯城河污染治理工作,完成227个乌江入河排污口复核、监测、溯源工作,29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执法,2020年6月开出《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省第一张土壤环境违法罚单。“固废治理战”方面,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持续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战”方面,围绕村民饮水卫生、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粪污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完成“十三五”期间61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建立完善“一村一档”档案,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常态,坚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环境准入管理,2020年共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52个;全方位、多角度清理整顿行业应发证、登记企业清单,完成6095家企业的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两个月实现发证、登记双清零。强化环境执法力度。2020年,贵阳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365人次、检查企业6524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135件,罚没款金额1236.16万元,其中停产限产1起,移送公安10起(含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法院强制执行11起,刑事拘留5人。约谈环境问题企业90家次。

      问:为保护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十四五”开局之年,贵阳市将有哪些举措?

      答: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深远,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谋好篇开好局,推动生态文明出新绩。一是在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拿出新举措。依托大数据应用技术,做好“生态环境一本账、环境管理一张图、污染监督一张网”的生态监管体系,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测和地面监测等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态势感知体系。同时,对市场化环境治理单位和专家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完备的第三方服务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高水平、多元化的专家队伍。二是在污染防治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时期,除常规的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治理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役需深入打好外,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成为污染防治的新进目标之一。此外,“十四五”时期,贵阳市将瞄准旧症顽疾,集中力量精准狙击,实现突破,解决“旧问题”取得“新成果”,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出新拓展。自然生态是宝贵的财富,为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我们将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工作。同时,强化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四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目前,贵阳市已经启动“碳达峰”路径研究工作,要将其转化为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不竭动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助力我国圆满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和愿景。此外,还要深入研究节能减排理论、新发展理念、磷石膏和赤泥资源化利用、熵值法生态环境赋权评价方法等内容,助力贵阳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出新路子。五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创出新特色。在现行体制机制下,开启市区两级深度联动机制的探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职主责,切实促进属地党委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落实落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管养运”体制机制的探索及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贵阳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在积极谋划出台,将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贵阳市实现更优化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显著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更合理的能源资源配置、更减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更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更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营造,最终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勾勒美丽贵阳新未来。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民生
  • /
  • 环保
  • /

    守牢生态环境底线 营造优美人居环境 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收获满意成绩单 ——专访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波

    2021-06-09 15:59:16


    吴印祥 本报记者 吴文俊 文/图

      近日,贵阳市发布《2020年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指出,2020年,贵阳市全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分区管控方案,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问题整改,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明显增强。为详细了解公报内容,近日,记者专访了贵阳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波。

      问:贵阳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长期以来,贵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稳步提升。一是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新高。2020年,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62天,其中240天Ⅰ级(优),122天Ⅱ级(良),4天Ⅲ级(轻度污染),未出现Ⅳ级(中度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历史新高98.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在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空气质量连续4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是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020年,贵阳市1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质优良率93.7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总体良好。三是声环境质量呈稳定改善趋势。2020年,贵阳市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昼间时段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55.2分贝和69.7分贝,声环境质量稳定且呈一定改善趋势。四是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2020年,全市环境中陆地γ(伽马)辐射剂量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空气中氡浓度以及水体、土壤、生物等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处于正常水平;各区域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要求。

      问:污染整治和防治是取得成效的根本,贵阳市在这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答:“蓝天保卫战”方面,强化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措施,划定并公布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域,完成3311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完成27台工业炉窑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乡镇级大气监测全覆盖。“碧水保卫战”方面,全面推进金钟河、小黄河和贯城河污染治理工作,完成227个乌江入河排污口复核、监测、溯源工作,29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净土保卫战”方面,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执法,2020年6月开出《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全省第一张土壤环境违法罚单。“固废治理战”方面,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持续开展危险废物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农村环境整治战”方面,围绕村民饮水卫生、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粪污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完成“十三五”期间612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建立完善“一村一档”档案,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常态,坚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环境准入管理,2020年共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652个;全方位、多角度清理整顿行业应发证、登记企业清单,完成6095家企业的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两个月实现发证、登记双清零。强化环境执法力度。2020年,贵阳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365人次、检查企业6524家次,下达处罚决定书135件,罚没款金额1236.16万元,其中停产限产1起,移送公安10起(含行政拘留和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法院强制执行11起,刑事拘留5人。约谈环境问题企业90家次。

      问:为保护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十四五”开局之年,贵阳市将有哪些举措?

      答: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深远,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谋好篇开好局,推动生态文明出新绩。一是在巩固优良生态环境质量上,拿出新举措。依托大数据应用技术,做好“生态环境一本账、环境管理一张图、污染监督一张网”的生态监管体系,持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测和地面监测等技术手段,逐步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态势感知体系。同时,对市场化环境治理单位和专家队伍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完备的第三方服务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高水平、多元化的专家队伍。二是在污染防治攻坚上,迈出新步伐。“十四五”时期,除常规的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治理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役需深入打好外,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成为污染防治的新进目标之一。此外,“十四五”时期,贵阳市将瞄准旧症顽疾,集中力量精准狙击,实现突破,解决“旧问题”取得“新成果”,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做出新拓展。自然生态是宝贵的财富,为强化生态保护修复,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我们将全面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等工作。同时,强化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四是在推动绿色发展上,走出新路子。目前,贵阳市已经启动“碳达峰”路径研究工作,要将其转化为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不竭动力,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助力我国圆满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和愿景。此外,还要深入研究节能减排理论、新发展理念、磷石膏和赤泥资源化利用、熵值法生态环境赋权评价方法等内容,助力贵阳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走出新路子。五是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创出新特色。在现行体制机制下,开启市区两级深度联动机制的探索,充分发挥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职主责,切实促进属地党委政府生态环境责任的落实落细。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管养运”体制机制的探索及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贵阳市“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在积极谋划出台,将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贵阳市实现更优化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更显著的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更合理的能源资源配置、更减量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更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更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营造,最终取得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勾勒美丽贵阳新未来。